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祛瘀通络方联合灌汤1号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王冰玉 黄巧玲 +1 位作者 傅金英 刘青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24-227,共4页
目的探讨祛瘀通络方联合灌汤1号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祛瘀通络方口服联合灌汤1号保留灌肠治疗,疗... 目的探讨祛瘀通络方联合灌汤1号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桂枝茯苓丸口服治疗,治疗组采用祛瘀通络方口服联合灌汤1号保留灌肠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中医证候积分、局部症状及血清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局部症状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局部症状的评分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血清IL-8、IL-6、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IL-8、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治疗组下降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00%(48/50),高于对照组80.00%(40/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患者采用祛瘀通络方联合灌汤1号治疗,可改善自觉症状及妇科阳性体征,降低血清促炎因子水平,提高治疗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通络方 灌汤1号 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 炎症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肾祛瘀通络方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肾虚络瘀型IgA肾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甘文渊 王银 肖伟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1966-1970,共5页
目的:探讨强肾祛瘀通络方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肾虚络瘀型IgA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收治的78例IgA肾病肾虚络瘀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及利... 目的:探讨强肾祛瘀通络方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肾虚络瘀型IgA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医院收治的78例IgA肾病肾虚络瘀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一般治疗,包括控制血压、降血脂、抗凝血及利尿治疗等,对照组在一般治疗的基础上另给予奥美沙坦酯。观察组则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另给予强肾祛瘀通络方。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肾功能指标含量,主要项目包括微量白蛋白(MA)、胱抑素C、内生肌酐清除率(Ccr)、24 h尿蛋白定量及尿素氮(BUN);观察两组患者中医症状评分,主要观察项目包括面色晦黯、定位刺痛、口干唇燥、失眠心烦、腰酸乏力及浮肿头晕;检测其中IgA肾病标记物含量,主要检测项目包括补体C3、免疫球蛋白A(IgA)、干扰素-γ(IFN-γ)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1)。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主要检测项目包括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及血浆黏度。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两组患者氧化应激指标,主要检测项目包括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总抗氧化能力(T-Aoc)。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MA、胱抑素C、Ccr、24 h尿蛋白定量及BUN的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面色晦黯、定位刺痛、口干唇燥、失眠心烦、腰酸乏力及浮肿头晕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补体C3、IgA、IFN-γ及TGF-β1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MDA、GSH-PX、SOD及T-Aoc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红细胞压积、全血高切黏度、血小板黏附率及血浆黏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强肾祛瘀通络方联合奥美沙坦酯治疗肾虚络瘀型IgA肾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值得进行深入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肾祛瘀通络方 奥美沙坦酯 肾虚 IGA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拟祛瘀通络方治疗气滞血瘀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被引量:4
3
作者 吕林英 罗艺琼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9期69-71,共3页
目的研究气滞血瘀型心绞痛使用自拟祛瘀通络方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慢性稳定型心绞痛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入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自拟祛瘀通络... 目的研究气滞血瘀型心绞痛使用自拟祛瘀通络方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收治慢性稳定型心绞痛9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入组患者均实施基础治疗,对照组口服复方丹参滴丸,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使用自拟祛瘀通络方,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后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值,统计治疗前后1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及硝酸甘油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0.49%(33/41),高于对照组58.54%(24/41)(P <0.05);观察组治疗后全血黏度高切、全血黏度低切、血浆黏度值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自拟祛瘀通络方对气滞血瘀型心绞痛治疗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管内皮功能,进而降低心绞痛发作频次及硝酸甘油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瘀通络方 气滞血 慢性稳定型心绞痛 中医药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湿化瘀通络方治疗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
4
作者 玉山江 王先敏 何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531-1533,共3页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祛湿化瘀通络方对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所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给予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祛湿化瘀... 目的: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试验,观察祛湿化瘀通络方对高尿酸血症合并高脂血症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进行初步评价。方法:将所观察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纯生活方式干预,治疗组给予在生活方式干预基础上加祛湿化瘀通络方。两组在年龄、病程、身高、体重、尿酸基线水平等方面具有可比性。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前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2天后,治疗组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均明显降低,对照组血尿酸、甘油三酯、胆固醇也有所下降;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提示:祛湿化瘀通络方具有减少内生尿酸的生成和吸收,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同时具有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的作用,改善脂代谢紊乱;并对中医证候有一定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尿酸血症 高脂血症 湿化 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瘀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慢性喉炎大鼠的效果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马凤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214-217,I0047,共5页
目的研究祛瘀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慢性喉炎大鼠的效果。方法建模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祛瘀化痰通络方组各10只,正常组大鼠10只。祛瘀化痰通络方组给予祛瘀化痰通络加减方干预,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灌胃干预,模型组... 目的研究祛瘀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慢性喉炎大鼠的效果。方法建模的3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阿司匹林组、祛瘀化痰通络方组各10只,正常组大鼠10只。祛瘀化痰通络方组给予祛瘀化痰通络加减方干预,阿司匹林组给予阿司匹林灌胃干预,模型组和正常组两组大鼠均给予等体积无菌生理盐水干预。观察大鼠喉部组织病理学,统计体质量、肉芽增生、足肿胀、咳嗽次数,检测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β(IL-6β)、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祛瘀化痰通络方组体重、肉芽增生、足肿胀、咳嗽次数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祛瘀化痰通络方组IL-1β、IL-6β、ICAM-1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祛瘀化痰通络方组TNF-α、CRP、MMP-9蛋白表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化痰通络方加减治疗慢性喉炎大鼠的效果显著,能够有效的改善其临床症状,降低炎症相关指标水平,起到抗炎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痰 慢性喉炎 白介素-1Β 白介素-6β 细胞间黏附分子-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