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行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 被引量:5
1
作者 潘金玉 鲜继淑 王俊伟 《解放军护理杂志》 CSCD 2016年第14期52-54,共3页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行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大、中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行鞍结节脑膜...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行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2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大、中型鞍结节脑膜瘤患者7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行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结果 7例患者肿瘤均全部切除,术后无一例患者发生脑脊液漏或内分泌功能低下。术后视力恢复情况;9只眼视力好转,3只眼视力维持原状,2只眼视力恶化。2例患者术后出现尿崩症,通过积极的治疗及护理均得到有效控制。结论通过精心护理,可有效减少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行鞍结节脑膜瘤切除术患者的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锁孔 神经内镜 鞍结节脑膜瘤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与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疗效比较
2
作者 刘青 《中国实用医药》 2024年第18期5-9,共5页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与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28例,采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与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52例进行手术治疗的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内镜组(28例,采用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和显微镜组(24例,采用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血肿清除率、住院时间、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颅内再出血情况及预后情况。结果内镜组手术时间(82.35±15.26)min、住院时间(11.58±2.09)d短于显微镜组的(162.47±20.43)min、(14.67±2.11)d,术中出血量(109.58±20.45)ml少于显微镜组的(161.67±38.78)ml,血肿清除率(88.24±8.68)%、术后7 d GCS评分(12.88±1.56)分高于显微镜组的(83.07±7.81)%、(11.16±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组术后1周NIHSS评分(7.86±1.56)分低于显微镜组的(11.12±1.8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颅内感染、脑脊液漏、继发性脑梗发生率及颅内再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法(GO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可以有效治疗高血压性基底节区脑出血,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血肿清除率、术后GCS评分,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且安全性和预后与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入路手术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下经眶上锁孔入路 显微镜下经侧裂岛叶 高血压 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功能缺损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3
作者 周隆善 刘昆 +1 位作者 刘杰 薛秀杰 《山东医药》 202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探讨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1例,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50例和传统开颅组51例。神经内镜组接受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传统开颅组接受... 目的探讨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101例,按照手术治疗方式分为神经内镜组50例和传统开颅组51例。神经内镜组接受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传统开颅组接受显微镜下经颞开颅手术。比较两组全身麻醉(简称全麻)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总量、术后血肿残余量、术后血肿清除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神经功能及生活能力评分。结果神经内镜组全麻时间、切口长度、术中失血总量、术后血肿残余量低于传统开颅组,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传统开颅组(P均<0.05)。神经内镜组术后2个月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开颅组,Barthel评分高于传统开颅组(P均<0.05)。结论与开颅手术相比,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更为安全、有效且创伤小,患者预后及神经功能恢复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内镜技术 经额 开颅手术 基底节区 高血压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不同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效果
4
作者 张宾 马许辉 郑朋飞 《河南医学研究》 2025年第3期424-428,共5页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不同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行血肿清除术的80例HICH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经颞部入路组(38例)和经额部入路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 目的 探讨神经内镜下不同入路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6月至2022年10月行血肿清除术的80例HICH患者病例资料,根据手术入路将患者分为经颞部入路组(38例)和经额部入路组(42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比较术前和术后7、14 d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术前、术后比较生化指标[肿瘤坏死因子-ɑ(TNF-ɑ)、C反应蛋白(CR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部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血流量(Q)、平均血流速度(V)、双侧大脑总动脉收缩期的外周阻力(R)];术后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术后,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额部入路组术后血肿清除率高于经颞部入路组(P<0.05),引流拔管时间短于经颞部入路组(P<0.05)。两组NIHSS评分组间、时间点及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7、14 dNIHS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经额部入路组TNF-ɑ、CRP、NSE水平低于经颞部入路组(P<0.05)。经额部入路组R低于经颞部入路组(P<0.05),且Q、V高于经颞部入路组(P<0.05)。经额部入路组GOS评分优于经颞部入路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额部入路相比经颞部入路治疗HICH患者更能提高血肿清除率,缩短拔管时间,改善患者脑部血流动力,降低炎症反应,减少脑神经损伤,提高预后情况,且具有一定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神经内镜 不同 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朝显 蔡利 +4 位作者 周毅 敖祥生 张青松 陈彬 王智勇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0年第1期78-80,共3页
