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4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脑梗死部位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脑电图功率谱特征
1
作者 赵新颖 于福达 +4 位作者 王慧 李晓峰 张笑娣 白冬儿 李嘉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188-1193,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灶部位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患者脑电图相对功率谱特征。方法2024年2月至2025年5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完成脑电图检查的脑梗死患者70例,依据入院头颅MRI/CT影像资料分为皮质组(n=19)和皮质下组(n=51),依据入院时美... 目的探讨不同病灶部位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脑梗死患者脑电图相对功率谱特征。方法2024年2月至2025年5月,于石家庄市人民医院完成脑电图检查的脑梗死患者70例,依据入院头颅MRI/CT影像资料分为皮质组(n=19)和皮质下组(n=51),依据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指数评分分为轻度组(n=53)和中重度组(n=17)。所有患者均接受32导视频脑电图检测,选取8个电极(F3、F4、P3、P4、T3、T4、O1、O2),计算α波、θ波功率谱密度及(δ+θ)/(α+β)(DTABR)值。结果8个电极中,皮质组较皮质下组的DTABR均升高(|Z|≥2.047,P<0.05),皮质组α波相对功率降低(|Z|≥1.968,P<0.05),θ波相对功率升高(|Z|≥1.988,P<0.05);中重度组DTABR高于轻度组(|Z|≥2.263,P<0.05)。结论DTABR升高提示病灶位于皮质或神经功能受损更严重,α波降低和θ波升高主要见于皮质病灶患者,可为识别皮质受累提供脑电图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脑电图 神经功能缺损 病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PDCD4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2
作者 孙王妍 陈伟观 +4 位作者 周三连 郭宇 汤莉巧 张冬梅 卢红建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140-1147,共8页
目的:探究血清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3年6月—2024年3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 目的:探究血清中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programmed cell death 4,PDCD4)蛋白水平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2023年6月—2024年3月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10例AI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将患者分为轻度神经功能缺损(n=70)和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n=40)。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n=69)和预后不良组(n=41)。收集各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年龄、性别、糖尿病病史等)及临床检验指标(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等)。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PDCD4蛋白浓度,并分析其与NIHSS评分、mRS评分及炎症指标的相关性。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推断AIS患者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和预后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来评估血清PDCD4蛋白水平对预测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情况的有效性。结果:AIS患者中,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不良者血清PDCD4蛋白水平显著高于轻度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良好者。血清PDCD4水平与NIHSS评分、mRS评分、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呈正相关。排除混杂因素的干扰后,PDCD4蛋白水平仍是AI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显示,血清PDCD4蛋白水平对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预后情况均有较高的预测价值。结论:在中重度神经功能缺损及预后不良的AIS患者中,血清PDCD4蛋白水平显著升高,且可作为预测AIS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预后的独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程序性细胞死亡因子4 神经功能缺损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董氏奇穴疗法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余康潮 陈俊琦 +1 位作者 高怡婷 黄泳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探讨董氏奇穴疗法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配合董氏奇穴疗法,对照组配合常规针刺。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 目的探讨董氏奇穴疗法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基础治疗,治疗组配合董氏奇穴疗法,对照组配合常规针刺。3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改善的临床疗效、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总分和因子分、不良反应。结果 (1)6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无1例脱落。(2)经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27/30)和86.7%(26/3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患者治疗前CSS总分和除意识外的其他因子分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SS总分和各因子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面瘫、言语、上肢肌力、手肌力、下肢肌力、步行能力因子分和CSS总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两组患者在试验过程中未出现针刺后不良反应。结论董氏奇穴疗法对改善中风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临床疗效确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董氏奇穴疗法 巨刺 倒马刺法 运动针法 中风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头皮针对脑梗死后偏瘫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0
4
作者 汪瑛 汪节 江六顺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2-245,共4页
