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临床、能谱CT及影像组学构建胃癌神经侵犯的预测模型 被引量:2
1
作者 甄思雨 梁长华 +3 位作者 王笑天 魏正琦 危涵羽 姚阳阳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39-345,347,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资料、能谱CT参数及影像组学特征的模型术前预测胃癌神经侵犯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80例行术前能谱CT检查的胃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神经侵犯阳性组和阴性组。收... 目的探讨基于临床资料、能谱CT参数及影像组学特征的模型术前预测胃癌神经侵犯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2年8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80例行术前能谱CT检查的胃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分为神经侵犯阳性组和阴性组。收集患者临床病理资料,测量胃癌原发病灶能谱参数,进行单因素分析;从双期混合能量图像中提取214个影像组学特征,使用单因素分析及支持向量机对组学特征进行筛选;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两组患者性别、糖类抗原199、肿瘤厚度、Lauren分型、Borrmann分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能谱参数中,两组动脉期单能量值(CT60 keV~CT110 ke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门静脉期CT值、碘基值、标准化碘基值和除CT80 keV外的单能量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影像组学分析选出曲线下面积最大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其曲线下面积、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P值及参数分别为0.843、0.923、0.714、0.925、<0.001、c∶g 2.64∶10.56。最后基于Logistic回归算法分别建立临床模型、能谱CT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能谱模型、临床+影像组学模型、能谱+影像组学模型,临床+能谱+影像组学模型,其中临床+能谱+影像组学模型诊断胃癌神经侵犯的效能最好,其曲线下面积、最佳阈值、约登指数、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0.927(95%CI 0.850~1.000)、0.879、0.778、0.778、1.000。结论基于临床特征、能谱CT参数及影像组学建立的联合模型对术前预测胃癌神经侵犯具有较好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神经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影像组学 诊断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围神经侵犯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2
作者 李洪波 袁静静 +3 位作者 张佃良 丁慧 林惠忠 杜敏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22年第6期432-435,共4页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侵犯(PNI)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22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理检查判断PNI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NI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侵犯(PNI)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对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22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病理检查判断PNI情况,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PNI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曲线进行描述,组间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Cox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肠癌预后相关因素。结果:226例结直肠癌患者PNI阳性发生率20.8%(47/226)。PNI阳性率与肿瘤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TNM分期、脉管瘤栓、肿瘤直径、术前CEA水平及MMR状态显著相关(P<0.05)。PNI阳性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和5年无病生存率明显低于PNI阴性患者(55.7%vs 75.6%,P<0.01;42.9%vs 65.8%,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分化程度(HR=2.239,95%CI:1.192~4.063,P=0.019)、N分期(HR=2.536,95%CI:1.530~4.547,P<0.001)、脉管瘤栓(HR=1.883,95%CI:1.092~3.954,P=0.027)、PNI(HR=2.367,95%CI:1.268~4.509,P=0.009)是影响总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PNI阳性提示结直肠癌患者预后不良,PNI是影响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周围神经侵犯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强CT术前预测肺腺癌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乔香梅 刘松 +2 位作者 李琳 刘顺利 周科峰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9年第11期1874-1879,共6页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的肺腺癌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与CT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判断预后及调整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患者术前胸部增强CT图像,共评估16个CT分类变量及7个连续变量。采用ROC曲线分析CT参数对肺腺...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的肺腺癌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与CT特征之间的关系,为判断预后及调整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143例手术切除的肺腺癌患者术前胸部增强CT图像,共评估16个CT分类变量及7个连续变量。