目的总结内镜辅助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13例鞍结节脑膜瘤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先在显微镜直视下切除部分肿瘤,再在内镜辅助下切除残余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SimpsonⅠ级切除2例,Ⅱ级切除10例),次... 目的总结内镜辅助下经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效果。方法13例鞍结节脑膜瘤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先在显微镜直视下切除部分肿瘤,再在内镜辅助下切除残余肿瘤。结果肿瘤全切除12例(SimpsonⅠ级切除2例,Ⅱ级切除10例),次全切除1例(SimpsonⅢ级切除)。11例术后随访3个月~6年,平均2.3年,<1年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9例,术后2年肿瘤复发1例,1年后恢复生活自理1例。结论内镜辅助下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结节脑膜瘤克服了显微镜直视下的盲区,并发症少,创伤小,效果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 上锁孔 鞍结节脑膜瘤 显微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外伤后额叶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韩斌 陆华 +2 位作者 葛风 朱爱华 徐杰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1年第10期61-63,共3页
目的传统冠状开颅手术方法创伤较大,文中探讨神经内镜下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外伤后单侧额叶迟发性脑内血肿效果。方法对40例患者行眶上锁孔入路,利用神经内镜直视下清除单侧外伤后额叶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治疗。结果术后半年对患者依照日常生... 目的传统冠状开颅手术方法创伤较大,文中探讨神经内镜下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外伤后单侧额叶迟发性脑内血肿效果。方法对40例患者行眶上锁孔入路,利用神经内镜直视下清除单侧外伤后额叶迟发性脑内血肿的治疗。结果术后半年对患者依照日常生活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分级,达到Ⅰ级15例,Ⅱ级17例,Ⅲ级7例,Ⅳ级1例,Ⅴ级0例。结论外伤后额叶迟发性脑内血肿一般无活动性出血,临床使用神经内镜和眶上锁孔入路清除迟发性脑内血肿具有手术创伤小、时间短、血肿清除率高和术后恢复快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迟发性脑内血肿 锁孔 神经内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 被引量:5
7
作者 韦红恩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8年第7期640-642,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采用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2例巨大(≥7cm)嗅沟脑膜瘤。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Simpson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4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切...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的手术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采用内镜辅助、眶上锁孔入路(显微手术)治疗12例巨大(≥7cm)嗅沟脑膜瘤。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SimpsonⅠ级切除5例,Ⅱ级切除4例),次全切除(SimpsonⅢ级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10例随访3个月~2年,平均14个月。9例恢复正常生活,1例生活能自理。MRI随访9例,肿瘤无复发。结论利用神经内镜辅助及显微外科技术,采用眶上锁孔入路、对肿瘤进行分块切除治疗巨大嗅沟脑膜瘤,手术创伤小,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嗅沟脑膜瘤 神经内镜辅助 上锁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余飞 左延卿 +1 位作者 陈节 高凤云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第9期1033-1037,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额入路组和经颞入路组,各41例。经额入路组和经颞入路组分别经额叶、颞叶入路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2组术后均... 目的探讨不同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经额入路组和经颞入路组,各41例。经额入路组和经颞入路组分别经额叶、颞叶入路行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2组术后均随访3个月。比较2组术后3个月的疗效;术前,术后1周、3周的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术前、术后24 h的炎症介质,术前、术后3 d的神经营养因子和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较经颞入路组,经额入路组术后引流时间更短,血肿清除率更高(P<0.05);较术前,2组术后1周、3周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逐渐降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法(GCS)评分逐渐升高(P<0.05);与术后1周比较,经额入路组术后3周的NIHSS评分、GCS评分均优于经颞入路组(P<0.05);较术前,2组术后24 h的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降钙素原(PCT)、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升高(P<0.05);较术前,2组术后3 d的血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升高,且经额入路组高于经颞入路组(P<0.05);血清烯醇化酶(NSE)水平降低,且经额入路组低于经颞入路组(P<0.05)。结论经额和经颞叶入路神经内镜下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均可发挥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且二者均对炎症介质的影响较小,但相比经颞叶入路,经额叶入路可缩短患者术后引流时间,提高血肿清除率,并可调节患者机体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意识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经颞 经额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神经功能 炎症介质 神经营养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显露第三脑室的应用解剖
