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1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效果
1
作者 崔东 陈茂林 +5 位作者 张卫东 栾加强 冯雨 侯曼曼 蔡祖勋 钱如林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02-405,共4页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的50例中、重度原发性手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 目的观察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3年6月于河南省胸科医院胸外科行单孔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的50例中、重度原发性手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行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对照组行双侧R_(3)交感神经切断术。比较两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均在单孔胸腔镜下顺利完成手术,无围手术期死亡和严重并发症。术后观察组10例左手有轻度潮湿,观察组2例、对照组1例双手轻度潮湿,对照组左手潮湿率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14例(56.0%)发生代偿性多汗,对照组18例(72.0%)发生代偿性多汗,两组轻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中、重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单孔胸腔镜下右侧R_(3)、左侧R_(4)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效果确切,又降低了中重度代偿性多汗发生的概率,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探索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手汗症 胸腔镜 交感神经切断 代偿性多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胸部CT检查图像的术前肋骨分型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肋骨定位中的应用
2
作者 许罡 胡超越 +4 位作者 朱道龙 刘瀚 林园才 陈聪 汪栋 《山东医药》 2025年第3期26-29,共4页
目的基于胸部CT检查图像观察术前肋骨分型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ETS)肋骨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ETS手术治疗的原发性手汗症(PPH)患者1008例,术前进行胸部CT扫描。通过肋骨CT影像将患者分为三型:1型(肋骨常规型)754例、2型(胸... 目的基于胸部CT检查图像观察术前肋骨分型在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ETS)肋骨定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接受ETS手术治疗的原发性手汗症(PPH)患者1008例,术前进行胸部CT扫描。通过肋骨CT影像将患者分为三型:1型(肋骨常规型)754例、2型(胸顶可见第1肋型)31例、3型(第2肋隐约可见型)223例。ETS术中通过肉眼观察或移动式C臂X线机摄片验证术前肋骨分型准确性。结果1008例PPH患者均顺利完成ETS手术。1008例患者经术中肉眼观察或摄片检查后证实,术前肋骨分型均准确,术前肋骨分型正确率为100%。术前肋骨分型为1型的754例患者,经术中肉眼观察均确定肋骨分型为1型,术前肋骨分型均准确。术前肋骨分型为2型的31例患者,术中肉眼观察确定肋骨分型为2型者26例,术中肉眼观察不易分辨者5例,经术中摄片检查后确定为2型。术前肋骨分型为3型的223例患者,经术中肉眼观察确定肋骨分型为3型者204例,术中肉眼观察不易分辨者19例,经术中摄片检查后确定为3型。结论对于接受ETS手术治疗的PPH患者,基于胸部CT检查图像进行术前肋骨分型准确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手术 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 肋骨定位 肋骨分型 CT检查 原发性手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1
3
作者 梁恒伟 温丽慧 吕忠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8期52-59,共8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翼管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观察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窦...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翼管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该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收治的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患者10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观察组行常规鼻内镜下鼻窦手术联合翼管神经和筛前神经切断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周、2周、3周、3个月、6个月和1年的鼻腔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哮喘生存质量量表(AQLQ)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15%,高于对照组的8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腔阻力(NR)、鼻黏膜纤毛输送率(MTR)、鼻黏膜纤毛传输时间(MTT)和Lund—Kennedy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MTR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R小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小于对照组,MTT短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短于对照组,Lund—Kennedy评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鼻腔疼痛VAS、RQLQ评分和AQLQ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周、2周、3周、3个月、6个月和1年,观察组鼻腔疼痛VAS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RQLQ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AQLQ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翼管神经联合筛前神经切断术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息肉,效果明显,不仅可有效地缓解患者鼻腔疼痛,还能提高术后生存质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变应性鼻炎 鼻息肉 鼻内镜 翼管神经切断 筛前神经切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后神经切断术在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4
作者 李树华 姚婷 邓伟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期60-66,共7页
