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发育毒性体外测试方法研究进展
1
作者 雒欢 陶功华 肖萍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631-638,共8页
神经发育毒性(DNT)评估是化学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但传统动物实验存在周期长、成本高等局限性,开发体外测试方法可为高效筛选化学品DNT效应提供新路径。本文概述DNT体外测试组合(DNT IVB)的发展目标及测试方法,重点分析单细胞模型... 神经发育毒性(DNT)评估是化学品安全性评价的重要环节,但传统动物实验存在周期长、成本高等局限性,开发体外测试方法可为高效筛选化学品DNT效应提供新路径。本文概述DNT体外测试组合(DNT IVB)的发展目标及测试方法,重点分析单细胞模型、3D培养体系及器官芯片等技术的应用进展,并结合整合测试与评估方法,探讨DNT IVB应用前景及未来研究方向。DNT IVB结合整合测试与评估方法可显著提高化学品DNT评估效率与精准度,未来研究应聚焦开发更接近体内生理环境的类器官模型,建立科学、高效的化学品DNT评估体系,加速推动DNT IVB在全球监管层面的认可与应用,为化学品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技术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发育毒性 神经干细胞 体外测试组合 体外测试模型 风险评估 毒性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剂依托咪酯诱导斑马鱼幼鱼神经发育毒性 被引量:1
2
作者 马栋栋 李思颖 +7 位作者 张金阁 卢志杰 龙小冰 黄争 黄楚舒 刘昕 史文俊 应光国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0-53,共14页
依托咪酯(etomidate,ET)在临床上常被用作麻醉剂。ET长期高剂量地使用会导致人类意识下降和认知障碍等负面效应。但ET对鱼类的神经毒性机制尚不清楚。在本文中,2 hpf(hours post-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ET(0.010、0.... 依托咪酯(etomidate,ET)在临床上常被用作麻醉剂。ET长期高剂量地使用会导致人类意识下降和认知障碍等负面效应。但ET对鱼类的神经毒性机制尚不清楚。在本文中,2 hpf(hours post-fertilization)的斑马鱼胚胎暴露于不同浓度ET(0.010、0.091、0.501、9.400、84.31和664.4μg·L^(-1))至168 hpf。通过分析ET对斑马鱼胚胎生理发育、早期行为、细胞凋亡以及多巴胺(dopamine,DA)和γ氨基丁酸(gamma aminobutyric acid,GABA)通路相关基因转录表达水平的影响,评估其对斑马鱼幼鱼神经发育毒性。结果表明,664.4μg·L^(-1)ET显著增大48 hpf和60 hpf斑马鱼胚胎孵化率。0.091μg·L^(-1)和0.501μg·L^(-1)ET诱导168 hpf幼鱼体长减少。0.010、0.091、0.501、9.400、84.31和664.4μg·L^(-1)ET增大48 hpf胚胎畸形评分。0.501、9.400、84.31和664.4μg·L^(-1)ET暴露显著增大96 hpf胚胎畸形评分。0.501、9.400和664.4μg·L^(-1)ET显著增大168 hpf胚胎畸形评分。0.010μg·L^(-1)ET促进了大脑细胞凋亡,而664.4μg·L^(-1)ET抑制了大脑细胞凋亡。行为分析显示,ET所有浓度均抑制触碰行为。0.091μg·L^(-1)ET增强幼鱼游泳行为,而664.4μg·L^(-1)ET减弱游泳行为。并且ET以浓度依赖的方式导致焦虑行为增加。qPCR分析结果表明,低浓度ET显著上调了DA和GABA通路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而高浓度ET显著抑制了这些基因的转录表达水平。这些结果表明,ET对发育早期斑马鱼具有明显的神经发育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斑马鱼 神经发育毒性 运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神经发育毒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晓晖 胡宏 +3 位作者 李双月 邵静 刘薇 金一和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43-649,共7页
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全氟化合物的终端降解产物,在生态环境中能够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组织并蓄积,对环境和生物存在潜在危害。动物实验研究发现,PFOS能够通过胎盘和血脑屏障,影响发育期神经系统,其持续性和严重性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 全氟辛烷磺酸(PFOS)是全氟化合物的终端降解产物,在生态环境中能够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组织并蓄积,对环境和生物存在潜在危害。动物实验研究发现,PFOS能够通过胎盘和血脑屏障,影响发育期神经系统,其持续性和严重性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PFOS神经发育毒性效应及其主要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分析目前研究现状,并对未来PFOS神经发育毒性机制研究提出设想和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FOS 神经发育毒性 神经递质 神经胶质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激素脱碘酶在孕哺期十溴联苯醚(BDE 209)暴露致子代小鼠神经发育毒性中的潜在作用 被引量:6
