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深层煤层气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应用与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X区块为例
1
作者 林伟强 丛彭 +6 位作者 王红 魏子琛 杨云天 么志强 曲丽丽 马立民 王方鲁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00-309,323,共11页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资源量丰富,神木气田X区块是冀东油田在该盆地的重点勘探开发区块,其深层本溪组8号煤层是该区块的重要建产资源,主要通过水平井钻探和大规模压裂改造的方式进行生产。本溪组8号煤层局部构造多变,煤层脆、软,钻速... 鄂尔多斯盆地深层煤层气资源量丰富,神木气田X区块是冀东油田在该盆地的重点勘探开发区块,其深层本溪组8号煤层是该区块的重要建产资源,主要通过水平井钻探和大规模压裂改造的方式进行生产。本溪组8号煤层局部构造多变,煤层脆、软,钻速快,易坍塌,水平段轨迹控制难度大,储层钻遇率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如何提高煤层气水平井的储层钻遇率并实现快速钻井、完井,成为该领域勘探开发所面临的关键技术难题。基于此开展地质、地震、测井、录井、钻井等多学科技术研究,形成以精细地震构造解释为前提、以近钻头方位伽马成像分析为核心的深层煤层气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包括煤层构造精细刻画、煤层特征预测、着陆井轨迹控制、煤层综合判定、水平段地质导向和钻井工程参数控制等多项关键技术。通过这些技术的有效整合与合理运用,实现了水平井的精准着陆和实时水平轨迹的精细调整。在该区块探评井和先导试验井的地质导向实践中,水平井地质导向技术已展现出显著效果,煤层钻遇率由首口风险探井的70.4%提升至目前的平均值94.0%,此外,该技术还实现了工程井眼轨迹的光滑顺畅,确保了下套管和固井施工的顺利实施,缩短了钻井、完井周期。深层煤层气水平井的高效钻井、完井为后续大规模压裂改造和效益开发生产打下了坚实的资源基础,对鄂尔多斯盆地其他区块深层煤层气地质导向具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神木气田 深层煤层气 8号煤层 水平井 地质导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致密砂岩气藏孔喉结构和渗流特征差异及其对水锁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山西组、太原组和石盒子组为例
2
作者 强小龙 文开丰 +6 位作者 王德龙 范海润 贾连超 杨国平 杜静 沈欣岚 姚合法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共18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神木气田主力致密砂岩气藏存在水锁伤害,气相相对渗透率的下降影响单井产能。采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和气—水相相对渗流实验方法,分析孔喉结构和渗流特征差异对水锁伤害的影响及控制...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神木气田主力致密砂岩气藏存在水锁伤害,气相相对渗透率的下降影响单井产能。采用薄片观察、扫描电镜观察、高压压汞实验、核磁共振实验和气—水相相对渗流实验方法,分析孔喉结构和渗流特征差异对水锁伤害的影响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神木气田太原组孔喉尺度较大且相对均质,是渗透率较高的原因;山西组与盒8段孔喉结构相似,孔喉尺度较小、连通性和均质程度较优,渗透率略高。太原组可动流体赋存最多,其次是山西组的,盒8段可动孔隙最少;盒8段束缚水饱和度最高,其次是山西组的,太原组的最低;盒8段平均含水饱和度最高,水锁最严重,相对渗透率最低,山西组共渗能力略强于太原组的,受束缚水影响较多,可动气量偏低。孔喉结构质量决定可动流体赋存,制约气—水相相对渗流能力,体现为优质的孔喉条件赋存更多的可动流体,更有利于流体渗流,水锁伤害相对较低;毛细管压力约束的渗流差异是水锁伤害的主控因素,生产压差和成藏过程对水锁也有一定影响。在开发阶段均衡毛细管压力、控制气相相对渗透率下降是缓解水锁伤害的关键。该结果为致密砂岩气藏渗流特征评价和增产策略优化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神木气田 山西组 太原组 石盒子组 致密砂岩气藏 孔喉结构 气—水相相对渗流 水锁伤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太原组低品质气藏储层微观特征及形成机理 被引量:6
3
