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去亚甲基小檗碱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李靖琪 张琪 +2 位作者 陈雨桐 仝永斌 鲁澄宇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7-12,共6页
去亚甲基小檗碱(demethyleneberberine,DMB)是小檗碱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其具有广泛的药理特性。大量研究表明其具有改善感染、抗炎、抗纤维化、抑制癌细胞、调节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而且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有巨大潜力。该... 去亚甲基小檗碱(demethyleneberberine,DMB)是小檗碱在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其具有广泛的药理特性。大量研究表明其具有改善感染、抗炎、抗纤维化、抑制癌细胞、调节血脂等多种生物活性,而且在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领域有巨大潜力。该文通过对DMB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系统概述,以期为深入理解其药理作用及合理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亚甲基小檗碱 药理作用 抗感染 抗炎 保护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钙阻断剂伊拉地平在帕金森病大鼠模型中的神经保护作用 被引量:3
2
作者 胡明 陈国华 刘昌勤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81-584,共4页
目的利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的大鼠帕金森病(PD)模型,研究钙阻断剂伊拉地平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给予伊拉地平1周后,纹状体内注射6-OHDA造模,然后继续给药2周。用圆柱体试验和旋转试验评价损毁程度,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 目的利用6-羟基多巴胺(6-OHDA)损毁的大鼠帕金森病(PD)模型,研究钙阻断剂伊拉地平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大鼠给予伊拉地平1周后,纹状体内注射6-OHDA造模,然后继续给药2周。用圆柱体试验和旋转试验评价损毁程度,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计数多巴胺神经元数量。结果行为学测试表明,伊拉地平预给药大鼠运动功能障碍有所改善。免疫组化染色显示,用药组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较模型组显著增多,提示伊拉地平预给药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另1组动物在损毁后给药则没有明显改善。结论伊拉地平有希望成为具有神经保护作用的新型抗PD药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钙阻断 伊拉地平 帕金森病 神经保护 6-羟基多巴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磷酸二酯酶5抑制剂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徐凡 雷鸣 +2 位作者 龙隆 龚其海 高健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603-606,共4页
近年来,磷酸二酯酶5(phosphodiesterase 5,PDE5)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其抑制剂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与抑制PDE5后产生的抗中风、抗氧化、抗神经炎症及改善认知障碍等作用有关。该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系... 近年来,磷酸二酯酶5(phosphodiesterase 5,PDE5)在神经系统疾病发生及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备受关注,其抑制剂可发挥神经保护作用,机制与抑制PDE5后产生的抗中风、抗氧化、抗神经炎症及改善认知障碍等作用有关。该文结合国内外研究报道,系统地综述了PDE5抑制剂的神经保护作用及其相关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磷酸二酯酶5抑制 神经保护 抗中风 神经炎症 抗氧化 改善认知障碍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坐骨神经损害c-fos基因表达及Ca^(2+)阻滞剂的保护作用
4
作者 顾萍 唐金荣 +5 位作者 苏建华 张平 朱学江 吴乐 王颖 侯熙德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898-901,F0002,共5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早期c-fos基因的表达及Ca2+通道阻滞剂(CCB)对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层分组制作坐骨神经嵌压性损害的动物模型,取嵌压后第1、4周的大鼠坐骨神经,采用免疫组织化...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早期c-fos基因的表达及Ca2+通道阻滞剂(CCB)对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层分组制作坐骨神经嵌压性损害的动物模型,取嵌压后第1、4周的大鼠坐骨神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电生理学的方法测定c-fos基因的表达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并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运用正常对照组、模型组、CCB高剂量和CCB低剂量组进行对照统计。结果:嵌压大鼠坐骨神经后,大鼠坐骨神经c-fos基因的表达第1周时显著增加(P<0.01),第4周时趋于正常;CCB可减少1周时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高剂量组尤为显著(P<0.01);第4周时CCB组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虽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慢(P<0.01),但较模型组快,高剂量组显著(P<0.05)。结论: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早期c-fos基因表达增加,并使神经功能受损;CCB则可通过阻断Ca2+内流过程而减少早期神经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从而对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 c—fos基因 Ca^2+通道阻滞 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王乐乐 强伟杰 +1 位作者 王建军 葛卫红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37-844,共8页