4
作者 钱波 王健 +3 位作者 朱春艳 胡宏 邵静 刘晓晖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59-466,共8页
研究孕哺期BDE209暴露对母鼠胎盘和子代脑组织甲状腺激素脱碘酶(deiodinase,DI)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在子鼠神经发育毒性效应中的作用。将7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暴露BDE20910 d后,与雄鼠合笼,每组选取... 研究孕哺期BDE209暴露对母鼠胎盘和子代脑组织甲状腺激素脱碘酶(deiodinase,DI)基因表达的影响,及其在子鼠神经发育毒性效应中的作用。将75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暴露BDE20910 d后,与雄鼠合笼,每组选取怀孕时间相近(相差不过2 d)的8只母鼠孕期持续染毒至子鼠断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孕17~18 d胎盘、出生后60 d子鼠脑组织3种类型脱碘酶基因相对表达,利用Morris水迷宫评价出生后60 d子鼠学习记忆能力,测量第2、16、30和60天子鼠体重,观察孕哺期BDE 209暴露对子代生长发育的作用。结果显示,BDE 209对子鼠出生时体重未见明显影响,出生后30 d,高剂量BDE 209暴露组雌性子鼠体重显著低于对照组子鼠体重(p〈0.05),而低、高剂量暴露组雄性子鼠体重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子鼠体重(p〈0.05,p〈0.01),出生后60 d,BDE 209对子鼠体重影响不明显。BDE 209暴露能够显著延长出生后60 d雌、雄性子鼠逃避潜伏期(p〈0.05或p〈0.01)。BDE209暴露显著降低母鼠胎盘中3种类型脱碘酶(主要是DI-3)基因表达(p〈0.05或p〈0.01),同时,BDE 209暴露可诱导出生60 d后雄性子鼠脑组织中DI-1基因表达(p〈0.05或p〈0.01),抑制雄性子鼠脑组织中DI-3基因表达(p〈0.05),BDE 209暴露对出生后60 d雌鼠脑组织脱碘酶未见明显影响(p〉0.05)。研究结果表明,孕哺期BDE209暴露可能通过影响母鼠胎盘组织脱碘酶(特别是DI-3)基因表达,导致子鼠神经发育毒性效应-学习记忆能力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DE 209 脱碘酶 Morris水迷宫 神经发育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磷农药神经发育毒性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张宇童 杨兆娜 +2 位作者 谢飞 马雪梅 王明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12期3561-3564,共4页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化学合成杀虫剂,它所引起的毒性作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有机磷农药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主要与其不可逆地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进而导致乙酰胆碱在突触处的积累有关。而最近也提出了... 有机磷农药是目前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化学合成杀虫剂,它所引起的毒性作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研究表明,有机磷农药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主要与其不可逆地抑制乙酰胆碱酯酶进而导致乙酰胆碱在突触处的积累有关。而最近也提出了有机磷农药的其他非胆碱酯酶作用机制,这些作用机制涉及兴奋性氨基酸递质系统、多巴胺能神经递质系统、五羟色胺递质系统、cAMP反应单元结合蛋白信号通路和氧化应激等。针对有机磷农药神经发育毒性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磷农药 神经发育毒性 胆碱酯酶 非胆碱酯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剂量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多代暴露对斑马鱼子代仔鱼的神经发育毒性 被引量:2
6
作者 丁希胜 马徐发 余丽琴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0-60,共11页
