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考酮对神经介入手术患者全身麻醉苏醒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帆 马玉恒 +1 位作者 李永旺 刘中光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与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1-244,共4页
目的:探讨羟考酮对神经介入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全麻)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神经介入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55-7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xy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 目的:探讨羟考酮对神经介入手术患者全身麻醉(全麻)后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行神经介入手术的患者60例,年龄55-7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Ⅲ级,随机分为羟考酮组(Oxy组)和芬太尼组(F组),每组30例.手术结束前15 min两组患者分别给予羟考酮0.1 mg/kg、芬太尼1μg/kg,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后苏醒情况,并记录拔管前1 min(T1)、拔管后1 min(T2)、3 min(T3)、5 min(T4)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镇静镇痛评分及术毕不良反应(躁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等)的发生情况.结果:与F组比较,Oxy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更短,拔管后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更小,镇静效果更优,术后恶心和呼吸抑制的发生率更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羟考酮与芬太尼相比能更有效地抑制神经介入手术患者拔管期的应激反应,改善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身麻醉 羟考酮 芬太尼 神经介入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氧明在缺血性脑卒中伴冠心病患者全身麻醉神经介入手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刘帆 周东旭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92-596,共5页
目的 探讨持续静脉泵注射甲氧明和多巴胺对全身麻醉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冠心病患者脑组织氧饱和度(SctO_(2))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介入手术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伴冠心病患者[40~75岁,美国麻醉医... 目的 探讨持续静脉泵注射甲氧明和多巴胺对全身麻醉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冠心病患者脑组织氧饱和度(SctO_(2))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0例择期拟在全身麻醉下行介入手术治疗的缺血性脑卒中伴冠心病患者[40~75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Ⅱ~Ⅲ级],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甲氧明组(A组)和多巴胺组(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于手术麻醉诱导完成后至支架植入时分别持续静脉泵注射甲氧明(0.5~3μg/kg^(-1).min^(-1))、多巴胺(0.5~10μg/kg^(-1).min^(-1)),使血压波动幅度不超过基础值20%.围术期采用Fore-Sight脑部血氧饱和度监护仪监测SctO_(2),ICON无创心输出量测量仪监测心肺功能.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完成后(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5 min(T3)、手术开始时(T4)、手术开始10 min(T5)、球囊置入时(T6)、支架植入时(T7)、手术结束时(T8)的SctO_(2)、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输出量(CO)、心脏搏出量(SV)、系统血管阻力(SVR)、每搏变异(SVV)、收缩力指数(ICON)、射血前期(PEP)时间、收缩时间比(STR)变化以及术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T0~T8时点SctO_(2)、MAP、SVV,T2~T7时点CO、SV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3~T7时点HR高于A组(P<0.05);两组间T1时点SVR均低于T0时点,且T2~T6时点A组SVR高于B组(P<0.05);两组间T1时点ICON值较T0时点减少,PEP时间、STR较T0时点增高(P>0.05),T2~T8时点ICON、PEP时间、ST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心律失常、心肌缺血发生率均低于B组(P<0.05).结论 静脉泵注射甲氧明和多巴胺,均可维持全身麻醉下接受神经介入手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伴冠心病患者SctO_(2)和血流动力学平稳,但甲氧明能增加外周血管阻力,提高冠状动脉血流,降低HR,减少心脏做功,降低心脏并发症发生,对冠心病患者更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氧明 多巴胺 冠心病 神经介入手术 缺血性脑卒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神经介入灌注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3
作者 赵鹏 毕蒙蒙 +3 位作者 高媛 熊佳丽 张丽 朱剑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3570-3572,共3页
目的:设计神经介入灌注系统并探讨其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主改良设计和制作新型神经介入灌注系统,该装置由加压袋及内部固定的可调节挂钩、压力显示表、改良输液线、气泡检测传感器组成。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 目的:设计神经介入灌注系统并探讨其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自主改良设计和制作新型神经介入灌注系统,该装置由加压袋及内部固定的可调节挂钩、压力显示表、改良输液线、气泡检测传感器组成。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年10月—2022年5月江西省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收治的99例行颅内动脉瘤神经介入治疗手术的病人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n=49)和对照组(n=50),研究组采用新型神经介入灌注系统,对照组采用传统神经介入灌注系统,比较两组建立灌注时间、更换灌注平均耗时、术中灌注系统更换例数、术中血液逆流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建立灌注时间、更换灌注耗时均短于对照组;术中灌注系统更换例数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设计的新型神经介入灌注系统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术可有效缩短建立灌注时间、更换灌注时间,降低术中灌注系统更换例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神经介入手术 灌注系统 护理工具 围术期 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