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6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益气升清方调节BDNF-ERK-CREB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1
作者 王月 邵月 +3 位作者 徐立伟 宋春侠 刘玉兰 龙森 《中国免疫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45-1152,共8页
目的:探讨益气升清方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环磷酸腺苷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I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升清方低剂... 目的:探讨益气升清方调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环磷酸腺苷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信号通路对缺血性脑卒中(IS)大鼠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IS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益气升清方低剂量(3 g/kg)组、益气升清方高剂量(6 g/kg)组、益气升清方高剂量(6 g/kg)+空载组、益气升清方高剂量(6 g/kg)+BDNF敲低组,每组10只,另取10只健康大鼠设为假手术组。采用益气升清方和质粒分组干预后,以Longa评分法对各组大鼠的神经功能进行评分;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认知功能损伤;尼氏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周边脑组织与海马神经元数量;镀银染色检测各组大鼠缺血周边脑组织突触形态;ELISA检测各组大鼠脑组织及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8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检测大鼠脑组织BDNF-ERK-CRE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缺血周边脑组织突触形态发生严重损伤,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台次数、缺血周边脑组织与海马神经元数量、脑组织BDNF蛋白表达与p-ERK/ERK、p-CREB/CREB显著降低(P<0.05),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及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8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气升清方低剂量组、益气升清方高剂量组大鼠缺血周边脑组织突触形态损伤均减轻,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台次数、缺血周边脑组织与海马神经元数量、脑组织BDNF蛋白表达与p-ERK/ERK、p-CREB/CREB均升高(P<0.05),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及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8水平均降低(P<0.05);益气升清方高剂量组大鼠缺血周边脑组织突触形态损伤相比益气升清方低剂量组进一步减轻,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台次数、缺血周边脑组织与海马神经元数量、脑组织BDNF蛋白表达与p-ERK/ERK、p-CREB/CREB进一步升高(P<0.05),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及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8水平进一步降低(P<0.05)。与益气升清方高剂量组比较,益气升清方高剂量+BDNF敲低组大鼠缺血周边脑组织突触形态损伤加重,目标象限停留时间、穿台次数、缺血周边脑组织与海马神经元数量、脑组织BDNF蛋白表达与p-ERK/ERK、p-CREB/CREB降低(P<0.05),神经功能评分、脑组织及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8水平升高(P<0.05);益气升清方高剂量+空载组大鼠各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益气升清方可能通过激活BDNF-ERK-CREB信号抑制IS大鼠的神经炎症,从而减轻其神经元损伤,改善其神经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益气升清方 BDNF-ERK-CREB 缺血性脑卒中 神经元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柚皮素通过调控Nrf2/GPX4介导的铁死亡对胆红素脑病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2
作者 罗克踊 段淼 +2 位作者 蒋亮 黄婷 陈宗礼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477-1484,共8页
目的基于Nrf2/GPX4介导的铁死亡途径探讨柚皮素(Naringenin,Nar)对胆红素脑病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新生小鼠随机分成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柚皮素低剂量(Nar-L)组、柚皮素高剂量(Nar-H)组和高剂量柚皮... 目的基于Nrf2/GPX4介导的铁死亡途径探讨柚皮素(Naringenin,Nar)对胆红素脑病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新生小鼠随机分成对照(Control)组、模型(Model)组、柚皮素低剂量(Nar-L)组、柚皮素高剂量(Nar-H)组和高剂量柚皮素联合Nrf2抑制剂ML385(Nar-H+ML385)组,每组15只。除Control组外,其他各组小鼠均采用经小脑延髓池注射胆红素溶液(20μg/g)建立新生小鼠胆红素脑病模型,造模后经腹腔注射柚皮素(25、100 mg/kg)或ML385(30 mg/kg)干预,每天1次,连续7天。