期刊文献+
共找到24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元宇宙”时代的神经技术与神经权利 被引量:21
1
作者 李学尧 《东方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4,共11页
越来越多的生物技术学家、伦理学家、法学家主张构建新的权利概念:神经权利。他们对该权利概念的建构必要性、内涵及其功能作了深入的探讨。以认知自由、精神隐私权、人格完整权这三个神经权利的核心概念为主要线索。借用元宇宙类似能... 越来越多的生物技术学家、伦理学家、法学家主张构建新的权利概念:神经权利。他们对该权利概念的建构必要性、内涵及其功能作了深入的探讨。以认知自由、精神隐私权、人格完整权这三个神经权利的核心概念为主要线索。借用元宇宙类似能够表征涌现状态的概念作为背景,展开前沿科技与新兴权利的关系研讨。超越体系化思考的分析视角,对神经权利进行初步证成。研究认为,不能采用传统工业社会的标准来判断与智能技术结合的神经技术对人类权利和自由的严重威胁;对于前沿科技带来的不确定风险,应创新构建或者容忍权利保护的“冗余”机制;神经权利本质上属于数字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权利 认知自由 精神隐私权 元宇宙 神经技术 数字权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神经技术在反应堆安全研究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张晓文 沈承 +1 位作者 张琴舜 杨煜普 《原子能科学技术》 EI CAS CSCD 2002年第1期85-88,共4页
概要介绍了模糊神经网络技术 ,并对其在核电厂的负荷跟踪、功率分布控制、运行状况及运行参数的虚拟测量、故障诊断及瞬态识别以及核燃料的质量检查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在核电厂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反应堆运行... 概要介绍了模糊神经网络技术 ,并对其在核电厂的负荷跟踪、功率分布控制、运行状况及运行参数的虚拟测量、故障诊断及瞬态识别以及核燃料的质量检查等方面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模糊神经网络技术在核电厂中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反应堆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糊神经技术 模糊神经网络 核电厂 可靠性 核反应堆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糊神经技术在交流传动领域中的应用现状与前景
3
作者 冯晓云 张桂香 《铁道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A05期19-22,共4页
介绍了模糊神经技术的理论研究和发展现状,阐述了模糊控制及神经网络在交流传动领域中的应用,并提出了将模糊神经技术应用于交流传动系统的发展前景及需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模糊神经技术 交流传动 模糊控制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神经技术深部脑刺激的伦理挑战 被引量:1
4
作者 周吉银 陆麒 杨阳 《医学与哲学》 2019年第7期57-61,共5页
新神经技术深部脑刺激具有靶点定位明确、副作用小和可调控的优点,是无法采用手术和药物治疗的运动和精神障碍性疾病的唯一疗法。鉴于深部脑刺激技术存在风险受益比难考量、自主性受限、分配与回报不公正、作用机制不明、公司推卸责任... 新神经技术深部脑刺激具有靶点定位明确、副作用小和可调控的优点,是无法采用手术和药物治疗的运动和精神障碍性疾病的唯一疗法。鉴于深部脑刺激技术存在风险受益比难考量、自主性受限、分配与回报不公正、作用机制不明、公司推卸责任、媒体炒作和非医疗应用等问题,可采取慎重评估风险受益比、有效知情同意、降低技术风险、制定伦理规范和强化全面监管等措施加以解决。鉴于深部脑刺激技术潜在的伦理挑战,伦理委员会要负起临床治疗/研究的伦理审查和监管责任,严格对接政策法规,确保有效审查深部脑刺激技术项目的科学性和伦理性,切实保护患者/受试者的安全和权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技术 深部脑刺激 伦理挑战 伦理审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技术读心及其伦理治理问题 被引量:1
5
作者 马兰 桂起权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3期52-56,共5页
解码大脑的神经技术代表了一种当代读心术,原则上它赋予了解读隐藏在大脑中精神状态的能力。从伦理的视角看,技术读心比自然读心术更有风险。神经技术读心的伦理问题主要包括精神隐私问题、认知自由问题、大脑数据安全问题。等到读心技... 解码大脑的神经技术代表了一种当代读心术,原则上它赋予了解读隐藏在大脑中精神状态的能力。从伦理的视角看,技术读心比自然读心术更有风险。神经技术读心的伦理问题主要包括精神隐私问题、认知自由问题、大脑数据安全问题。等到读心技术成熟后再对其潜在的影响进行评估与讨论是不明智的,需要尽早在技术实验与技术应用中引入伦理治理框架。可以从承认神经权力、遵守知情同意原则、限制商业化大脑数据共享、建立政府为主导的监管方几个方面寻求具体的伦理治理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技术 读心 精神隐私 伦理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颖神经技术:对大脑的干预 英国纳菲尔德生命伦理学理事会 被引量:4
6
作者 寇楠楠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8-90,共3页
