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1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缺血脑组织内海马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张茹 成红学 +2 位作者 吴海琴 王虎清 郭荷娜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69-672,共4页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海马神经元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由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成,葛根素腹腔注射干预治疗,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方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 目的观察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海马神经元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由线栓法阻塞大鼠大脑中动脉制成,葛根素腹腔注射干预治疗,采用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方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大鼠脑缺血后不同时间点前后海马区nNOS阳性神经元表达的变化。结果 2 h和12 h干预组脑梗死体积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4 h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缺血2 h组海马nNOS阳性细胞开始增加,12 h组最高,24 h组较前有所下降;干预组大鼠海马nNOS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比较降低明显,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nNOS参与早期脑缺血损伤,葛根素通过抑制nNOS表达对大鼠脑神经元损伤起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葛根素 脑缺血损伤 神经一氧化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大鼠神经元形态学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葛亚丽 冯善武 +5 位作者 宋娟 邵芹 杨建军 金毅 周志强 段满林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07年第3期253-256,I0003,共5页
目的:观察四种不同程度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4种不同程度血液急性稀释联合控制性降... 目的:观察四种不同程度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联合控制性降压对大鼠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及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和4种不同程度血液急性稀释联合控制性降压的四个实验组,即血细胞比容(Hct)30%、25%、20%和15%组,应用硝普钠控制平均动脉压在50-60mmHg,持续1 h。术中通过股动、静脉持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并于血液稀释前即刻(T0)、降压前即刻(T1)、降压后30min(T2)和停降压后30min(T3)分析和记录HR、CVP,及动脉血气分析。血液稀释后3 h处死大鼠,应用光镜和电镜观察脑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学改变,用免疫组化法测定海马CA1区nNOS的表达。结果:①实验组动物HR在T1、T3与T0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T2与T0相比有所上升(P〈0.05)。实验全程CVP无明显改变。②光镜下示Hct 20%和15%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形态结构改变明显;电镜下示海马CA1区神经元线粒体超微结构评分明显高于其余三组。③Hct 25%、20%和15%组大鼠海马CA1区神经元nNOS表达较假手术组及Hct 30%组逐渐显著上调。结论:维持控制性降压,使平均动脉压维持在50-60mmHg 1 h,脑组织通过适度上调nNOS,能较好地耐受Hct≥25%的ANH;而联合Hct≤20%的ANH时,nNOS过度激活,神经元发生明显的缺血、缺氧性形态学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 控制性降压 神经元一氧化 神经元 形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神经夹伤合并晶状体损伤大鼠视网膜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被引量:2
3
作者 秦柏 管怀进 +1 位作者 张俊芳 沈爱国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128-1131,共4页
目的观察视神经夹伤合并晶状体损伤大鼠视网膜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方法建立视神经夹伤合并晶状体损伤大鼠模型,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组及损伤后不同时间点nNOS在术侧和对侧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 目的观察视神经夹伤合并晶状体损伤大鼠视网膜中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的表达。方法建立视神经夹伤合并晶状体损伤大鼠模型,Western blot检测正常组及损伤后不同时间点nNOS在术侧和对侧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nNOS在视网膜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nNOS蛋白在正常视网膜中明显表达;在术侧视网膜中,从损伤后1 d开始nNOS蛋白的表达下降,术后3 d表达最低,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 d开始上升,7 d达高峰,但未达到正常表达水平,7 d时的表达水平与5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 d时表达又下降。对侧视网膜中,nNOS的变化趋势与术侧基本一致,但各时间点变化幅度较小。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nNOS主要表达在节细胞层,在外丛状层有微弱表达,与NeuN标记的神经元共定位。