目的分析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联合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重要炎症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患者54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 目的分析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联合鼻后神经切断术治疗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的临床疗效,以及对重要炎症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临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1年12月该院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患者54例,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试验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对照组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试验组采用功能性鼻内镜手术联合鼻后神经切断术,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6和12个月总有效率、鼻腔鼻窦结局测试22(SNOT-22)评分、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和炎症因子[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免疫球蛋白E(IgE)、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和血清白细胞介素-5(IL-5)]变化情况。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各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试验组术后6和12个月随访人数分别为25和23例,对照组术后6和12个月随访人数分别为26和25例;术后6和12个月试验组总有效率、SNOT-22评分、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术后12个月试验组EOS、IgE、IL-4和IL-5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患者,联合鼻后神经切断术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更能抑制机体IgE分泌和黏膜炎症反应,提高术后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鼻窦炎伴息肉 鼻后神经 神经切断 疗效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对变应性鼻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
5
作者 雍惠 李淑茸 刘怀涛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1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023年于该院变态反应门诊就诊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100例,采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50例),采用药物治...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对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AR)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2023年于该院变态反应门诊就诊的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100例,采用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实验组(50例),采用药物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50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6和12个月,采用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量表(RQLQ)、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和心理状态。结果治疗后6和12个月,实验组3种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12个月,SAS和SDS评分较治疗后6个月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6个月,仅有RQLQ评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SAS和SD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各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鼻后神经切断术能明显提高中-重度持续性AR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焦虑和抑郁的心理状态,该手术在鼻内镜下易定位,创伤小,视野清晰,且并发症少,经济有效,是较为安全的微创手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后神经切断 变应性鼻炎 焦虑 抑郁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过敏性鼻炎患者的疗效 被引量:1
6
作者 杜慧慧 朱凯铨 +1 位作者 麻琼钒 郑国君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第3期387-389,共3页
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39例因中重度持续性AR行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主观症状进... 目的 探讨高选择性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过敏性鼻炎(AR)的效果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3年3月39例因中重度持续性AR行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及术后6个月、12个月生活质量、主观症状进行疗效评估并分组,即有效组及无效组,分析影响远期手术疗效的因素。结果 39例患者术后6个月、12个月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评分、主观症状视觉模拟评分(VAS)比术前更低(P<0.05)。无效组合并鼻息肉及哮喘患者比有效组高(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鼻息肉及哮喘均为影响AR患者远期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结论 对AR患者行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可获得较满意的疗效,合并鼻息肉及哮喘是影响远期手术疗效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鼻炎 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 临床疗效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合并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患者术后疗效分析
7
