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情绪生理机制研究的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整合模型
被引量:24
- 1
-
-
作者
刘飞
蔡厚德
-
机构
南京师范大学教科院脑与行为实验室
-
出处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16-622,共7页
-
基金
江苏省基础心理学重点学科资助项目
-
文摘
阐明人类情绪的生理机制是心理学家和神经科学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以往研究倾向于分别考察情绪的外周反应模式和脑机制。近年来,随着情绪电生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许多研究者从外周与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角度,提出了一些解释情绪生理机制的整合模型。其中,以情绪环路模型和神经内脏整合模型为典型代表。前者强调由外周到中枢的自下而上的加工方式,试图说明情绪经验形成的机制;后者则采取由中枢到外周的自上而下的加工方式,试图阐明情绪调控的机制。今后的研究有必要借鉴这两个模型,并结合近期有关情绪信息加工神经机制的新成果,以便构建能够更为全面解释人类情绪的生理模型。
-
关键词
人类情绪
生理机制
情绪环路模型
神经内脏整合模型
-
Keywords
human emotions
physiological mechanism
emotion circuit model
neurovisceral integration model
-
分类号
B845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心率变异性是自我调节的生物指标
被引量:5
- 2
-
-
作者
王维
李须
陈红
-
机构
西南大学心理学部
教育部认知与行为重点实验室
-
出处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第1期16-19,共4页
-
文摘
自我调节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都至关重要,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是自我调节的生物指标,心率变异性越大,自我调节的能力越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未来人们可以通过提高心率变异性来改善自我调节能力,以期治疗某些自我调节能力缺乏的临床症状,如物质滥用、睡眠障碍、肥胖症等。
-
关键词
心率变异性
自我调节
神经内脏整合模型
-
Keywords
heart rate variability
self-regulation
the neurovisceral integration model
-
分类号
B845
[哲学宗教—心理学]
-
-
题名心率变异性与认知控制的关系
被引量:1
- 3
-
-
作者
陈秀文
李富洪
魏鲁庆
-
机构
惠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
出处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123,共7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900764)。
-
文摘
根据神经内脏整合模型,反映迷走神经活动的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可以预测个体认知控制任务的表现,二者存在共同的神经基础。通过对HRV和认知控制的相关性、相互影响及其神经机制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HRV与认知控制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即个体的HRV水平越高,认知控制任务表现越好。此外,二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认知控制训练可以改变HRV水平,HRV干预技术(如经皮迷走神经刺激技术或HRV生物反馈训练)能够改善认知控制能力。以上正相关关系和相互影响作用的存在,可能是由于二者都受到来自前额叶-皮层下回路的调控。因此,利用HRV干预技术重塑前额叶-皮层下回路之间的连接,能够帮助改善个体的迷走神经调节功能和认知控制能力,为探讨心率变异性和认知控制的关系提供了新视角。
-
关键词
神经内脏整合模型
心率变异性
认知控制
前额叶-皮层下回路
-
Keywords
neurovisceral integration model
heart rate variability
cognitive control
prefrontal-subcortical circuit
-
分类号
B842.5
[哲学宗教—基础心理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