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6篇文章
< 1 2 1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胚胎干细胞向神经前体细胞分化的转录组与染色质可及性变化分析研究
1
作者 李林颖 蔡晓东 +7 位作者 童冉 杨晨 王志明 贺潇宇 马子越 张丰 李令杰 周君梅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87-403,共17页
目的·利用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体外分化模型和高通量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hESC分化成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NPC)过程中转录组和染色质可及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首先在体外利用拟胚体形... 目的·利用人胚胎干细胞(human embryonic stem cell,hESC)体外分化模型和高通量多组学测序技术研究hESC分化成神经前体细胞(neural progenitor cell,NPC)过程中转录组和染色质可及性的变化情况。方法·首先在体外利用拟胚体形成法诱导hESC分化成NPC,并收集这2个阶段的细胞;通过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reverse transcription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RT-qPCR)和免疫荧光染色(immunofluorescence,IF)鉴定细胞表型。应用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检测并分析hESC和NPC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应用染色质可及性测序(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 throughput sequencing,ATAC-seq)技术获取hESC和NPC的染色质可及性变化情况,并对差异的染色质开放区域进行基序富集分析以发现具有潜在调控作用的转录因子。最后对RNA-seq和ATAC-seq多组学数据进行联合分析,并构建蛋白质互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PPI)网络,寻找体外神经早期分化过程中的关键基因和调控通路。结果·RT-qPCR与IF均显示多能性标志物(NANOG、POU5F1)在hESC阶段表达量高而在NPC阶段表达量明显降低;同时神经早期分化标志物(PAX6、SOX1、NES)在hESC阶段基本不表达而在NPC阶段表达量显著升高。RNA-seq分析结果显示,与hESC阶段相比,NPC阶段中有5597个基因的表达水平呈现上调,而3654个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基因功能富集分析显示NPC阶段上调的基因富集至神经发育相关的功能。ATAC-seq分析结果显示,共27491个基因组区域在hESC向NPC分化过程中染色质可及性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中有12381个区域染色质可及性增强,15110个区域染色质可及性减弱;基序富集分析揭示DLX1、LHX2等转录因子基因可能在hESC向NPC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RNA-seq和ATAC-seq的多组学数据联合分析结果显示,在NPC阶段高表达的重叠基因主要富集在轴突导向、前脑发育、神经元迁移等。神经分化后CTNND2、LHX2基因表达水平升高,且相关基因区域染色质可及性也增加。PPI网络分析发现,PRKACA、CDH2、ERBB4等是下游候选基因。结论·利用hESC体外分化模型结合高通量多组学测序技术可用于揭示hESC向NPC分化过程中的转录组及染色质可及性的变化规律;该过程中轴突导向、前脑发育、神经元迁移等通路的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升高,染色质可及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胚胎干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染色质可及性测序 转录组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o激酶抑制剂Y27632促进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原始神经上皮细胞向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的转化
2
作者 李洋洋 徐佳佳 +8 位作者 姜诚诚 陈子龙 陈颖 应梦娇 王澳 马彩云 王春景 郭俣 刘长青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36-243,共8页
目的提高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原始神经上皮细胞(hiPSCs-NECs)定向诱导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DAPs)的效率。方法将人iPSCs在含有小分子组合[DMH1(10μmol/L)、SB431542(10μmol/L)、音猬因子(SHH 200 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8(FGF... 目的提高人诱导多能干细胞来源原始神经上皮细胞(hiPSCs-NECs)定向诱导中脑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DAPs)的效率。方法将人iPSCs在含有小分子组合[DMH1(10μmol/L)、SB431542(10μmol/L)、音猬因子(SHH 200 ng/mL)、成纤维细胞生长因8(FGF8100 ng/mL)、嘌吗啡胺(2μmol/L)、CHIR99021(3μmol/L)、N2(1%)]的mTeSRTM培养基中诱导至12 d,细胞分化为原始神经上皮细胞(NECs)。特异性诱导DAPs,将诱导的hiPSCs-NECs用胶原酶IV消化后,在神经分化培养基[添加1%N2、2%B27-A、BDNF(10 ng/mL)、GDNF(10 ng/mL)、AA、TGF-β、cAMP、1%GlutaMax]中加入不同浓度的Rho激酶抑制剂Y27632重新接种,并于次日更换培养基去除Y27632,持续诱导至第28天获得DAPs。