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植物,其根、叶、果实均可入药,具有活血养心、敛肺涩肠的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改善血液循环。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是基于银杏叶的主要提取物银杏内酯类成分研发的中药五类新药。研究发现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药... 银杏是银杏科银杏属植物,其根、叶、果实均可入药,具有活血养心、敛肺涩肠的功效,临床上广泛用于改善血液循环。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是基于银杏叶的主要提取物银杏内酯类成分研发的中药五类新药。研究发现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药理作用广泛,具有抗氧化、抑制血小板聚集、改善记忆、心肌细胞保护及炎症损伤保护等作用,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并发症、脑梗死合并症等,其作用机制和靶点也有深入的研究,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的临床应用和药理作用进行综述,为临床药物选择和深入研发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神经保护 心肌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溴莫尼定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6
作者 王璐 林斌武 +1 位作者 王燕 庞龙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2-15,共4页
目的探讨溴莫尼定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小鼠RGC-5细胞株在含低糖(1 g/L)、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和100 U/ml(商品单位)青链霉素混悬液的DME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将传代的RGC-5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 目的探讨溴莫尼定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方法小鼠RGC-5细胞株在含低糖(1 g/L)、体积分数10%胎牛血清和100 U/ml(商品单位)青链霉素混悬液的DMEM培养液中进行培养,将传代的RGC-5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H2O2处理组和溴莫尼定+H2O2处理组。H2O2处理组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800 μmol/L H2O2,溴莫尼定+H2O2处理组在细胞培养中加入1 μmol/L溴莫尼定处理2 h,然后加入800 μmol/L H2O2,各组细胞继续培养24 h。采用Hoechst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细胞的细胞核形态和数量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各组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蛋白相对表达量变化;采用荧光标记JC-1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改变。 结果正常对照组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细胞核大小均匀;H2O2处理组可见细胞核固缩和碎裂,细胞核数量减少;溴莫尼定+H2O2处理组出现核固缩和碎裂的细胞核明显少于H2O2处理组。正常对照组、H2O2处理组和溴莫尼定+H2O2处理组细胞中bcl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76±0.15、0.50±0.13和0.75±0.17,H2O2处理组细胞中bcl-2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和溴莫尼定+H2O2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H2O2处理组和溴莫尼定+H2O2处理组细胞中bax相对表达量分别为0.65±0.13、0.83±0.07和0.70±0.10,H2O2处理组细胞中bax相对表达量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溴莫尼定+H2O2处理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对照组RGC-5线粒体膜可见较强的橙色荧光,与细胞膜绿色荧光共表达;H2O2处理组细胞中橙色荧光减弱且表达JC-1的细胞数量减少;溴莫尼定+H2O2处理组细胞线粒体膜橙色荧光较H2O2处理组增强,JC-1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增多。 结论溴莫尼定预处理能够预防氧化应激导致的RGCs线粒体损害,从而发挥视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保护剂/药理作用 细胞缺氧/药物诱导 氧化应激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凋亡 线粒体/病理损伤 溴莫尼定 细胞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剂量氯化锂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保护作用
7
