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2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观察
1
作者 傅瑞发 唐敏 +3 位作者 邓承能 谢坚 陈志俊 苏裕茗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6期39-42,共4页
目的:研究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方法:选择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50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术,然后观察其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本研究中50例患者均顺利地完... 目的:研究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方法:选择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50例垂体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这些患者均进行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术,然后观察其疗效及各项临床指标。结果:本研究中50例患者均顺利地完成手术,其手术的平均时间为(140.56±18.32)min,术中平均的出血量为(50.35±4.68)mL,术后下床活动的平均时间为(6.10±0.52)d,术后住院的平均时间为(12.32±0.60)d,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00%,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6.00%。在这些患者中,完成肿瘤全切术的患者有47例,完成肿瘤次全切除术的患者有3例。术后,50例患者血清泌乳素、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显著,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手术的时间短、患者术中的出血量少、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且能有效改善其血清泌乳素、生长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切除术 垂体瘤 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被引量:2
2
作者 石磊 赵元顺 +4 位作者 张浩 钱晶瑶 杨潇 李文 张姝翌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1-6,共6页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 目的探讨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P)治疗直径小于1 c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177例直径<1 cm的RNEN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内镜黏膜切除术(EMR)组(n=46)、EMR-P组(n=40)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组(n=91),比较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内镜下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EMR-P组完整切除率为95.0%,ESD组完整切除率为97.8%,高于EMR组的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P组手术时间为(9.86±2.23)min,长于EMR组的(4.12±0.88)min,EMR-P组和EMR组手术时间短于ESD组的(19.55±3.67)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MR组住院时间为(2.45±0.29)d,EMR-P组住院时间为(2.43±0.23)d,EMR-P组和EMR组住院时间短于ESD组的(3.30±0.32)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整块切除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P用于治疗直径<1 cm的RNEN,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短,且组织学完整切除率高,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环周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EMR-P) 内镜黏膜切除(EMR)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治疗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的效果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王德群 刘海巍 陈辉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19期3568-3569,共2页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垂体腺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37例)和B组(38例)。A组患者接受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驻马店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垂体腺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成A组(37例)和B组(38例)。A组患者接受显微镜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B组患者接受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统计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全切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A组,出血量少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肿瘤全切率(89.47%)与A组(81.0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16%)低于A组(37.8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神经内镜 显微镜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 垂体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4
作者 李智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6期1088-1089,共2页
目的观察分析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4月鹿邑真源医院收治的64例垂体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 目的观察分析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4月鹿邑真源医院收治的64例垂体瘤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接受显微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研究组接受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统计对比两组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失血量少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采用神经内镜下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垂体瘤可缩短手术时长,促使患者及早康复出院,降低手术创伤和并发症发生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神经内镜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内镜与传统显微镜在脑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研究
5
作者 赵梓淇 廖莎 《中国医学工程》 2025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 观察经鼻内镜与传统显微镜在脑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2例脑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1例。两组均实施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 目的 观察经鼻内镜与传统显微镜在脑垂体瘤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南阳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102例脑垂体瘤患者为研究对象,以计算机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常规组和试验组,各51例。两组均实施经鼻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治疗,常规组采用传统显微镜辅助手术,试验组采用经鼻神经内镜辅助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应激指标、嗅觉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试验组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0.25±10.37) min、(50.45±10.27) mL、(9.28±1.45) d,均低于常规组[(81.34±10.46) min、(56.33±10.72) mL、(10.76±2.35) d](P<0.05);试验组的肿瘤切除率为88.24%(45/51),高于常规组[70.59%(36/51)](P<0.05);试验组术后去甲肾上腺素(NE)、皮质醇(Cor)、丙二醛(MDA)水平分别为(531.45±50.71) pmol/L、(292.66±20.65) ng/L、(6.25±1.49) nmol/L,均低于常规组[(565.38±50.27) pmol/L、(313.75±20.61) ng/L、(7.36±1.45) nmol/L](P<0.05);试验组术后Sniffin's Sticks嗅棒法下嗅觉识别域、嗅觉察觉域、嗅觉辨别域评分分别为(8.33±1.76)分、(8.18±1.27)分、(8.26±1.52)分,均高于常规组[(7.52±1.36)分、(7.45±1.31)分、(7.39±1.46)分](P<0.05)。结论 与传统显微镜相比,采用神经内镜辅助经鼻垂入路切除术治疗脑垂体瘤可有效缩短手术耗时、减少术中出血量,对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提升肿瘤切除率、减轻术后应激、避免嗅觉功能损伤均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垂体瘤 经鼻入路切除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后应激 嗅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3