为探究环境剂量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TDCIPP)多代暴露对生物体的影响,选取斑马鱼为模型,研究了斑马鱼暴露于0、3、30和300 ng·L^-1TDCIPP至3代后,对每一代子代5 dpf仔鱼神经发育的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0代暴露于300ng... 为探究环境剂量磷酸三(1,3-二氯异丙基)酯(TDCIPP)多代暴露对生物体的影响,选取斑马鱼为模型,研究了斑马鱼暴露于0、3、30和300 ng·L^-1TDCIPP至3代后,对每一代子代5 dpf仔鱼神经发育的毒性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0代暴露于300ng·L^-1TDCIPP 120 d后所产F1代仔鱼的孵化率显著性下降,存活率显著性降低;但对F2代和F3代仔鱼的这些终点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运动行为结果表明,F0代暴露于3和300 ng·L^-1TDCIPP 120 d会导致F1代仔鱼在光暗周期刺激下的游泳速度受到抑制,并伴随着神经元发育基因(ngn1)以及轴突生长标志基因(α1-tubulin、netrin1b和zn5)的显著性上调,相关性分析表明,游泳速度的抑制与ngn1、α1-tubulin和zn5这3个基因的表达显著相关。但对F2代仔鱼,仅300 ng·L^-1TDCIPP导致其游泳速度在黑暗刺激下显著性下降,且导致神经发育和再生相关基因(elavl3、gap43、gfap和shha)表达量显著性下降,但游泳速度的下降与基因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继续暴露至F3代仔鱼时,TDCIPP暴露对运动行为不再有显著影响。研究表明,环境剂量TDCIPP多代暴露对子代仔鱼具有神经发育毒性,表现为运动行为受损和神经发育相关基因表达量的改变,但毒性效应随着暴露代数的增加而减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三(1 3-二氯异丙基)酯 斑马鱼 神经发育毒性 多代暴露 环境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麻醉药所致发育期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
7
作者 荣雨婷 高月月 +2 位作者 张澳 赵阿阳 戚思华 《临床麻醉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755-760,共6页
麻醉药所致发育期神经毒性(AIDN)是指反复或长期暴露于麻醉药可能会导致的发育期大脑神经损伤。发育期患儿使用麻醉药是否引起神经毒性和神经退行性改变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AIDN的机制涉及全身麻醉药的麻醉效应和非麻醉效应,前者与N-甲... 麻醉药所致发育期神经毒性(AIDN)是指反复或长期暴露于麻醉药可能会导致的发育期大脑神经损伤。发育期患儿使用麻醉药是否引起神经毒性和神经退行性改变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AIDN的机制涉及全身麻醉药的麻醉效应和非麻醉效应,前者与N-甲基-D-天门冬氨酸(NMDA)和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有关,后者则源自麻醉药引起的多种生物学效应。本文对儿科手术常用引起AIDN的全身麻醉药、引起发育神经毒性的可能机制以及发育性神经保护策略进行综述,为后续AIDN的研究和患儿神经发育保护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麻醉药所致发育神经毒性 Γ-氨基丁酸受体 非麻醉机制 保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丙嗪在斑马鱼胚胎和早期幼鱼发育过程中的神经毒性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史慧勤 张利军 +4 位作者 彭辉 何俊 郭家彬 赵君 彭双清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2011年第10期150-156,I0002,I0003,共9页
目的采用模式动物斑马鱼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氯丙嗪(chlorpromazine,CPZ)暴露对胚胎和幼鱼早期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在一般毒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整体胚胎细胞凋亡检测和脑组织病理学检查,了解CPZ对神经发育的器质性改变;采用神经行为学方... 目的采用模式动物斑马鱼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氯丙嗪(chlorpromazine,CPZ)暴露对胚胎和幼鱼早期神经发育的影响。方法在一般毒性评价的基础上,通过整体胚胎细胞凋亡检测和脑组织病理学检查,了解CPZ对神经发育的器质性改变;采用神经行为学方法,包括幼鱼触动逃避反应、自发运动以及惊恐逃避反射等,研究氯丙嗪暴露所致的神经发育功能性障碍。