作者 张涛 巩肖可 +5 位作者 黄朝 曹青赟 孟凤鸣 董占民 陈朝兵 王恒力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2-45,共14页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与周边气田开发效果差异较大,表现出低品质气藏特征,给气田勘探部署及持续稳产带来一定困扰。为了揭示低品质气藏成因,基于不同尺度微观实验手段,对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开展了微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神...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与周边气田开发效果差异较大,表现出低品质气藏特征,给气田勘探部署及持续稳产带来一定困扰。为了揭示低品质气藏成因,基于不同尺度微观实验手段,对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开展了微观特征及形成机理研究。结果表明,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具有“富石英、贫长石、岩屑含量较高”的特征,发育小孔—细喉型孔喉组合,孔喉连通性较差,储渗能力较弱,为低孔—超低渗致密砂岩储层;太原组低品质储层的形成受杂基、喷发岩岩屑含量及成岩作用的共同影响。储层在形成过程中,受晚石炭世—早二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北部内蒙古古隆起火山活动的影响明显,砂岩内喷发岩岩屑和杂基含量普遍较高,喷发岩岩屑为次生孔隙的发育提供了主要物质基础,杂基在堵塞孔隙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数量杂基溶孔,对储层的影响具有双重性。成岩过程中的溶蚀作用对于太原组储层的形成至关重要,增孔效应占现今孔隙度的64.3%。晚白垩世末期,燕山运动末幕导致鄂尔多斯盆地构造反转,气水重新调整,盆地东部天然气沿断裂部分逸散,最终形成了现今神木气田太原组的低品质气藏。神木气田下一步勘探重点应在摸清成岩作用宏观展布规律及有利岩性圈闭的基础上,寻找高含量喷发岩岩屑和低含量杂基的发育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岩作用 孔喉结构 凝灰质杂基 构造反转 太原组 神木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石千峰组千5段砂体发育规模与储层特征
4
作者 黄有根 王晔 +4 位作者 路归一 陈存良 吴和源 张芳 冯炎松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86-198,共13页
石千峰组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区域顶部天然气储集层,具有砂岩厚度大、分布广的特点。在露头、钻测井资料与岩心沉积相分析基础上,利用露头测量法、经验公式法以及密井网解剖法,对千5段开展砂体发育规模评价研究,结合显微薄片、扫描... 石千峰组作为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区域顶部天然气储集层,具有砂岩厚度大、分布广的特点。在露头、钻测井资料与岩心沉积相分析基础上,利用露头测量法、经验公式法以及密井网解剖法,对千5段开展砂体发育规模评价研究,结合显微薄片、扫描电镜、压汞、核磁等分析手段进行千5段储层特征研究及分类评价,为后续高精度开发提供线索。研究认为,神木地区千5段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以辫状分流河道与洪泛平原亚相为主,局部发育洪泛越岸砂沉积;沉积期辫状河道平均水深为5~6 m,千5上亚段聚合河道宽度为800~1200 m,千5下亚段聚合河道宽度主体为1200~1600 m。形成厚层岩屑砂岩、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储层,具有高岩屑含量、高原生粒间孔含量的特点,表现为4类砂岩储层:Ⅰ类微米级裂缝孔隙型;Ⅱ类微米-纳米级联通孔隙型;Ⅲ类纳米–微米级连通–孤立孔隙型;Ⅳ类纳米级孤立孔隙型。千5段砂岩浊沸石胶结作用局部富集,对寻找高孔隙度、高渗透率储层创造了潜在的物质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石千峰组 沉积相 储层 神木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斜坡—沉积源岩型氦气富集模式——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为例 被引量:3
5
作者 丁振刚 刘成林 +5 位作者 范立勇 康锐 陈践发 王海东 洪思婕 MUHAMMAD Aslam Khan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77-1186,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氦气资源丰富,已在伊盟隆起、伊陕斜坡南部等地区发现高含氦、富氦天然气田,这些气田的氦气富集多与断裂发育密切相关。然而,盆地内的构造背景较为复杂,为研究盆地内不同地质背景下氦气的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对鄂尔多斯盆... 鄂尔多斯盆地氦气资源丰富,已在伊盟隆起、伊陕斜坡南部等地区发现高含氦、富氦天然气田,这些气田的氦气富集多与断裂发育密切相关。