新颖的神经技术是目前最前沿的研究话题,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社会效益。英国纳菲尔德生命伦理学理事会(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发布了题为"新颖神经技术:对大脑的干预"(Novel Neurotechnologies:Intervenin[g in the B... 新颖的神经技术是目前最前沿的研究话题,也蕴含着巨大的潜在社会效益。英国纳菲尔德生命伦理学理事会(Nuffield Council on Bioethics)发布了题为"新颖神经技术:对大脑的干预"(Novel Neurotechnologies:Intervenin[g in the Brain~[1])的研究报告以最新的神经科学技术为主题,集中讨论了四种神经技术及其应用情况:对病人的护理,新颖神经技术的研究与创新、监管、非治疗目的的应用等。该研究报告试图提出一种伦理方法来指导新颖神经技术及其应用中的行为活动。现摘选报告核心内容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伦理学 神经技术 理事会 干预 大脑 英国 社会效益 科学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技术的伦理风险及其应对
7
作者 寇楠楠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22年第12期1335-1340,共6页
在当今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神经科学已成为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神经技术的应用涉及医疗救治、教育、生活方式、国家安全等多方面。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神经科学与神经技术发展中遇到的伦理问题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包括神经... 在当今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神经科学已成为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神经技术的应用涉及医疗救治、教育、生活方式、国家安全等多方面。随着神经科学的发展,神经科学与神经技术发展中遇到的伦理问题逐渐成为热点问题,包括神经科学及其技术应用的伦理问题研究、伦理学的神经基础研究等,基于此,神经伦理学学科也逐渐兴起。在神经伦理学的视域下探讨了神经技术带来的三种风险,即身心风险、社会风险与未来风险,并以神经技术伦理规范应用为核心,从加快神经伦理学学科发展,神经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应强调尊重生命权利与审慎,加强神经科技的伦理治理等方面对如何应对伦理风险提出伦理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技术 神经伦理学 伦理风险 伦理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神经内镜技术在后颅窝病变手术中的应用
8
作者 周至宜 赵浩 +5 位作者 缪亦锋 朱池豪 杨溪 王思源 冯军峰 邱永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65-372,共8页
目的·探讨全神经内镜技术在手术治疗后颅窝病变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及其优势。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并整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105例后颅窝病变... 目的·探讨全神经内镜技术在手术治疗后颅窝病变中的具体应用效果及其优势。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并整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接受全神经内镜下手术治疗的105例后颅窝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病变部位、疾病性质以及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情况。术后1个月复查头颅增强MRI,后期根据病变性质平均每3个月随访1次。结果·在105例后颅窝病变患者中,男性45例,平均年龄(56±17)岁;女性60例,平均年龄(62±12)岁。根据后颅窝的分区,病变主要集中在桥小脑角区(78例),其他还包括岩骨区(7例)、小脑(10例)和脑干(10例)。疾病性质方面,包括听神经瘤(11例)、脑膜瘤(7例)、胶质瘤(7例)、脑转移瘤(7例)、血管母细胞瘤(6例)、囊肿(1例),以及三叉神经痛(43例)、面肌痉挛(22例)和舌咽神经痛(1例)。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全神经内镜下病变切除、组织活检或微血管减压术。术后随访时间范围为3个月至3年,通过复查增强MRI确认肿瘤性病变中病灶全切34例(87.2%)、次全切除3例(7.7%)、组织活检2例(5.1%),随访过程中死亡3例。在血管神经性疾病患者中,有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未得到完全缓解,面肌痉挛和舌咽神经痛缓解率达100%;术后并发症3例,2例为术后脑积水,经脑室-腹腔分流后症状缓解,1例为伤口愈合不良。结论·全神经内镜技术在后颅窝病变手术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颅窝病变 神经内镜技术 手术治疗 三叉神经 神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冲击波治疗联合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治疗产后不同时期腰背痛的效果观察
9
作者 周婷 汤来娣 +1 位作者 陈玲 李善凤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89-95,共7页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联合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DNS)对产后不同时期腰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3月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的...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治疗(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 therapy,ESWT)联合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dynamic neuromuscular stabilization,DNS)对产后不同时期腰背痛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7月至2024年3月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的产后腰背痛患者120例,分为A组(产后6个月内)、B组(产后6个月至1年)、C组(产后1~2年),每组各40例。