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尼氏体和神经元核抗原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6
1
作者 李丹 孙洁芸 +1 位作者 高敏娜 李昱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87-89,共3页
目的:观察尼氏体和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NeuN)在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大鼠海马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其中模型组50只,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再随机... 目的:观察尼氏体和神经元核抗原(NEUronal Nuclei,NeuN)在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大鼠海马中的分布和表达变化。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其中模型组50只,采用永久性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术法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再随机分为术后1、7、14、21和28 d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10只在麻醉后只分离双侧颈总动脉而不结扎。在不同时间点断颈处死大鼠,取大脑切片,分别用尼氏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CA1区尼氏体和NeuN阳性表达细胞数在术后1d即减少(P<0.01),到术后14 d最少(P<0.01),而后又逐渐增加,但仍显著少于假手术组(P<0.01)。结论:在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初期,海马神经元损伤可能是可逆的,为临床早期治疗慢性脑血流灌注不足患者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海马 尼氏体 神经元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认知功能及前额皮层神经元核抗原和突触素1表达的效果 被引量:12
2
作者 凌梦钰 杨一卓 +1 位作者 刘帅 叶超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272-1281,共10页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认知功能及前额皮层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突触素1(SynapsinI)表达的影响,探究运动对缺血再灌注后认知功能改善的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 目的观察运动训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认知功能及前额皮层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突触素1(SynapsinI)表达的影响,探究运动对缺血再灌注后认知功能改善的机制。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假手术组(S组)、模型组(M组)、假手术跑台组(SE组)和模型跑台组(ME组),每组10只。线栓法制备左侧大脑中动脉栓塞1 h再灌注模型,SE组和ME组行跑台训练14 d。训练后,采用旷场实验和新物体识别实验评价大鼠认知功能;尼氏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大鼠前额皮质中神经细胞的数量及分布情况,通过ELISA观察血清SynapsinI表达。结果与S组相比,M组旷场实验活跃度、穿格次数、总距离、中央区域活动时间,新物体识别实验认知指数和总距离均下降(P<0.05);与M组相比,ME组旷场实验活跃度、穿格次数、总距离、中央区域活动时间及新物体识别实验认知指数和总距离均提高(P<0.05)。M组较S组尼氏体计数减少(P<0.05),排列紊乱;ME组较M组尼氏体数量增多(P<0.05);M组NeuN阳性细胞数表达较S组降低(P<0.05),ME组较M组增加(P<0.05);M组SynapsinI阳性细胞数较S组降低(P<0.05),ME组较M组增加(P<0.05);M组血清SynapsinI表达较S组降低(P<0.05),ME组较M组增加(P<0.05);行为学实验结果多与尼氏体、NeuN、SynapsinI表达量呈正相关(r>0.221,P<0.05)。结论脑缺血再灌注会导致大鼠认知功能损伤,运动训练能减轻神经损伤,改善认知功能,可能与促进NeuN和SynapsinI表达,增加前额皮质神经元和突触数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 认知障碍 运动训练 突触素1 神经元核抗原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癫痫大鼠海马中表达生长抑素的中间神经元轴突出芽的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易芳 肖波 +4 位作者 姜婷 龙莉莉 梁静慧 冯莉 李国良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176-1182,共7页
目的:探讨表达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树突型中间神经元的轴突出芽。方法:6~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和对照组(腹腔注射氯化锂+生理盐水),注药后于1,7,15,30,60 d 5个时间点又随机分为5个亚组... 目的:探讨表达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的树突型中间神经元的轴突出芽。方法:6~8周龄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腹腔注射氯化锂+匹罗卡品)和对照组(腹腔注射氯化锂+生理盐水),注药后于1,7,15,30,60 d 5个时间点又随机分为5个亚组(A1~5亚组,B1~5亚组)。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海马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点SS中间神经元的表达及其轴突出芽情况,结合神经元特异性核抗原(neuronalnuclei,NeuN)的免疫组织化学及其与SS的免疫荧光双标记,观察SS中间神经元的数目及其轴突出芽的动态变化。