然而,盆地内的构造背景较为复杂,为研究盆地内不同地质背景下氦气的富集特征及控制因素,对鄂尔多斯盆地伊陕斜坡东北部开展天然气组分分析测试,并结合研究区基础地质资料及前人研究成果,对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上古生界的氦气分布特征及其地质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神木气田上古生界氦气含量达0.017%~0.116%,平均氦气含量为0.05%,达到含氦气田标准;氦气含量在平面上呈“西低东高”的整体分布格局,东部部分地区的氦气含量大于0.1%;氦气含量与氮气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表明天然气藏中的氦气和氮气在成因和溶解—脱溶机制上可能存在必然联系。神木气田氦气的富集受多种地质因素共同影响:上古生界广泛分布的煤系烃源岩提供了充足的氦气;地壳抬升和构造反转控制了氦气的运移方向,且促进了溶解氦的脱溶和聚集;适量的载体气有助于氦气的富集。结合研究区构造背景和氦气成藏地质因素,提出了一种新的氦气富集模式,即斜坡—沉积源岩型含氦天然气富集模式,这为氦气勘探和开发工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运动 斜坡—沉积源岩型 氦气 上古生界 神木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二叠系石千峰组5段致密气富集因素及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3
6
作者 吴伟涛 冯炎松 +3 位作者 费世祥 王一妃 吴和源 杨旭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739-751,共13页
针对致密砂岩气富集主控因素不清、有利区预测难度大的关键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二叠系石千峰组5段(千5段)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分析资料,研究了致密气气藏特征,分析了断裂、储层、盖层、隔层、烃源岩和海拔条... 针对致密砂岩气富集主控因素不清、有利区预测难度大的关键问题,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二叠系石千峰组5段(千5段)为研究对象,利用地震、钻井、测井和测试分析资料,研究了致密气气藏特征,分析了断裂、储层、盖层、隔层、烃源岩和海拔条件对致密气富集的影响,预测了致密气勘探有利区。研究表明:千5段砂体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分流河道砂体,继承性走滑断裂起到改善储层和输导天然气的作用。气层孔隙度为6.0%~12.0%,平均9.1%,渗透率为(0.20~0.80)×10^(-3)μm^(2),中值为0.49×10^(-3)μm^(2),气藏为透镜状致密气藏,具有横向连片、纵向叠置的准连续型分布特征。断裂和储层物性是致密气富集的主要因素,盖层厚度、隔层厚度和源岩煤层厚度的控气作用相对微弱,海拔条件对天然气分布不具有控制作用。当气井与断裂的距离大于9 km、储层泥质含量大于12%、隔层泥岩厚度大于210 m时,随着参数值的减小,天然气富集程度增强;当孔隙度小于9%、渗透率小于0.5×10^(-3)μm^(2)、盖层泥岩厚度小于120 m、源岩煤层厚度小于15 m时,随着参数值的增加,天然气富集程度增强。提出气层富集指数预测致密气藏有利区,优选出14个Ⅰ类有利区和22个Ⅱ类有利区,它们主要分布在神木气田东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因素 有利区预测 致密气 石千峰组 神木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二叠系太原组天然气成藏条件 被引量:36
7
作者 蒙晓灵 张宏波 +3 位作者 冯强汉 张保国 王彩丽 王准备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41,共5页
为了进一步揭示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天然气成藏条件与主要控制因素,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油气成藏原理,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太原组生烃条件和储集层特征、储盖条件和生储盖组合进行了系统剖析,同时探讨了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本溪... 为了进一步揭示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天然气成藏条件与主要控制因素,利用石油地质学理论和油气成藏原理,结合地球化学特征,对太原组生烃条件和储集层特征、储盖条件和生储盖组合进行了系统剖析,同时探讨了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认为:本溪组、太原组和山西组二段煤系地层是太原组气藏的优质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条件优越;山西组二段泥岩有机质丰度高,生烃能力强,同时具有物性封闭和烃浓度封闭双重封盖能力,具备良好的储盖条件;受物源和沉积作用双重控制,太原组储集层岩性以岩屑石英砂岩和石英砂岩为主,物性总体呈现低孔、低-特低渗特征,但由于石英砂岩储层的发育,局部仍存在富集高产层段。