作者 朱婷婷 武明媚 +2 位作者 施维 游思维 李耀宇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03-107,共5页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氯化锂(LiCl)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作用。方法:眶内切断72只成年雌性SD大鼠左侧视神经且残端留置荧光金(FG)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低剂量(30 mg/kg/d)、中剂量(60 mg/kg/d)、高剂...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氯化锂(LiCl)对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存活的作用。方法:眶内切断72只成年雌性SD大鼠左侧视神经且残端留置荧光金(FG)后,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和低剂量(30 mg/kg/d)、中剂量(60 mg/kg/d)、高剂量(85 mg/kg/d)氯化锂实验组。术前1 d及术后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不同剂量的氯化锂溶液,直至术后2 d、7 d或14 d处死动物。平铺视网膜后取样计数FG逆行标记的存活节细胞,并由此计算出每一视网膜内节细胞的平均密度。结果:术后2 d各剂量氯化锂组节细胞平均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当存活时间增至7 d时,各剂量氯化锂组节细胞密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中剂量组节细胞密度增高最为显著。术后14 d时,低剂量与中剂量组节细胞密度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但高剂量组节细胞密度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腹腔内注射氯化锂可显著促进成年大鼠视神经切断后节细胞的存活,这种神经保护作用为剂量依赖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切断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神经保护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NOS PDZ抑制剂的合成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研究
8
作者 马玉 丁屹 +3 位作者 蔡鋆鑫 常磊 朱东亚 厉廷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14-322,共9页
目的:合成nNOS PDZ抑制剂并评价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根据nNOS PDZ结构域配体结合部位多碱性中心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多系列双羧酸及其酯类化合物,用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模型评价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合成了1... 目的:合成nNOS PDZ抑制剂并评价其神经保护作用。方法:根据nNOS PDZ结构域配体结合部位多碱性中心的结构特点设计并合成多系列双羧酸及其酯类化合物,用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细胞乳酸脱氢酶释放模型评价化合物的神经保护作用。结果:合成了18个目标化合物,其中N-(2-甲氧羰基乙酰基)-D-缬氨酸甲酯(1)、N-(2-羧基乙酰基)-D-缬氨酸甲酯(2)、N-(2-甲氧羰基乙酰基)-L-缬氨酸甲酯(7)、N-(2-羧基乙酰基)-L-缬氨酸(9)显示较强的神经保护作用。结论:nNOS PDZ结构域抑制剂具有神经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保护 NNOS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温保护剂对神经干细胞球添加过程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解政鼎 马学虎 +1 位作者 艾丹亭 王一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3956-3967,共12页
建立了神经干细胞球的低温保护剂添加模型。通过计算研究了在保护剂添加过程中,神经球中不同位置的细胞体积变化情况,以及细胞内外浓度和细胞膜两侧浓差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影响细胞体积变化的因素,利用该模型进行了保护剂... 建立了神经干细胞球的低温保护剂添加模型。通过计算研究了在保护剂添加过程中,神经球中不同位置的细胞体积变化情况,以及细胞内外浓度和细胞膜两侧浓差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了影响细胞体积变化的因素,利用该模型进行了保护剂添加程序的优化。结果表明细胞外的保护剂浓度变化较快,在球表面处不到10s接近平衡,接近球中心处15s后接近平衡;由于跨膜传质阻力的影响,胞内的保护剂浓度变化较为平缓。减小Lp和增大ω可以显著改善保护剂添加过程的细胞体积变化,神经球尺寸对细胞体积变化影响较小。添加高浓度保护剂时,可以采用等渗透压差、渗透时间间隔逐渐减小的分步添加方法,分步添加方法以四步法较好。理想的连续梯度添加方案应是低浓差和短添加时间的组合,凸曲线添加方案是一种合适的添加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干细胞球 保护添加模型 因素分析 渗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戊酸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及其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10
作者 刘全乐 李天富 王保国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65-371,共7页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作为一种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抗癫痫治疗以及精神分裂、双相障碍等精神疾病的治疗。丙戊酸钠还能对神经元的生长、变异、凋亡产生影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丙戊酸钠的作用机制与神经传递和细胞内... 丙戊酸钠(sodium valproate)作为一种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剂,广泛应用于抗癫痫治疗以及精神分裂、双相障碍等精神疾病的治疗。丙戊酸钠还能对神经元的生长、变异、凋亡产生影响,发挥神经保护作用。丙戊酸钠的作用机制与神经传递和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的调节有关。丙戊酸钠作为神经功能保护药物治疗神经损伤以及认知障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戊酸钠 神经保护 信号传导 组蛋白去乙酰酶抑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1