目的探讨头皮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研究。方法将医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脑梗死后偏瘫患者9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头皮针治疗,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治疗... 目的探讨头皮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平衡及步行能力的临床研究。方法将医院2016年4月-2018年4月脑梗死后偏瘫患者92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采用头皮针治疗,每次留针30 min,每日1次,治疗4周为1个疗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测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及功能性步行量表(functional ambulation category,FAC),采用经颅彩超测定脑血流动力学参数。结果对照组有效率78.26%(36/46)低于观察组93.48%(43/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和观察组NIHSS评分为(8.02±3.31)分、(5.24±2.87)分,BBS量表为(32.25±8.14)分、(41.61±8.27)分,FAC量表为(3.39±0.59)分、(4.13±0.61)分,ACA血流速度为(40.05±2.22)cm/s、(41.89±2.34)cm/s,ACA搏动指数为(0.91±0.23)、(0.74±0.21),MCA血流速度为(38.61±1.68)cm/s、(39.86±1.71)cm/s,MCA搏动指数为(0.96±0.24)、(0.79±0.21),对照组和观察组上述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现3例皮下血肿,热敷后消失,对研究无影响。结论头皮针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的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平衡及步行能力,提高脑血流动力学,且患者可耐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头皮针 脑梗死后偏瘫 神经功能缺损 平衡 步行能力 脑血流动力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强化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ADL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付桂敏 肖卫忠 +2 位作者 李筱雯 姜军 段京平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18-220,共3页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强度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134例发病早期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 (试验组 )及一般康复治疗组 (对照组 )。试验组采用Bobath及PNF疗法 ,2次 /日 ,40m... 目的 :对比研究不同强度康复治疗对脑卒中患者发病早期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 :134例发病早期脑卒中患者被随机分成强化治疗组 (试验组 )及一般康复治疗组 (对照组 )。试验组采用Bobath及PNF疗法 ,2次 /日 ,40min/次 ;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 ,3次 /周 ,40min/次 ,持续治疗 2周。采用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Barthel指数 (BI)对所有受试者进行治疗前后评定。结果 :所有受试者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BI积分增加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试验组治疗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减少及BI积分增加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脑卒中患者早期强化康复治疗与一般康复治疗相比 ,前者在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积分及增加BI积分上效果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强化康复 神经功能缺损 脑卒中 日常生活活动 康复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证的证候演变特点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 被引量:14
6
作者 辛喜艳 张华 高颖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644-1646,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的证候演变特点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从数据库中提取67例5个时点(住院第1、2、3、7、14天)均进行了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证候要素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 目的:探讨缺血性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的证候演变特点及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从数据库中提取67例5个时点(住院第1、2、3、7、14天)均进行了风、火、痰、瘀、气虚、阴虚阳亢6个证候要素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的痰热证患者的临床信息。采用频数统计、方差分析等方法研究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证的演变特点及不同演变形式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结果:在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证的演变过程中,每个时点均以70%左右的概率保持原证候不变;中风病急性期痰热证始终保持不变组与某个时点发生证候变化组相比,其NIHSS在入院第7、14天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缺血性中风急性期痰热证维持时间较长,不易发生证候变化;痰热证的消失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改善有关,提示中风病急性期针对痰热证积极治疗对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风病 痰热证 证候演变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水平与卒中类型及其神经功能缺损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4
7
作者 王大力 甄志刚 彭延波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0-241,共2页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水平在不同卒中类型中的变化规律及白细胞水平与入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0例,按照国际TOAST卒中分型标准将其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rge artery arteri...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白细胞水平在不同卒中类型中的变化规律及白细胞水平与入院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10例,按照国际TOAST卒中分型标准将其分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rge artery arteriosclerosis,LAA)425例、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370例、心源性栓塞性脑卒中(cardiac embolism,CE)88例、其他病因明确性脑卒中(other certain,OC)及原因不明性脑卒中(undetermined etiology,UE)27例,对所有患者进行入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定,并与入院白细胞水平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心源性栓塞性脑卒中组白细胞水平最高,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组次之;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组白细胞水平大致正常,神经功能缺损较轻或无缺损。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入院时的白细胞水平可能与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相关,且白细胞水平随卒中类型的不同而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白细胞计数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RP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晚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预测 被引量:13
8
作者 李素萍 谢彦 +3 位作者 许飞 梁益 何保明 孙红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672-1675,共4页