结论 nNOS在视神经夹伤合并晶状体损伤大鼠视网膜组织中表达明显改变,晶状体损伤能促进视神经夹伤大鼠术侧和对侧视网膜中神经元的存活,提示晶状体损伤能同时保护同侧和对侧视网膜神经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夹伤 晶状体损伤 神经元一氧化 神经元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刀松解与电针疗法对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模型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八肽胆囊收缩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孙红梅 曹榕娟 +6 位作者 郭长青 吴海霞 许红 李晓泓 刘乃刚 乔晋琳 陈占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7-760,855,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表达的变化,探讨针刀松解和电针法治疗该综合征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造模... 目的:通过观察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表达的变化,探讨针刀松解和电针法治疗该综合征的中枢镇痛机制.方法:选用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刀组和电针组,造模28d后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方法分别观察下丘脑nNOS、 CCK-8阳性神经元和纤维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nNOS、 CCK-8阳性细胞和纤维数量较正常组增多;针刀组及电针组大鼠较模型组下丘脑nNOS阳性细胞和纤维的表达增多,光密度升高,而CCK-8阳性细胞的表达减少,光密度降低.结论:针刀松解法与电针可通过增加下丘脑nNOS及减少CCK-8的表达,达到中枢镇痛的目的,以减轻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引起的下腰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3腰椎横突综 针刀松解法 电针 下丘脑 神经元一氧化 八肽胆囊收缩素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进程中下丘脑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的共表达
5
作者 张露青 张枫 +1 位作者 李雷 丁炯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705-710,共6页
目的:观察Wistar-Kyoto(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共表达,以及加压素(AVP)和nNOS基因水平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免... 目的:观察Wistar-Kyoto(WKY)大鼠和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下丘脑室旁核(PVN)和视上核(SON)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R)的共表达,以及加压素(AVP)和nNOS基因水平的表达差异.方法:应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结合RT-PCR技术.结果:SHR和WKY大鼠PVN和SON内都有大量的nNOS和AT-1R免疫阳性神经元分布并部分共存,但SHR组nNOS和AT-1R共存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与之一致,SHR组PVN和SON内nNOS和AVP mRNA含量都高于对照组.结论:在高血压发病进程中,NO发生代偿性增加,可部分负反馈抑制中枢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但这种抑制不能完全逆转过度激活的血管紧张素Ⅱ和AV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神经元一氧化 血管紧张素Ⅱ1受体 加压素 下丘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鳄与大鼠延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比较
6
作者 李怀斌 吴锋 +1 位作者 龚鑫 熊克仁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1期9-12,共4页
目的:观察并比较扬子鳄与大鼠延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为生物进化及扬子鳄种群遗传保护提供比较解剖学资料。方法:扬子鳄6只,SD大鼠15只。两种动物再各分3次进行分次实验... 目的:观察并比较扬子鳄与大鼠延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和分布,为生物进化及扬子鳄种群遗传保护提供比较解剖学资料。方法:扬子鳄6只,SD大鼠15只。两种动物再各分3次进行分次实验,每次扬子鳄2只,SD大鼠5只,同一时间内电击处死后,取延髓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结合黑马病理图像分析系统检测扬子鳄与大鼠延髓n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和形态特征。结果:扬子鳄与大鼠延髓均可见椭圆形、圆形、梭形、多角形的nNOS阳性神经元成团或散在分布,但不同形态的细胞数量大多存在差异(P<0.05);两种动物延髓nNOS阳性神经元均以中、小细胞为主,大细胞相对较少;与扬子鳄相比,大鼠延髓同节段nNOS阳性神经元数明显增加,灰度值降低,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扬子鳄与大鼠延髓nNOS阳性神经元的数量、细胞平均灰度值及细胞的大小形态等分布特征存在一定差异,提示延髓nNOS神经元的分布差异可能与不同物种延髓执行其相关神经系统生理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大鼠 延髓 神经元一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迷走神经切断术后小鼠胰岛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变化
7
作者 董梁 宋跃华 凌树才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61-763,共3页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胰岛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分布的变化.方法:将28只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小鼠行膈下食管迷走神经前、后干切断术,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3、 5、 7、 14d分别处... 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切断术后胰岛内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分布的变化.方法:将28只小鼠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对实验组小鼠行膈下食管迷走神经前、后干切断术,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术后3、 5、 7、 14d分别处死小鼠,取胰冷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显色.结果:在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胰岛内均可观察到nNOS免疫阳性的副交感神经节和神经末梢存在,神经末梢在胰岛周围或深入内部,呈树枝状或念珠状分布,大多成束走行.迷走神经切断后小鼠胰内胰岛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的分布密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胰岛内nNOS免疫阳性神经末梢与迷走神经存在较大的相关性,提示NO是副交感神经调节胰岛分泌的主要神经递质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岛 神经元一氧化 迷走神经切断术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对小鼠心肌缺血后适应保护作用的影响