9
作者 吴浩 张长福 +3 位作者 李育平 严正村 王晓东 张恒柱 《解剖学杂志》 CAS 2024年第5期380-384,共5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对第三脑室的显露范围和可操作空间,并进行解剖学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纳入10%甲醛溶液固定及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作为手术模拟标本进行观察,每具标本通过双侧在0°和30°神经内镜...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对第三脑室的显露范围和可操作空间,并进行解剖学定量分析研究。方法:纳入10%甲醛溶液固定及彩色乳胶灌注的成人尸头作为手术模拟标本进行观察,每具标本通过双侧在0°和30°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进行显露第三脑室的模拟手术,观察入路中相关重要结构的显露角度,应用Photoshop CS6标尺测量两侧丘脑内侧壁之间的距离作为该手术入路的内外径,导水管-乳头体间距和漏斗隐窝-乳头体间距作为前后径,松果体上隐窝-导水管间距作为上下径,计算第三脑室最大显露面积,测量该手术入路从矢状位、冠状位及纵向位的可操作角度。应用经典的第三脑室显露程度和可操作性评分量表,评估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对第三脑室的显露和可操作程度。结果: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的内外径为3.4~4.6(4.2±0.4)mm;前后径分作2部分:导水管-乳头体为16.8~18.5(17.6±0.5)mm,漏斗隐窝-乳头体为7.2~8.8(7.8±0.5)mm;上下径为7.0~9.0(7.8±0.8)mm。在0°或30°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第三脑室可显露的矢状面积为(216±49)mm^(2),纵向位可操作角度为(16±3)°;冠状面积为(245±53)mm^(2),纵向位可操作角度为(19±3)°。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额-室间孔-脉络裂入路对于第三脑室的前部、中间部和后部的显露范围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较好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三脑室 神经解剖 神经内镜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手术在慢性硬膜下血肿治疗中的应用
10
作者 龚益 杨文魁 +1 位作者 陈沛 翟冬煜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评价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分析80例CSDH病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顶结节钻孔外引流术组(钻孔引流组,n=40),以及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神经内镜组,n=40),比较两组... 目的评价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的疗效。方法分析80例CSDH病例的临床资料,依据手术方式,分为传统顶结节钻孔外引流术组(钻孔引流组,n=40),以及经额入路神经内镜下小骨窗血肿清除术组(神经内镜组,n=40),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术后1个月血肿复发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结果神经内镜组治疗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钻孔引流组的75.0%,神经内镜组术后1个月血肿复发率为5.0%,明显低于钻孔引流组的25.0%,神经内镜组手术时间为(54.1±7.5)min,较钻孔引流组的(40.7±9.4)min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神经内镜组术中出血量为(30.1±4.5)mL,与钻孔引流组的(27.1±6.4)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经额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CSDH,能明显提高手术疗效,且术后血肿复发率极低。值得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硬膜下血肿 神经内镜 经额 钻孔引流术 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双侧鼻孔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术治疗脑垂体瘤的效果
11
作者 徐四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4年第17期3143-3146,共4页
目的分析脑垂体瘤经神经内镜下双侧鼻孔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89例脑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神经内镜下单侧鼻孔经鼻-... 目的分析脑垂体瘤经神经内镜下双侧鼻孔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3年5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89例脑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手术入路方式分为对照组(43例,神经内镜下单侧鼻孔经鼻-蝶窦入路)和观察组(46例,神经内镜下双侧鼻孔经鼻-蝶窦入路),分析患者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肿瘤切除率、激素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微腺瘤/大腺瘤全切率、次切率及部分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巨腺瘤的全切率、次切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1周催乳素(PRL)、生长素(G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较术前降低(P<0.05),但两组间术前、术后1周PRL、GH、ACTH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入路方式对微腺瘤/大腺瘤均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虽然神经内镜下双侧鼻孔经鼻-蝶窦入路切除术的手术时间及术后恢复时间长于单侧鼻孔入路,术中出血量多于单侧鼻孔入路,但针对巨腺瘤,双侧鼻孔经鼻-蝶窦入路的切除程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垂体瘤 神经内镜 双侧鼻孔经鼻-蝶窦 单侧鼻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阔 武树超 +2 位作者 魏志玄 谢宗新 王博 《罕少疾病杂志》 2023年第10期13-14,17,共3页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设为49例对照组(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与53例研究组(神经内镜下经额... 