结果斑马鱼胚胎受精后6 h(6 hpf)~72 hpf暴露于CPZ(≥5 mg/L)可引起胚胎和幼鱼死亡、致畸和幼鱼孵化延迟,并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采用吖啶橙染色检测36 hpf整体胚胎凋亡细胞,发现凋亡细胞主要集中在胚胎中脑、后脑、丘脑以及中后脑连接区、脊索和尾部等处;脑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7dpf幼鱼颅腔增大、脑体积减小、脑细胞缩小且细胞间隙增宽。6~72 hpf CPZ(≥0.0625 mg/L)暴露后,幼鱼神经行为学研究发现,CPZ(≥0.125 mg/L)可引起3dpf幼鱼触觉运动能力下降;CPZ(≥0.5 mg/L)可浓度依赖性地抑制幼鱼自发运动,并出现僵直不动、震颤或快速刻板式转圈运动等行为改变;光惊恐实验中,暗环境下各暴露组幼鱼对突发强光刺激均表现为惊跳逃避,并且暗-光交替期运动加速度变化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在撤除光源后,1mg/L和2 mg/L暴露组幼鱼暗适应时程缩短,而0.125 mg/L和0.25 mg/L暴露组暗适应时程延长,提示CPZ对外界刺激引发的幼鱼活跃游动有抑制和促进双重毒性作用。结论 CPZ暴露对斑马鱼胚胎和幼鱼具有明显的神经发育毒性作用。模式动物斑马鱼作为一种高通量筛选模型在外源性化合物神经发育毒性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丙嗪 斑马鱼 神经发育毒性 胚胎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塑剂DEHP的神经和行为发育毒性 被引量:12
9
作者 杨艳玲 徐晓虹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007-1013,共7页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是一种具有拟雌激素和抗雄激素活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人类和野生动物可通过不同途径终生暴露于DEHP。母体摄入的DEHP可通过胎盘和乳汁转入子代体内并进入脑组织。围生期D... 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Di-(2-ethylhexyl)phthalate,DEHP)是一种具有拟雌激素和抗雄激素活性的环境内分泌干扰物,人类和野生动物可通过不同途径终生暴露于DEHP。母体摄入的DEHP可通过胎盘和乳汁转入子代体内并进入脑组织。围生期DEHP暴露性别特异性地改变子代大鼠下丘脑视前区芳香酶活性而影响雌激素合成,并通过改变雌激素受体活性干扰雌激素对脑发育的调节作用。DEHP及其代谢产物可以影响神经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突触形成,干扰性激素调控发育过程中的下丘脑氨基酸递质系统对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的刺激作用,影响中脑多巴胺递质系统发育而诱导自发性多动症。DEHP对脑发育的作用最终影响动物的早期行为、学习记忆和情感等行为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 神经发育毒性 环境内分泌干扰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化合物发育神经毒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10
作者 韦荣国 张银凤 秦占芬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83-490,共8页
全氟化合物(PFCs)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已成为环境中一类普遍的污染物。由于PFCs污染表现出全球性、持久性和富集性等特征,其毒性备受关注。近期研究结果显示,PFCs除对肝脏、免疫系统和生殖内分泌系统等有明显影响外,还具有发育... 全氟化合物(PFCs)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广泛应用,已成为环境中一类普遍的污染物。由于PFCs污染表现出全球性、持久性和富集性等特征,其毒性备受关注。近期研究结果显示,PFCs除对肝脏、免疫系统和生殖内分泌系统等有明显影响外,还具有发育神经毒性。在总结了近年来PFCs发育神经毒性的研究进展基础上,讨论了PFCs发育神经毒性可能的几个机制,并且分析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提出应该加强环境相关剂量下PFCs发育神经毒性研究,关注PFCs与其他神经毒物复合暴露的发育神经毒性,以推进对实际环境中PFCs所产生的神经损伤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化合物 发育神经毒性 环境相关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洲爪蟾胚胎用于发育神经毒性测试的方法
11
作者 付旭锋 李圆圆 +1 位作者 崔清华 秦占芬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10-1715,共6页
