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藏传佛教神灵信仰本土化研究——以介氏家族护法神为中心
1
作者 王诗晴 《西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3-126,159,共15页
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有关夏鲁寺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然而关于夏鲁寺介氏家族护法神红色梃杖护法的研究却鲜有学者涉猎,亦未有专论对《吉祥夏鲁金殿之主介氏世系》《后藏志》等藏文文献中记载的这一后弘初期流行的护法神进行集中审视。... 自19世纪40年代以来,有关夏鲁寺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然而关于夏鲁寺介氏家族护法神红色梃杖护法的研究却鲜有学者涉猎,亦未有专论对《吉祥夏鲁金殿之主介氏世系》《后藏志》等藏文文献中记载的这一后弘初期流行的护法神进行集中审视。后世文本和图像中显露出的红色梃杖护法的西藏本土特质,充分展示了其由西藏本地护法神被佛教大黑天神融摄的过程,是藏传佛教神系扩充、本土化进程中容纳本地护法神的重要例证。上述两处藏文文献均表明,夏鲁寺护法殿最初具有赞康的性质,其殿内所供介氏家族护法神红色梃杖护法从身色到持物均与载乌玛保有密切联系,而夏鲁寺护法殿的红色梃杖护法的前身很可能就是赞康内所供的本地赞神。其从本地护法神到大黑天身形之一的转变历程,是后弘期神灵信仰本土化演化的重要缩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色梃杖护法 本地护法神 载乌玛保 神灵信仰本土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民间神灵信仰的传播与接受——以掠剩神信仰为例 被引量:6
2
作者 刘长东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74-83,共10页
以掠剩神信仰为中心,探讨民间神灵信仰的传播轨迹,神灵信仰与正统宗教的关系及其对传播的影响;并从信仰接受的角度,讨论信众的个体性因素对神灵信仰演变所起作用及二者间的互动机制。
关键词 民间神灵信仰 掠剩神 传播 接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佤族的神灵信仰及其对男女性关系的社会控制 被引量:1
3
作者 朱和双 李金莲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22-25,共4页
佤族严格禁止同姓成员之间发生性关系,他们认为这种性关系会触怒鬼神,鬼神将因此而对发生这种性关系的同姓人乃至整个村社进行惩罚。婚前或婚外的性关系同样会触怒鬼神而施加各种灾难,男女之间一旦发生违反信仰的性关系,将受到习惯法的... 佤族严格禁止同姓成员之间发生性关系,他们认为这种性关系会触怒鬼神,鬼神将因此而对发生这种性关系的同姓人乃至整个村社进行惩罚。婚前或婚外的性关系同样会触怒鬼神而施加各种灾难,男女之间一旦发生违反信仰的性关系,将受到习惯法的严厉惩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佤族 神灵信仰 性关系 社会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礼物范式下的地方神灵信仰仪式研究——基于山西洪洞“接姑姑迎娘娘”信仰仪式的考察 被引量:2
4
作者 程安霞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84-90,共7页
基于山西洪洞"接姑姑迎娘娘"信仰仪式的考察,本文尝试从礼物范式的视角认识地方神灵信仰及其衍生的村落联合仪式。拟亲属关系的生产为人神间、村落间交往实践搭建了一个支撑机制,定期的仪式性礼物交换在人与神、村落间建立一... 基于山西洪洞"接姑姑迎娘娘"信仰仪式的考察,本文尝试从礼物范式的视角认识地方神灵信仰及其衍生的村落联合仪式。拟亲属关系的生产为人神间、村落间交往实践搭建了一个支撑机制,定期的仪式性礼物交换在人与神、村落间建立一种差序的互惠关系。两者的动态交织运行揭示了中国地方信仰仪式的独特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礼物范式 地方神灵信仰 拟亲属关系生产 仪式性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格萨尔》中的三界及三界神灵信仰
5
作者 何天慧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1997年第4期31-35,共5页
关键词 《格萨尔》 三界 神灵信仰 佛教文化 龙神 古代藏族 佛教传入 人类起源 苯教 神话传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灵信仰下的裁判——论藏族盟誓习惯法的神判属性
6
作者 牛绿花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1期185-190,共6页
作为藏族法律文化的一大特色,盟誓基于神灵信仰具有着结盟和解决纠纷的双重属性。神判适用的条件是存在神灵信仰的公共文化背景,产生纠纷且证据不足,在特定程序中进行,有"确定"的结果。神判有不同种类,藏族盟誓神判属于以语... 作为藏族法律文化的一大特色,盟誓基于神灵信仰具有着结盟和解决纠纷的双重属性。神判适用的条件是存在神灵信仰的公共文化背景,产生纠纷且证据不足,在特定程序中进行,有"确定"的结果。神判有不同种类,藏族盟誓神判属于以语言言说和告白为媒介,向神灵告知自己的期求,以期辨别是非的起誓判。盟誓神判在今天的藏族农牧乡村仍有不同程度的遗存和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灵信仰 藏族盟誓 习惯法 神判 金瓶掣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律信仰:历史、对象及主观条件 被引量:60