目的探讨补体Cq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晚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首次发生AIS患者452例作为脑卒中组,选取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03例作... 目的探讨补体Cq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CTRP1)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中的表达及其对晚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7年2月首次发生AIS患者452例作为脑卒中组,选取同期来医院进行健康体检者403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神经功能状况进行评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患者血浆中CTRP1的表达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6个月神经功能缺陷和CTRP1的关系。结果对照组[(119.53±17.62)ng/mL]、不明原因及其他原因型脑卒中[(145.81±18.96)ng/mL]、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卒中[(153.17±19.21)ng/mL]、心源型脑卒中[(156.56±20.96)ng/mL]和小动脉闭塞型脑卒中[(169.23±22.34)ng/mL]的CTRP1表达水平逐渐升高,并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119.53±17.62)ng/mL]、神经功能缺损轻度组[(156.29±19.86)ng/mL]、中度组[(168.74±18.53)ng/mL]和重度组[(175.96±19.15)ng/mL]患者血清CTRP1水平逐渐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CTRP1、年龄、糖尿病、高敏C反应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为IS患者出院6个月后神经功能缺陷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CTRP1能够有效预测AIS患者晚期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体Cq1/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安神合剂与黛力新合用对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神经功能缺损、负性心理及不良反应的影响 被引量:8
9
作者 谢先龙 叶勇 +1 位作者 吴艳霞 李琳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200-203,共4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post-stroke anxiety combined with depression,PSCAD)患者合用安神合剂与黛力新治疗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负性心理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5月医院收治PSCAD患者146例,随机数字表法...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抑郁-焦虑共病(post-stroke anxiety combined with depression,PSCAD)患者合用安神合剂与黛力新治疗对其神经功能缺损、负性心理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8月—2021年5月医院收治PSCAD患者14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对照组及观察组,各73例。对照组予以黛力新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之上联用安神合剂;比较治疗前与治疗4周后两组中医证候相关积分,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盐酸多巴胺(Dopamine hydrochloride,DA)以及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rine,NE)水平,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现象,选取特质焦虑分量表(Trait anxiety invento⁃ry,T-AI)、状态焦虑分量表(S-AI)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与(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进行负性心理评估;比较两组治疗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中医症候相关积分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5-HT、DA及N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T-AI、S-AI和HAMD评分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安神合剂与黛力新联用改善PSCAD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有效调节负性心理,不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神合剂 黛力新 脑卒中 抑郁-焦虑共病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焦次第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对神经功能缺损及行为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1
10
作者 陈炜 胡跃强 +5 位作者 吴林 肖榕 陆岸英 陈华丽 韦华军 唐农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70-73,共4页
目的探究三焦次第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宾阳县中医医院及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 目的探究三焦次第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行为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8年12月(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宾阳县中医医院及桂林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血管性痴呆患者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血管性痴呆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三焦次第疗法治疗,1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估。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认知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2.00%(69/75),较对照组的66.67%(50/75)显著升高(P<0.01);与治疗前比,治疗后两组患者SDSVD评分、NFDS评分、ADL评分、BBS评分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MMSE评分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三焦次第疗法可显著缓解血管性痴呆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其神经功能,提高其行为能力,临床疗效显著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三焦次第疗法 神经功能缺损 行为能力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梗死患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与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 被引量:9
11
作者 赵常宝 张建斌 王素芳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40-641,共2页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01/2008-12脑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组,80例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其外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可溶性细胞...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血清中炎性细胞因子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01/2008-12脑梗死患者82例为研究组,80例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人为对照组,检测其外周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水平。结果:急性期、恢复期脑梗死患者血清IL-1β、TNF-α及sI-CAM-1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或P<0.05),脑梗死组急性期较恢复期明显增高(P<0.01);中度损伤组和重度损伤组患者血清IL-1β、TNF-α及sICAM-1水平均较轻度损伤组显著增高(P<0.01或P<0.05),重度损伤组患者TNF-α及sICAM-1水平较中度损伤组明显增高(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IL-1β、TNF-α及sICAM-1表达水平与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呈线性正相关,标准回归系数依次为0.618、0.613和0.606。结论:IL-1β、TNF-α及sICAM-1互相作用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炎症反应和再灌流损伤。对它们的监测可为早期临床治疗及康复干预提供试验指标,以便控制脑卒中的进展及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神经功能缺损 程度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证型与神经功能缺损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戴文珍 王丹丹 张仙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902-904,共3页