干预结束后,观察各组小鼠神经行为学变化;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远期学习与记忆能力;Nissl染色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情况;化学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4-HNE)、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水平;比色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Fe^(2+)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中核相关因子2(Nuclear associated factor 2,Nrf2)、溶质载体家族7成员11(Solute carrier family 7 member 11,SLC7A11)、谷胱甘肽过氧化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异常行为,且远期学习与记忆能力显著降低(P<0.05),同时海马神经元损伤严重,海马组织中MDA、4-HNE以及Fe^(2+)含量显著升高(P<0.05),SOD、GSH-Px活性以及Nrf2、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Model组比较,Nar-L、Nar-H组小鼠神经异常行为减少,且远期学习与记忆能力显著增强(P<0.05),同时海马神经元损伤明显改善,海马组织中MDA、4-HNE以及Fe^(2+)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SOD、GSH-Px活性以及Nrf2、SLC7A11、GPX4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然而,联合ML385干预能明显逆转Nar对胆红素脑病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的改善作用。结论Nar可改善胆红素脑病新生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其作用途径可能是通过调控Nrf2/GPX4轴介导的铁死亡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柚皮素 胆红素脑病 海马神经元损伤 Nrf2/GPX4轴 铁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sperisochroman B对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3
作者 洪小婷 李雪珍 +2 位作者 黄寒 邹小雪 张玉琴 《中国药理学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11-1317,共7页
目的基于PI3K-AKT-Foxo1通路探讨异色满类化合物Asperisochroman B(AB)对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损伤(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原代神经元,构建OGD/R模型;将原代神经元分为空白对照组、... 目的基于PI3K-AKT-Foxo1通路探讨异色满类化合物Asperisochroman B(AB)对神经元氧糖剥夺/复氧损伤(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培养原代神经元,构建OGD/R模型;将原代神经元分为空白对照组、OGD/R组及AB低、中、高浓度(3、10、30μmol·L^(-1))组,采用CCK-8法、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Hoechst 33342染色法测定AB对原代神经元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Foxo1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采用PI3K抑制剂(LY294002)干预后再造模及AB高浓度(30μmol·L^(-1))干预,Western blot检测PI3K/Foxo1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OGD/R组相比,AB能够明显提高原代神经元细胞存活率,减少LDH释放量,Hoechst 33342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结果表明,AB减少OGD/R损伤后的细胞凋亡;Western blot结果可知,与OGD/R组相比,经AB干预后,神经元Bcl-2、NeuN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ax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同时上调p-AKT、PI3K蛋白表达水平,促进Foxo1磷酸化,下调Foxo1的表达;与AB高剂量组相比,LY294002能够抑制上述指标变化,逆转AB对OGD/R损伤原代神经元的保护作用。结论AB可减轻氧糖剥夺/复氧诱导神经元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Foxo1信号通路的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sperisochroman B 缺血性脑卒中 PI3K-AKT-Foxo1通路 次级代谢产物 氧糖剥夺/复氧 神经元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胶质细胞活化介导的神经元损伤与抑郁症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4
作者 何璎 邹蔓姝 +1 位作者 韩远山 王宇红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15,共4页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障碍,其发病率高,复发性高,致残性高,但发病机制未明。近年来,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与攻击作用已成为神经疾病研究的前沿方向。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G)异常活化导致神经元损伤在抑郁症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障碍,其发病率高,复发性高,致残性高,但发病机制未明。近年来,胶质细胞对神经元的保护与攻击作用已成为神经疾病研究的前沿方向。小胶质细胞(microglia, MG)异常活化导致神经元损伤在抑郁症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该文通过GeenMedical、CNKI等进行文献检索,对MG活化相关通路及关键靶标在抑郁症中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为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提供理论性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胶质细胞 神经元损伤 抑郁症 炎症 作用机制 免疫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gG受体FcγRⅡB调节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致神经元损伤及Th17/Treg免疫平衡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肖林婷 周少珑 +3 位作者 周辉 蔡奕秋 陈薇 李鹏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30-1035,1041,共7页