7
作者 谢晖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2期89-96,共8页
人类史上的法律信仰经历了习惯法信仰、宗教法信仰和世俗(国家)法信仰三个历史时期。并非所有的法律都被信仰,唯有具备规律-科学性、人道-正义性、方便—效益性三要素的法律才有可能成为主体信仰的对象;而且由于现代法律既具有被... 人类史上的法律信仰经历了习惯法信仰、宗教法信仰和世俗(国家)法信仰三个历史时期。并非所有的法律都被信仰,唯有具备规律-科学性、人道-正义性、方便—效益性三要素的法律才有可能成为主体信仰的对象;而且由于现代法律既具有被主体普遍信仰的价值基础、真理基础、行为操作基础和道德基础,又在确立法治原则的现代社会显得更加突出,因而使得法律作为最权威、最首要、最基本、最普遍的信仰对象具有了现实性。当然,主体信仰法律还需要具备从利益感受、价值认同到法律信念之三个主现条件。只有主体严格依照法律的规定运用权利、遵守义务,才能把内在的法律信念与外在的法律行为完善地结合起来,形成法律信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律信仰 信仰对象 法律信念 信仰 神灵信仰 价值认同 法律文化 法律制度 主观条件 正义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信仰文化体系的新探索:与杨庆堃和华琛的对话 被引量:8
8
作者 张继焦 吴玥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80-88,共9页
中国信仰文化体系历来是中外学者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杨庆堃提出的"分散性宗教"与"制度性宗教"理论,以及华琛提出的神明"标准化"概念。基于此,本文认为,杨庆堃和华琛都只看到了中国... 中国信仰文化体系历来是中外学者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比较有影响力的是杨庆堃提出的"分散性宗教"与"制度性宗教"理论,以及华琛提出的神明"标准化"概念。基于此,本文认为,杨庆堃和华琛都只看到了中国信仰文化体系的一个侧面,中国信仰文化体系并非只有神灵信仰,而是由神灵信仰与祖先崇拜两部分所构成的;神灵信仰为崇神,祖先崇拜为敬祖,两者彼此共存;多元神灵和祖先祭祀在官方和民间都具有巨大的力量,促进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社会的互动沟通。这种信仰文化体系源自古代、留存至今,并且仍旧可以与当代时代变迁相协调,形成新的社会结构,发挥当代新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仰文化体系 分散性宗教 制度性宗教 神明标准化 神灵信仰 祖先崇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家族《廪歌》探究 被引量:3
9
作者 熊晓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14-18,共5页
土家族的《廪歌》是一部反映土家族两千多年历史的史诗 ,在民族音乐中有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思想内涵。揭开《廪歌》神密的面纱是揭开古代土家族“廪卡人”文化、生活、音乐、政治、风俗、宗教等一系列问题的关键。
关键词 廪歌 廪卡人 信仰神灵 演唱传承 艺术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周文与汉制:传统中国的道路
10
作者 何怀宏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2-15,共4页
从人类的主导价值与文明形态的关系看,各个文明的发展大致遵循了一个“同异同”的过程,即开始都是以农业为主体来创建物质的基础,然后发展出与神灵信仰有紧密联系的政治文明。只是到了“轴心时代”,精神的创造才真正显示出人类的最高特... 从人类的主导价值与文明形态的关系看,各个文明的发展大致遵循了一个“同异同”的过程,即开始都是以农业为主体来创建物质的基础,然后发展出与神灵信仰有紧密联系的政治文明。只是到了“轴心时代”,精神的创造才真正显示出人类的最高特性,也使中华文明、印度文明和西方文明走向了不同的道路。不同文明的精神价值体系在这个歧异化的过程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并有一种“隔代传承”的长期意义,只要典籍还在,记忆还在,并不需要多少外在条件,就可能重新焕发活力,再次获得引导社会的力量。到了现代,全球化的文明又开始走向根本价值的一个“趋同”,即通过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以提高人类的控物能力和物质生活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文明 轴心时代 焕发活力 外在条件 科技进步 神灵信仰 主导价值 文明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