结果人iPSCs可在基质胶上稳定传代,表达多潜能性标记物OCT4、SOX2、Nanog和SSEA1,且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诱导分化至第13天获得hiPSCs-NECs,形成玫瑰花结样结构,能够表达特征性标记物(SOX2、Nestin和PAX6)。将hiPSCs-NECs消化后,添加5μmol/LY27632的hiPSCs-NECs相比较未加Y27632的对照组,细胞解离后贴壁存活率明显增加,处于S期的细胞(P<0.01)与细胞活力显著提高(P<0.01),且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持续诱导至第28天,细胞高表达DAPs特异性的标记物(TH、FOXA2、NURR1和Tuj1)。结论添加Y27632(5μmol/L)24 h可显著提高人iPSCs-NECs细胞向iPSCs-DA神经前体转化时的细胞存活率,并且Y27632去除后,不会影响后续向DA神经前体细胞分化,间接的提高了细胞的分化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诱导多能干细胞 Y27632 原始神经上皮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脊神经前根中神经细胞突起的去向
3
作者 冯慎远 程彦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5年第1期73-77,90,共6页
分别切断15只成年猫的前、后根及颈、腰部交感干,观察到前根细胞的溃变,初步查明了前根细胞突起的去向。1.断前根组18条前根中发现31个细胞,其中有18个溃变细胞,占58%;断后根组11条前根中发现116个细胞,其中有80个正常细胞,占69%。这说... 分别切断15只成年猫的前、后根及颈、腰部交感干,观察到前根细胞的溃变,初步查明了前根细胞突起的去向。1.断前根组18条前根中发现31个细胞,其中有18个溃变细胞,占58%;断后根组11条前根中发现116个细胞,其中有80个正常细胞,占69%。这说明大多数前根细胞的中枢突是经前根进入脊髓的。2.断前根组的31个细胞中,有5个正常细胞,占16%,断后根组的116个细胞中有15个溃变细胞,占12.9%。这一事实说明前根细胞的中枢突,也有经后根入脊髓的。3.断腰交感干组的14条前根中发现132个细胞,其中溃变细胞为77个,占58%,断颈交感干组的9条前根中发现63个细胞,其中37个为溃变细胞,占60%。由此证明半数以上的前根细胞的周围突是通过交感神经分布的。4.本文就前根细胞突起可能存在的其他去向也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前 神经前神经 根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梗死后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及电针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李常新 黄如训 +3 位作者 陈立云 温红梅 解龙昌 方燕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90-193,共4页
目的 研究脑梗死病灶周围及海马处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动态变化及电针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易卒中型肾性高血压大鼠 (RHRSP) ,电凝法凝闭大脑中动脉 (MCAO)。用Garcia等的综合评分法评定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功能 ,免疫组化观察... 目的 研究脑梗死病灶周围及海马处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的动态变化及电针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易卒中型肾性高血压大鼠 (RHRSP) ,电凝法凝闭大脑中动脉 (MCAO)。用Garcia等的综合评分法评定大鼠的神经行为学功能 ,免疫组化观察梗死灶边缘、对侧镜区及双侧海马 5 溴脱氧尿核苷 (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细胞的变化。结果 MCAO后大鼠轻偏瘫 ,5天时神经行为学功能恢复正常。MCAO后梗死灶边缘、双侧镜区及双侧海马均有BrdU阳性细胞分布 ,且病灶侧多于病灶对侧 ,病灶周围分布密集。电针治疗促使梗死灶边缘BrdU阳性细胞增多 ,随着治疗时间增加细胞增多更明显。结论 脑梗死可诱导病灶周边及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水平上调 ,2周内神经前体细胞随着电针治疗时间的增加而增多。神经前体细胞可能是脑梗死康复的重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脑梗死 5-溴脱氧尿核苷 神经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皮素-3-O-芹菜糖基芦丁糖苷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7
5
作者 张黎明 李云峰 +3 位作者 刘艳芹 杨明 赵毅民 宫泽辉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抗抑郁剂槲皮素-3-O-芹菜糖基芦丁糖苷(代号:CTN-986)对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运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所培养的细胞特性进行鉴定。用MTT法和^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法分...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抗抑郁剂槲皮素-3-O-芹菜糖基芦丁糖苷(代号:CTN-986)对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运用免疫细胞化学的方法对所培养的细胞特性进行鉴定。用MTT法和^3H-胸腺嘧啶核苷参入法分别观察CTN0986对新生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所培养的细胞具有神经前体细胞的特性,药物研究发现,氟西汀和CTN-986(2~250μmol·L^-1)作用4d,可以促进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同时给予5-HT1A、受体特异性拮抗剂WAY-100635(0.1μmol·L-1)可以对抗CTN-986诱导的促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结论CTN-986可以促进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并且该作用的发挥与激活5-HT1A受体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槲皮素-3-O-芹菜糖基芦丁糖苷 抗抑郁剂 神经前 体细胞 5-HT1A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逍遥散对高浓度皮质酮环境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9