目的:探究IgG受体FcγRⅡ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小鼠神经元损伤与Th17/Treg失衡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对照组、EAE组、FcγRⅡB组、EAE+FcγRⅡB组,每组15只,皮下注射MOG35-55肽诱导EAE模型,并给予FcγRⅡ... 目的:探究IgG受体FcγRⅡB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模型小鼠神经元损伤与Th17/Treg失衡的作用。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组为对照组、EAE组、FcγRⅡB组、EAE+FcγRⅡB组,每组15只,皮下注射MOG35-55肽诱导EAE模型,并给予FcγRⅡB慢病毒液处理;造模后每日称量小鼠体质量,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持续30 d;30 d后处死小鼠,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LFB染色评估脊髓髓鞘结构变化,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脊髓大脑皮质神经元核抗原(NeuN)和Caspase-3表达,TUNEL染色检测神经元细胞凋亡,ELISA检测血清IL-6、IL-17、IL-10及TGF-β水平,流式细胞术分析脾脏Th17、Treg细胞比例分布,Western blot测定脊髓组织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与Forkhead家族转录因子3(Foxp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EAE组小鼠体质量下降,神经功能评分升高,脑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明显,脊髓中出现脱髓鞘迹象,NeuN荧光表达强度减弱而Caspase-3荧光表达强度增强,TUNEL阳性着色细胞多,细胞凋亡数增加,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升高,IL-10和TGF-β水平降低,脾脏内Th17细胞比例升高,Treg比例降低,脊髓组织内RORγt蛋白表达上调,Foxp3蛋白表达下调(P<0.05);与EAE组比较,EAE+FcγRⅡB组小鼠体质量增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脑组织内炎症细胞浸润减轻,脊髓脱髓鞘现象得到改善,NeuN荧光表达强度增强,Caspase-3荧光表达强度减弱,TUNEL阳性着色细胞较少,细胞凋亡数减少,血清中IL-6和IL-17水平降低,而IL-10和TGF-β水平升高,同时脾脏内Th17细胞比例降低,Treg比例升高,脊髓组织内RORγt蛋白表达下调而Foxp3蛋白表达上调(P<0.05)。结论:FcγRⅡB对EAE小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可减轻其脑组织炎症细胞浸润及脱髓鞘现象,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细胞因子水平及Th17/Treg细胞免疫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FcγRⅡB 神经元损伤 TH17/TREG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提取物保护Aβ致海马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22
6
作者 刘东梅 徐东芳 +3 位作者 刘治娟 方亚萍 姚余有 李卫平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3-547,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在Aβ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孕18d胎鼠的海马神经细胞培养,观察Aβ对神经细胞的毒性及黄芪提取物的保护作用。采用LDH法和MTT法检测细胞活力,LSCM测胞质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及TUNEL法测细胞凋亡。结果... 目的探讨黄芪提取物在Aβ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通过对孕18d胎鼠的海马神经细胞培养,观察Aβ对神经细胞的毒性及黄芪提取物的保护作用。采用LDH法和MTT法检测细胞活力,LSCM测胞质钙离子浓度的变化及TUNEL法测细胞凋亡。结果Aβ与细胞孵育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并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性,同时细胞内钙显著上升,细胞出现凋亡的典型的形态学特征。20、40μg·L-1黄芪提取物能明显提高细胞活力、降低胞质钙离子浓度、减少凋亡的细胞数。结论黄芪提取物对Aβ所致海马神经元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降低海马神经元胞质钙离子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提取物(EA) 海马神经元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IL-6表达在实验性大鼠脑出血继发性神经元损伤及脑水肿中的作用 被引量:10
7
作者 刘春燕 张祥建 +3 位作者 祝春华 李海燕 胡书超 张丽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24期1831-1833,共3页
目的 探讨IL- 6表达在大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及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 将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 ,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不抗凝自体尾动脉血脑出血模型 (5 0 μl中等量脑出血 ) ,于脑出血后 6h、 2 4h、 4 8h、... 目的 探讨IL- 6表达在大鼠脑出血后继发性脑损伤及脑水肿中的作用。方法 将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脑出血组和假手术组 ,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建立大鼠不抗凝自体尾动脉血脑出血模型 (5 0 μl中等量脑出血 ) ,于脑出血后 6h、 2 4h、 4 8h、 72h处死大鼠 ,进行脑含水量测定、免疫组化染色及Nissl染色 ,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大鼠脑出血后脑水肿于 4 8h达到高峰 ,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大鼠脑组织表达IL - 6也于 4 8h达到高峰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肿周围及海马的未受损神经元数在 72h时最少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大鼠脑出血后脑组织高表达IL - 6参与了脑水肿形成和继发性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IL-6 大鼠 脑水肿 神经元损伤 对照组 继发性 中等 高峰 结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藻蓝蛋白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9