6
作者 张爱全 李瑞峰 王利锋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8年第9期1672-1673,共2页
目的对比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于河南宏力医院行垂体瘤切除手术的71例患者,其中36例行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神经内镜组),35例行显微镜下经蝶入路垂体瘤... 目的对比显微镜与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于河南宏力医院行垂体瘤切除手术的71例患者,其中36例行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神经内镜组),35例行显微镜下经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显微镜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肿瘤是否完全切除等情况。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术后随访,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肿瘤完全切除率高于显微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显微镜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对于垂体瘤患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建议在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切除 神经内镜 显微镜 经单鼻蝶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右侧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处理体会 被引量:1
7
作者 黄敏东 江楠 邹剑丹 《中国实用医药》 2021年第18期35-37,共3页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右侧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处理经验,有利于后期更好开展该项技术。方法34例垂体瘤患者,均行神经内镜下右侧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中根据脑脊液漏的程度采用脂肪填塞、腰大池引流... 目的总结神经内镜下右侧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处理经验,有利于后期更好开展该项技术。方法34例垂体瘤患者,均行神经内镜下右侧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术中根据脑脊液漏的程度采用脂肪填塞、腰大池引流、鞍底修补等方法。分析术中及术后脑脊液漏发生情况以及处理方法。结果34例患者术中出现脑脊液漏9例,发生率为26.5%;其中2例为小流量脑脊液漏,7例为大流量脑脊液漏。2例小流量脑脊液漏采用取大腿内侧或腹壁脂肪填塞瘤腔,采用明胶海绵、人工硬膜、生物蛋白胶修补鞍底。7例大流量脑脊液漏在上述处理基础上行腰大池置管外引流术。经处理后术中无再脑脊液漏,未发生颅内感染,无死亡病例。结论神经内镜下右侧单鼻孔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术中,针对不同程度脑脊液漏采用相应措施处理脑脊液漏,能很大程度减少术后脑脊液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神经内镜 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 脑脊液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临床体会
8
作者 李剑 杨瑞生 王建祯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第18期84-85,共2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27例经临床表现及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垂体腺瘤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蝶入路予以切除。结果 27例患者中全切20例,近全切7例。术后3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鼻漏...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蝶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方法 27例经临床表现及核磁共振成像(MRI)诊断的垂体腺瘤患者在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蝶入路予以切除。结果 27例患者中全切20例,近全切7例。术后3例出现一过性脑脊液鼻漏,尿崩6例,7例内分泌检查正常。结论神经内镜辅助下经单鼻蝶入路切除垂体腺瘤能提供良好的暴露、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患者恢复快,是一种理想的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镜 单鼻蝶入路 垂体腺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带结扎装置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10 mm)疗效的Meta分析
9
作者 王绪 付永纯 张锦纯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12期43-54,共12页
目的系统评价带结扎装置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L)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10 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Sino Med、中国知网、维... 目的系统评价带结扎装置的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L)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10 mm)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Web of Science、Sino Med、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12月13日,收集观察EMR-L与ESD治疗r NEN疗效的文献,由两位研究者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文献质量评价,应用Rev Man 5.3软件行Meta分析,并绘制漏斗图,采用STATA 18.0软件行发表偏倚检测。结果最终有14篇文献纳入研究,共报道患者1234例。其中,EMR-L组488例,ESD组518例,其他术式228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组织学完全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4,95%CI:0.54~2.86,P=0.610);两组患者病变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7,95%CI:-0.77~0.23,P=0.290);EMR-L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SD组(WMD=-12.71,95%CI:-17.51~-7.92,P=0.000);两组患者水平和垂直切缘阳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率、术后延迟出血发生率和肠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ESD相比,EMR-L治疗直径≤10 mm的r NEN手术时间更短,并未增加手术风险,疗效相当,且操作简便,对手术器械和内镜医师的操作技术要求不高,更适于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结扎装置的内镜下黏膜切除(EMR-L)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有效性 安全性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疗效的Meta分析
10
作者 王绪 高越 +1 位作者 田雨顺 胡志朝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3期14-24,共11页
目的系统评价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I)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 目的系统评价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术(EMR-CI)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Sino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和维普数据库等多个中英文数据库,检索时限为从建库至2022年11月22日。收集关于EMR-CI和ESD治疗RNEN疗效的中英文文献。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和数据提取,并对纳入文献采用纽卡斯尔-渥太华量表(NOS),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使用Rev 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篇临床对照研究。EMR-CI组199例,ESD组443例。有效性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EMR-CI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与E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56,95%CI:0.30~1.02,P=0.060);EMR-CI组内镜下完整切除率与E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33,95%CI:0.09~1.17,P=0.090);EMR-CI组病变直径较ESD组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0.86,95%CI:-1.33~-0.40,P=0.000);EMR-CI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MD=-12.48,95%CI:-16.42~-8.54,P=0.000);EMR-CI组水平切缘阳性率与ES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74,95%CI:0.64~4.75,P=0.280);EMR-CI组垂直切缘阳性率高于ES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2.41,95%CI:1.09~5.32,P=0.030)。