6
作者 吴丽丽 冉川莲 +2 位作者 严灿 刘书考 潘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97-103,共7页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逍遥散(XYS)含药血清对高浓度皮质酮(CORT)环境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XYS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薄荷、煨生姜、甘草组成。采用体外无血清培养海马神经前体细胞,以120μmol/L CORT建立... 目的:观察中药复方逍遥散(XYS)含药血清对高浓度皮质酮(CORT)环境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方法:XYS由柴胡、当归、白芍、茯苓、白术、薄荷、煨生姜、甘草组成。采用体外无血清培养海马神经前体细胞,以120μmol/L CORT建立高浓度CORT环境,制备XYS不同灌胃剂量含药血清,选取10%含药血清和10%血清,以CORT拮抗剂RU38486作为阳性对照药。MTT法检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率,BrdU和TUNEL免疫荧光双标、β-tubulin-Ⅲ、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分别和TUNEL免疫荧光双标的方法检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和分化。结果:120μmol/L CORT能显著降低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能力(P<0.01),RU38486能够逆转高浓度CORT所致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率的下降(P<0.05),10%XYS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增强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能力(P<0.05或P<0.01)。经高浓度CORT处理后,海马神经前体细胞BrdU/TUNEL染色荧光强度比值显著下降(P<0.01),经RU38486和10%XYS含药血清各剂量组干预后,BrdU/TUNEL比值明显升高(P<0.01)。高浓度CORT环境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凋亡率明显提高(P<0.01),RU38486及10%XYS含药血清各组均能明显抑制神经前体细胞分化形成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凋亡(P<0.05或P<0.01)。结论:XYS能促进高浓度CORT环境下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抑制其分化形成的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元的凋亡,发挥抗应激时高浓度CORT损伤海马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逍遥散 皮质酮 海马神经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大鼠急性脊髓损伤的功能评价 被引量:7
7
作者 徐光辉 李肖霞 +3 位作者 白金柱 蔡钦林 李凌松 沈丽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4-276,共3页
目的 :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行为变化及功能评价。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术后 9d ,实验组脊髓损伤局部注射移植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系G3。采用只注射培养液和不作治疗处理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后 ,... 目的 :神经前体细胞移植治疗大鼠脊髓损伤的行为变化及功能评价。方法 :采用改良Allen法建立大鼠脊髓损伤模型 ,术后 9d ,实验组脊髓损伤局部注射移植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系G3。采用只注射培养液和不作治疗处理作为对照组。细胞移植后 ,采用BBB评分进行功能评价 ,每周评分 1次 ,检测脊髓损伤大鼠后肢运动功能的改变。分别在细胞移植的第 8周和第 12周进行运动诱发电位的神经电生理检查 ,检测脊髓的传导功能。结果 :实验组移植永生化神经前体细胞后 ,其BBB评分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 ;但运动诱发电位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神经前体细胞移植 传导功能 运动诱发电位 运动功能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纤维连接蛋白在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中的作用 被引量:5
8
作者 徐海伟 吴旋 +3 位作者 黎海蒂 范晓棠 曹娟 唐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97-200,共4页