作者 常浩 周延辉 +1 位作者 李阳阳 刘华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CSCD 2024年第12期775-779,共5页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合并常年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合并PAR的CRSwN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 目的探讨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合并常年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的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CRSwNP)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0例合并PAR的CRSwN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FESS),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分支切断,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72 h相关应激指标(嗜酸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术后半年疗效判定[视觉模拟量表(VAS)、鼻结膜炎生存质量量表(RQLQ)评分、改良Lund-Kennedy内镜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VAS评分、RQLQ评分、改良Lund-Kennedy内镜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2 h,研究组和对照组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研究组和对照组VAS评分、RQLQ评分、改良Lund-Kennedy内镜评分较术前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总体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鼻内镜下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术对合并PAR的CRSwNP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安全性较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鼻窦炎 鼻息肉 高选择性翼管神经切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内脏交感神经切断术应用观察
8
作者 云峰 余艳华 +1 位作者 刘新江 周百中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3期92-92,共1页
关键词 交感神经切断 内脏神经切断 胸腔镜 止痛方法 国外学者 临床实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依托咪酯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9
作者 徐召溪 武明媚 +2 位作者 焦西英 钱新宏 游思维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941-944,共4页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ET)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存活的作用。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2只,眶内距视神经根部1mm处切断左侧视神经,残端留置浸有荧光金(50g/L)的明胶海绵逆行标记RGC。术后大鼠随机分为ET(4mg/kg,ip,1次...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ET)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存活的作用。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2只,眶内距视神经根部1mm处切断左侧视神经,残端留置浸有荧光金(50g/L)的明胶海绵逆行标记RGC。术后大鼠随机分为ET(4mg/kg,ip,1次/d)治疗组、1,2-丙二醇(PG)溶剂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再根据术后不同存活时间将前3组动物分为7d和14d两个亚组,正常对照组动物则存活2d。于相应存活时间点处死动物,取出各组大鼠左侧视网膜平铺后计数存活RGC并得出RGC的平均密度。结果:术后7dET治疗组存活RGC平均密度为1307±55/mm2,显著高于PG对照组(1128±75/mm2)和生理盐水对照组(1068±75/mm2,P<0.001)。然而,未能在术后14d观察到ET的这种保护作用,因为ET治疗组存活RGC平均密度(210±36/mm2)与PG对照组(215±20/mm2)和生理盐水对照(208±19/mm2)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ET在视神经切断后一定时期内对RGC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托咪酯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神经切断 神经元存活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经胸内脏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晚期胰腺癌疼痛的临床应用研究(附12例报告) 被引量:11
10
作者 金焰 付德庄 +6 位作者 莫一我 孙志为 乔欧 唐建中 王欣 湛斌 王军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0年第5期73-73,75,共2页
关键词 腹腔镜 交感神经切断 治疗 胰腺癌 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原发性手汗症2206例:10年结果和分析 被引量:31
11
作者 涂远荣 林敏 +6 位作者 陈剑锋 李旭 赖繁彩 邱明链 杜泉 肖仁栋 林剑波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otomy,ETS)治疗原发性手汗症(primary palmar hyperhidrosis,PPH)的效果。方法 2003年1月~2013年1月我们施行ETS治疗PPH 2206例,将不保留R2(切断R2~R4)和保留R2(单一切断R... 目的探讨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endoscopic thoracic sympathotomy,ETS)治疗原发性手汗症(primary palmar hyperhidrosis,PPH)的效果。方法 2003年1月~2013年1月我们施行ETS治疗PPH 2206例,将不保留R2(切断R2~R4)和保留R2(单一切断R3或R4)分为A、B组进行回顾性比较。结果均在胸腔镜下完成手术,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25例术后1周内出现一过性手掌多汗,均于1~2周内消失。2206例随访1~8年,中位时间4.5年。所有患者手掌伴头面部多汗症状及手部皮肤症状全部治愈,有效率100%;伴腋窝(41.8%)和足底(29.3%)多汗症状得到改善。3例术后1~2个月发生味觉性多汗,均于1年后自愈;5例术后9个月~5年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转移性多汗(transfer hiperhidrosis,TH)Ⅰ级或轻度944例(42.8%),Ⅱ级或中度750例(34.0%),Ⅲ级或重度42例(1.9%),Ⅳ级或极重度又称致残性多汗18例(0.8%),TH发生率79.5%(1754/2206)。致残性多汗18例,随访时间1~8年,中位时间4.5年,仅好转2例。A、B组疗效满意度分别为94.2%(487/517)、98.1%(1657/1689),A组明显低于B组(Z=-4.704,P=0.000)。B组生活质量分级明显优于A组(Z=-5.425,P=0.000)。结论 ETS是治疗PPH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保留R2,降低胸交感神经切断平面,即单一切断R3或R4能显著降低Ⅲ~Ⅳ级转移性多汗发生率。一旦发生致残性多汗,难以治愈且长期存在,对患者危害性极大,应严格掌握ETS适应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汗症 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 转移性多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12