因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发生率极低,无法进行Meta分析。安全性结局指标Meta分析结果显示,并发症总发生率、出血发生率和穿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MR-CI治疗RNEN,可以在明显节约手术时间和不增加手术并发症的前提下,达到与ESD相似的内镜下完整切除率、组织学完全切除率和水平切缘阳性率,但需注意该术式与ESD在垂直切缘阳性率方面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周黏膜预切开内镜黏膜切除(EMR-CI) 内镜黏膜下剥离(ESD) 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RNEN)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疗效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明国 乔卿均 +2 位作者 饶克成 廖磊 高飞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139-141,共3页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垂体腺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行显微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研究组行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垂体腺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行显微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研究组行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比较两组肿瘤切除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d血清去甲肾上腺激素、皮质醇水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肿瘤切除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3d两组血清去甲肾上腺激素、皮质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对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轻应激反应,降低复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腺瘤 神经内镜 显微镜 单侧鼻蝶窦入路 垂体腺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司氯胺酮在一又二分之一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神经内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婷 贾暄东 +2 位作者 汤燕彬 肖骥峰 廖兴志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3年第28期123-126,共4页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在一又二分之一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神经内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98例接受一又二分之一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神经内镜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讨艾司氯胺酮在一又二分之一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神经内镜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3月至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四医院98例接受一又二分之一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神经内镜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49例)、对照组(49例)。研究组麻醉诱导前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5 mg/kg,术中持续泵入0.1 mg/(kg·h)艾司氯胺酮至术毕;对照组以相同的方式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麻醉诱导前(T_(0))、气管插管后即刻(T_(1))、手术结束时(T_(2))、术后1 h(T_(3))、术后3 h(T_(4))的心率(HR)水平;比较两组T_(3)、T_(4)及术后6 h(T_(5))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两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药量;比较两组苏醒期呛咳程度;观察两组苏醒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HR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1)~T_(4)时,两组H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不同时间点VA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_(3)~T_(5)时,研究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瑞芬太尼、丙泊酚用药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呛咳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期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司氯胺酮应用于一又二分之一鼻孔-蝶窦入路垂体瘤神经内镜切除术中麻醉效果确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且安全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司氯胺酮 一又二分之一鼻孔-蝶窦入路 垂体瘤神经内镜切除 麻醉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腺瘤的疗效比较 被引量:23
13
作者 张海涛 顾志恺 +3 位作者 周非 施金龙 黄庆锋 杨柳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0期39-40,共2页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拟行经鼻蝶窦入路手术的垂体瘤患者205例,其中神经内镜下手术116例(神经内镜组)、显微镜下手术89例(显微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 目的比较神经内镜与显微镜下经鼻蝶窦入路手术治疗垂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拟行经鼻蝶窦入路手术的垂体瘤患者205例,其中神经内镜下手术116例(神经内镜组)、显微镜下手术89例(显微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肿瘤全切率、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神经内镜组和显微镜组手术时间分别为(87.6±23.54)、(68.7±29.31)min,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分别为9.48%、19.10%,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5.93±1.98)、(7.43±1.28)d,P均<0.05;两组其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神经内镜与显微镜经鼻蝶窦入路手术切除垂体瘤疗效相当,但神经内镜手术术中脑脊液漏发生率低、患者住院时间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神经内镜 显微镜 肿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对垂体瘤患者激素水平及视觉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3
14
作者 刘昉 韩国强 +2 位作者 刘窗溪 熊云彪 王超 《山东医药》 CAS 2018年第13期42-44,共3页
目的探讨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对垂体瘤患者激素水平及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垂体瘤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经鼻蝶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治疗... 目的探讨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对垂体瘤患者激素水平及视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垂体瘤患者9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经鼻蝶显微镜垂体瘤切除术治疗,观察组给予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激素水平、视觉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短(P均<0.05);术后2周时,观察组生长激素、催乳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低于对照组(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视野平均缺损、模式标准差低,视野指数高(P均<0.01)。结论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术有助于减轻垂体瘤患者手术创伤,调节激素水平,改善视觉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体瘤 经鼻蝶神经内镜垂体瘤切除 经鼻蝶显微镜垂体瘤 激素 视觉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与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30
15
