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4
1
作者 吴邓娃 符雅君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0年第3期379-380,383,共3页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12例垂体瘤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垂体瘤切除进行术前、术中密切护理配合。结果:12例手术配合默契,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经验。方法:对12例垂体瘤患者采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鞍区垂体瘤切除进行术前、术中密切护理配合。结果:12例手术配合默契,手术进行顺利,术后恢复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术前加强患者心理护理,术中熟练默契地配合手术,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做好器械和仪器的养护工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入路 垂体瘤切除 配合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护理配合 被引量:3
2
作者 史美萍 谢倩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3期622-623,共2页
关键词 垂体瘤切除 窦入路 护理配合 神经内镜 传统手 2009年 视野清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张济源 吴明伟 +3 位作者 张松 林正锋 谢观生 曾繁靖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155-157,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效果研究。方法现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入住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需接受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88例,按切除方式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显微镜下经鼻蝶...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效果研究。方法现选取2017年4月—2018年3月入住广西钦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需接受经鼻蝶入路手术治疗的垂体腺瘤患者88例,按切除方式分为两组,各44例,对照组予以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研究组予以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比较两组各项手术指标、住院时长、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概率、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以及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结果对照组手术用时、手术出血量、住院时长都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概率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心理状态差于研究组(P<0.05)。结论在手术治疗垂体腺瘤患者的过程中,神经内镜下与显微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都获得了明显实效,但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手术切除用时较短、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概率较低、缩短住院时长,可在临床上进一步广泛推广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显微镜 经鼻入路手 切除垂体腺瘤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99例 被引量:9
4
作者 耿亚东 魏新亭 +6 位作者 薛亚珂 杜伟 陈若琨 杨凤东 刘夏桐 魏若伦 李建国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4197-4198,共2页
近年来,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逐渐成为垂体腺瘤手术的主流方法,主要是由于内镜提供的宽视野及近距离可视化[1]。为进一步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 近年来,神经内镜下切除垂体腺瘤逐渐成为垂体腺瘤手术的主流方法,主要是由于内镜提供的宽视野及近距离可视化[1]。为进一步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的临床价值及并发症的处理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神经内镜下经鼻蝶切除垂体腺瘤99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99例患者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鼻入路切除 垂体腺瘤 神经内镜 内镜切除 临床价值 神经外科 附属医院 郑州大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瑞芬太尼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合适剂量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鹏 吴永伟 刘启明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02-802,共1页
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的阿片受体激动药,关于瑞芬太尼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应采用何种剂量维持麻醉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观察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三种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合适的... 瑞芬太尼是一种超短效的阿片受体激动药,关于瑞芬太尼在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中应采用何种剂量维持麻醉尚不清楚。本研究拟通过观察经鼻蝶垂体瘤切除术患者术中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三种不同剂量瑞芬太尼的临床应用效果,探讨其合适的维持剂量,以期为该类手术的麻醉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切除 瑞芬太尼 合适剂量 临床观察 阿片受体激动药 血流动力学变化 临床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蝶入路切除垂体瘤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12