储集岩物性是影响该区太原组天然气成藏的主要控制因素,平面上追踪石英砂岩储层展布是今后降低钻井风险、确保气井高产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烃源岩 储集岩 储盖组合 太原组 神木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太原组沉积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35
8
作者 兰朝利 张君峰 +3 位作者 陶维祥 张永忠 杨明慧 王金秀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33-542,共10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神木气田太原组为特征性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含煤岩系。近期天然气勘探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为指导神木气田太原组开发和盆地太原组储层勘探,根据测井、录井、常规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和粒度资料,结合岩芯... 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的神木气田太原组为特征性的碎屑岩与碳酸盐岩互层含煤岩系。近期天然气勘探证实其具有良好的开发潜力。为指导神木气田太原组开发和盆地太原组储层勘探,根据测井、录井、常规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和粒度资料,结合岩芯描述,研究了神木气田太原组地层组合、沉积特征、沉积环境演化、砂体宽度以及沉积相对储层控制作用。太原组地层发育了碎屑岩型、灰岩型和互层型3种组合。地层颜色、粒度、成分、结构、沉积构造、岩石相、测井相、含有物以及沉积序列特征反映其为潮控三角洲与低能碳酸盐台地沉积,主要发育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分流间洼地微相,三角洲前缘远砂坝、分流间湾微相,以及碳酸盐灰坪、灰泥坪微相。太原组下部(太二段)以三角洲平原沉积为主,分流河道砂体发育,但宽度较窄(7.1~131.9 m),上部太一段为三角洲前缘与碳酸盐潮坪沉积,反映其经历了一个沉积水体总体逐渐加深的海侵过程和/或碎屑供应逐渐减少的沉积过程,而太一段碎屑岩与灰岩的互层沉积则反映了太原组晚期沉积水体的振荡性加深→变浅和/或陆源碎屑供应的周期性缺乏。储层主要发育在太二段高能量的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中、粗砂岩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特征 沉积环境演化 潮控三角洲 低能碳酸盐台地 太原组 神木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的发现与天然气成藏地质特征 被引量:64
9
作者 杨华 刘新社 +1 位作者 闫小雄 张辉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13,共13页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盆地神木特大型气田已探明含气面积4 069 km^2、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 334×10~8m^3,该区域有可能将形成万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储量规模,系统总结该气田的勘探历程、气藏地质特征及天然气成藏机理,可以指导该盆地以及...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盆地神木特大型气田已探明含气面积4 069 km^2、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3 334×10~8m^3,该区域有可能将形成万亿立方米级天然气储量规模,系统总结该气田的勘探历程、气藏地质特征及天然气成藏机理,可以指导该盆地以及其他盆地同类气藏的勘探。