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形态器件的特性与发展 被引量:2
1
作者 曹震 张浴轩 +5 位作者 李灵蕾 郭璋 孙琦 曹荣荣 侯彪 焦李成 《电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19-3642,共24页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人类对人脑系统研究的日渐深入,类脑计算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希望在根源上打破传统计算机的性能瓶颈.神经突触是对人体脑部进行记忆能力训练和处理数据的重要基础单元,因此开发新材料、新结构,研究基于...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人类对人脑系统研究的日渐深入,类脑计算领域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有希望在根源上打破传统计算机的性能瓶颈.神经突触是对人体脑部进行记忆能力训练和处理数据的重要基础单元,因此开发新材料、新结构,研究基于新型人造材料与光电子器件的神经突触可塑性,对神经形态器件研究和类脑硬件设计的实现都有着重要意义.本文首先指出目前“冯·诺依曼架构”的主要性能瓶颈,引出类脑计算的概念,提出神经形态器件的主要性能优势,并梳理神经形态器件发展历史;然后在忆阻器领域,阐述与分析忆阻类型、忆阻结构与忆阻机理,比较出几种忆阻器的特性,举例说明忆阻器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接着以神经形态器件为基础,选取磁性隧道结、新型浮栅管和铁电晶体管,介绍其结构、工作原理与应用;最后总结目前神经形态器件发展的成果和方向,并对行业发展前景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脑计算 神经形态器件 忆阻器 磁性隧道结 人造突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类脑神经网络与神经形态器件及其电路综述 被引量:4
2
作者 邓亚彬 王志伟 +5 位作者 赵晨晖 李琳 贺珊 李秋红 帅建伟 郭东辉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241-2250,共10页
为了系统地了解类脑神经网络电路,在对类脑神经网络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之上,重点阐述两种类别的神经形态器件及功能,包括不同类型的浮栅管和不同工艺材料的忆阻器来模拟单个神经元和突触可塑性功能;然后,以神经形态器件为基础,分别介绍... 为了系统地了解类脑神经网络电路,在对类脑神经网络进行简要介绍的基础之上,重点阐述两种类别的神经形态器件及功能,包括不同类型的浮栅管和不同工艺材料的忆阻器来模拟单个神经元和突触可塑性功能;然后,以神经形态器件为基础,分别介绍了基于浮栅管和忆阻器实现神经网络电路;最后总结当前神经形态器件及类脑神经网络芯片存在的问题,并对有关类脑计算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脑计算 类脑神经网络 神经形态器件 神经网络电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柔性神经形态晶体管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杨洋 崔航源 +2 位作者 祝影 万昌锦 万青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7-377,共11页
近年来,受人脑独特工作模式的启发,利用人工神经形态器件模拟突触和神经元的感知与计算功能吸引了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关于神经形态晶体管的报道,但绝大多数器件是在刚性衬底上加工的。柔性神经形态晶体管不仅可以同时实现... 近年来,受人脑独特工作模式的启发,利用人工神经形态器件模拟突触和神经元的感知与计算功能吸引了广泛关注。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很多关于神经形态晶体管的报道,但绝大多数器件是在刚性衬底上加工的。柔性神经形态晶体管不仅可以同时实现信号传输和训练学习,对多路信号进行非线性的时空整合与协同调控,而且能密切贴合柔软的人体皮肤,承受器官和组织的高生理应变。更重要的是,柔性神经形态晶体管具有可设计的灵活性和优异的生物兼容性,在检测生物环境中生理相关时间尺度的低幅信号方面具备独特的优势和应用潜力。柔性神经形态晶体管已经广泛应用于电子皮肤、人工视觉系统、智能可穿戴系统等领域。目前,研制低功耗、高密度集成的柔性神经形态晶体管是研究的首要任务之一。本文综述了基于不同柔性衬底的神经形态晶体管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柔性神经形态晶体管的未来应用前景,这将为未来柔性神经晶体管的研制以及智能计算和感知应用提供比较详实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形态器件 柔性电子学 神经形态晶体管 类脑感知与计算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l_(2)O_(3)/Chitosan叠层栅介质的双栅IGZO神经形态晶体管
4
作者 王靖瑜 万昌锦 万青 《无机材料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45-451,共7页
基于铟镓锌氧(IGZO)的双电层(EDL)晶体管以低加工温度、良好的一致性以及丰富的离子动力学等优势,在神经形态感知和计算系统中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前景。然而,双电层IGZO晶体管的高漏电(>10 nA)导致的高能耗以及异常电流尖峰/毛刺一... 基于铟镓锌氧(IGZO)的双电层(EDL)晶体管以低加工温度、良好的一致性以及丰富的离子动力学等优势,在神经形态感知和计算系统中具有极大的潜在应用前景。然而,双电层IGZO晶体管的高漏电(>10 nA)导致的高能耗以及异常电流尖峰/毛刺一直是相关神经形态计算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具有Al_(2)O_(3)/壳聚糖(Chitosan)叠层栅介质的新型IGZO神经形态晶体管。与单层壳聚糖栅介质晶体管相比,引入Al_(2)O_(3)叠层的器件具有78.3 mV/decade的低亚阈值摆幅,在1.8 V电压下1.3 nA的低漏电流(降低约98%),3.73 V的大滞回窗口(提升3.4倍)以及0.86 nA的低兴奋性突触后电流(降低约97%),单脉冲(0.5 V,20 ms)功耗仅为1.7 pJ(降低约96%)。此外,研究还基于双栅EDL协同调控实现了尖峰突触功能的模拟和沟道电流的有效调制,并有效规避突触塑性模拟中高漏电导致的非正常电流尖峰/毛刺。上述结果表明,堆叠高k栅介质可以有效改善神经形态器件的漏电、功耗和性能,为进一步开发超低功耗神经形态感知和计算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形态器件 IGZO晶体管 人造突触 叠层栅介质 高K栅介质 突触可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子调控型电化学离子突触研究进展
5
作者 范晓波 祖梅 +5 位作者 杨向飞 宋策 陈晨 王子 罗文华 程海峰 《无机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6-270,共15页
作为神经网络中数量最庞大的组成部分,新型人工突触器件的研发成为硬件实现神经形态计算的关键挑战。基于电化学晶体管的三端突触器件能够有效利用电解质层中的离子来调节通道电导,也被称为电化学离子突触,该器件通过离子在具有氧化还... 作为神经网络中数量最庞大的组成部分,新型人工突触器件的研发成为硬件实现神经形态计算的关键挑战。基于电化学晶体管的三端突触器件能够有效利用电解质层中的离子来调节通道电导,也被称为电化学离子突触,该器件通过离子在具有氧化还原活性的沟道材料中的电化学掺杂和恢复过程来模拟生物突触特性。在调制沟道材料电导的离子中,采用质子(H+)作为掺杂粒子的电化学离子突触具有能耗更低、运行速度更快和循环寿命更长等优势。本文综述了近年来质子调控型电化学离子突触的研究进展,归纳了用于质子调控型电化学离子突触沟道层和电解质层的材料体系,分析了质子调控型电化学离子突触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未来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形态器件 人工突触 电化学晶体管 质子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