6
作者 胡小萍 邹欽 +2 位作者 何丽艳 刘彩萍 刘丽华 《护理研究(上旬版)》 2010年第8期2033-2034,共2页
关键词 切除垂体瘤 后并发症 经鼻入路 临床手治疗 护理 显微外科技 解剖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中鞍膈形态与肿瘤残余及并发症的关系 被引量:6
7
作者 李建民 周凯 +2 位作者 罗坤 张伟 张庭荣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4年第4期353-358,共6页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中鞍膈下降形态与肿瘤残余、尿崩症及术中脑脊液漏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3年3月我科80例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中肿瘤切除后鞍膈下降形态分为4型:A型:鞍膈以垂体柄为中心对称...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中鞍膈下降形态与肿瘤残余、尿崩症及术中脑脊液漏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2年2月~2013年3月我科80例鼻内镜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术中肿瘤切除后鞍膈下降形态分为4型:A型:鞍膈以垂体柄为中心对称性降至鞍区;B型:鞍膈非对称性降至鞍区,垂体柄偏向一侧;C型:鞍膈对称性下降,垂体柄移至鞍背;D型:鞍膈未或仅有轻微下降,垂体柄位置模糊不清。结果 A、B、C、D四型鞍膈的肿瘤残余率、尿崩症发生率及脑脊液漏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χ2=11.069,P=0.011;χ2=11.483,P=0.009;χ2=8.890,P=0.031)。肿瘤残余多见于B、D型鞍膈,肿瘤残余发生率与A、C型鞍膈有统计学差异(Z=-2.409,P=0.016;Z=-2.062,P=0.039;Z=-2.477,P=0.013;Z=-2.245,P=0.025),但B型与D型肿瘤残余率无统计学差异(Z=-0.791,P=0.429)。尿崩症、术中脑脊液漏多见于A、C型鞍膈,发生率与B、D型鞍膈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A型与C型尿崩症、脑脊液漏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Z=-0.195, P=0.846;Z=-0.362,P=0.717)。结论鞍膈下降形态可以作为肿瘤残余、尿崩症及术中脑脊液漏的一个解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膈 内镜垂体瘤切除 肿瘤残余 尿崩症 中脑脊液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应用解剖 被引量:3
8
作者 金义超 杨绍峰 聂友华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15-518,共4页
目的为内镜下行经鼻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12例成人尸颅标本,模拟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观察视神经管及其周围结构。磨除视神经管,暴露并打开管内视神经鞘膜,观察鞘膜内视神经及眼动脉。结果视神经隆突是蝶窦内相对... 目的为内镜下行经鼻蝶入路视神经管减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用12例成人尸颅标本,模拟内镜下经鼻蝶入路,观察视神经管及其周围结构。磨除视神经管,暴露并打开管内视神经鞘膜,观察鞘膜内视神经及眼动脉。结果视神经隆突是蝶窦内相对恒定的解剖标志,通过它可以确定视神经管眶口;眼动脉多走行于视神经的腹内侧,切开视神经鞘膜时应在外上壁进行。结论视神经隆突是重要的解剖标志;应在外上壁切开视神经鞘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减压 经鼻内镜 应用解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鞍区肿瘤经鼻蝶内镜下切除术后近期死亡原因及危险因素分析
9
作者 张鑫 王晓澍 +2 位作者 钱澳 陈松 霍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041-1047,共7页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患者行经鼻蝶内镜下切除术(endoscopic transsphenoidal surgery,ETS)后近期(术后30 d以内)死亡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3月于我科行ETS的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死亡病例,分析死亡原因... 目的探讨鞍区肿瘤患者行经鼻蝶内镜下切除术(endoscopic transsphenoidal surgery,ETS)后近期(术后30 d以内)死亡的原因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21年3月于我科行ETS的鞍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死亡病例,分析死亡原因,并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纳入行ETS的鞍区肿瘤患者共1635例,其中包括内镜下经鼻蝶入路(endoscopic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ETA)1470例,内镜下扩大经鼻蝶入路(extend endoscopic transsphenoidal approach,EETA)165例。术后近期死亡9例,死亡率0.55%(9/1635)。死亡原因包括:①术区出血及血肿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残余肿瘤出血及术区血肿2例);②感染3例(颅内感染2例,血行感染1例);③下丘脑损伤1例;④血管损伤1例;⑤癫痫持续状态1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长径>3 cm、肿瘤质地坚韧、术中出血量多、术中脑脊液漏、术后顽固性脑脊液漏、肿瘤残余、EETA可能与术后患者死亡有关(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中脑脊液漏为ETS术后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鞍区肿瘤患者术区出血及血肿、颅内感染、血行感染为ETS术后近期死亡的主要原因。有术中脑脊液漏的患者更易发生死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鞍区肿瘤 经鼻内镜切除 死亡原因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微创外科的发展 被引量:3
10
作者 李学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2期97-98,共2页
关键词 内镜 前庭神经切除 内镜 颅底外科 微创外科 窦外科 小脑脑桥角 咽喉头颈外科 耳科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