目的 观察采用ITSF和N2 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为神经前体细胞的作用及纤维连接蛋白对神经诱导的影响。方法 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和无血清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 ,NBT BCIP染色 ,Nes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细菌培养皿法或悬... 目的 观察采用ITSF和N2 无血清培养基诱导小鼠胚胎干细胞为神经前体细胞的作用及纤维连接蛋白对神经诱导的影响。方法 小鼠胚胎干细胞的培养和无血清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 ,NBT BCIP染色 ,Nestin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细菌培养皿法或悬滴法培养胚体、ITSF或N2 无血清培养基均能将小鼠胚胎干细胞诱导为神经前体细胞。纤维连接蛋白预处理培养皿表面 ,对胚体的贴壁情况影响不大 ,但能使无血清培养后存活的细胞增多。结论 小鼠胚胎干细胞在ITSF和N2 培养基均能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 ,在N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细胞分化 纤维连接蛋白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胚胎干细胞体外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的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吴旋 黎海蒂 +2 位作者 李树浓 徐海伟 徐令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1期1260-1263,共4页
目的 探索小鼠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stemcell ,EScell)体外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 (Neuralprecursorcells ,NPC)的无血清培养条件 ,比较人胚胎成纤维细胞 (Humanembryonicfibroblasts ,HEF)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ouseembryonicfibrobla... 目的 探索小鼠胚胎干细胞 (Embryonicstemcell ,EScell)体外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 (Neuralprecursorcells ,NPC)的无血清培养条件 ,比较人胚胎成纤维细胞 (Humanembryonicfibroblasts ,HEF)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 (Mouseembryonicfibroblasts ,MEF)对小鼠ES细胞生长的作用。方法 在MEF或HEF饲养层上培养ES细胞 ,培养液中含白血病抑制因子。采用无血清方法培养NPC ,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巢蛋白 (Nestin) ,用硝基四氮唑蓝 /5 溴 4 氯 3 吲哚基磷酸 (NBT/BCIP)显色检测碱性磷酸酶。结果 无血清培养可以获得 86 %的NPC。HEF与MEF一样能维持ES未分化状态。结论 无血清培养方法有利于ES细胞向NPC分化 ,HEF可用于小鼠ES细胞的培养 ,而且比MEF优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无血清培养 人胚胎成纤维细胞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针对缺血缺氧新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6
10
作者 曾光伟 张伟宏 +2 位作者 吴爱群 张华 朱启桢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977-979,共3页
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大椎、百会穴对缺血缺氧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7d龄Wistar大鼠 4 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HIBD组、HIBD后电针组 ,后 2组制备半球性HIBD模型。HIBD后电针组在缺血缺氧后第 2d给... 目的 :探讨电针刺激大椎、百会穴对缺血缺氧脑损伤 (HIBD)新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7d龄Wistar大鼠 4 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HIBD组、HIBD后电针组 ,后 2组制备半球性HIBD模型。HIBD后电针组在缺血缺氧后第 2d给予电针刺激大椎、百会穴 15min ,1次 /d ,治疗 2个疗程 ,每个疗程 10d ,2个疗程间隔 2d。各组动物均于缺血缺氧后 2 2d处死 ,处死前经腹腔注射Brdu ,采用抗Brdu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 ,镜下观察脑内Brdu阳性细胞的分布。结果 :各组Wistar幼鼠脑组织内侧脑室的室管膜下层、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下层及胼胝体等有Brdu阳性细胞分布 ;HIBD组Brdu免疫阳性细胞数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 ,低于HIBD后电针组(P <0 .0 5 )。结论 :缺血缺氧促进新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电针刺激大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缺血缺氧 神经前体细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前体细胞表达下调蛋白9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7
11
作者 吴铁龙 薛丽莉 +3 位作者 戴圆圆 盛颖玥 王文远 薛育政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2017年第1期130-132,共3页