研究结果表明:①该气田产层主要为上古生界二叠系太原组,其次为山西组、石盒子组,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②天然气类型主要为煤成气,其中甲烷平均含量为88%,不含H_2S;③气藏埋深介于1 700~2 800 m,具有多个压力系统,平均压力系数为0.87;④储层为大面积分布的河流—三角洲相砂岩,平均孔隙度为7.8%、渗透率为0.63 mD,喉道半径多小于1μm,具有强的应力敏感性和水锁效应;⑤不同阶段天然气成藏动力差异明显,早白垩世沉降阶段异常压力发育,成为天然气成藏主要动力,早白垩世之后抬升剥蚀阶段流体膨胀力成为天然气运移主要动力;⑥气藏具有超低含水饱和度特征,其主要受控于晚侏罗世—早白垩世高温、高压场的变化,高成熟阶段干气的充注以及成藏后期气藏泄漏逸散等作用;⑦天然气以垂向近距离运聚成藏为主,源内、近源含气组合气源充足、含气饱和度高、气藏规模大,远源含气组合以次生气藏为主,气藏规模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神木气田 晚古生代 致密砂岩气藏 煤成气 气藏特征 成藏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权叠置区内多层系致密气藏开发技术探讨——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为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武力超 朱玉双 +2 位作者 刘艳侠 周兆华 何东博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826-832,共7页
以煤炭和天然气矿权完全叠置的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为例,分析煤炭和天然气协同开发的难点,制定协同开发技术对策。在研究上、下古生界气藏有利区展布主控因素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井型井网论证、配套高效钻采和地面集输工艺优化出不同... 以煤炭和天然气矿权完全叠置的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为例,分析煤炭和天然气协同开发的难点,制定协同开发技术对策。在研究上、下古生界气藏有利区展布主控因素和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井型井网论证、配套高效钻采和地面集输工艺优化出不同区域技术政策。结果表明:矿权叠置区内煤炭和天然气可以协同开发;多层系致密气藏有效储集层平面上可划分为上古生界砂体多边式叠合区、上古生界砂体多层式叠合区、上古生界砂体孤立式发育区、上下古生界有效储集层叠合发育区;9井丛井组为最优井网模式;储集层不同分区需用不同井型组合;集群化丛式井组部署、优化钻采工艺和配套地面集输新工艺,可缩短气藏建设和开发周期。实践证明,在矿权叠置区内煤炭和天然气协同开发的同时,也实现了上、下古生界多层系致密气藏的立体开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气田 矿权叠置区 煤层 致密气藏 协同开发 井型井网 配套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 被引量:16
11
作者 兰朝利 张永忠 +2 位作者 张君峰 杨明慧 王金秀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7-11,共5页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上石炭统太原组具有不同于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的储层特征.为指导该气田储层预测与井位部署,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常规物性和粒度分析,研究了太原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认识到太原组储层主要发... 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上石炭统太原组具有不同于二叠系山西组、石盒子组和石千峰组的储层特征.为指导该气田储层预测与井位部署,根据常规薄片、铸体薄片、常规物性和粒度分析,研究了太原组储层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认识到太原组储层主要发育在太2段,砂体分布受潮控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控制,具有砂岩粒度较粗、成分成熟度好—中等、结构成熟度中等的特征;储层孔隙类型以岩屑溶孔为主,成岩相以黏土+硅质胶结岩屑溶孔与晶间孔相及黏土+硅质+碳酸盐胶结岩屑溶孔与晶间孔相为主,物性较低,属于特低孔、低渗储层.神木气田太原组储层发育程度与粒度、岩屑含量和溶蚀作用息息相关,粒度越粗,岩屑含量相对越高,溶蚀作用越强,储层越发育.相反,石英含量升高不利于储层发育,压实、交代和胶结作用也不利于储层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气田 太原组 储层控制因素 沉积相 成岩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入—压裂—返排”全过程的CO2相态特征——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致密砂岩气藏SH52井为例 被引量:16
12
作者 汤勇 胡世莱 +5 位作者 汪勇 叶亮 丁勇 杨光宇 李荷香 苏印成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8-64,共7页