作者 王保健 顾文芬 +1 位作者 胡忠卓 薛林 《中国内镜杂志》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75-78,共4页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完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09年6月-2016年6月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共4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2...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对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完全切除率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取该院2009年6月-2016年6月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共40例,根据手术方案不同分为A组(20例)和B组(20例),分别采用EMR(A组)和ESD(B组)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治疗费用、病变组织直径、病变组织厚度、肿物完全切除率、垂直切缘阴性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A组患者手术时间和治疗费用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患者病变组织直径和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肿物完全切除率明显高于A组(P<0.05);两组患者垂直切缘阴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两种内镜术式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在肿物切除效果方面较为接近,EMR具有操作时间短、经济负担轻及并发症少等优势;而ESD应用则有助于提高肿物彻底清除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下黏膜切除 内镜黏膜下剥离 神经内分泌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路经皮内镜下颈椎间盘切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短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7
16
作者 聂治军 张银刚 +1 位作者 袁启令 常彦海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70-773,共4页
目的观察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后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16例患者,评价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 目的观察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安全性及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后路椎间孔镜技术治疗16例患者,评价并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及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apanese O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末次随访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的手术时间55~90min,术中出血量10~25mL,住院时间4~7d。13例均获得随访,时间6个月。无神经根损伤、硬膜囊破裂、脊髓或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各时段VAS评分及JOA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定疗效:优10例,良5例,可1例,总体优良率93.75%。结论在严格选择适应症的前提下,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方式,近期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内镜下椎间盘切除 神经根型颈椎病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手术配合体会 被引量:1
17
作者 张丕宁 常海玲 +2 位作者 甄莉 姚延婷 刘勇波 《山东医药》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88-88,共1页
关键词 垂体腺瘤切除 经单鼻孔-蝶窦入路 切除 配合体会 鼻孔蝶窦入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单鼻孔垂体腺瘤切除术临床路径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8
作者 沈红五 单君 +3 位作者 顾艳荭 徐秀群 丁敏 强莹 《护士进修杂志》 2012年第11期997-998,共2页
目的探讨单病种临床路径评价指标体系在经单鼻孔垂体腺瘤切除术临床路径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将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的60例垂体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采用经济结果、医疗服务质量、临床结果等评... 目的探讨单病种临床路径评价指标体系在经单鼻孔垂体腺瘤切除术临床路径中的效果评价。方法将2009年12月~2010年12月入住我院神经外科的60例垂体腺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临床路径的实施效果采用经济结果、医疗服务质量、临床结果等评价指标进行评价。结果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缩短(P<0.001),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P<0.05),降低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率(P<0.01)、再入院率(P<0.01)及再手术率(P<0.01)。结论科学、有效的临床路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运用,增强了临床路径综合评价的科学性、可比性和可操作性,为医院全面实施临床路径管理模式提供科学指导,使临床路径更具有效性、系统性,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路径 单病种 评价指标 经单鼻孔垂体腺瘤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内镜黏膜切除术治疗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临床评价 被引量:5
19
作者 王薇 任彦 +1 位作者 付肖岩 徐丛荣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17期245-249,共5页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直径<10m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69例直径<10mm且侵入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的直肠NETs患者,手术分组根据手术... 目的比较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治疗直径<10mm的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NETs)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12月69例直径<10mm且侵入深度不超过黏膜下层的直肠NETs患者,手术分组根据手术医生镜下判断而分为ESD组和EMR组,其中ESD切除组28例,EMR切除组41例。比较两组内镜切除的临床结果、手术指标及病理结果。结果 ESD组剥离的病灶标本大小和EMR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65,P=0.000)。ESD组的手术时间较EMR组时间显著延长(P <0.001)。ESD组的手术费用较EMR组显著增高(P <0.05)。两组患者的病灶内镜整块切除率均为100%,ESD组的组织学完全切除率显著高于EMR组(P=0.001)。ESD组与EMR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随访期间,两组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发生。结论对于直径<10mm且局限于黏膜层及黏膜下层的直肠NETs,ESD较EMR是一种组织学完整率更高的可行治疗术,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有待进一步改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内分泌肿瘤 直肠 内镜黏膜下剥离 内镜黏膜切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挖除术与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效果及安全性 被引量:1
20
作者 尚品杰 夏永欣 刘晓政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3年第14期2587-2590,共4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5例NET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ESE组(48例)和EMR组(47例)。对... 目的本研究旨在比较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NET)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1月在南阳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95例NET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ESE组(48例)和EMR组(47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效果以及复发情况。结果ESE组一次性完整病灶切除成功率高于EMR组,ESE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比EMR组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ESE组术中出血率、术中穿孔率、术后出血率较EMR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低于EM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SE较EMR治疗NET的效果更为显著,一次性完整病灶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少且可降低复发风险,但术中术后出血率及术中穿孔率较高,临床应给予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挖除 内镜下黏膜切除 消化道神经内分泌肿瘤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