采用ROC曲线分析CT参数对肺腺癌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的诊断效能。通过拟合建立最终多参数模型提高诊断效能。结果脉管癌栓多发生于实性成分,呈分叶状及有钙化的肿瘤中(P均<0.05);神经侵犯多见于伴支气管充气征的肿瘤中(P<0.05)。平扫CT值对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的诊断效能最高。多参数模型预测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的AUC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9、0.88,准确度分别76.22%、81.82%,较单因素分析诊断效能更高。结论增强CT可术前预测肺腺癌脉管癌栓及神经侵犯,多参数模型预测脉管癌栓和神经侵犯的诊断效能较单因素分析更高。平扫CT值是肺腺癌神经侵犯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应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腺癌 脉管癌栓 神经侵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MGA2和Dvl2在涎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的相关性 被引量:2
4
作者 杨香芳 卫拴昱 +3 位作者 宋琛 郑绘霞 余飞燕 肖虹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1期33-38,共6页
目的观察涎腺导管癌(SDC)中人高迁移率族AT Hook蛋白2(HMGA2)和蓬乱蛋白Dsh同源物2(Dvl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5例SD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20例SDC患者的癌旁涎腺组织,利用免疫... 目的观察涎腺导管癌(SDC)中人高迁移率族AT Hook蛋白2(HMGA2)和蓬乱蛋白Dsh同源物2(Dvl2)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25例SD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20例SDC患者的癌旁涎腺组织,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5例标本组织中HMGA2和Dvl2蛋白的表达,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其结果与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等临床病理学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HMCGA2和Dvl2在SDC中的阳性率分别为56.0%和72.0%,远高于癌旁涎腺组织(阳性率分别为0%和10.0%);在SDC中,HMGA2阳性与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显著相关(P<0.05),Dvl2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P<0.05);HMGA2和Dvl2阳性表达之间存在正相关性(r=0.524,P<0.01);COX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神经侵犯和Dvl2阳性影响SDC的预后;但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和神经侵犯是SDC生存预后的独立预后因素,而Dvl2并不是其独立预后因子。结论HMGA2和Dvl2可能通过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促进SDC的发生发展,二者的过表达与SDC的神经侵犯和淋巴结转移有关,有望作为SDC未来靶向治疗的潜在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导管癌 HMGA2 Dvl2 淋巴结转移 神经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胰腺癌神经侵犯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5
作者 蒋奎荣 时国东 苗毅 《肝胆外科杂志》 2019年第2期81-83,共3页
胰腺癌五年生存率仅9%,术后1年复发率在60%左右[1-3].胰腺癌具有嗜神经生长的特性,神经周围浸润(perineural invasion,PNI)是其复发及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有必要探究胰腺癌PNI的定义、特点、机制及诊断,藉此以指导治疗.
关键词 胰腺癌 神经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排CT在术前评估胃癌脉管及神经侵犯状态中的应用价值
6
作者 李继锋 涂毅 梁佐堂 《当代医药论丛》 2022年第24期130-132,共3页
目的:分析64排CT在术前评估胃癌脉管及神经侵犯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500例,依据脉管及神经侵犯状态分为阳性组(300例)、阴性组(200例)。统计分析两组的病理资料、64排C... 目的:分析64排CT在术前评估胃癌脉管及神经侵犯状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麻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胃癌患者500例,依据脉管及神经侵犯状态分为阳性组(300例)、阴性组(200例)。统计分析两组的病理资料、64排CT参数,分析64排CT参数在胃癌脉管及神经侵犯状态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结果:阳性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高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患者的64排CT静脉期、动脉期CT_(40keV)、CT_(70keV)、K_((40~70))、IC、NIC均高于阴性组(P<0.05),延迟期CT_(70keV)、NIC均高于阴性组(P<0.05)。64排CT静脉期VP~all、动脉期AP~all、延迟期DP~all应用在胃癌脉管及神经侵犯状态术前评估中的特异度均高于CT_(40keV)、CT_(70keV)、K_((40~70))、IC、NIC(P<0.05)。结论:64排CT在术前评估胃癌脉管及神经侵犯状态中的应用价值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脉管侵犯 神经侵犯 术前评估 64排CT 病理资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侵犯35例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怡 胡旭东 +2 位作者 钱红兰 张君丽 王光汉 《浙江临床医学》 2004年第6期521-522,共2页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侵犯 病理学 临床分期 影像学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合并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金玲 张蕊 +3 位作者 黄爽 杨菁 段彦龙 张永红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3年第4期169-172,183,共5页