为了准确预测压裂过程中流体的相态变化,有效指导矿场CO2压裂施工设计,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致密砂岩气藏SH52井为例,基于商业软件CMG,建立井筒—地层耦合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对该井的压裂施工动态进行拟合,获得了可靠的数值模拟模型。... 为了准确预测压裂过程中流体的相态变化,有效指导矿场CO2压裂施工设计,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致密砂岩气藏SH52井为例,基于商业软件CMG,建立井筒—地层耦合数值模拟模型,通过对该井的压裂施工动态进行拟合,获得了可靠的数值模拟模型。在此基础上,对CO2注入—压裂—返排的全过程进行模拟,研究CO2压裂全过程的流体相态变化特征,以及压裂工艺参数对注入期末井底压力、温度和流体高压物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CO2从注入到返排的压裂全过程,经历了“液态—超临界态—液态—气态”的相变过程,在注入、造缝和裂缝扩张的过程中,CO2由液态转变为超临界态,且密度变化显著,介于800~1 100 kg/m^3;②CO2注入期末,随CO2总量的增加,井底温度逐渐降低,而井底压力、井底CO2密度和黏度逐渐增加;③CO2排量对井底压力、温度及CO2密度、黏度的影响规律与CO2总量对其的影响规律总体相似,只是CO2排量对井底压力的影响程度更大;④当CO2总量大于400 m^3、排量大于4 m^3/min后,二者对井底压力、温度和CO2密度、黏度的影响不再显著。结论认为:所建模型实现了对CO2压裂过程中流体相态变化特征的准确预测且拟合精度较高、2019-0模型质量可靠,该研究成果为CO2压裂施工设计的优化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2压裂 相态特征 全过程 工艺参数 致密砂岩气藏 神木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气田太原组气藏开发低效性主控因素 被引量:12
13
作者 蒙晓灵 张宏波 +3 位作者 刘志军 冯强汉 王华 王心敏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7-10,117,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的神木气田太原组在储层特征上不同于相邻榆林气田山西组,近年来勘探证实其具有良好开发潜力,但已完钻的气井总体呈低产、低效特征,无阻流量主要分布在(2~4)×104m3/d.为实现神木气田的有效规模开发,根据常规薄片...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的神木气田太原组在储层特征上不同于相邻榆林气田山西组,近年来勘探证实其具有良好开发潜力,但已完钻的气井总体呈低产、低效特征,无阻流量主要分布在(2~4)×104m3/d.为实现神木气田的有效规模开发,根据常规薄片、常规物性分析、压汞曲线特征、岩性描述等系列资料从沉积环境、砂体展布特征及储层物性等方面入手,深层次剖析了该区太原组气藏低效性的原因.认为区域上构造运动,生、排烃时间与储层致密化时间不匹配,沉积相主导下的储层非均质性强,砂岩储层岩屑含量高等因素是导致神木气田太原组气藏低效性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有代表性实验样品的核磁共振结果发现:一定情况下岩性与可动流体饱和度之间存在相关关系.提出水平井是该区有效开发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气田 太原组 气藏 低效开发 渗流屏障 核磁共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气轻烃指标的地质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与塔西南坳陷山前带天然气藏为例 被引量:8
14
作者 韩文学 麻伟娇 +3 位作者 侯连华 陶士振 胡国艺 彭威龙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869-877,共9页
轻烃中蕴含有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依据一系列轻烃参数指标,对神木气田及塔西南坳陷山前带的天然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神木气田及阿克莫木气田以煤成气为主,前者个别井可能有少量油型气的混入,而柯克亚-柯东... 轻烃中蕴含有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依据一系列轻烃参数指标,对神木气田及塔西南坳陷山前带的天然气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神木气田及阿克莫木气田以煤成气为主,前者个别井可能有少量油型气的混入,而柯克亚-柯东气田则为混合成因气。首次提出链烷烃指数标准,当其大于2时,为油型气或混合气,小于2时,为煤成气。根据Mango参数K_1和K_2值,神木气田的天然气来自同一套烃源岩,而塔西南坳陷山前带天然气则来自不同的烃源岩。根据Mango参数交会图版综合判断,神木气田及阿克莫木气田的天然气主要来源于陆相高等植物,而柯克亚-柯东气田的天然气主要为混合成因。根据异庚烷及庚烷辨识标准,神木气田处于低成熟-成熟阶段,阿克莫木气田处于成熟阶段,而柯克亚-柯东气田则属于高成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熟度 轻烃指标 气源对比 成因类型 天然气 神木气田 塔西南坳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参数评价的致密砂岩气藏成岩相定量划分——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山_1段储层为例 被引量:8