在美国材料与测试协会(ASTM)的非洲爪蟾胚胎致畸试验(FETAX)的基础上,以已知具有发育神经毒性的氯化甲基汞为模式化合物,探索一种以体征、运动神经元形态和运动行为参数为终点指标的研究发育神经毒性的方法.非洲爪蟾胚胎暴露氯化甲基汞... 在美国材料与测试协会(ASTM)的非洲爪蟾胚胎致畸试验(FETAX)的基础上,以已知具有发育神经毒性的氯化甲基汞为模式化合物,探索一种以体征、运动神经元形态和运动行为参数为终点指标的研究发育神经毒性的方法.非洲爪蟾胚胎暴露氯化甲基汞3 d时,观察到暴露组胚胎的运动能力随暴露浓度(100—400 nmol·L-1)的增加而减弱.暴露4 d发现300 nmol·L-1和400 nmol·L-1暴露组胚胎体长和运动神经元明显短于对照组.暴露持续7 d,通过行为分析软件对蝌蚪运动行为定量,发现暴露处理的蝌蚪的游泳速率明显小于对照组.以上结果显示,非洲爪蟾胚胎可用来研究化学品的发育神经毒性,胚胎的体征、运动神经元形态和运动行为可以作为相对敏感的评价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化甲基汞 非洲爪蟾 发育神经毒性 运动神经 运动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胚胎期PFOS暴露致出生早期死亡及神经系统发育影响的基因组学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法琦 刘薇 +3 位作者 金一和 于文广 刘晓晖 刘力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76-183,共8页
为了阐明PFOS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可能原因和机制,探讨PFOS致死与神经系统发育的相互联系,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了经PFOS饲料染毒后出生1和7d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情况,通过基因组学(Gene Ontology)和生物路径(Pathway)对差异基因的功能和... 为了阐明PFOS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可能原因和机制,探讨PFOS致死与神经系统发育的相互联系,利用基因芯片技术,观察了经PFOS饲料染毒后出生1和7d大鼠脑组织基因表达情况,通过基因组学(Gene Ontology)和生物路径(Pathway)对差异基因的功能和相互联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PFOS染毒后,出生1、7d的大鼠脑皮质组织分别有864、642条基因发生差异表达,差异基因涉及的与PFOS致死相关的生物过程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发育、血循环系统、刺激应答、骨骼发育、氧化应激、心脏功能以及pH值调节等.结果表明,PFOS导致的出生早期死亡与神经系统发育有关,PFOS可能通过改变脑组织血氧平衡,影响正常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和发育过程而使新生儿的存活率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出生早期死亡 基因芯片 发育神经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剂量双酚A影响哺乳动物神经发育研究现状及争议 被引量:3
13
作者 吕琳 董梦琦 秦占芬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4864-4871,共8页
为全面认识低剂量BPA(双酚A)对哺乳动物神经发育的影响,本文从中国知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 3个数据库中获取了国内外关于低剂量BPA影响哺乳动物神经发育的研究报道,并使用toxR工具对其可信度进行评估,最终筛选获得26项相关研究;... 为全面认识低剂量BPA(双酚A)对哺乳动物神经发育的影响,本文从中国知网、PubMed和Web of Science 3个数据库中获取了国内外关于低剂量BPA影响哺乳动物神经发育的研究报道,并使用toxR工具对其可信度进行评估,最终筛选获得26项相关研究;从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工作网站上获取最新BPA毒性报告1篇.通过比较分析这些研究,发现大部分研究报道低剂量BPA暴露导致哺乳动物神经行为、特定脑区内组织学结构和细胞特征、神经递质和激素稳态、脑中关键基因表达以及表观遗传特征发生改变.但是,就导致的神经行为的改变而言,一些研究的结果并不一致甚至有诸多矛盾之处.这些不一致的结果可能与动物实验设计的差异有关,其中神经行为测试的质量控制和统计方法中统计单元的选择对于研究结果的影响尤其值得关注.总之,从目前的文献来看,低剂量BPA对哺乳动物神经发育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的确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酚A 发育 发育神经毒性 行为测试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氟辛烷磺酸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神经分化的损伤作用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明翰 陈晓峰 +1 位作者 朱宇澄 刘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2-119,共8页