8
作者 陈红兵 郭云良 +2 位作者 孙圣刚 童萼塘 金丽英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527-530,共4页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以及藻蓝蛋白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 (MCAO) ,分别对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藻蓝蛋白组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用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 目的 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神经元损伤的机制以及藻蓝蛋白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左侧大脑中动脉阻塞再灌流模型 (MCAO) ,分别对假手术组、模型对照组、藻蓝蛋白组进行神经功能缺失评分 ,用TTC染色法测量脑梗死体积 ,用干湿重法计算脑的含水量 ,应用原位末端标记 (TUNEL)观察脑缺血再灌流不同时间点神经元凋亡的变化。结果  (1)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流后 2小时应用藻蓝蛋白 ,能够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失症状 ,脑缺血再灌流后 2 4小时 ,藻蓝蛋白组的Bederson神经功能评分与模型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且这种差异一直持续到脑缺血再灌流后 4 8小时。藻蓝蛋白还能够缩小脑梗死的体积 ,脑缺血再灌流后 4 8小时 ,藻蓝蛋白组的脑梗死体积与模型对照组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藻蓝蛋白还能够减轻脑水肿 ,使脑组织的含水量明显减少。 (2 )模型对照组 ,脑缺血再灌流后凋亡神经元主要分布于缺血周围区 ,随着再灌流时间的延长 ,凋亡细胞数逐渐增加 ,至 2 4小时达高峰 ,2天开始下降 ,14天时与假手术组间差别仍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藻蓝蛋白组凋亡细胞的数量相对较少 ,其变化规律与模型对照组相似 ,同一时间点相比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藻蓝蛋白 大鼠 脑缺血 再灌流 神经元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缺血再灌流时神经元损伤与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 被引量:10
9
作者 袁琼兰 李瑞祥 +2 位作者 羊惠君 张光鹏 丘昌福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242-246,共5页
为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 ,本实验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 2 h,再灌流0 .5~ 48h建立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进行 H-E染色 ;通过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细胞核增殖抗原免疫组化单重或双重反应 ,TU... 为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缺血性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神经元损伤的关系 ,本实验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 2 h,再灌流0 .5~ 48h建立短暂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进行 H-E染色 ;通过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和细胞核增殖抗原免疫组化单重或双重反应 ,TU NEL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免疫组化双重反应观察了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反应。结果表明 :再灌流 2 4h缺血区面积最大 ,再灌流 6h开始出现神经元不可逆变性 ,2 4h梗塞成熟 ;星形胶质细胞表现为反应性、营养不良性和退形变三种不同的形态特点。再灌流 48h时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开始增多。 48h之内星形胶质细胞无增生 ,且有少量星形胶质细胞凋亡。这些结果提示脑缺血时星形胶质细胞反应与神经元损伤密切相关 ,反应性星形胶质细胞是其积极应答神经元损伤的结果 ,在维持神经元存活中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元损伤 形态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生长因子(NGF)对基底前脑NGF-受体阳性神经元损伤后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龙大宏 姚志彬 +3 位作者 何蕴韶 顾耀铭 陈以慈 邝国壁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13-18,共6页
切断老年鼠(24月龄)左侧穹窿海马伞,造成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脑室注射NGF对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实验证明损伤一个月后,损伤对照组损伤例内侧隔核和斜角带... 切断老年鼠(24月龄)左侧穹窿海马伞,造成隔海马胆碱能系统损伤模型。用免疫组化方法分析脑室注射NGF对基底前脑神经生长因子受体(NGF-R)阳性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实验证明损伤一个月后,损伤对照组损伤例内侧隔核和斜角带核垂直支NGF-R阳性神经元数量分别减少了59.4%和37.24%,残存的神经元发生萎缩及表面受体含量增加。NGF治疗组,损伤侧的内侧隔核和斜角带核垂直支的NGF-R阳性神经元数量只减少4.47%和2.36%,细胞形态学参数及受体灰度值都类似于正常。提示NGF对基底前脑NGF-R阳性神经元损伤后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生长因子 受体 基底前脑 神经元损伤 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半乳糖致原代培养神经元损伤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7