作者 李登科 马清温 孙震晓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93-497,共5页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的药理作用研究在国内外取得明显的研究进展。EG对谷氨酸诱导产生的神经损伤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神经损伤等均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逆转β淀粉样蛋白对神经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可逆性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起促智...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EG)的药理作用研究在国内外取得明显的研究进展。EG对谷氨酸诱导产生的神经损伤和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神经损伤等均具有保护作用,可以逆转β淀粉样蛋白对神经细胞功能的影响,通过可逆性抑制胆碱酯酶的活性起促智作用,具有促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及抑制骨溶解作用,并能明显延长小鼠睡眠时间,能显著降低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活性起降血脂等作用;同时EG还具有抗菌抗病毒和抗肿瘤等作用。EG毒性较小,其药代动力学研究发现,其代谢符合单室模型一级动力学过程,在大鼠心、肝、脑和肾中分布较多,大约有45%的原形药物经尿和粪便排出体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素-8-O-β-D-葡萄糖苷 药理作用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甲基亚砜和乙二醇对玻璃化保存大鼠坐骨神经的协同保护作用 被引量:3
12
作者 肖龙 黄英如 +2 位作者 李沿江 吴珍元 邓熊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940-946,共7页
目的探讨冷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DMSO)、乙二醇(EG)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周围神经玻璃化保存的影响。方法取30只3月龄雄性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制成长约15 mm神经段,在含不同冷冻保护剂的玻璃化溶液中-80℃保存4周:空白组(不含冷冻保护剂)、10... 目的探讨冷冻保护剂二甲基亚砜(DMSO)、乙二醇(EG)单独及联合应用对周围神经玻璃化保存的影响。方法取30只3月龄雄性SD大鼠双侧坐骨神经,制成长约15 mm神经段,在含不同冷冻保护剂的玻璃化溶液中-80℃保存4周:空白组(不含冷冻保护剂)、10%DMSO组、20%EG组、10%DMSO+20%EG组(每组n=15)。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组织超微结构,Calcein-AM和PI双染色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检测神经组织生物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神经组织Caspase-3、Caspase-8表达。取玻璃化保存4周后的各组坐骨神经,于37℃、5%CO2DMEM(含l0%胎牛血清)中培养7 d,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培养神经表达的神经生长因子(NGF)和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结果坐骨神经玻璃化保存4周,透射电镜显示:空白组神经纤维脱髓鞘变和轴质萎缩严重,而10%DMSO组、20%EG组、10%DMSO+20%EG组神经纤维脱髓鞘变和轴质萎缩均较轻(以10%DMSO+20%EG组最轻)。LSCM检测显示:空白组神经纤维绿色荧光较弱,而红色荧光较强、分布较广;10%DMSO组、20%EG组神经纤维绿色荧光较强、红色荧光较弱;而10%DMSO+20%EG组神经纤维绿色荧光最强、红色荧光最弱。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玻璃化保存后坐骨神经Caspase-3、Caspase-8的表达,空白组与10%DMSO组、20%EG组、10%DMSO+20%EG组比较,10%DMSO+20%EG组与10%DMSO组、20%EG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0%DMSO组与20%E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培养神经NGF、GDNF的表达,空白组与10%DMSO组、20%EG组、10%DMSO+20%EG组比较,10%DMSO+20%EG组与10%DMSO组、20%EG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10%DMSO组与20%EG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0%DMSO、20%EG对-80℃玻璃化保存的坐骨神经具有保护作用,能提高玻璃化保存后神经组织的生物活性,且二者联合应用具有协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骨神经 玻璃化保存 冷冻保护 协同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保护剂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中的地位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少石 朱鑫濮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5年第20期1651-1653,共3页
关键词 脑卒中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级全氟碳化合物抗出血性休克和神经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梁春阳 余新光 +3 位作者 周定标 许百男 张远征 魏少波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36-138,169,共4页