流行病学结果显示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暴露与儿童认知能力降低相关,动物毒理学研究表明围产期PFOS暴露造成子代认知能力下降等神经损伤。但是发育中神经系统对PFOS暴露响应更敏感的毒理学机制尚不清楚。本研... 流行病学结果显示全氟辛烷磺酸(perfluorooctane sulfonate,PFOS)暴露与儿童认知能力降低相关,动物毒理学研究表明围产期PFOS暴露造成子代认知能力下降等神经损伤。但是发育中神经系统对PFOS暴露响应更敏感的毒理学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基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BMSCs)体外神经分化模型,评估环境相关浓度PFOS暴露对不同分化阶段细胞的毒性效应。在无显著细胞毒性浓度下,分化过程中暴露于20~500 nmol·L^(-1)PFOS对神经元突触产生抑制效应并呈剂量依赖性,抑制率为24.2%~43.9%。细胞经诱导成神经分化后暴露于PFOS,仅在500 nmol·L^(-1)暴露组产生了显著抑制效应,抑制率为17.7%。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神经元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2(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2,MAP2),分化过程中100 nmol·L^(-1)和500 nmol·L^(-1)的PFOS暴露显著抑制了MAP2的表达,抑制率分别为15.9%和18.6%,但分化后PFOS暴露未对MAP2表达产生显著影响。通过对Ca 2+进行实时成像及图像捕捉,发现PFOS暴露刺激成神经分化的细胞钙瞬变,500 nmol·L^(-1)的PFOS暴露诱导钙瞬变峰值F/F 0升高至对照组的1.25倍,提示细胞成神经分化及神经元信号转导等受到干扰。研究结果发现成神经分化过程中细胞对PFOS暴露更为敏感,从细胞分化层面提示了PFOS发育神经毒性的潜在毒理机制,须进一步研究PFOS对细胞分化和细胞命运的敏感靶标,为该类新污染物的健康风险评价和管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氟辛烷磺酸 细胞分化 发育神经毒性 突触生成 钙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出生前接触苯妥英和褪黑素对仔代反射功能发育及自发运动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吴纯启 王爱平 +1 位作者 廖明阳 王治乔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94-499,共6页
目的 :探讨苯妥英 (DPH)神经发育毒性与胚胎脑组织中自由基产生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 :Wistar孕鼠于妊娠d 11~ 14经 0 ,10 0 ,2 0 0mg·kg-1DPH或合并 4 0mg·kg-1褪黑素 (MT)染毒处理 ,研究MT对DPH的仔代反射功能发育... 目的 :探讨苯妥英 (DPH)神经发育毒性与胚胎脑组织中自由基产生和氧化应激反应的关系。方法 :Wistar孕鼠于妊娠d 11~ 14经 0 ,10 0 ,2 0 0mg·kg-1DPH或合并 4 0mg·kg-1褪黑素 (MT)染毒处理 ,研究MT对DPH的仔代反射功能发育及自发运动损害作用的拮抗效应。结果 :孕鼠在染毒期及染毒后增重下降 ,仔代体重减轻 ,哺乳期死亡率增高 ;DPH染毒仔鼠的转身运动增多 ,空中翻正反射及游泳能力发育延迟 ,成年后行走次数、站立次数、刻板动作等自发活动增多 ,旋转手比率增多 ,对阿朴吗啡“激发”反应性增强。MT和DPH合并处理可明显拮抗上述DPH仔鼠的行为异常。结论 :氧化性损伤在DPH神经发育毒性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 ,而MT可拮抗其毒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妥英 褪黑素 神经发育毒性 氧化性损伤 拮抗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源性丙烯酰胺暴露对子代鼠皮质神经元MAP-2与氧化应激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霞 段文彪 +3 位作者 邹锦慧 肖春苟 叶茂盛 李细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47-452,共6页