三组患者均选择ESWT联合DNS的治疗方案,对比观察治疗前、治疗第4周以及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以及核心肌力的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前,三组患者的VAS评分、ODI评分以及核心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第4周及治疗结束6个月随访时,三组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核心肌力较治疗前提高(P<0.05);B组、C组的VAS评分、ODI评分明显高于A组(P<0.05),C组亦明显高于B组(P<0.05);B组、C组的核心肌力明显低于A组(P<0.05),C组亦明显低于B组(P<0.05),治疗结束6个月后随访时与治疗第4周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应用ESWT与DNS疗法能够有效缓解产后腰背痛症状,而且腰背痛的远期改善效果持续保持良好。即便对于产后2年的患者依然具有疗效,治疗效果最佳的时期为产后6个月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后腰背痛 治疗时机 体外冲击波疗法 动态神经肌肉稳定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联合螺旋稳定肌肉链训练治疗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的临床效果研究
10
作者 聂丹宁 史曙生 陶昱如 《中国全科医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4期3032-3042,3052,共12页
背景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率为4.40%,高发年龄在13~15岁,有79.5%的学生为轻度脊柱侧弯,发病人数和侧弯程度随时间呈现增长趋势,防控形势严峻。目的探讨每周3次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螺旋稳定肌链训练(SPS)对青少... 背景研究显示我国中小学生脊柱侧弯率为4.40%,高发年龄在13~15岁,有79.5%的学生为轻度脊柱侧弯,发病人数和侧弯程度随时间呈现增长趋势,防控形势严峻。目的探讨每周3次的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联合螺旋稳定肌链训练(SPS)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AIS)的疗效,以促进青少年脊柱健康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多方位筛查监测和脊柱侧弯精准防控提供参考。方法2024年1~3月筛查江苏省南京市中小学生1060名,最终共纳入年龄10~18岁、躯干旋转角(ATR)为5°~<10°的32名AIS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先前受试者选取的电子脊柱测量指标和Sorense测试(BST)中表面肌电的测量,将学生随机均等分为SPS组、PNF组、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名。4组学生进行为期12周的运动干预,每周进行3次训练:SPS组只采用SPS,PNF组只采用PNF,联合组采用SPS联合PNF,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核心稳定训练。主要结果测量包括脊柱侧弯程度和躯干倾斜角度(ATI),次要结果测量包括身体平衡参数头部偏转度、肩部高低程度、臀部高低程度和表面肌电图指标均方根肌电值(RMS)、积分肌电值(IEMG)、中频(MF)和平均功率频谱(MPF)。比较4组干预前后的脊柱形态学和表面肌电图指标,采用相关性分析探讨电子脊柱测量值与运动干预前后表面肌电图值的相关性。结果4组学生基线年龄、BMI、脊柱侧弯类型、脊柱侧弯方向、脊柱侧弯部位、脊柱侧弯程度、ATI、头部偏转度、肩部高低程度、臀部高低程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联合组学生脊柱侧弯程度、ATI、头部偏转度、肩部高低程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SPS组、PNF组、联合组学生干预后脊柱侧弯程度、ATI、头部偏转度、肩部高低程度、臀部高低程度均降低(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后ATI、RMS比值(RMSR)与干预前后脊柱侧弯程度均呈正相关(P<0.05);干预后ATI与干预后头部偏转度、肩部高低程度呈正相关(P<0.05);干预后RMSR与干预后头部偏转度、臀部高低程度呈正相关(P<0.05)。联合组学生干预后两侧斜方肌的RMS、IEMG高于PNF组,两侧多裂肌的RMS、IEMG高于对照组(P<0.05);与干预前相比,SPS组、PNF组、联合组学生干预后两侧斜方肌、竖脊肌、多裂肌的RMS、IEMG均升高,干预后总体RMSR均降低(P<0.05)。与干预前相比,SPS组和联合组学生干预后两侧斜方肌、竖脊肌、多裂肌的中频斜率(Slope MF)均升高;PNF组学生干预后两侧斜方肌、竖脊肌、左侧多裂肌的Slope MF升高(P<0.05)。与干预前相比,SPS组、PNF组、联合组学生干预后两侧斜方肌、竖脊肌、左侧多裂肌的平均功率斜率(Slope MPF)均升高;SPS组、联合组学生干预后右侧多裂肌的Slope MPF均升高(P<0.05)。干预后肩部高低程度与两侧斜方肌RMS、右侧多裂肌RMS、左侧竖脊肌Slope MPF、右侧多裂肌Slope MF呈负相关(P<0.05);臀部高低程度与两侧斜方肌、两侧多裂肌RMS呈负相关(P<0.05)。结论各试验组(SPS组、PNF组、联合组)的ATI、身体平衡度及表面肌电图值在治疗后均显著改善,联合组在肩部和臀部平衡度方面的治疗效果尤为突出,治疗后联合组两侧椎旁肌的抗疲劳能力也得到了提升。