作者 云峰 张水军 +2 位作者 余艳华 赵红军 蔡灵乐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总结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10年106例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00年3月~2010年3月胸腔镜交感神经T2~T4切断术的临床资料,按拟定的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106例手术均获成功。102例术后6~36个月随访,1例复发,但手多汗较... 目的总结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10年106例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00年3月~2010年3月胸腔镜交感神经T2~T4切断术的临床资料,按拟定的标准进行疗效判定。结果 106例手术均获成功。102例术后6~36个月随访,1例复发,但手多汗较术前为轻(1%);1例手掌过于干燥(1%);23例出现代偿性多汗(22.5%),无其他手术并发症。结论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是治疗手汗症微创、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 交感神经切断 手汗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不同节段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Meta分析 被引量:8
13
作者 张文雄 喻东亮 +2 位作者 徐建军 张小强 魏益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0-72,共3页
目的系统评价胸腔镜下不同节段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比较不同节段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VTS)治疗手汗症的文献。对纳入的12篇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根据最高手术节段将患者分为T_2组(含T_2... 目的系统评价胸腔镜下不同节段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比较不同节段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VTS)治疗手汗症的文献。对纳入的12篇文献进行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根据最高手术节段将患者分为T_2组(含T_2、T_2~T_3、T_2~T_4节段)、T_3组(含T_3、T_3~T_4节段)和T_4组,采用Rev Man5.3、STATA软件比较T_2与T_3、T_3与T_4组的疗效差异,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2篇随机对照研究、1 561例患者,其中T_2组542例、T_3组767例、T_4组252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T_2组与T_3组手术有效率和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T_3组患者满意度(95%CI为0.13~0.63,P<0.01)高于T_2组,代偿性多汗(95%CI为0.03~0.17,P<0.01)、中重度代偿性多汗(95%CI为1.40~3.28,P<0.01)的发生率低于T_2组;T_3组与T_4组手术有效率、满意度和术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T_4组代偿性多汗(95%CI为1.93~4.26,P<0.01)、中重度代偿性多汗(95%CI为1.67~7.52,P<0.01)、手过干(P<0.05)的发生率低于T_3组。结论在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术中,切断T_4节段与切断T_2、T_3节段比较,在保证手术效果的同时,能明显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手汗症更好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腔镜下交感神经切断 手汗症 代偿性多汗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交感神经切断对光化学法诱导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武小玲 王振金 +1 位作者 李英杰 尹岭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1年第6期412-414,共3页
目的 探讨颈交感神经切断对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2只 ) :A组切断颈交感神经 ;B组为假手术组 ;C组为单纯缺血组。颈交感神经切断后 48h ,采用光化学法制作脑缺血模型 ,大鼠缺血后 48h断... 目的 探讨颈交感神经切断对缺血大鼠脑梗死体积的影响。方法 SD大鼠 36只 ,随机分为 3组 (每组 12只 ) :A组切断颈交感神经 ;B组为假手术组 ;C组为单纯缺血组。颈交感神经切断后 48h ,采用光化学法制作脑缺血模型 ,大鼠缺血后 48h断头处死 ,进行脑梗死体积测定。结果 A、B、C 3组梗死体积 (mm3 )分别为 17 97± 6 86、2 2 77± 4 2 1、2 3 17± 3 87。A组梗死体积比B组及C组小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B组与C组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支配脑血管的交感神经切断可能通过扩张血管、改善侧支循环而对缺血脑组织起到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颈交感神经 梗死灶体积 神经切断 光化学法 动物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气管插管在电视胸腔镜胸交感神经切断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文斌 林高翔 +1 位作者 杜振宗 宋剑非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04-606,609,共4页
目的评价单腔或双腔管气管插管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4例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原发性手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A组使用双腔气管导管,B组使用单腔气管导管,观察各组手术麻醉前(T1)、手术... 目的评价单腔或双腔管气管插管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24例行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链切断术的原发性手汗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2例,A组使用双腔气管导管,B组使用单腔气管导管,观察各组手术麻醉前(T1)、手术开始时(T2)、切断右胸交感神经时(T3)、膨肺时(T4)、左侧手术开始时(T5)、切断左胸交感神经时(T6)、另一侧膨肺时(T7)、术毕(T8)等时点SBP、DBP、MAP、HR、ECG、SPO2和PETCO2等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麻醉诱导顺利,在T8时心率下降明显,与T1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在T4、T7时血压明显下降,与T1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所有患者术中ECG、SPO2和PETCO2无明显变化。结论单腔和双腔气管插管虽然各自有不同的优缺点,两者均可用于胸腔镜下胸交感神经切断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交感神经切断 胸腔镜 单腔气管导管 双腔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术治疗十二指肠溃疡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跃东 魏琪 +2 位作者 袁晓明 蔡秀军 张强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1999年第2期54-55,共2页