目的检测神经前体细胞表达下调蛋白(NEDD)9在胰腺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胰腺癌进展、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10年12月于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胰腺癌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样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患者胰腺... 目的检测神经前体细胞表达下调蛋白(NEDD)9在胰腺癌和癌旁组织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胰腺癌进展、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05年8月-2010年12月于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治疗的98例胰腺癌患者的癌和癌旁组织样本,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患者胰腺癌和癌旁组织中NEDD9的表达,并对NEDD9表达与胰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胰腺癌组织中NEDD9的高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57.1%vs 41.8%,χ2=4.592,P=0.032)。胰腺癌组织NEDD9的表达与患者TNM分期、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相关(χ2值分别为45.02、20.41、36.21,P值均<0.001);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有无肝转移无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 NEDD9可能在胰腺癌的发展和侵袭转移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有可能作为评估胰腺癌预后的分子指标和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神经前体细胞表达下调蛋白 9 病理状态 体征和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LacZ基因在神经前体细胞的转染和表达 被引量:5
12
作者 郭灵 谢瑶 +1 位作者 汪华侨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35-138,共4页
为了观察含报告基因 L ac Z的重组 5型腺病毒载体 ( Ad5CMVLac Z)在神经前体细胞转染和表达的量效关系并探讨用该载体构建基因修饰细胞的可能性 ,本研究用不同滴度 ( 1× 10 3~ 1× 10 1 0 PFU/ml)的 Ad5CMVLac Z转染体外培养... 为了观察含报告基因 L ac Z的重组 5型腺病毒载体 ( Ad5CMVLac Z)在神经前体细胞转染和表达的量效关系并探讨用该载体构建基因修饰细胞的可能性 ,本研究用不同滴度 ( 1× 10 3~ 1× 10 1 0 PFU/ml)的 Ad5CMVLac Z转染体外培养的 SD胎鼠(胎龄 12 d)海马神经前体细胞 ,用β-半乳糖苷酶 (β-gal)免疫组化反应检测转染效率。结果显示 :当病毒滴度为 1× 10 7时 ,转染率约为 5 0 % ,当滴度增加到 1× 10 1 0时 ,转染率达 10 0 %。Ad5CMVL ac Z在神经前体细胞的转染率具有滴度依赖性的量效关系。表明高滴度的 Ad5CMVLac Z成功地转染了大部分神经前体细胞 ,Lac Z基因也得到充分表达。提示神经前体细胞是该载体转染的适宜靶细胞 ,并有可能通过该载体转导目的基因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病毒载体 LACZ基因 神经前体细胞 转染 表达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室管膜下区和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衰老性变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汪建民 袁群芳 姚志彬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7-20,W006,共5页
为了观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其在脑老化机制中的作用 ,本研究取不同年龄的大鼠经腹腔注射 Brd 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 ,用抗 Brd U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 ,镜下观察脑内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布 ,并计数作... 为了观察大鼠脑内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增龄性变化、探讨其在脑老化机制中的作用 ,本研究取不同年龄的大鼠经腹腔注射 Brd U标记处于增殖状态的神经前体细胞 ,用抗 Brd U抗体进行免疫组化反应 ,镜下观察脑内神经前体细胞的分布 ,并计数作定量分析。结果发现 ,各年龄组的室管膜下区及齿状回颗粒下层有 Brd U阳性细胞分布 ;上述各部位 Brd U阳性细胞数和标记率均呈明显的增龄性下降 ,幼年组和青年组之间 ,以及青年组和老年组之间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果表明 ,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能力随衰老而明显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室管膜下区 齿状回 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衰老性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复合应激对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及齿状回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4
14
作者 周艳玲 刘能保 +4 位作者 张敏海 李晓恒 陈鸿伟 洪小平 孙臣友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1-444,共4页