PNF联合SPS的干预方式能够通过激活更多的运动肌纤维并提高肌肉疲劳耐受力,进而使AIS学生受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柱弯曲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弯 螺旋稳定肌肉链训练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脊柱侧弯特异性练习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在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中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贺婷 郑拥军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36-541,共6页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再激活引发的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性重塑所致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我国6...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ostherpetic neuralgia,PH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aricella-zoster virus,VZV)再激活引发的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病理性重塑所致的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显著升高。我国60岁以上PHN病人占比超65%,疼痛持续超过1年者达30%,导致严重身心负担及社会经济损失。目前药物治疗效果有限,且不良反应显著,尤其在老年病人中,临床收益更为受限。近年来,无创神经调控技术通过靶向干预调控疼痛-情感网络,展现出显著的临床应用潜力,在慢性疼痛领域成为研究热点。本文系统综述PHN的发病机制、无创神经调控技术的应用,并展望新型技术的转化前景,以期为个体化疼痛管理策略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状疱疹后神经 无创神经调控技术 重复经颅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神经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寻大脑的奥秘:神经示踪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谢浩 高雨欣 +1 位作者 王楠 韩俊海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89-798,共10页
为了深刻理解神经示踪技术,综述了其演进历程、原理、应用及其在神经科学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首先,回顾了传统的神经示踪技术,以肽类标志物、传统染料等为例,分析了顺行和逆行标记2种方法.然后,介绍了用于示踪神经环路的病毒... 为了深刻理解神经示踪技术,综述了其演进历程、原理、应用及其在神经科学和其他领域中的应用价值和局限.首先,回顾了传统的神经示踪技术,以肽类标志物、传统染料等为例,分析了顺行和逆行标记2种方法.然后,介绍了用于示踪神经环路的病毒工具的最新进展,包括狂犬病毒、伪狂犬病毒、单纯孢疹病毒、腺相关病毒等,揭示了其如何帮助理解大脑复杂的工作机制,探讨了其演化历史、类型以及在大脑科学和神经环路研究中的应用价值.最后,展望了神经环路示踪技术在脑连接组学、人类疾病研究和药物开发等领域的发展前景.这些技术的创新将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大脑的奥秘,改善神经健康,并应对神经相关疾病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示踪技术 神经科学 病毒工具 顺行标记 逆行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康复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被引量:10
13
作者 梁天佳 龙耀斌 +7 位作者 陆丽燕 周金英 黄福才 黄林鹏 邬映超 龙耀翔 韦小翠 柳忠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972-978,共7页
目的探讨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BCI)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32)、PNF... 目的探讨绳带辅助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接口(BCI)训练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022年3月至2023年2月,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卒中偏瘫住院患者96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32)、PNF组(n=32)和联合组(n=32)。各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常规组给予上肢PNF训练,PNF组给予上肢绳带辅助PNF训练,联合组给予上肢绳带辅助PNF训练和上肢绳带辅助BCI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l-Meyer上肢功能评定(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估。结果各组FTHUE-HK评分、MBI评分的组内效应(F>341.219,P<0.001)、组间效应(F>21.705,P<0.001)和交互效应(F>3.171,P<0.05)均显著;FMA-UE评分的组内效应(F=520.472,P<0.001)和组间效应(F=41.939,P<0.001)显著,交互效应不显著(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为联合组最优(P<0.05)。