目的探究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对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20年3月~2022年3月收治的102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设为49例对照组(显微镜下经颞锁孔入路)与53例研究组(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比较两组手术效果、血肿清除率、神经功能(G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MBI评分)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住院时间及血肿清除率相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比对照组短,术中出血量比对照组少(P<0.05);两组术后神经纤维束各向异性值、相对各向异性值均比术前高,且研究组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术后GCS评分、MBI评分均比术前高,且研究组术后GCS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再出血、脑梗死等并发症发生率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额锁孔入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安全有效,可明显减少患者术中出血,促进其神经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节区脑出血 神经内镜 锁孔 神经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高波 姚江伟 +1 位作者 姬翔 白亚辉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0年第6期38-40,60,共4页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及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74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7例.观察组给予立体定向引导... 目的 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术后格拉斯哥预后评分及再出血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将74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手术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37例.观察组给予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对照组给予传统立体定向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第1d血肿清除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随访6个月统计两组预后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1 d血肿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观察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等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应用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可明显提高血肿清除率,降低术后再出血及并发症发生率,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基底节区 脑出血 立体定向 前额锁孔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效果 被引量:10
14
作者 王江波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22期4072-4073,共2页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短期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6月漯河市中医院收治的72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例。对照组患者接受立体定向血肿穿刺引流术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血肿清除率、再出血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6个月,以格拉斯哥预后系统(GOS)评估预后。结果观察组血肿清除率和预后良好率均高于对照组,再出血发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立体定向引导下前额锁孔入路神经内镜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能彻底清除血肿,减少并发症和再出血的发生,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 立体定向引导 前额锁孔 神经内镜 血肿清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眶上锁孔入路切除鞍区肿瘤的手术要点探讨 被引量:8
15
作者 栾立明 郭华 +2 位作者 李琳 曲元明 韩韬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0期16-17,共2页
26例鞍区肿瘤患者均经眉弓切口 ,做眶上小骨窗 ,在显微镜及内窥镜下分块切除肿瘤。肿瘤全切5 3.8% (14/2 6 ) ,次全切 38.5 % (10 /2 6 )。术前有视力障碍的 2 2例 ,2 0例术后改善。无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 ,手术效果满意。认为经眶上... 26例鞍区肿瘤患者均经眉弓切口 ,做眶上小骨窗 ,在显微镜及内窥镜下分块切除肿瘤。肿瘤全切5 3.8% (14/2 6 ) ,次全切 38.5 % (10 /2 6 )。术前有视力障碍的 2 2例 ,2 0例术后改善。无手术入路相关的并发症 ,手术效果满意。认为经眶上锁孔入路骨窗小 ,对脑组织损伤轻 ,肿瘤暴露好 ,控制范围广 ,是较为理想的鞍区手术入路 ,但对术前影像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眶上 锁孔手术 鞍区肿瘤 脑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鼻蝶窦入路切除垂体瘤及对激素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39
16
作者 毛建辉 郭洪 +4 位作者 魏建辉 司娜 郭连峰 邱雷 孙昭胜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25-31,共7页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与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对激素水平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经手术切除的211例垂体瘤患者资料。其中,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11...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与显微镜下垂体瘤切除术的手术效果及对激素水平和临床症状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6月在该院经手术切除的211例垂体瘤患者资料。其中,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112例(A组),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99例(B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出院前激素水平变化及术后24周症状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肿瘤切除程度不同(Z=2.14,P=0.032),A组达到全切比例明显高于B组(79.5%vs 67.7%,P=0.037);A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B组[(93.6±26.7)vs(79.8±20.2)min,t=4.26,P=0.000],A组术后平均住院天数明显少于B组[(7.9±2.5)vs(10.2±4.3)d,t=4.67,P=0.000],A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5.4%vs 14.1%,χ~2=4.73,P=0.030)。两组术后激素水平下降程度不同(Z=2.42,P=0.016),A组出院前激素复常率明显高于B组(82.2%vs 66.7%,χ~2=6.09,P=0.014),出院前A组泌乳素腺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腺瘤、生长素腺瘤患者激素下降水平明显高于B组[(43.2±10.5)vs(33.5±9.1)ng/ml、(26.0±8.8)vs(20.2±7.0)pmol/L、(11.0±3.9)vs(8.7±3.2)μg/L,t=3.60、t=2.65、t=2.12,均P<0.05]。两组术后24周临床症状缓解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鼻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较显微镜手术垂体瘤切除效率更高,手术并发症更少,更有助于术后激素水平的复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经鼻蝶窦垂体瘤切除术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并发症 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低分级前交通动脉瘤 被引量:9