目的:探讨母源性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暴露对子代鼠大脑皮质神经元MAP-2与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SD孕鼠随机分为4组,自怀孕第6 d至怀孕第19 d起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灌胃给药给予双蒸水和每日8,16和24 mg/kg ACR溶液。HE和尼氏染色观... 目的:探讨母源性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暴露对子代鼠大脑皮质神经元MAP-2与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SD孕鼠随机分为4组,自怀孕第6 d至怀孕第19 d起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灌胃给药给予双蒸水和每日8,16和24 mg/kg ACR溶液。HE和尼氏染色观察子代鼠皮质神经元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子代鼠皮质神经元MAP-2的表达,应用试剂盒检测大脑皮质组织中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还原谷胱甘肽(GSH)。结果:(1)MAP-2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高剂量组MAP-2表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低剂量组则差异不显著(P>0.05)。(2)氧化应激指标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中、高剂量组子代鼠大脑皮质组织中MDA含量显著升高,而T-SOD活力和GSH含量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丙烯酰胺致子代鼠神经元损伤的机制可能与其诱导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神经发育毒性 MAP-2 氧化应激 子代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烯酰胺对仔鼠大脑额叶皮质神经元DCX和SYN表达的影响
17
作者 李细霞 赵萌萌 +4 位作者 张亚琼 杨德慧 李国营 罗利 刘靖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5-210,共6页
目的:探究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暴露对仔鼠大脑额叶皮质神经元发育的影响。方法:孕鼠随机分为4组,自怀孕第6 d起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和(50,100,200)μg/ml ACR饮水,直至仔鼠出生21 d。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仔鼠额叶皮质神经... 目的:探究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暴露对仔鼠大脑额叶皮质神经元发育的影响。方法:孕鼠随机分为4组,自怀孕第6 d起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蒸馏水和(50,100,200)μg/ml ACR饮水,直至仔鼠出生21 d。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仔鼠额叶皮质神经元微管相关蛋白(doublecortin,DCX)和突触素(synaptophysin,SYN)的表达情况。结果:ACR实验组和对照组额叶皮质神经元均有DCX和SYN的表达。DCX和SYN免疫阳性产物均为棕黄色颗粒状,表达于胞浆内。与对照组相比,ACR染毒高剂量组(200μg/ml)DCX表达显著减少(P<0.05),而低、中剂量组(50μg/ml和100μg/ml)的减少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ACR实验组SYN的表达显著降低,呈剂量依赖性,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ACR染毒可能是通过降低DCX和SYN的表达,干扰神经元的迁移分化和突触的形成,从而影响额叶皮质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神经发育毒性 皮质神经 微管相关蛋白 突触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莪术对正常和血瘀证大鼠子代脑组织神经黏附分子和唾液酸转移酶表达的影响
18
作者 于春磊 唐宋琪 +2 位作者 李晓明 邹宇 牛英才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510-1512,共3页
目的:比较莪术对血瘀证和正常孕大鼠子代海马和皮层神经黏附分子(NCAM)、唾液酸转移酶ST8Sia II、ST8Sia IV、p-Fyn、黏着斑激酶(FAK)蛋白表达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复合方法制备大鼠血瘀证模型。大鼠... 目的:比较莪术对血瘀证和正常孕大鼠子代海马和皮层神经黏附分子(NCAM)、唾液酸转移酶ST8Sia II、ST8Sia IV、p-Fyn、黏着斑激酶(FAK)蛋白表达影响。方法:采用大鼠皮下注射盐酸肾上腺素和冰水浴复合方法制备大鼠血瘀证模型。大鼠妊娠第6~19天按照1.4、2.8、5.6 g/kg剂量灌胃莪术水煎液。取仔鼠海马和皮质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和皮质NCAM、ST8Sia II、ST8Sia IV、p-Fyn、p-FAK蛋白表达。结果:正常大鼠和血瘀证大鼠莪术暴露后仔鼠海马和皮层NCAM、ST8Sia II、ST8Sia IV、p-Fyn、p-FAK表达存在差异。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高剂量莪术正常组仔鼠海马ST8Sia II、皮层组织p-FAK和海马组织NCAM、海马组织p-Fyn蛋白表达显著下调(均P〈0.05)。结论:莪术对正常大鼠脑组织ST8Sia II、FAK、NCAM、p-Fyn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神经发育毒性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莪术 神经细胞黏附分子 血瘀证 免疫组化 神经发育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a]P致SD幼鼠神经组织形态学损伤及其机制研究