结论绳带辅助PNF训练联合绳带辅助脑机BCI训练能进一步促进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恢复,提高其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上肢 绳带疗法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 脑机接口 康复 随机对照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髓电刺激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刘星 陆兵 +5 位作者 樊碧发 张毅 李怡帆 胡慧敏 李晨 毛鹏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148,共7页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7%~8%,占所有慢性疼痛病人的20%~25%[1]。这种长期的疼痛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负担[2]。目前神经调控技术是治疗顽固... 神经病理性疼痛是指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损伤或疾病引起的疼痛,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为7%~8%,占所有慢性疼痛病人的20%~25%[1]。这种长期的疼痛严重影响了病人的生活质量,给个人和社会都带来了沉重负担[2]。目前神经调控技术是治疗顽固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脊髓电刺激(spinal cord stimulation,SCS)疗法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神经调控技术之一[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献计量学分析 脊髓电刺激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系统损伤 慢性疼痛 躯体感觉 神经调控技术 普通人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智能时代神经权利的困境与纾解
15
作者 赵中华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5,共5页
神经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安全隐忧也逐步增多,并相继衍生了神经本质主义、神经例外主义和神经炒作等伦理思潮,推动了神经权利的出场。神经权利以保障人脑尊严为目的,包括认知自由权、精神隐私权、精神完整性权和心理连续性权等。因... 神经技术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其安全隐忧也逐步增多,并相继衍生了神经本质主义、神经例外主义和神经炒作等伦理思潮,推动了神经权利的出场。神经权利以保障人脑尊严为目的,包括认知自由权、精神隐私权、精神完整性权和心理连续性权等。因现有人权保护体系难以涵盖神经技术风险,部分研究者主张将神经权利纳入人权范畴。在对神经权利进行审视可以发现,神经权利存在“概念泛化”及“技术阻滞”等困境。这需要从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三个层面对神经权利进行辨析,以期优化和推动神经权利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权 神经技术 神经权利 脑机接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环路鉴定技术在中医药脑科学领域的应用 被引量:1
16
作者 崔雅茹 高倩 +5 位作者 李自发 胡明会 张浩 耿希文 王新宇 魏盛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59-1064,共6页
神经环路是由不同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网络,是大脑功能实现的物质载体。神经环路鉴定技术通过对特定神经环路的结构追踪及其活动操纵,研究其对脑功能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对理解脑疾病发病机制尤为关键。作为神经科学与脑科学领域的高新技术手... 神经环路是由不同神经元组成的复杂网络,是大脑功能实现的物质载体。神经环路鉴定技术通过对特定神经环路的结构追踪及其活动操纵,研究其对脑功能的充分性和必要性,对理解脑疾病发病机制尤为关键。作为神经科学与脑科学领域的高新技术手段,近年来已被逐渐引入中医药领域基础研究。本综述系统性梳理神经环路鉴定技术的原理及其在中医药脑科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该领域后期发展方向应立足中医药特色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展开设计。开展中医药多样化手段干预疾病的神经环路机制研究有助于促进中医药与现代脑科学的深度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环路鉴定技术 中医药脑科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乙烯醇比色纤维膜结合神经网络学习技术用于细菌污染检测
17
作者 孙武亮 董俊慧 +3 位作者 楠顶 李文博 高晓波 孙文秀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144-152,共9页
目的细菌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开发更准确、快速、无创的检测技术对保障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方法本实验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醇(PVA)/花青素(cy)纳米纤维膜(C-PVA cy),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学习技术(Artificial Neural Ne... 目的细菌污染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开发更准确、快速、无创的检测技术对保障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方法本实验使用静电纺丝技术制备了聚乙烯醇(PVA)/花青素(cy)纳米纤维膜(C-PVA cy),结合人工神经网络学习技术(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s,ANN)建立了对细菌污染程度的预测模型,实现了通过颜色变化精确预测细菌浓度。