为研究慢性复合应激对成年雄性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及齿状回(DG)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应激组,应激组动物每天交替暴露于复合应激原中,持续6周。应激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 为研究慢性复合应激对成年雄性大鼠学习和记忆功能及齿状回(DG)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将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应激组,应激组动物每天交替暴露于复合应激原中,持续6周。应激结束后,用Morris水迷宫测试大鼠空间学习记忆成绩。同时,采用BrdU标记分裂细胞方法,观察比较各组大鼠DG内BrdU阳性细胞数的变化和差异。结果显示:应激组动物的学习与记忆成绩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相比,应激组大鼠DG内BrdU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加(P<0.05)。上述结果表明:慢性复合应激导致大鼠的学习与记忆能力加强,DG内BrdU阳性细胞增多,提示神经细胞数量增加可能是应激所引起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增强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复合应激 学习和记忆 神经前体细胞 齿状回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_(4、5)神经前支和腰骶干与骶髂关节毗邻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16
15
作者 张景僚 顾立强 谢颍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48-149,共2页
目的 :为单纯或合并临近神经损伤的骨盆后环骨折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2 0具防腐成年尸体标本依次选取不同平面用分规和克氏针测量L4、5神经前支、腰骶干与骶髂关节间的水平距离。结果 :L5神经前支在其出椎间孔处、L4神经前支... 目的 :为单纯或合并临近神经损伤的骨盆后环骨折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对 2 0具防腐成年尸体标本依次选取不同平面用分规和克氏针测量L4、5神经前支、腰骶干与骶髂关节间的水平距离。结果 :L5神经前支在其出椎间孔处、L4神经前支在L5椎间孔处、腰骶干在其汇合点处、腰骶干在平骶岬处、腰骶干在骨盆环处与骶髂关节间的距离分别为 :(2 3 .4± 4.0 )mm、(17.8± 4.8)mm、(13 .3± 2 .8)mm、(11.8± 3 .2 )mm、(9.6± 3 .6)mm ,其中在骨盆环处腰骶干与骶髂关节间距离最短 ;在分离神经时可见L4、5前支和腰骶干与骶骨之间有结缔组织相连 ;有 3具标本L4、5神经前支在进入小骨盆前未汇合成腰骶干。结论 :在单纯或者合并L4、5前支和腰骶干损伤的骨盆后环骨折手术中 ,由于骨盆环处腰骶干外缘与骶髂关节间距离最近 ,因此一定要小心辨认 ,勿损伤该神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4、5神经前 腰骶干 骶髂关节 骨盆后环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脑皮质机械性损伤诱导Nestin表达和神经前体细胞增殖 被引量:21
16
作者 阮奕文 王传恩 +1 位作者 童健尔 姚志彬 《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9年第3期171-173,共3页
目的:探讨皮质损伤后 Nestin 的表达和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在立体定位仪上横切成年大鼠的大脑皮质和胼胝体,于术后14 d 和30 d 分别杀死动物。用 Nestin 、 G F A P免疫组化和 Nissl 染色方法... 目的:探讨皮质损伤后 Nestin 的表达和神经前体细胞的增殖情况。方法:在立体定位仪上横切成年大鼠的大脑皮质和胼胝体,于术后14 d 和30 d 分别杀死动物。用 Nestin 、 G F A P免疫组化和 Nissl 染色方法,观察损伤后神经前体细胞和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模式。结果:损伤后,伤口周围的皮质、扣带和胼胝体出现大量的 Nestin 阳性细胞,伤侧侧脑室室管膜下区( S V Z) 的神经前体细胞也分裂增殖。 Nestin 在皮质的表达呈现一个以切口为中心的梯度反应模式并持续到术后30 d 。在分布上,神经前体细胞与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有部分重叠。结论:机械性大脑皮质损伤可诱导切口周围和侧脑室 S V Z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后者可能对脑损伤后的修复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STIN 大脑皮质损伤 神经前体细胞 巢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来源和培养液成分对大鼠神经前体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艳霞 李莹 +1 位作者 陆佩华 富赛里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607-612,共6页
在成功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胚胎脑和脊髓神经前体细胞(neuron precursor cells,NPCs)的基础上,本研究设计了三种培养液组合:DF/N2、DF/B27和DF/(N2+B27),观察在不同培养液成分对胚胎脑和脊髓NP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NF/N2組... 在成功建立体外分离培养大鼠胚胎脑和脊髓神经前体细胞(neuron precursor cells,NPCs)的基础上,本研究设计了三种培养液组合:DF/N2、DF/B27和DF/(N2+B27),观察在不同培养液成分对胚胎脑和脊髓NPCs增殖和分化的影响。结果显示:与NF/N2組和DF/B27组相比,脑来源的NPCs在DF/(N2+B27)中增殖最快、最稳定(P<0.01),而脊髓来源的NPCs在三种培养液组合中的增殖速度无明显差异。脑和胚胎15 d脊髓来源的NPCs在DF/B27和DF/(N2+B27)中分化为神经元的比例明显高于DF/N2组合(P<0.01);取自胚胎15 d的脊髓NPCs分化为神经元和少突胶质细胞的比例均显著高于胚胎16 d的NPCs(P<0.05)。以上结果提示:(1)在培养液中同时添加N2和B27不仅可以提高体外培养的NPCs的增殖速度,同时可显著增加神经元分化的比例;(2)NPCs的分化潜能可因NPCs来源(脑或脊髓)和发育阶段的不同而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前体细胞 增殖 分化 培养液成分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抑制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分裂作用 被引量:5