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证型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6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 目的:观察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证型与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之间的关系。方法:病例选取2013年5月—2014年3月在本院神经内科诊治的169例缺血性中风患者,评价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不同中医证型之间的联系。结果风痰瘀阻型、痰热腑实型、气虚血瘀型、阴虚风动型、痰热内闭型、痰湿蒙神型等不同证型之间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蒙神型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较为严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影响较大,风痰瘀阻型最轻。结论:缺血性中风早期中医证型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具有一定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中风 中医证型 神经功能缺损 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与肠内营养支持的关系 被引量:22
13
作者 华鑫 洪忠新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1期1970-1972,共3页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肠内营养支持的关系。方法将95例脑卒中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HISS)为高危组(NHISS>8分)和低危组(NHISS≤8分)。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营养支持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营...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与肠内营养支持的关系。方法将95例脑卒中患者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所脑卒中评分(NHISS)为高危组(NHISS>8分)和低危组(NHISS≤8分)。对两组患者实施相同的营养支持方案,观察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营养支持后第13~15天血总蛋白(TP)、清蛋白(ALB)、胆固醇(CHOL)、总淋巴细胞计数(TLC)、血红蛋白(Hb)的水平;监测营养支持期间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营养支持前TP、ALB、CHOL、TLC、Hb水平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养支持后第13~15天高危组患者TP、ALB、CHOL水平较低危组降低,消化道出血、腹泻、便秘的发生率较低危组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TLC、Hb水平及呕吐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可以影响肠内营养支持效果,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严重,营养支持效果越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肠内营养支持 并发症 营养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国英 刘德桓 向成彬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08年第2期370-372,共3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为更好地开展高血压病防治、预防脑卒中以及筛选重点防治人群等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按标准对100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发病前的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证候分型(...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与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相关性,为更好地开展高血压病防治、预防脑卒中以及筛选重点防治人群等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和理论基础。方法:按标准对100例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发病前的临床症状进行中医证候分型(肝火亢盛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阴阳两虚型),记录脑卒中发生时各证型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评分分值,分析不同证型组间各种指标的差异;并以100例非高血压性脑卒中患者为对照组,比较高血压性与非高血压性脑卒中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的差异。结果:(1)高血压性脑缺血组与非高血压性脑缺血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无显著差异(P>0.05);(2)高血压性脑出血组与非高血压性脑出血组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差异显著(P<0.05);(3)高血压性脑卒中组中阴阳两虚型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较其他型(阴虚阳亢型、痰湿壅盛型)严重,统计学上差异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病 中医证型 脑卒中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化瘀Ⅱ号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疗效及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周靖 邓志 代雷 《世界中医药》 CAS 2014年第2期186-187,192,共3页
目的:探讨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观察组加用清热化瘀Ⅱ号方,比较两组临... 目的:探讨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6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观察组加用清热化瘀Ⅱ号方,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和中医证候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观察组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及中医证候评分分别为(10.63±1.01)分和(14.92±2.06)分,均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缺血性中风疗效显著,可明显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清热化瘀Ⅱ号方 缺血性中风 神经功能缺损 中医证候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患者急性期末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与入院时各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 被引量:5
16
作者 廖琦 谭戈 周冀英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52-653,共2页
