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抑郁症患者奥氮平治疗前后血清微量元素及BDNF、Hcy、Cor、神经功能相关因子变化 被引量:7
1
作者 郑玉萍 邓荣林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6期844-846,850,共4页
目的:分析观察抑郁症患者奥氮平治疗前后血清微量元素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皮质醇(Cor)、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 目的:分析观察抑郁症患者奥氮平治疗前后血清微量元素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皮质醇(Cor)、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于本院进行治疗的64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单用舍曲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加用奥氮平进行治疗,然后将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3周与6周的血清微量元素及BDNF、Hcy、Cor、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周与6周的血清Cu、Fe低于对照组,Zn、Mn高于对照组,Hcy、Cor及神经功能相关因子均低于对照组,BDNF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氮平可有效调整抑郁症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及BDNF、Hcy、Cor、神经功能相关因子,并且呈现持续改善的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奥氮平 微量元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同型半胱氨酸 皮质醇 神经功能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叶酸辅助舍曲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同型半胱氨酸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苏邹 丁迎 +2 位作者 陈婷婷 徐寅 王程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7期3333-3338,共6页
背景抑郁症患者体内血清叶酸水平与其发病程度存在一定关系。叶酸作为增效剂能够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机制未明。目的探讨叶酸辅助舍曲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201... 背景抑郁症患者体内血清叶酸水平与其发病程度存在一定关系。叶酸作为增效剂能够明显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机制未明。目的探讨叶酸辅助舍曲林对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湖北省武汉市第二精神病医院精神科接受治疗的100名符合研究标准的抑郁症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50例)和研究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舍曲林治疗,研究组患者在常规舍曲林治疗基础上增服叶酸。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叶酸、BDNF、Hcy、星型胶质源性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水平,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临床疗效。并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叶酸、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血清Hcy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叶酸水平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血清S100B、NSE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MBP、IG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S100B、NSE水平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HAMD、HAM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AMD、HAM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患者有效率为96.0%(48/50),高于对照组的82.0%(41/50)(χ^2=5.005,P<0.05)。研究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0%(8/50),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7/50),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8,P>0.05)。结论 叶酸辅助舍曲林能够有效提高抑郁症患者血清叶酸、BDNF水平,降低血清Hcy、S100B、NSE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叶酸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半胱氨酸 神经功能相关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基泼尼松与丙种球蛋白对病毒性脑炎儿童神经及免疫影响 被引量:12
3
作者 朱明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3年第6期839-841,共3页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松龙、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红细胞免疫、红细胞多项指数及神经功能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5例和观察组(大剂量甲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组)25...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泼尼松龙、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红细胞免疫、红细胞多项指数及神经功能因子的影响。方法:将50例儿童病毒性脑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25例和观察组(大剂量甲泼尼松龙联合丙种球蛋白组)25例,然后将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3d的红细胞免疫、红细胞多项指数及神经功能因子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治疗后3d的红细胞多项指数及神经功能因子水平均低于对照组,而红细胞免疫也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剂量甲泼尼松龙、静脉丙种球蛋白联合治疗对儿童病毒性脑炎红细胞免疫、红细胞多项指数及神经功能因子的影响较大,对于机体状态及疾病的改善更为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剂量甲泼尼松龙 丙种球蛋白 儿童病毒性脑炎 红细胞免疫 红细胞指数 神经功能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短暂性脑缺血62例 被引量:11
4
作者 刘培英 梁雪梅 田明秀 《医药导报》 CAS 2015年第3期329-331,共3页
目的探讨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每天8:00给予阿司匹林片200 mg,po,连续2周后改为100 mg,qd,长期口服。治疗组在... 目的探讨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和神经因子的影响。方法将短暂性脑缺血患者12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每天8:00给予阿司匹林片200 mg,po,连续2周后改为100 mg,qd,长期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每天20:00口服氯吡格雷75 mg,连续用2周后停用。比较两组疗效、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及血清神经功能相关因子[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S100B蛋白(S-100B)、髓鞘碱性蛋白(MBP)和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水平。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67.7%,治疗组总有效率91.9%,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均下降,治疗组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期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对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神经功能相关因子水平的调节作用较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更有效,能有效改善短暂性脑缺血患者脑部血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吡格雷 阿司匹林 脑缺血 短暂性 血液流变学 神经功能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