18
作者 龚芝 孙丽荣 +3 位作者 曹雄 李树基 朱心红 高天明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2121-2125,共5页
目的探讨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提取马钱子生物碱,分离去除其中的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制备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分别在HEK293和PC12细胞系上,采用MTT法观察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对细胞存活的... 目的探讨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提取马钱子生物碱,分离去除其中的士的宁和马钱子碱,制备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分别在HEK293和PC12细胞系上,采用MTT法观察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对细胞存活的影响。然后在培养的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上,采用BrdU免疫荧光技术,研究不同浓度的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对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对HEK293细胞的存活无明显抑制作用,当其浓度>0.5mg/ml时,对HEK293细胞产生毒性作用(P<0.0001),但在PC12细胞中,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在5μg/ml的浓度下即可明显抑制PC12的存活(P<0.0001)。在培养的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上,50μg/ml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能够显著减少BrdU阳性细胞的数量(P<0.01),当浓度增加到100μg/ml时则能够产生明显的细胞毒性(P<0.001)。结论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能够显著抑制PC12细胞的存活及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的分裂,并且这种抑制作用可能具有细胞选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钱子复合生物碱成分 成年大鼠海马神经前体细胞 抑制 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端粒酶永生化的人单克隆神经前体细胞系诱导表达多巴胺D_2受体 被引量:4
19
作者 扈启宽 林昌盛 +4 位作者 白云 白洁 何其华 沈丽 李凌松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1-273,共3页
目的 :检测人神经前体细胞系HNG12 10 E能否诱导表达多巴胺D2 受体mRNA和受体蛋白 ,表达的受体是否有生理功能。方法 :细胞因子诱导分化 ,RT 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2 的表达 ;Fluo 3测定多巴胺刺激产生的胞浆Ca2 + 。结果 :RT PCR显示... 目的 :检测人神经前体细胞系HNG12 10 E能否诱导表达多巴胺D2 受体mRNA和受体蛋白 ,表达的受体是否有生理功能。方法 :细胞因子诱导分化 ,RT PCR和免疫荧光染色检测D2 的表达 ;Fluo 3测定多巴胺刺激产生的胞浆Ca2 + 。结果 :RT PCR显示D2 mRNA诱导后阳性 ,免疫荧光结果显示诱导后D2 受体蛋白在细胞膜表面阳性 ,Fluo3法测定胞浆Ca2 + ,结果显示诱导后的细胞对 5mmol·L-1多巴胺递质反应使胞浆Ca2 + 快速上升。结论 :从mRNA、蛋白和生理功能 3个层次均证明HNG12 10 E细胞系诱导后表达D2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前体细胞 端粒酶永生化 多巴胺D2受体 细胞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胚胎干细胞来源神经前体细胞在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海马内的分化 被引量:3
20
作者 杨敏 江峰 +2 位作者 杨建华 王裕 马杰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733-737,共5页
目的 研究胚胎干细胞(E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内后,在海马的迁移和分化。方法小鼠ESC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制作小鼠HIBD模型。术后第2~3天,将细胞植入损伤侧侧脑室。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聚合酶... 目的 研究胚胎干细胞(ESC)来源的神经前体细胞移植入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脑内后,在海马的迁移和分化。方法小鼠ESC体外培养和诱导分化,制作小鼠HIBD模型。术后第2~3天,将细胞植入损伤侧侧脑室。对脑组织进行病理学、聚合酶链反应(PCR)、X-gal和免疫荧光组化染色等检测。结景小鼠ESC在特定条件下,能成功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细胞移植后,经PCR检测和X-gal染色发现能长期存在于脑内,并迁移、分布于受损海马,构成海马结构,经进一步免疫荧光检测发现可分化为神经元;同时病理学检测亦发现细胞移植后受损海马内的神经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体外经过特定的诱导分化后。ESC被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前体细胞,植入HIBD小鼠脑内后,能迁移至损伤海马,分化为神经元,替代损伤或坏死的神经细胞。是其发挥治疗作用的可能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干细胞 神经前体细胞 移植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海马 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