目的 研究纳米级全氟碳化合物抗出血性休克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及对脑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出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新西兰兔模型 ,观察纳米级全氟碳治疗前、后及各组各时间点心率、呼吸、血压、血气、肝肾功能等各参数及... 目的 研究纳米级全氟碳化合物抗出血性休克作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及对脑皮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建立出血致低血容量性休克新西兰兔模型 ,观察纳米级全氟碳治疗前、后及各组各时间点心率、呼吸、血压、血气、肝肾功能等各参数及脑皮质的病理变化。结果 实验组 12h存活率比对照组高 ,呼吸较对照组深大 ,次数加快 ,监测结束时血压较对照组为高 ,动脉血氧分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CO2 排泄较对照组增强 ,瞳孔对光反射较对照组灵敏 ,肝肾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 ,脑皮质损伤较对照组明显减轻 ,对照组血气呈现明显变酸趋势。结论 纳米级全氟碳化合物具有明确的抗出血性休克作用 ,无肝肾毒性 ,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神经保护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氟碳化合物 出血性休克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冷冻保护剂对神经干细胞球导入过程的模拟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一 葛丹 +1 位作者 解政鼎 马学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41-747,共7页
建立了以刚性球孔隙模型为基础的神经干细胞球的冷冻保护剂导入模型。在结合跨膜传质扩散的基础上,分别对细胞内空间和细胞外空间列传质扩散方程,并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细胞内外浓度以及细胞膜两侧浓差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曲线。... 建立了以刚性球孔隙模型为基础的神经干细胞球的冷冻保护剂导入模型。在结合跨膜传质扩散的基础上,分别对细胞内空间和细胞外空间列传质扩散方程,并通过计算,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细胞内外浓度以及细胞膜两侧浓差随时间和空间的变化曲线。从结果中可以看出,细胞外的保护剂浓度变化较快,在第5 s即可接近渗透平衡;细胞内的保护剂浓度变化则较为平缓。保护剂扩散系数对于导入过程影响不大,增加神经球尺寸及溶质胞膜渗透系数可以有效地减少导入过程中的细胞浓差。低温导入过程中细胞浓差较常温导入时更大,对细胞的渗透性损伤也更为强烈。研究结果对优化冷冻保护剂的导入程序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性球孔隙模型 神经干细胞球 冷冻保护浓度 渗透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蛋白水解物与鼠神经生长因子对青光眼术后视神经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19
16
作者 奉红波 《眼科新进展》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477-479,共3页
目的比较脑蛋白水解物与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小梁切除术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成脑蛋白水解物组与鼠神经生长因子组。脑蛋白水解物组给予... 目的比较脑蛋白水解物与鼠神经生长因子对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视神经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我院小梁切除术后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80例(80眼),随机分成脑蛋白水解物组与鼠神经生长因子组。脑蛋白水解物组给予脑蛋白水解物注射剂,鼠神经生长因子组给予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的视力、眼压、视野、视觉诱发电位等。结果脑蛋白水解物组患者治疗前视力为0.38±0.40,治疗后1个月为0.51±0.38,治疗后显著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0);鼠神经生长因子组治疗前视力为0.46±0.33,治疗后1个月为0.48±0.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2);脑蛋白水解物组治疗后视力显著高于鼠神经生长因子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6)。脑蛋白水解物组患者治疗后1个月的平均视敏度、P100波振幅显著高于治疗前(P=0.000、0.028),视野平均缺损值、P100波潜伏期显著低于治疗前(P=0.000、0.000);鼠神经生长因子组患者治疗后的平均视敏度、P100波振幅显著高于治疗前(P=0.021、0.045),P100波潜伏期显著低于治疗前(P=0.026)。脑蛋白水解物组治疗后的视力、平均视敏度、P100波振幅显著高于鼠神经生长因子组(P=0.046、0.003、0.012),视野平均缺损值、P100波潜伏期显著低于鼠神经生长因子组(P=0.036、0.032)。结论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与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均可稳定患者视力,改善视野,促进部分视神经功能的恢复,但脑蛋白水解物注射液作用明显优于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光眼 脑蛋白水解物注射 注射用鼠神经生长因子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蕊花糖苷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5
17
作者 郭梦环 甘露 +2 位作者 司婧 张金花 张红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119-2125,共7页
毛蕊花糖苷又名类叶升麻苷、麦角甾苷,是一种水溶性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毛蕊花糖苷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毛蕊花... 毛蕊花糖苷又名类叶升麻苷、麦角甾苷,是一种水溶性的苯乙醇苷类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毛蕊花糖苷具有抗炎、抗肿瘤、抗氧化、抗病原微生物、神经保护等多种药理作用。本文综合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毛蕊花糖苷的药理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蕊花糖苷 药理作用 抗炎 抗肿瘤 神经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冰片及其类似物对谷氨酸诱导神经元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佳佳 刘金春 +2 位作者 常磊 朱东亚 厉廷有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30-635,共6页