8
作者 王卉 王继厂 李庆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0年第1期4-7,95,共5页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对离体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对缺血后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n=10):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I/R+... 目的观察缺血后适应对离体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对缺血后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ICR小鼠随机分成4组(每组n=10):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再灌注+nNOS抑制剂7-硝基吲唑(I/R+7-NI)组、缺血后适应(IPostC)组和缺血后适应+7-NI(IPostC+7-NI)组。每组小鼠心脏离体连接到Langendorff灌注系统进行逆行灌注,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并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和心肌梗死面积,HE染色观察心肌细胞结构。结果①与I/R组比较,IPostC组的LVDP和+dP/dtmax升高,LVEDP和-dP/dtmax降低;I/R+7-NI组的LV-EDP和-dP/dtmax降低;与IPostC组比较,IPostC+7-NI组的LVDP和+dP/dtmax降低,LVEDP和-dP/dtmax升高。②与I/R组比较,IPostC组和I/R+7-NI组心肌梗死面积减小;与IPostC组比较,IPostC+7-NI组梗死面积增大。③IPostC组和I/R+7-NI组心肌细胞损伤较轻;I/R组和IPostC+7-NI组心肌细胞损伤明显。结论缺血后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nNOS可能参与缺血后适应心肌保护作用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后适应 缺血再灌注 神经元一氧化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醛诱导的伤害性感受过程中神经元型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上调 被引量:1
9
作者 陈维娜 谷红霞 +4 位作者 胡玉燕 李淑琴 孙晓彩 李文斌 李清君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8-491,F0003,共5页
目的:观察大鼠甲醛炎性痛过程中,脊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D大鼠脊髓nNOS和iNOS的表达。结果:注射甲醛后1、12、24、48h和72h,大鼠腰5脊髓后角浅层nNO... 目的:观察大鼠甲醛炎性痛过程中,脊髓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的变化。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SD大鼠脊髓nNOS和iNOS的表达。结果:注射甲醛后1、12、24、48h和72h,大鼠腰5脊髓后角浅层nNOS和iNOS表达均上调,且其上调趋势与大鼠甲醛实验中的痛行为反应相一致。脊髓后角深层和后角周围白质区也可见一些iNOS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其表达变化趋势与上述浅层的免疫阳性细胞的表达变化相似。结论:nNOS和iNOS共同参与了甲醛诱导的伤害性感受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一氧化 诱导一氧化 痛觉过敏 脊髓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脑内的分布 被引量:17
10
作者 谢兴国 蔡文琴 +1 位作者 张吉强 李成仁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7-50,共4页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小鼠脑内的分布。方法 :用NADPH 黄递酶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了NOS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脑内的分布和形态。结果 :在大脑皮质、纹状体、基底前脑、杏仁核、下丘脑和脑干等处有较多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 目的 :研究一氧化氮合酶 (NOS)在小鼠脑内的分布。方法 :用NADPH 黄递酶组织化学技术 ,观察了NOS阳性神经元在小鼠脑内的分布和形态。结果 :在大脑皮质、纹状体、基底前脑、杏仁核、下丘脑和脑干等处有较多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 组织化学 小鼠 一氧化 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方丹参对脊髓损伤大鼠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刘曾旭 刘德明 +2 位作者 王文敏 杨宝林 龙飞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401-403,F006,共4页
目的 :探讨丹参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 :大鼠按Allen’s法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腹腔注射治疗 ;用NADPH d组化方法测定NOS神经元变化 ,并做图像分析。结果 :脊髓损伤大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后 ,脊髓前角内的NOS... 目的 :探讨丹参治疗脊髓损伤的机制。方法 :大鼠按Allen’s法制备脊髓损伤动物模型。用复方丹参注射液腹腔注射治疗 ;用NADPH d组化方法测定NOS神经元变化 ,并做图像分析。结果 :脊髓损伤大鼠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后 ,脊髓前角内的NOS阳性细胞增多 ,表达升高 ;而后角内几乎未见阳性细胞。结论 :脊髓损伤大鼠经过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后 ,脊髓前角内NO的合成增加 ,但后角内NO合成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方丹参 脊髓损伤 大鼠 一氧化 神经元 脊髓前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大脑皮质微血管的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及终末的正常分布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生福 童鑫康 +2 位作者 姜平 凌树才 王鹤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63-266,共4页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大脑皮质额、顶、枕、颞叶的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神经元及NOS阳性终末的分布,尤其注意它们与皮质微血管的关系。