15
作者 高辉 樊志强 +2 位作者 文开丰 李天太 杨玲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81-788,共8页
为探讨致密砂岩气藏成岩相的定量划分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山1段储层为例,综合利用多种测试结果和测井资料对成岩作用类型、成岩作用强度和成岩相进行了分析评价。根据成岩和测井参数建立了成岩相划分标准,阐述了不同成岩相的基... 为探讨致密砂岩气藏成岩相的定量划分方法,以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山1段储层为例,综合利用多种测试结果和测井资料对成岩作用类型、成岩作用强度和成岩相进行了分析评价。根据成岩和测井参数建立了成岩相划分标准,阐述了不同成岩相的基本特征。研究区山1段储层发育溶蚀孔、晶间孔和少量粒间孔,压实程度中等为主,局部发育弱和强压实,胶结程度中等为主,含少量弱和强胶结,溶解程度中等—强。依据成岩作用强度、胶结类型和孔隙类型,可划分出5种成岩相,基于自然伽马、深侧向电阻率、声波时差和密度资料建立的测井参数划分标准可对成岩相进行有效识别。成岩相与沉积微相之间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优势沉积微相控制有利成岩相分布。不同成岩相的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分布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微相的中等压实伊利石、绿泥石胶结—溶蚀孔+粒间孔相和中等压实伊利石、高岭石胶结—溶蚀孔+晶间孔相是研究区的有利成岩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划分 成岩相 成岩作用 多参数评价 山1储层 神木气田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气田石千峰组储层沉积微相与成岩作用 被引量:7
16
作者 兰朝利 张君峰 +4 位作者 陶维祥 何顺利 杨明慧 田树宝 门成全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28-33,117-118,共6页
神木气田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千5段碎屑岩气藏是近年来发现的浅层气藏,具有一定的勘探开发潜力.为有助于千5段储层评价与预测,根据测井、录井、常规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压汞、扫描电镜、X衍射和粒度资料,结合岩心描述,研究了神木气田千... 神木气田上二叠统石千峰组千5段碎屑岩气藏是近年来发现的浅层气藏,具有一定的勘探开发潜力.为有助于千5段储层评价与预测,根据测井、录井、常规薄片、铸体薄片、物性、压汞、扫描电镜、X衍射和粒度资料,结合岩心描述,研究了神木气田千5段沉积相类型和成岩作用.认识到千5段砂岩粒度粗,成分和结构成熟度差—中等,大型交错层理发育,正粒序发育,属于干旱气候条件下的砂质曲流河沉积,砂体分布受边滩微相控制.成岩作用以压实、胶结和溶蚀为主,其中,绿泥石薄膜式胶结抑制石英或长石次生加大,伊蒙混层收缩形成的微裂隙,以及岩屑、长石和黑云母溶蚀均为建设性成岩作用;成岩作用阶段为早成岩B期到中成岩A期;成岩相可划分为5种类型,以绿泥石+硅质胶结粒间孔相、绿泥石+硅质胶结溶孔-粒间孔相和伊蒙混层胶结微裂隙相有利.储层孔隙以粒间孔为主,喉道以中、细喉为主,孔喉组合主要见中孔中喉、中孔细喉、低孔中喉和低孔细喉4种类型,属于中—低孔、中—特低渗透率储层.微裂隙显著改善了储层渗透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气田 石千峰组 沉积相 成岩作用 储层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气田早二叠世太原期海侵事件与砂体展布的关系 被引量:8
17
作者 安文宏 石小虎 +4 位作者 杨勇 黄有根 冯永玖 杨文敬 冯炎松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3-47,共5页