11
作者 蔡大勇 赵雁 黄启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7期794-797,共4页
目的 :建立D -半乳糖致原代培养神经元损伤模型 ,为筛选益智药物提供药效学研究方法。方法 :在原代培养神经元的第 6d ,加入 5 0mmol/LD -半乳糖作用 72h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形态 ,MTT法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检测神经元代... 目的 :建立D -半乳糖致原代培养神经元损伤模型 ,为筛选益智药物提供药效学研究方法。方法 :在原代培养神经元的第 6d ,加入 5 0mmol/LD -半乳糖作用 72h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形态 ,MTT法在酶联免疫检测仪上检测神经元代谢率 ,PI染色在流式细胞仪上检测神经元凋亡率 ,HE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形态计量神经突起密度 ,RT -PCR检测醛糖还原酶信使RNA(AR -mRNA)含量。比较正常对照神经元和受D -gal攻击神经元之间的差别。结果 :受D -半乳糖攻击神经元的生长发育显著迟缓 ;代谢率从 0 76 2± 0 0 30 (n =33)降低到0 5 4 3± 0 0 6 4 (n =11) ,P <0 0 1;凋亡率从 0 0 6 0± 0 0 2 9(n =19)增高到 0 35 6± 0 2 15 (n =19) ,P <0 0 1;出现变性坏死的形态变化 ,神经突起密度从 0 5 5 7± 0 0 4 2 (n =10 )降低到 0 4 6 8± 0 0 33(n =10 ) ,P <0 0 1;无AR -mRNA的表达。结论 :用D -半乳糖建立的原代培养神经元损伤模型稳定、观察指标敏感 ,可用于老年性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半乳糖 原代培养 神经元损伤模型 阿尔茨海默病 A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绞股蓝皂甙对体外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7
12
作者 霍海如 王天佑 +1 位作者 于澍仁 肖培根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120-121,共2页
目的研究毛绞股蓝皂甙(SGP)对谷氨酸(Glu)介导的神经毒作用及缺糖缺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测定孵育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SGP2,10mg·L-1可拮抗Glu介导的神经... 目的研究毛绞股蓝皂甙(SGP)对谷氨酸(Glu)介导的神经毒作用及缺糖缺氧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体外培养小鼠脑皮层神经元,测定孵育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结果SGP2,10mg·L-1可拮抗Glu介导的神经毒作用,使LDH漏出减少,细胞死亡率降低。结论SGP可拮抗Glu介导的神经毒作用,对皮层神经元缺糖缺氧致损伤亦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绞股蓝 皂甙 大脑皮层 神经元损伤 保护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糖尿病大鼠脑缺血再灌后神经元损伤与细胞死亡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桂侠 李广仁 +2 位作者 欧阳一冰 杨同书 张晓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26-329,T001,共5页
目的 :研究脑缺血 再灌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细胞死亡形式 ,以及在糖尿病作为附加因素时 ,对于神经细胞死亡的影响。方法 :在糖尿病模型及中脑动脉阻塞 (MCAO) 再灌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病理形态 ,FCM ,TUNEL ,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检测手... 目的 :研究脑缺血 再灌后迟发性神经元损伤的细胞死亡形式 ,以及在糖尿病作为附加因素时 ,对于神经细胞死亡的影响。方法 :在糖尿病模型及中脑动脉阻塞 (MCAO) 再灌模型的基础上 ,通过病理形态 ,FCM ,TUNEL ,琼脂糖凝胶电泳等检测手段对脑缺血及再灌后脑细胞死亡形式进行综合判定。结果 :局灶脑缺血再灌损伤过程中既存在细胞坏死 ,又存在细胞凋亡。其凋亡的神经细胞主要分布在重度缺血区域的边缘 (半影区 )附近。缺血中心区主要表现为坏死。另外还证明了合并糖尿病组可明显加重缺血性脑损伤 ,而且与诱导半影区、中线区的细胞凋亡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结论 :局灶脑缺血 再灌后神经元损伤包括坏死与凋亡 ,中心区以前者为主 ,而半影区则以后者为主 ,二者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合并有糖尿病时 ,可以明显加重缺血再灌性脑损伤的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损伤 糖尿病 细胞死亡 大鼠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再灌注ICAM-1的表达与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10
14
作者 周华东 张莉莉 陈曼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5-118,共4页