19
作者 魏科 汤艳 +4 位作者 罗珑 段利 秦启忠 周莉 涂白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3-28,共6页
目的 :通过观察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对新生SD大鼠脑组织形态学、超微病理学和生化指标的改变,探讨B[a]P神经发育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48只新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 目的 :通过观察苯并[a]芘(Benzo(a)pyrene,B[a]P)对新生SD大鼠脑组织形态学、超微病理学和生化指标的改变,探讨B[a]P神经发育毒性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48只新生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溶剂对照组、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每组各12只,从出生后第5天始,每天灌胃1次,持续14 d。染毒后制切片,光镜、电镜观察海马形态学改变,化学比色法测定生化指标变化。结果:与溶剂组比较,染毒组幼鼠可见不同程度的脑组织损伤;海马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Na^+-K^+-ATP酶和Ca^(2+)-Mg^(2+)-ATP酶的活性明显下降,丙二醛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a]P可致新生SD大鼠神经发育毒性,其机制可能与海马组织氧化应激产生、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下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苯并[A]芘 神经发育毒性 形态学 氧化应激 三磷酸腺苷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母源性丙烯酰胺暴露对断乳期大鼠额叶皮质GAP-43和BDN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细霞 袁丽鹏 +4 位作者 肖春苟 刘靖 蒋威 邹锦慧 张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0,共5页
目的:探讨母源性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暴露对断乳期大鼠额叶皮质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孕鼠随机分为4组,怀孕第6 d起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双蒸水和50,100,200μg/ml ACR饮水,直至仔... 目的:探讨母源性丙烯酰胺(acrylamide,ACR)暴露对断乳期大鼠额叶皮质生长相关蛋白(GAP-43)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SD孕鼠随机分为4组,怀孕第6 d起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双蒸水和50,100,200μg/ml ACR饮水,直至仔鼠出生21 d,染毒结束时对断乳期大鼠称重。免疫组织化学检测额叶皮质GAP-43和BDNF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各组断乳期大鼠体重呈浓度依赖性下降,且组间差异明显(P<0.05)。与对照组相比,ACR实验各组GAP-43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低、中剂量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剂量组与低、中剂量组相比,表达显著减少(P<0.05);与对照组相比,ACR实验组各组BDNF表达显著减少(P<0.05),中、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相比,BDNF表达减少(P<0.05),而中、高剂量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母源性ACR染毒可能通过下调额叶皮质神经元GAP-43和BD)NF表达,抑制轴突延伸或扰乱神经元发育的内环境稳态,进而影响额叶皮质的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烯酰胺 神经发育毒性 GAP-43 BDNF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