该文报道了6例十二指肠溃疡行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术的初步体会。1995年11月~1997年3月,行腹腔镜迷走神经后干切断和前干高选择性切断5例,行腹腔镜迷走神经前后干高选择性切断1例。平均手术时间3.75h,术后24~... 该文报道了6例十二指肠溃疡行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术的初步体会。1995年11月~1997年3月,行腹腔镜迷走神经后干切断和前干高选择性切断5例,行腹腔镜迷走神经前后干高选择性切断1例。平均手术时间3.75h,术后24~36h进食流质,术后3~5d出院。术后随访1年,1例溃疡复发。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术具创伤小和恢复快的优点,但其远期疗效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迷走神经切断 十二指肠溃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嗅神经切断术后白血病抑制因子在嗅上皮中的表达 被引量:12
17
作者 羡慕 魏永祥 +4 位作者 韩德民 刘仲燕 刘小超 李国辉 苗旭涛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377-380,共4页
目的分析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inhibi-toryfactor,LIF)与嗅感觉神经元(olfactoryreceptorneurons,ORNs)再生的关系。方法建立嗅神经切断的小鼠动物模型,在术后8小时、2天、3天和5天分别通过免疫组化和相对半定量RT-PCR的方法,在蛋白... 目的分析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inhibi-toryfactor,LIF)与嗅感觉神经元(olfactoryreceptorneurons,ORNs)再生的关系。方法建立嗅神经切断的小鼠动物模型,在术后8小时、2天、3天和5天分别通过免疫组化和相对半定量RT-PCR的方法,在蛋白和mRNA水平观察LIF及其特异性受体LIF-R在嗅上皮中的表达情况。结果LIF和LIF-R的表达都是在术后8小时迅速、一过性地上升,随后又迅速恢复至对照组水平。LIF由残留的ORNs表达,LIF-R则由基底细胞和嗅鞘细胞(olfactoryensheathingcells,OECs)表达。结论LIF是在ORNs凋亡再生机制中较早表达的一种细胞因子,凋亡中的ORNs产生并分泌的LIF作用于基底细胞和嗅鞘细胞,从而启动调节ORNs再生的一系列分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血病抑制因子 神经切断 嗅上皮 术后 半定量RT-PCR receptor factor 嗅感觉神经 小鼠动物模型 mRNA水平 嗅鞘细胞 基底细胞 LIF 特异性受体 cells 方法建立 免疫组化 表达情况 细胞因子 再生机制 分子机制 一过性 对照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腔气管插管单孔微切口胸腔镜下R3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65例 被引量:2
18
作者 黄镇 张奕 +3 位作者 沈国义 黄荣智 沈荣强 林涌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315-1318,共4页
目的总结单腔气管插管单孔微切口法胸腔镜R3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单腔气管插管单孔微切口胸腔镜R3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65例的临床资料。单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非人工气胸),患者... 目的总结单腔气管插管单孔微切口法胸腔镜R3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2012年1月-2013年6月,单腔气管插管单孔微切口胸腔镜R3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65例的临床资料。单腔气管插管全身麻醉下(非人工气胸),患者体位呈75°半坐卧位。女性患者采取第3肋间乳腺外缘腋下切口,男性选择乳晕切口(瘦长型)或腋前线胸大肌外侧缘第3肋间(肥胖型)切口,切口长约0.8 cm,均采用电凝钩切断R3(rib levels)交感神经及可能的交通支。结果 65例患者单孔腔镜下手术均获得成功,双侧平均手术时间21 min(15-35)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1 d(1~2)d,平均随访时间6.2个月(1~14)个月,全组无严重并发症,术后并发右侧少量气胸2例(约15%),术后轻度代偿性多汗12例(18.5%),无复发病例。所有患者术后均表示满意。结论单腔气管插管(非人工气胸)单孔微切口电视胸腔镜交感神经切断术治疗手汗症,采用电凝钩与30°腔镜从同一切口进入胸腔,能够较好观测术野并操作电凝钩切断交感神经,定位准确,安全有效,并发症少,切口隐蔽美观,符合美学要求,单腔气管插管降低麻醉成本及术中管理难度。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汗症 R3胸交感神经切断 单腔气管插管 单孔微切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膈下迷走神经切断对条件性味觉厌恶大鼠脑内Fos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海艳 孔祥玉 白文忠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21-624,627,共5页
目的:探讨膈下迷走神经切断与条件性味觉厌恶(CTA)对大鼠脑内Fos表达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TA迷走神经切断组、CTA假手术组、正常迷走神经切断组和正常假手术组,对各组大鼠施予口腔插管手术,向2个CTA组... 目的:探讨膈下迷走神经切断与条件性味觉厌恶(CTA)对大鼠脑内Fos表达的影响及其交互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CTA迷走神经切断组、CTA假手术组、正常迷走神经切断组和正常假手术组,对各组大鼠施予口腔插管手术,向2个CTA组大鼠口腔内给以蔗糖溶液联合腹腔注射使其获得CTA,于膈下切断迷走神经,然后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反应。结果:建立CTA使中缝苍白核(RPa)内Fos表达水平升高,且与切断迷走神经无关;建立CTA和迷走神经切断均可使孤束核内侧部(SolM)Fos表达水平升高;迷走神经切断使臂旁核中央外侧亚核(cls)内Fos表达水平升高,但与CTA无关;CTA与迷走神经切断对SolM和cls内Fos表达水平存在交互作用,迷走神经切断使对照组大鼠的Fos表达水平升高,但对获得CTA大鼠无影响。结论:大鼠获得CTA后,条件性味觉刺激可诱导RPa和SolM内Fos表达水平升高,且不依赖于迷走神经传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切断 条件性味觉厌恶 FOS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在治疗原发性早泄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5
20
作者 唐庆来 宋涛(综述) 戴玉田(审校)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29-1333,共5页
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是近年来提出的治疗原发性早泄的外科手术方法。目前手术方式尚未统一,且手术本身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证据来综合评价。文章主要从早泄的病因学入手,对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的的解... 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是近年来提出的治疗原发性早泄的外科手术方法。目前手术方式尚未统一,且手术本身仍存在一定的争议,因此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证据来综合评价。文章主要从早泄的病因学入手,对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术的的解剖学基础、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疗效评价、并发症以及联合治疗方法等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早泄 选择性阴茎背神经切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