目的:探讨冰片及其类似物对谷氨酸诱导神经元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谷氨酸刺激胎鼠原代神经元细胞,造成细胞损伤,导致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到细胞外,通过测定药物抑制LDH的漏出率评价药物对神经元细胞的保... 目的:探讨冰片及其类似物对谷氨酸诱导神经元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谷氨酸刺激胎鼠原代神经元细胞,造成细胞损伤,导致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释放到细胞外,通过测定药物抑制LDH的漏出率评价药物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结果:冰片(1)、冰片基甲酸(3)、2-冰片基乙醇(4)、2-冰片基乙酸(5)、2-羧甲基异冰片(6)、2,6-二异丙基苯甲酸(8)、2-(2’,6’-二异丙基)苯乙醇(9)、2-(2’,6’-二异丙基苯基)乙酸(10)都显示对神经元细胞的保护作用,冰片胺(2)、薄荷酸(7)则表现为神经损伤作用。结论:冰片及多数类似物对谷氨酸诱导的神经元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中,2,6-二异丙基苯甲酸(8)在1×10-5~1×10-7mol/L浓度范围内都显示较好的神经保护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片 神经保护 乳酸脱氢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组分冷冻保护剂导入神经干细胞球的传质模拟 被引量:3
19
作者 艾丹亭 马学虎 +1 位作者 兰忠 解政鼎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0,共10页
基于Maxwell-Stefan方程和两参数模型构建了神经干细胞球多组分保护剂导入模型,并模拟了多组分保护剂导入过程中细胞内外浓度及细胞膜两侧浓差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多组分浓度配比、神经球尺寸、保护剂导入方式对传质渗透... 基于Maxwell-Stefan方程和两参数模型构建了神经干细胞球多组分保护剂导入模型,并模拟了多组分保护剂导入过程中细胞内外浓度及细胞膜两侧浓差的时空分布。在此基础上系统分析了多组分浓度配比、神经球尺寸、保护剂导入方式对传质渗透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多组分保护剂导入神经球过程中出现"逆梯度扩散"现象,胞内浓度变化总是滞后于胞外浓度变化,细胞膜两侧浓差呈现先增大后减少的趋势。改变保护剂组分的浓度配比时,不同组分的渗透特性变化规律不同。此外,神经球尺寸对中心处细胞的浓度时空分布影响显著,分步导入和连续导入能够减缓保护剂扩散,降低细胞内外浓差。本研究结果可用于指导神经球冷冻保存的实验研究,优化保护剂导入程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XWELL-STEFAN方程 神经干细胞球 保护 逆梯度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源性大麻素对缺氧缺糖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4
20
作者 沈雨濛 林中乔 +3 位作者 刘诗亮 田凯琳 陈媛媛 沈吟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6,共7页
背景急性视网膜缺血缺氧性损伤在眼科较为常见,如青光眼急性发作、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可引起视网膜的缺血缺氧损伤,并可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死亡。内源性大麻素(CB)及其受体(CBR)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外... 背景急性视网膜缺血缺氧性损伤在眼科较为常见,如青光眼急性发作、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等,可引起视网膜的缺血缺氧损伤,并可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的死亡。内源性大麻素(CB)及其受体(CBR)参与中枢神经系统外伤、缺血、炎症及中毒等多种生理病理过程。目的探讨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在缺氧缺糖损伤中内源性CB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取6周龄正常C57BL/6J小鼠眼球,制备小鼠视网膜垂直冰冻切片,采用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和验证CB1R和CB2R在RGCs中的表达。10只C57BL/6J新生鼠浸入75%乙醇消毒后取眼球,在冰上预冷的DMEM培养基中分离视网膜进行RGCs原代培养,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培养细胞中RGCs标志物Brn3a的阳性表达并确定培养细胞中CB1R和CB2R的表达。将原代培养14 d的RGCs分为正常对照组和氧糖剥夺(OGD)组,分别用完整培养基+体积分数95%空气+体积分数5%CO2和无糖培养基+体积分数95%N2+4%CO2+体积分数1%O2条件下培养20 h。采用JC-1染色法检测细胞中线粒体结构变化和RGCs的形态变化。各组细胞分别给予1μmol/L CB1R拮抗剂SR141716A、1μmol/L CB2R拮抗剂SR144528以及5μmol/L、10μmol/L CB1R和CB2R激活剂WIN 55212-2,采用MTT法比较各组RGCs存活率。结果正常C57BL/6J小鼠视网膜全层均可见CBR的表达。正常对照组培养的RGCs大小均匀,多呈多角形,细胞间轴突细长并形成网络,细胞中Brn-3a表达阳性;OGD组培养的细胞皱缩或形成碎片,多数细胞轴突消失,Brn-3a表达荧光强度明显减弱。正常对照组RGCs中JC-1染色显示,线粒体的黄色荧光明显强于OGD组,表明OGD组线粒体膜电位明显下降。MTT法检测显示,正常对照组RGCs存活率为(100.00±13.87)%,明显高于OGD组的(89.52±1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8.065,P=0.008);SR141716A和SR144528作用后OGD组细胞存活率分别为(116.63±22.21)%和(112.61±19.02)%均明显高于同组的无药物处理细胞的存活率(89.52±18.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29.780、17.391,均P<0.01),而SR141716A和SR144528作用后正常对照组细胞存活率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细胞缺氧缺糖时上调CB在细胞中的表达和激活CB活性。在缺氧缺糖条件下,抑制细胞中CBR的激活过程对RGCs有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麻素/药物 神经保护剂/药物 大麻素受体/代谢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糖/代谢 氧/代谢 C57BL/6J小鼠 氧糖剥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