目的 :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 1mRNA及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表达与脑组织神经元的损伤。方法 :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 :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2、4、10、24、48、96、168h组 ,分别进行原位杂交... 目的 :观察细胞间粘附分子ICAM 1mRNA及蛋白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程脑组织中的表达与脑组织神经元的损伤。方法 :45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 :正常组、假手术组、缺血2h再灌注2、4、10、24、48、96、168h组 ,分别进行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和组织HE染色。结果 :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2h ,局部脑组织ICAM 1mRNA表达开始升高 ,再灌注10h达高峰 ,持续168h ;ICAM 1蛋白表达于再灌注2h开始升高 ,至48h达到高峰 ,持续168h以上。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ICAM 1表达增高 ,介导了粒细胞与脑血管内皮细胞的粘附增强 ,和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再灌注换伤 ICAM-1 神经元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化氢对缺氧诱导的大鼠皮层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5
作者 魏楚蓉 刘路宽 +6 位作者 田立兵 余艳贞 曾九江 白帅 毛慕华 文秀华 罗友根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03-207,共5页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缺氧诱导的皮层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皮层神经元在2%O2、5%CO2、93%N2、37℃培养箱培养24 h,建立细胞缺氧模型。以硫氢化钠(NaHS)作为H2S的供体,应用CCK-8分析细胞活性;采用荧光探针DCFH-D...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对缺氧诱导的皮层神经元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皮层神经元在2%O2、5%CO2、93%N2、37℃培养箱培养24 h,建立细胞缺氧模型。以硫氢化钠(NaHS)作为H2S的供体,应用CCK-8分析细胞活性;采用荧光探针DCFH-DA检测神经元活性氧(ROS)含量;用Rh123染色测定线粒体膜电位(MMP);采用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分析神经元LDH释放率,反映神经元的损伤情况。结果:(1)缺氧引起神经元ROS含量和LDH释放率升高,NaHS预处理可抑制缺氧所致神经元ROS含量和LDH释放率的升高;(2)缺氧降低神经元MMP和细胞活性,NaHS和活性氧清除剂NAC预处理均显著抑制缺氧所致神经元MMP和细胞活性的降低。结论:缺氧增加神经元ROS含量,降低神经元MMP和细胞活性,而H2S通过其抗氧化作用,减轻缺氧所致神经元的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氧 神经元损伤 硫化氢 活性氧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孕烯醇酮唾液酸苷对β-淀粉样蛋白致神经元损伤的保护 被引量:3
16
作者 张勤 周斌 +3 位作者 李文姬 李绍顺 姜远英 殷明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93-94,共2页
关键词 孕烯醇酮 演粉样β蛋白 神经元损伤 唾液酸苷 早老性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与脑血管痉挛性神经元损伤和L-精氨酸的作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孙保亮 张苏明 +3 位作者 夏作理 杨明峰 邱平明 袁慧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6-79,共4页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与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所致神经元损伤的关系及L-精氨酸 (L -Arg)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大鼠SAH模型 ,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组 )、SAH组和SAH +L -Arg组。动态检测 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与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脑血管痉挛 (CVS)所致神经元损伤的关系及L-精氨酸 (L -Arg)的保护作用。方法 :应用血管内穿刺法建立大鼠SAH模型 ,将动物随机分为假手术组 (SO组 )、SAH组和SAH +L -Arg组。动态检测 2 4h内大脑顶叶皮层局部脑血流量 (rCBF) ,测量基底动脉 (BA)管径变化 ,测定不同时点血清NO(NO-2 /NO-3 )水平和血浆ET -1含量 ,并行海马神经元形态学观察。结果 :假手术对各项指标无显著影响。SAH组术后rCBF迅速降低 ,1h达最低值 ,并持续 2 4h ;SAH后BA管径明显缩小 ;血清NO-2 /NO-3 含量明显减少 ,血浆ET -1含量逐渐增加 ,海马神经元显著损伤。与SAH组比较 ,SAH +L -Arg组rCBF下降的速度减慢、程度减轻 ;BA管径缩小的程度减轻 ;血清NO-2 /NO-3 水平降低和血浆ET -1含量增高的变化减轻 ;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程度减轻。结论 :血清NO浓度的降低参与了CVS性神经元损伤 ,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出血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类 脑血管痉挛性神经元损伤 L-精氨酸 脑血管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雌激素和姜黄素对海人酸杏仁核点燃大鼠行为学、脑电图及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4
18
作者 郭曦 彭伟锋 +1 位作者 杜鹏 汪昕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562-564,共3页