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测定C-PVA cy结构及成分;再测定其对pH和大肠杆菌的颜色响应性,研究其检测性能;再使用ANN技术对膜的颜色变化进行学习并建立预测模型。结果C-PVAcy具有粗细均匀的纳米纤维丝(直径为747 nm),cy被成功引入其中。纤维膜在不同pH下有明显的颜色差异,其对不同浓度的大肠杆菌呈现了从深红色到棕红色的颜色变化,检测限为9.8×10^(1) cfu/mL。使用ANN成功建立了C-PVAcy颜色值(L^(*),a^(*),b^(*)值)与细菌浓度的预测模型,验证准确率可达96%。结论C-PVA cy纳米纤维颜色指示膜结合ANN实现了细菌污染程度的精确预测,操作便捷,准确度较高,为食品安全性快速检测提供了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色指示 神经网络学习技术 细菌污染 静电纺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调控技术在帕金森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8
作者 胡灿芳 钟传钰 曹立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8-263,共6页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多巴胺能药物是治疗PD的主要药物,但长期使用会使患者出现药效减退,甚至发生异动症、“开-关”现象等不...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以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姿势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多巴胺能药物是治疗PD的主要药物,但长期使用会使患者出现药效减退,甚至发生异动症、“开-关”现象等不良反应。神经调控技术是一种通过电能、磁场、超声等方式来兴奋或抑制大脑神经元活动、调节神经可塑性变化,从而达到治疗、改善疾病的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在PD的非药物治疗方面,神经调控技术作为一类新型的治疗手段,显示出了良好的疗效并具有不良反应少、易耐受等优点。基于此,该文针对脑深部电刺激、经颅磁刺激、经颅直流电刺激、经颅聚焦超声等常见神经调控技术在PD治疗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调控技术 帕金森病 脑深部电刺激 经颅磁刺激 经颅直流电刺激 经颅聚焦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生命周期ASD患者语言障碍相关潜在神经影像学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19
作者 谭娅 姜孟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83-597,共15页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发病早、发病率高且通常影响终身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大量学者围绕其主要特征之一语言障碍进行实证研究,致力于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揭示与ASD语言障碍相关的潜在神经影像学标志物。论文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系...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发病早、发病率高且通常影响终身的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大量学者围绕其主要特征之一语言障碍进行实证研究,致力于通过神经影像学技术揭示与ASD语言障碍相关的潜在神经影像学标志物。论文从全生命周期角度,系统综述了国外近15年ASD语言障碍相关的神经影像学研究,探讨了与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年期、中年期以及老年期ASD患者音节感知、语音感知、词汇理解、句子理解、语篇理解、词汇产出以及整体性语言能力等相关的4种潜在神经影像学标志物:结构/结构连接、功能/功能连接、神经振荡以及脑电/磁成分的研究进展。通过详细分析不同年龄阶段的这些标志物,既为该领域的研究人员从神经影像学角度提供了全面的理论框架和最新研究动态,深化了其对ASD语言障碍相关神经机制的理解,还为制定个性化干预和治疗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此外,这些不同年龄阶段的神经影像学标志物结合人工智能技术,有望实现具有年龄特异性的筛查、诊断和预后评估,从而提高诊断和预后评估的准确性。总而言之,这一综述对推动ASD相关研究的发展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生命周期 孤独症谱系障碍患者 语言障碍 神经影像学技术 潜在神经影像学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研发3D打印核部件和燃料新型检测技术
20
《辐射防护》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9-39,共1页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与爱达荷国家实验室近日联合开发了名为西摩格(Simurgh)的创新算法,可大幅提升3D打印核反应堆部件和核燃料的检测效率。该算法结合物理模拟与神经网络技术,能够重建更精确的图像,将X射线扫描次数大幅减少,扫描时间... 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与爱达荷国家实验室近日联合开发了名为西摩格(Simurgh)的创新算法,可大幅提升3D打印核反应堆部件和核燃料的检测效率。该算法结合物理模拟与神经网络技术,能够重建更精确的图像,将X射线扫描次数大幅减少,扫描时间缩短至原来的15%,同时将缺陷检测精度提高4倍,有效降低操作员的辐射照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3D打印 神经网络技术 扫描时间 新型检测技术 辐射照射 缺陷检测 X射线扫描 联合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