关键词 脑卒中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 颅内压 脑灌注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模式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3
17
作者 张敏 王芳 +2 位作者 蒋慧 熊小娇 唐婵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5年第1期59-61,共3页
[目的]探讨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分别于病人入院时、出... [目的]探讨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改善脑出血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效果。[方法]将120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分别于病人入院时、出院时以及出院6个月末采用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评价病人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试验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末C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出院时、出院6个月末CSS评分均低于入院时,出院6个月末CSS评分均低于出院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体、规范化连续康复护理模式能促进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且效果随时间延长而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康复护理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信度、效度及敏感度的评价 被引量:293
18
作者 陶子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285,共3页
目的:对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进行研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的126例脑卒中患者,分别用CS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其进行评分,并对CSS... 目的:对我国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CSS)的信度、效度和敏感度进行研究,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取我院神经内科的126例脑卒中患者,分别用CSS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其进行评分,并对CSS进行信度、效度、敏感度评价。信度用相关系数r和Cronbach’sα系数来评价。结构效度采用聚类因子分析方法考核;效标效度以NIHSS量表为效标,应用相关系数分析。各维度敏感度通过标准化效应(SES)来评估。结果:共收回有效问卷123份。CSS有良好的信度,各维度的重测信度和评定者间信度均在0.911~1.000;内部一致性信度的Cronbach’sα系数均在0.8以上。CSS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分析CSS与NIHSS间相关系数为0.86,效标效度良好。预后预测CSS准确率为92.4%,稍低于NIHSS的预测准确率94.1%;Logistic回归显示CSS的"凝视功能"和"面瘫"项目未能归入预测方程;除面瘫项目SES为0.38外,其他均大于0.5,大多数维度均显示出了良好的敏感性。结论:经初步测试,CSS在脑卒中患者中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敏感度,但预测预后不及NIHSS,修订时可作相应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意外 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 信度 效度 敏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岛素对心肺复苏术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王晶 何婧瑜 +2 位作者 田欣 廖秋菊 秦俭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9年第10期538-542,共5页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心肺复苏术(CPR)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只)、CPR组(12只)、胰岛素组(12只)。经食管超速起搏诱发心室颤动6 min后行CPR。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10 min,... 目的探讨胰岛素对心肺复苏术(CPR)后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的影响。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6只)、CPR组(12只)、胰岛素组(12只)。经食管超速起搏诱发心室颤动6 min后行CPR。大鼠自主循环恢复后10 min,胰岛素组于左侧脑室内注射12.5μl(1U)普通胰岛素,对照组和CPR组注射等量等渗盐水。在不同时间点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DS)评价大鼠神经功能,应用TUNEL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神经元凋亡情况,在CPR前后监测大鼠血糖。结果①CPR后大鼠NDS评分结果:对照组大鼠在各时间点NDS评分无差异;CPR后24、48、72 h,CPR组和胰岛素组的N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CPR后7 d,三组大鼠N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PR后24 h,胰岛素组NDS评分高于CPR组(P<0.01)。组内比较,CPR组大鼠复苏后24 h的NDS评分最低,此后评分逐渐升高;胰岛素组复苏后48 h的NDS最低,此后评分逐渐升高。②CPR组海马CA1区凋亡神经元(124.8±17.4)高于对照组(5.1±3.2,P<0.01)和胰岛素组(92.8±7.5,P<0.05);胰岛素组凋亡神经元高于对照组(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③相关性分析:24、72 h的NDS评分与凋亡神经元计数呈负相关(r=-0.893,P=0.030;r=-0.767,P=0.026)。④CPR前后不同时间点,CPR组与胰岛素组的静脉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可能通过抑制CPR后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的凋亡,达到其保护神经功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肺复苏术 胰岛素 细胞凋亡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β-七叶皂甙钠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及其在改善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的作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范冬梅 任晓英 +5 位作者 张明 刘永胜 李文星 雷辉 刘立杰 刘国欣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A01期6-6,共1页
目的研究(β-七叶鬼戒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众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200例AC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 目的研究(β-七叶鬼戒纳对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众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影响和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4年8月200例AC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β-七叶惠戒纳,比较两组患者治持后的hs-CRP水平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的hs-CRP水平差异不明显(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7天后和治疗14天后的hs-C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7天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14天后,观察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采取(β-七叶皂甙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七叶皂甙钠 急性脑梗死 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 神经功能缺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