目的了解雌激素和姜黄素对海人酸(kainic acid,KA)杏仁核点燃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给去势的雌性大鼠添加雌激素治疗,添加姜黄素治疗,或添加雌激素和姜黄素治疗,比较各组大鼠致痫后癫痫发作的行为学、脑电图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变化... 目的了解雌激素和姜黄素对海人酸(kainic acid,KA)杏仁核点燃大鼠癫痫发作的影响。方法给去势的雌性大鼠添加雌激素治疗,添加姜黄素治疗,或添加雌激素和姜黄素治疗,比较各组大鼠致痫后癫痫发作的行为学、脑电图和海马神经元损伤的变化。结果给雌激素治疗的大鼠重型发作(Racine 4/5级)评分最高,而雌激素加姜黄素治疗组评分最低(P<0.05)。脑电图的变化与行为学的改变基本一致。致痫后大鼠注射KA侧海马CA3区、CA4区可见到明显的细胞损伤,而该侧海马CA1区、齿状回区(DG)及对侧海马CA3区、CA1区及DG区神经元损害不明显。雌激素组大鼠双侧海马CA3区均出现加重的神经元损害,姜黄素组及雌激素加姜黄素组大鼠海马注射对侧CA3区存活神经元较雌激素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高水平的雌激素可以加重癫痫的发作,给姜黄素治疗可以减轻大鼠海马CA3区神经元损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雌激素 姜黄素 癫痫 脑电图 神经元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罗非班通过SIRT1/VEGF信号通路减轻急性脑梗死大鼠神经元损伤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文文 邵彦江 +3 位作者 马琪 张新乐 杨改清 徐国卫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672-678,共7页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能否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减轻急性脑梗死(ACI)大鼠神经元损伤。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替罗非班(60μg/kg)组、SIRT1抑制剂(5 mg/kg SIRT1特异性...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能否通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减轻急性脑梗死(ACI)大鼠神经元损伤。方法将7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替罗非班(60μg/kg)组、SIRT1抑制剂(5 mg/kg SIRT1特异性抑制剂EX-527)组、替罗非班+SIRT1抑制剂组,每组15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他4组大鼠构建ACI模型。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检测大鼠脑梗死体积百分数;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检测大鼠血清丙二醛水平,采用比色法检测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采用微板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H-E染色检测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采用TUNEL染色检测大鼠神经元凋亡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SIRT1、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病理损伤严重,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数、血清丙二醛水平、神经元凋亡率均较高(P均<0.05),血清GSH-Px、SOD水平及海马组织中SIRT1、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替罗非班组、替罗非班+SIRT1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海马区病理损伤减轻,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数、血清丙二醛水平、神经元凋亡率均降低(P均<0.05),血清GSH-Px、SOD水平及海马组织中SIRT1、VEGF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均<0.05);而SIRT1抑制剂组大鼠相应指标变化呈相反趋势(P均<0.05)。结论替罗非班可能通过激活SIRT1/VEGF信号通路抑制氧化应激和神经元凋亡,进而减轻ACI大鼠的神经元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替罗非班 急性脑梗死 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神经元损伤 细胞凋亡 氧化性应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区MCP-1、COX-2、NF-κB表达及神经元损伤的增龄性变化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雅丽 张巧俊 +4 位作者 袁海峰 张妮 郭方圆 牛小麟 罗昆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37-441,共5页
目的观察16、32、64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海马区炎症相关因子COX-2(环氧合酶-2)、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NF-κB(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水平和海马CA1区神经元改变,探讨增龄性高血压脑损伤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机制。方法雄性SHR... 目的观察16、32、64周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海马区炎症相关因子COX-2(环氧合酶-2)、MCP-1(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及NF-κB(核转录因子-κB)的表达水平和海马CA1区神经元改变,探讨增龄性高血压脑损伤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机制。方法雄性SHR及正常对照威斯塔京都大鼠(WKY)各15只,各随机分为3组,每组5只:16周组、32周组和64周组。采用尾动脉测压法测定各组大鼠收缩压(SBP),尼氏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情况,Real time PCR法检测海马COX-2、MCP-1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随着年龄升高,SHR大鼠SBP明显升高,海马区NF-κB表达及MCP-1、COX-2mRNA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海马CA1区神经元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增龄和血压升高,SHR海马CA1区神经元丢失明显;NF-κB活化及MCP-1、COX-2等炎症因子表达升高可能参与了高血压认知下降的病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环氧化酶-2 核转录因子ΚB 神经元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