目的了解儿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侵犯的临床特点,探讨CNS侵犯危险因素,总结应用BCH-LBL-2003方案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2月间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112例LBL住院患儿中合并CNS侵犯的19例患儿... 目的了解儿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BL)合并中枢神经系统(CNS)侵犯的临床特点,探讨CNS侵犯危险因素,总结应用BCH-LBL-2003方案的疗效。方法对2003年1月-2009年12月间北京儿童医院血液病中心收治的112例LBL住院患儿中合并CNS侵犯的19例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和分析。依据不同危险因素将患儿CNS状态分为3级并采用不同程度的治疗方案。结果 19例患儿中15例为初诊时已发生CNS侵犯,4例为化疗中CNS复发。除1例为临床Ⅲ期外,其余均为Ⅳ期。本组脑膜侵犯10例(51%),脑实质侵犯4例(21%),脊旁浸润3例(16%),颅神经侵犯1例(5%),混合性浸润(脑膜+颅神经)1例(5%)。初诊时存在CNS侵犯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0.075)。头面部侵犯和血清LDH≥500 IU/L为CNS侵犯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LBL易合并CNS侵犯。头面部侵犯和血清LDH≥500 IU/L为CNS侵犯危险因素。对CNS侵犯及存在危险因素患儿加强CNS定向治疗可以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淋巴母细胞性 儿童 中枢神经系统侵犯 危险因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恶性淋巴瘤中枢神经系统侵犯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
9
作者 闫岩 张永红 金玲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CAS 2012年第4期189-192,共4页
儿童恶性淋巴瘤具有病程短、侵袭性强、进展迅速、易早期播散的特点,极易侵犯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CNS)。其CNS侵犯发生率约为2.2%~30%[1-3],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发生率远远高于霍奇金淋巴瘤,且常与... 儿童恶性淋巴瘤具有病程短、侵袭性强、进展迅速、易早期播散的特点,极易侵犯骨髓及中枢神经系统(CNS)。其CNS侵犯发生率约为2.2%~30%[1-3],其中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的发生率远远高于霍奇金淋巴瘤,且常与骨髓浸润同时存在,考虑与霍奇金淋巴瘤较少并发骨髓及结外器官侵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侵犯 恶性淋巴瘤 影像学特点 儿童 LYMPHOMA 霍奇金淋巴瘤 临床 骨髓浸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发/难治DLBCL患者继发CNS侵犯的临床特征及泽布替尼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 被引量:5
10
作者 石磊 王亚丽 +5 位作者 孙恺 陆敏秋 高珊 褚彬 王宇彤 鲍立 《山东医药》 CAS 2022年第19期28-32,共5页
目的分析4例继发中枢神经系统(CNS)侵犯的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观察泽布替尼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4例DLBCL继发CNS侵犯患者,分析其初诊及复发时的临床特征;并进行相应泽布替尼联合化疗方案治疗,... 目的分析4例继发中枢神经系统(CNS)侵犯的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并观察泽布替尼联合化疗方案的疗效。方法选择4例DLBCL继发CNS侵犯患者,分析其初诊及复发时的临床特征;并进行相应泽布替尼联合化疗方案治疗,其中,2例采用泽布替尼+甲氨蝶呤(Z-MTX)方案治疗,1例采用泽布替尼+利妥昔单抗+吉西他滨+顺铂+地塞米松(Z-R-GDP)方案治疗,1例采用泽布替尼+利妥昔单抗+甲氨蝶呤(ZR-MTX)方案治疗,评价治疗方案的疗效及毒性反应。结果4例患者中,3例CNS复发仅侵犯脑实质,另1例同时侵犯脑、眼;3例具有淋巴瘤中枢侵袭的高危中枢神经系统国际预后指数(CNS-IPI)评分(4~6分),另1例CNS-IPI评分1分。3例患者为非生发中心(non-GCB)来源,其中MCD亚型2例、非MCD亚型1例;1例未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检查。化疗后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随访4~5个月,至末次随访,3例完全缓解患者疗效持续缓解无复发,1例部分缓解患者复发。主要毒性反应为血液学毒性,未发生肿瘤溶解、心房颤动或高血压等其他3级及以上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相关的毒性反应。结论复发/难治DLBCL继发CNS侵犯多为non-GCB来源及MCD亚型,主要侵犯脑实质;泽布替尼联合化疗方案有显著、持续的疗效和生存优势,其主要毒性反应可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难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中枢神经系统侵犯 泽布替尼 布鲁顿氏酪氨酸激酶选择性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AM10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作用
11
作者 哈力木拉提·吾布力卡斯木 刘郁 +2 位作者 阿布都喀哈尔·阿布都拉 董杨帆 段绍斌 《肝胆外科杂志》 2024年第6期469-473,共5页
目的解离素金属蛋白酶10(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0,ADAM10)是一种跨膜金属蛋白,其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主要功能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想探究ADAM10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模式及可能的生物学作用。方法我们用GEPIA2分析ADAM1... 目的解离素金属蛋白酶10(Adisintegrin and metalloproteinase 10,ADAM10)是一种跨膜金属蛋白,其在胆管癌中的表达及主要功能尚不清楚。在本研究中,我们想探究ADAM10在胆管癌中的表达模式及可能的生物学作用。方法我们用GEPIA2分析ADAM10在胆管癌中的表达谱。然后,我们进行qRT-PCR、蛋白质印迹、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来评估ADAM10的表达,讨论了ADAM10的表达与胆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癌症相关表型之间的相关性。此外,在体外我们检测了ADAM10的功能。结果在胆管癌中ADAM10表达显著升高,ADAM10低表达与胆管癌中的神经和血管侵袭显著相关,相对应地,低表达ADAM10水平的患者具有更低的生存率。结论ADAM10过表达促进肿瘤细胞凋亡。这些发现可能有助于开发胆管癌可能的治疗靶点以及早发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管癌 ADAM10 血管侵犯 神经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