下二叠统太原组是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的主力开发层系,其砂体厚度大、多期叠置且各期砂岩体展布特征不明。分析认为,该区太原期海侵事件直接影响了砂岩体的展布,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利于寻找有利开发层段。为此,根据标志性地层、岩性突变... 下二叠统太原组是鄂尔多斯盆地神木气田的主力开发层系,其砂体厚度大、多期叠置且各期砂岩体展布特征不明。分析认为,该区太原期海侵事件直接影响了砂岩体的展布,研究二者的关系有利于寻找有利开发层段。为此,根据标志性地层、岩性突变界面等层序界面识别的关键地质信息,以太2—太1段发育的4套石灰岩为二级层序界面,建立了太原期层序地层划分方案;在早二叠世海侵期次和方向研究的基础上,刻画出太原组层序地层格架内3期砂岩体(七里沟砂岩、马兰砂岩和桥头砂岩)的展布特征。分析认为:①太原期发生4次海侵事件,海侵方向为东南向,相应发育的4套石灰岩具有分带性且自北向南发育程度渐好;②海侵范围和期次直接影响到砂岩体的分布范围和期次,在海进和北部地区抬升及物源供给变化的控制下,三角洲平原砂岩体的分布范围逐渐缩小。最后,结合实钻数据,指出最有利开发层段为马兰砂岩段,其砂岩沉积发生在太原期波及范围最大的两次海侵事件之间,受海侵影响,沉积的砂岩颗粒受海水的淘洗作用而岩性更纯,物性也优于其他两套砂岩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气田 早二叠世 层序地层划分 海侵事件 石灰岩分布 砂体展布 马兰砂岩 优质储集层 鄂尔多斯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气田产水气井井下节流参数优化设计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京舰 王一妃 +3 位作者 管磊磊 王德龙 黄琼 张海波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神木气田属于典型致密砂岩气藏,采用井下节流、井间串接生产模式。气井都不同程度地产水,影响了正常生产。针对普遍产水这一现象,突破以往单相气体井下节流模型,将液相质量分数引入能量守恒方程中,结合节流压降、温降模型,建立产水气井... 神木气田属于典型致密砂岩气藏,采用井下节流、井间串接生产模式。气井都不同程度地产水,影响了正常生产。针对普遍产水这一现象,突破以往单相气体井下节流模型,将液相质量分数引入能量守恒方程中,结合节流压降、温降模型,建立产水气井井下节流新模型。神木气田实例计算表明,采用新模型,节流工艺参数优化设计结果的配产符合率大幅提高,减少了气井因调产而重复更换节流器的作业成本,且能够提高气井携液能力,进一步延长气井稳产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水气井 井下节流 参数优化 神木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孔隙分形特征的神木气田山西组成岩相定量分类 被引量:3
19
作者 滕藤 金江宁 +2 位作者 屈元基 李二洋 栗涵洁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31-434,共4页
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成岩作用是其主控因素。文中引入分形理论,结合压汞、物性资料,对储层孔隙结构进行定量评价,采用水银饱和度法计算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并根据分形维数与储层物性的关系对孔隙结构进行研究;明确了储层孔隙结构... 低孔低渗储层孔隙结构复杂,成岩作用是其主控因素。文中引入分形理论,结合压汞、物性资料,对储层孔隙结构进行定量评价,采用水银饱和度法计算孔隙结构的分形维数,并根据分形维数与储层物性的关系对孔隙结构进行研究;明确了储层孔隙结构在一定孔径范围内具有分形特征,且分形维数越小,物性越好。在此基础上,将研究区划分为5种成岩相类型,并建立孔隙结构分形特征与成岩相类型的对应关系,为寻找有利储层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孔隙结构 成岩相 分形维数 山西组 神木气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木气田二叠系气藏有利区预测 被引量:6
20
作者 周拓 周兆华 +2 位作者 谷江瑞 郝玉鸿 王建一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8-44,50,共8页
神木气田二叠系储层以低孔、致密为特征,非均质性强,气田开发产能较低、开发难度大.在细分层系的基础上,研究沉积砂体和有效砂体空间展布特征,明确太原组、山西组沉积相类型,以及沉积作用是储层发育的主导因素;综合考虑沉积特征、储层... 神木气田二叠系储层以低孔、致密为特征,非均质性强,气田开发产能较低、开发难度大.在细分层系的基础上,研究沉积砂体和有效砂体空间展布特征,明确太原组、山西组沉积相类型,以及沉积作用是储层发育的主导因素;综合考虑沉积特征、储层发育程度和试气成果等,明确神木气田的主力层位,以太原组、山2段和山1段为3个单元,进行有利开发区块的优选,优选Ⅰ类有利区块8块,推荐叠合有利区.结果表明:在优选有利区内钻井开发效果好,以苏里格气田标准进行衡量Ⅰ+Ⅱ类井比例达到78%,神木气田分层系、优选有利区的开发思路正确,优选有利区准确,对气田产能建设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木气田 太原组 山西组 储层 有利区 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