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诗赋”到“骚赋”——赋论传统之传法定祖新说 被引量:7
1
作者 许结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13-120,共8页
文学史上"诗骚"传统与"辞赋"范畴,作为共识而被人们接受,其中内涵对经典的树立以及由此形成的迷障,却鲜有提及,与此相关而呈示于赋域的"诗赋"与"骚赋"两大传统,也因为属于常见的批评范畴,没有... 文学史上"诗骚"传统与"辞赋"范畴,作为共识而被人们接受,其中内涵对经典的树立以及由此形成的迷障,却鲜有提及,与此相关而呈示于赋域的"诗赋"与"骚赋"两大传统,也因为属于常见的批评范畴,没有得到系统地梳理与清晰地展现。而在赋学批评史上,源自汉赋用《诗》形成的"诗赋"传统以及其依经立义的批评观,与围绕科举用"赋"而产生的"骚赋"传统以及其"祖骚宗汉"学说,特别是后者所体现的传法定祖的思想,形成了由"诗赋"到"骚赋"的理论变迁,这既有研讨赋论史传统的价值,也有重新审视文学史变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赋 传法定 祖骚宗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初唐四杰赋之“祖骚”
2
作者 何易展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3-170,共8页
《楚辞》的艺术精髓可谓主要表现于其丰富的想象和特殊的"兮"字句式的运用,"兮"字语用功能的丰富性使楚辞语言的表现极具情感表现力,故常为后人所取法。综观屈宋之后,效其法者众多,但句式基本趋于单一,缺少灵动变... 《楚辞》的艺术精髓可谓主要表现于其丰富的想象和特殊的"兮"字句式的运用,"兮"字语用功能的丰富性使楚辞语言的表现极具情感表现力,故常为后人所取法。综观屈宋之后,效其法者众多,但句式基本趋于单一,缺少灵动变化。故自朱子以降,多遭诟评。然对楚骚精神的继承,实自初唐四杰已蒙变新,特别是拟骚句式的运用,亦生新变巧,化用"兮"字句式,虚实相兼;又兼融对问、抒情、议论、叙述等表现方式。初唐四杰赋的拟骚实践及其拟骚倾向在楚辞接受史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可以说亦开后来赋"祖骚宗汉"之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唐四杰 楚辞 祖骚宗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祝尧的古赋论 被引量:3
3
作者 杨赛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58-61,共4页
祝尧所宗的古赋为有先秦两汉赋风的抒情赋。“祖骚宗汉”和“以情为本”构成了祝尧的古赋论,体现了他将诗教与情教、诗教与赋教合而为一的意图,反映了元代汉族知识分子既希望元代统治者推行儒教,同时又对受到统治者的冷落和歧视愤愤不... 祝尧所宗的古赋为有先秦两汉赋风的抒情赋。“祖骚宗汉”和“以情为本”构成了祝尧的古赋论,体现了他将诗教与情教、诗教与赋教合而为一的意图,反映了元代汉族知识分子既希望元代统治者推行儒教,同时又对受到统治者的冷落和歧视愤愤不平的两重心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祝尧 古赋辩体 古赋论 祖骚宗汉 以情为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赋学与楚辞学的分合
4
作者 王以宪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41-46,共6页
本文通过对文本的编辑 ,文献目录对作品的分类收录以及古代文论对文体的分类评述等三方面考察 ,认为赋学与楚辞学自南朝萧梁时期开始分离 ,各自朝不同方向发展。同时 ,又通过分析楚辞学对骚赋的看法及赋学的“祖骚宗汉”说 ,认定二学虽... 本文通过对文本的编辑 ,文献目录对作品的分类收录以及古代文论对文体的分类评述等三方面考察 ,认为赋学与楚辞学自南朝萧梁时期开始分离 ,各自朝不同方向发展。同时 ,又通过分析楚辞学对骚赋的看法及赋学的“祖骚宗汉”说 ,认定二学虽分开而并未完全分离 ,其间自有相关的连结。因此赋学与楚辞学是既有区别又联系紧密的两门学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赋学 楚辞学 祖骚宗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宋赋学批评述要
5
作者 王以宪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79-84,共6页
唐代赋学突出的特点是形成群体性批评态势。史学家们反对齐梁浮艳文风,却能推尊屈宋汉魏,评价较为客观。古文家则矫枉过正,对屈宋进行了不恰当的抨击。诗赋家之论主要是叙其作赋之缘由和大旨,是其创作中的感性体验。宋代赋论最为可... 唐代赋学突出的特点是形成群体性批评态势。史学家们反对齐梁浮艳文风,却能推尊屈宋汉魏,评价较为客观。古文家则矫枉过正,对屈宋进行了不恰当的抨击。诗赋家之论主要是叙其作赋之缘由和大旨,是其创作中的感性体验。宋代赋论最为可观者在于骚赋研究,“祖骚宗汉”说成为后世古赋派最集中的理论层次。唐宋律赋研究涉及体制演变和创作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群体性批评 古赋 杂体赋 新文赋 律赋 祖骚宗汉 以悲为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