结果:癫痫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后60 d时CA1区SS神经元数目超过对照组(P<0.01),60d时海马CA1区全层均可见大量增多的SS阳性纤维;SE后60 d CA1区的起始部位始层和辐状层NeuN阳性神经元数目超过正常;SE后15 d时与NeuN双标记的SS中间神经元在CA1区始层逐渐增多,60 d时CA1始层及辐状层可见增多的双标记SS中间神经元。结论:SE后60 d CA1区全层大量增多的SS阳性纤维来自于CA1区始层及辐状层增多的SS阳性中间神经元,这种病理性轴突出芽可能在颞叶癫痫的发生和慢性期自发发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颞叶癫痫 生长抑素 中间神经元 轴突出芽 神经元特异性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施万细胞样细胞对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突起生长和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及其机制
4
作者 杜元良 任旺 +4 位作者 刘琳 胡朔丹 刘茗宇 杜鹏飞 付秀美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84-691,共8页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样细胞(SCLCs)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阐明SCLCs促进DRG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中钙化结节从而观察其分化能力,... 目的:探讨施万细胞样细胞(SCLCs)对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细胞突起生长和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阐明SCLCs促进DRG细胞生长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分离培养脂肪源性干细胞(ADSCs),茜素红染色检测细胞中钙化结节从而观察其分化能力,将其诱导分化为SCLCs,免疫荧光法检测SCLCs中S100蛋白的表达。分离培养DRG细胞,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DRG细胞中神经元核抗原(NeuN)蛋白的表达。建立SCLCs与DRG细胞共培养体系,将细胞分为单培养组和共培养组。HE染色观察2组DRG细胞的形态结构,计数2组DRG细胞数和DRG细胞突起数,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2组DRG细胞中NGF蛋白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2组DRG细胞中NGF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原代ADSCs培养7 d,倒置显微镜下可见数量较多、体积较大、呈长梭形的细胞类似旋涡状或铺路石样排列。茜素红染色,镜下可见钙化结节,即所培养细胞具有分化能力。免疫荧光染色,大多数细胞均呈S100染色阳性,即ADSCs可成功诱导分化为SCLCs。培养72 h后,DRG细胞突起细而长、呈花环样排列,7~8 d后,细胞数量进一步增加,胞体较大,呈圆形,突起细长,相互连接似栅栏样。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几乎所有细胞核均被标记为棕褐色,呈NeuN染色阳性。与单培养组比较,共培养组DRG细胞数及细胞突起数均明显增加(P<0.05),共培养组DRG细胞中NGF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结论:共培养条件下SCLCs可增加DRG细胞数和细胞突起数,提高DRG细胞中NGF蛋白的表达,发挥促进DRG细胞生长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万细胞样细胞 背根神经节细胞 共培养 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元核抗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脱氢表雄酮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李静 白玉 +2 位作者 张鹏 丁瑞 赵学梅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905-1909,共5页
目的:研究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DHEA(20、40和60 mg/kg)组。采用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15 min再放开的方法,建立全脑缺... 目的:研究脱氢表雄酮(dehydroepiandrosterone,DHEA)对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DHEA(20、40和60 mg/kg)组。采用夹闭小鼠双侧颈总动脉15 min再放开的方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血管性痴呆小鼠模型。通过Y迷宫和新物体辨别实验测试小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神经元核抗原(NeuN)、突触小泡蛋白(SYP)和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在Y迷宫和新物体辨别实验中,模型组小鼠出现显著的学习和记忆障碍,DHEA治疗能显著增加Y迷宫实验中小鼠自发交替反应率,同时还可显著提高小鼠新物体辨别实验的优先指数和辨别系数(P <0. 05),其中DHEA中剂量组效果最为显著(P <0. 01)。Western blot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海马组织NeuN、SYP和PSD-95的表达水平与假手术组比显著降低(P <0. 05); DHEA组小鼠海马组织NeuN、SYP和PSD-95蛋白的表达较模型组显著增多(P <0. 05)。结论:DHEA具有提高血管性痴呆小鼠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减少神经元的丢失和改善突触的可塑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氢表雄酮 血管性痴呆 神经元核抗原 突触小泡蛋白 突触后致密蛋白9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