17
作者 张洪伟 孙勇 +2 位作者 李爱民 刘希光 黄正千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347-350,共4页
目的探讨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低分级(Hunt-Hess分级0~Ⅲ级)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经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2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Hunt-Hess分级0级2例,Ⅰ级15例,Ⅱ级8例,Ⅲ级3例。术后3个月... 目的探讨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低分级(Hunt-Hess分级0~Ⅲ级)前交通动脉瘤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5年6月经眶外侧锁孔入路治疗28例前交通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Hunt-Hess分级0级2例,Ⅰ级15例,Ⅱ级8例,Ⅲ级3例。术后3个月根据Glasgow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术后3个月GOS 5分(恢复良好)26例,4分(轻度残疾)1例,3分(重度残疾)1例,无死亡。结论眶外侧锁孔入路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入路,具有简捷、快速、微创的优点,适用于治疗低分级前交通动脉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侧锁孔 低分级 前交通动脉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在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术后脑脊液漏中的应用 被引量:9
18
作者 姜之全 韩易 +3 位作者 徐德才 娄飞云 张少军 郑夏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922-925,共4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修补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术后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内镜下修补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术后脑脊液漏19例(20例次)。神经内镜下鞍底修补术均采用“三明治方法”,即采用脂肪...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修补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术后脑脊液漏的疗效。方法2012年1月~2013年12月神经内镜下修补经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术中、术后脑脊液漏19例(20例次)。神经内镜下鞍底修补术均采用“三明治方法”,即采用脂肪、人工硬膜、阔筋膜及肌肉修补缺损。结果单纯神经内镜术中脑脊液漏行神经内镜修补9例,术后再次出现脑脊液漏1例,神经内镜二次修补后未再出现脑脊液漏。显微镜术中发生脑脊液漏10例:术中行神经内镜修补1例;8例显微镜下修补术后再出现脑脊液漏,行神经内镜二次修补;1例由于漏液较少,术中未予修补,仅予腰大池持续引流,术后仍持续脑脊液漏,并在引流第5天出现颅内感染,及时进行神经内镜修补联合持续腰大池外引流后控制感染,未再发生脑脊液漏。神经内镜下一次修补成功率为94.7%(18/19)。19例术后随访1~24个月,平均7个月,无一例复发。结论神经内镜修补经蝶入路术中、术后脑脊液漏安全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蝶 垂体腺瘤 脑脊液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观察 被引量:26
19
作者 张烨 朴浩哲 姚冰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4年第18期41-43,共3页
目的观察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确诊为垂体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 目的观察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确诊为垂体瘤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经颅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出血量以及出血时长,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疗效为优者占88.89%(40/45),优良率为93.33%(42/4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67%(30/45)及82.23%(3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血量为(89,52±20.15)mL,出血时长为(89.61±36.25)min,均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58.57±22.18)mL,(135.54±42.83)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下神经内镜引导经鼻蝶入路切除术治疗垂体瘤治疗效果较好,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该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麻 神经内镜 鼻蝶 垂体瘤 临床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控制下经鼻-经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腺瘤 被引量:6
20
作者 孟辉 冯华 +3 位作者 王宪荣 高伯元 朱刚 林江凯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4年第7期43-45,共3页
摘要:控制下单鼻孔经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其优点。方法经内镜控制下单鼻孔经蝶手术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9例。结果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2例。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1例,尿崩、高... 摘要:控制下单鼻孔经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的适应证、手术方法、手术技巧及其优点。方法经内镜控制下单鼻孔经蝶手术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患者9例。结果肿瘤全切7例,次全切2例。手术效果良好。并发症2例: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1例,尿崩、高热、意识障碍1例。无死亡。结论神经内镜控制下单鼻孔经蝶手术入路切除垂体瘤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微创、照明良好、视野开阔、并发症较少等优点,是垂体瘤手术治疗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经鼻-经蝶 手术 垂体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