方法:采用NADPH-d组化方法。结果:NOS阳性神经元在皮质各层散在分布,数量较少,额... 目的;研究正常大鼠大脑皮质额、顶、枕、颞叶的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NOS)神经元及NOS阳性终末的分布,尤其注意它们与皮质微血管的关系。方法:采用NADPH-d组化方法。结果:NOS阳性神经元在皮质各层散在分布,数量较少,额、顶叶约半数的NOS神经元直接与皮质血管构成接触,枕、额叶中约三分之一的NOS神经元与皮质血管构成接触。而NOS阳性纤维多且密集成网状,额、顶叶的终末数量明显多于枕、颞叶,其中6%~7%的阳性终末分布至血管壁。结论:大脑皮质内的NOS神经元及NOS阳性终末参与皮质微循环的调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大脑皮质 微血管 一氧化 神经元 终末 正常分布 研究 微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性痴呆大鼠记忆障碍与海马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3
13
作者 张雪朝 肖茂磊 +1 位作者 蔡文琴 蒋乃昌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340-344,共5页
目的 :探讨NO参与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4 血管阻断的方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 ,以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的变化 ;以Nissl染色方法 ,结合图象分析统计海马神经元丢失比率 ;同时... 目的 :探讨NO参与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 4 血管阻断的方法建立大鼠血管性痴呆模型 ,以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的变化 ;以Nissl染色方法 ,结合图象分析统计海马神经元丢失比率 ;同时采用Y 型迷宫 ,进行行为学检测 ,定量测定其学习记忆成绩。结果 :在血管性痴呆大鼠空间分辨学习记忆能力发生严重障碍时 ,海马CA1区神经元丢失比率较正常对照组增高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蛋白表达增加。结论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可能引起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或坏死增加 ,海马神经元受损 ,导致血管性痴呆大鼠学习记忆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性痴呆 学习记忆 神经一氧化 海马 NO 神经元 一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心功能及其病理生理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刘文博 崔兰 +1 位作者 赵光贤 金春子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8期673-678,共6页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被认定为一种涉及广泛生物学功能的信号分子[1-3].这一发现使Robert F.Furchgott、 Louis J.Ignarro和FeridMurad在1998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现在已经证实,产生NO的酶,即一氧化... 20世纪70年代末期,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被认定为一种涉及广泛生物学功能的信号分子[1-3].这一发现使Robert F.Furchgott、 Louis J.Ignarro和FeridMurad在1998年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现在已经证实,产生NO的酶,即一氧化氮合酶(NOS)包括三种亚型: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或NOS1)、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或NOS2)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或NOS3).一直以来,eNOS被认定是在心肌中NOS的唯一亚型.它在心脏中的多种功能调控也得到了证实[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一氧化 一氧化 心功能 信号转导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缺血早期大脑皮质和尾壳核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的进程变化 被引量:4
15
作者 马文领 戴维国 +3 位作者 张兴和 马常升 葛莉 杨天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09-112,共4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在脑缺血早期(24 h内)的变化规律。方法: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果:各组间正常侧 NOS神经元无明显变化,散在分布于皮质的Ⅱ~ Ⅵ层,以Ⅳ~Ⅵ为主,尾壳核内 NOS神经元数量较多,密...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神经元在脑缺血早期(24 h内)的变化规律。方法: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果:各组间正常侧 NOS神经元无明显变化,散在分布于皮质的Ⅱ~ Ⅵ层,以Ⅳ~Ⅵ为主,尾壳核内 NOS神经元数量较多,密集分布于外侧区。缺血 15 min和 30 min组,缺血中心区皮质和尾壳核 NOS神经元数量减少,形态无明显变化;缺血 lh和 2 h组,皮质和尾壳核内 NOS神经元数量进一步减少,突起变短;缺血 3 h和 6 h组,缺血中心区皮质NOS神经元数量很少,外观不光滑,突起不清;12 h和24 h组缺血中心区NOS神经元消失。结论:皮质和尾壳核NOS神经元对脑缺血耐受性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尾壳核 脑缺血 大脑皮质 一氧化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脑发育过程中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16
作者 胡明 刘勇 +2 位作者 肖新莉 祁存芳 田玉梅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261-264,共4页
目的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分别随机选取E12、E15、E18、P0、P5及P10期的SD大鼠,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脑皮层、纹状体及海马nNOS阳性细胞的密度。结果E12、E15及E18期大鼠脑组织未... 目的用免疫组化方法探讨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大鼠脑发育过程中的表达变化。方法分别随机选取E12、E15、E18、P0、P5及P10期的SD大鼠,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大脑皮层、纹状体及海马nNOS阳性细胞的密度。结果E12、E15及E18期大鼠脑组织未见nNOS阳性细胞;大脑皮层及纹状体区P0、P5及P10期均可见nNOS阳性细胞。nNOS阳性细胞密度,在P0、P5及P10期逐渐降低,两两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期海马偶见nNOS阳性细胞,P5期和P10期均可见较多nNOS阳性细胞,但nNOS阳性细胞密度P5和P10期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胚胎期大鼠脑内nNOS染色呈阴性反应;生后大脑皮层及纹状体nNOS阳性细胞密度逐渐减小,海马nNOS阳性细胞密度则有所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一氧化(nnos) 免疫组化 脑发育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NADPH-d和HRP双重组织化学技术显示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纤维投射 被引量:2
17
作者 肖明 丁炯 +2 位作者 韩群颖 左国平 王鹤鸣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504-506,共3页
十多年来,大量的研究资料证实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脑内广泛分布,但对相关脑区(核团)内NOS阳性神经元的纤维投射方面的报道较少,且多采取霍乱毒素β亚单位作为逆行追踪剂结合神经型NOS(nNOS)双重免疫组织化学荧光染色方法[1].
关键词 NADPH-D HRP 双重组织化学技术 一氧化 阳性神经元 纤维投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生后分布及发育 被引量:2
18
作者 戴维国 朱望东 +2 位作者 马常升 马文领 杨天祝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72-575,共4页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生后不同日龄(1、5、10、15、30、120 d)大鼠纹状体中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特征。方法: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果:NOS阳性神经元首先出现于尾壳核前上部,随生长发育逐渐扩展至外侧部、内侧部和苍白...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生后不同日龄(1、5、10、15、30、120 d)大鼠纹状体中的分布及形态变化特征。方法:NADPH-d组织化学方法。结果:NOS阳性神经元首先出现于尾壳核前上部,随生长发育逐渐扩展至外侧部、内侧部和苍白球;1~5 d时胞体直径10μm左右,无突起,或仅 1~2个短小突起,10~15 d胞体增大,数量增多,突起明显增多伸长,并有许多膨体,30 d时胞体直径达20~35μm,突起200μm以上,并反复分支交织成网状,120 d与 30 d比较无明显变化。结论:纹状体内NOS阳性神经元的发育变化在生后1~30 d之间,NO可能与运动机能的建立及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阳性神经元 大鼠 纹状体 NADPH-d组织化学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鳄纹状体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分布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怀斌 马同军 熊克仁 《皖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3期170-171,共2页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扬子鳄纹状体的分布。方法 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方法,观察扬子鳄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扬子鳄纹状体含有NOS阳性神经元,呈散在分布,腹侧部较密。结论 ... 目的 观察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在扬子鳄纹状体的分布。方法 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NADPH-d)方法,观察扬子鳄纹状体NOS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扬子鳄纹状体含有NOS阳性神经元,呈散在分布,腹侧部较密。结论 扬子鳄纹状体有NOS阳性神经元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鳄 纹状体 一氧化阳性 神经元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免疫毒素192-IgG-saporin致痴呆动物基底前脑一氧化氮合酶阳性神经元的变化 被引量:1
20
作者 罗秀梅 龙大宏 +2 位作者 潘学兵 杨丹迪 冷水龙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65-268,共4页
目的:建立侧脑室注射免疫毒素192-IgG-saporin致痴呆动物模型,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和基底前脑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侧脑室注射免疫毒素192-IgG-saporin,行Y迷宫检测,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法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 目的:建立侧脑室注射免疫毒素192-IgG-saporin致痴呆动物模型,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和基底前脑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方法:侧脑室注射免疫毒素192-IgG-saporin,行Y迷宫检测,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法染色,结合图像分析技术观察大鼠基底前脑NOS阳性神经元数目和形态学参数的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较正常组明显下降。模型组基底前脑内侧隔核(MS)和斜角带垂直支(VDB)NOS阳性神经元数分别减少到正常组的21.62%和17.70%;细胞周长和面积降低,灰度值升高,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192-IgG-saporin免疫毒素可使基底前脑NOS阳性神经元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氧化 神经元 基底前脑 192-IgG-saporin 痴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