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家族祭祀祈禳与节日习俗之变迁 被引量:3
1
作者 刘冰清 彭林绪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9-154,共6页
土家族重淫祀、崇巫尚鬼,凡节日必祭祀祈禳。自十八世纪以来,土家族的祭祀祈禳活动经历了重大的变迁,在不同的时代,其内容和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而与祭祀祈禳紧密联系的民族节日也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变革,不断赋予其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 土家族重淫祀、崇巫尚鬼,凡节日必祭祀祈禳。自十八世纪以来,土家族的祭祀祈禳活动经历了重大的变迁,在不同的时代,其内容和表达的方式有所不同,而与祭祀祈禳紧密联系的民族节日也随着时代的变革而变革,不断赋予其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具有适应新的社会环境的新的功能。因此,对部分民族传统节日我们应该加以引导,使之能适应新时代的需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祭祀祈禳 习俗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请神祈禳:明清以来清水江地区民众日常灾害防范习俗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吴才茂 冯贤亮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明清以来的清水江地区,民众在应对灾害和防范灾害发生时,常通过请神祈禳的方式进行。尽管这样的应对办法常被斥之为陋习甚至于事无补,但作为一种风俗传统,却是民众日常生活中一种固有的生存、防护策略,更是维系民众日常生活得以安宁的... 明清以来的清水江地区,民众在应对灾害和防范灾害发生时,常通过请神祈禳的方式进行。尽管这样的应对办法常被斥之为陋习甚至于事无补,但作为一种风俗传统,却是民众日常生活中一种固有的生存、防护策略,更是维系民众日常生活得以安宁的一种基本规范。因此,官方在某种程度上,也宣扬鬼神冥冥的监察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当明清王朝制度和契约规范盛行以后,民众也把这种请神祈禳的行为引入到契约文书的签署中,并进一步利用这种方式对日常公共生活所面临的潜在风险进行刊碑立约,把应对灾害的风俗传统制度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灵 祈禳 清水江地区 灾害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旅融合的祈福文化体验设计与实践 被引量:7
3
作者 周睿 蓝俊豪 +1 位作者 邱扬 费凌峰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98-305,共8页
目的祈福文化源于中国传统祈禳文化,在众多出土文物上也呈现有祈福观遗痕。而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祈福活动逐渐朝向地域民俗化和旅游体验消费方向发展。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已连续成功举办多年"金沙太阳节",打造成为... 目的祈福文化源于中国传统祈禳文化,在众多出土文物上也呈现有祈福观遗痕。而伴随着文旅融合的推进,祈福活动逐渐朝向地域民俗化和旅游体验消费方向发展。以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为例,已连续成功举办多年"金沙太阳节",打造成为融入古蜀祈福祭祀的一项著名节事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推进将节事向日常园区游览的文化消费演进转化。方法以打造金沙祈福文化及其祈福文创商品为设计实务案例,剖析旅游场域构建祈福文化的特征,在祈福文化基因和实施条件的基础上,立足于用户体验要素模型进行祈福文化的体验设计与创意实践,并对祈福文化体验的发展进行展望与反思。结论一方面博物馆借助祈福活动提升文化消费的体验品质与精神文化底蕴,另一方面通过祈福文化的IP挖掘和构建促进博物馆自身的品牌树立,增强与城市旅游、地域文化等相融合的文博事业发展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福文化 祈禳 博物馆 文旅融合 文化体验 福文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代疫病与防治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静丽 柏桦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7-249,共13页
从地方志“祥异”“灾祲”“灾祥”“灾异”等目记载来看,明代疫病频发。疫病大规模流行引起朝廷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局部传染也必然引起官府重视,尽可能地实行自救。因为疫病频发,以医治为重点救助制度逐渐完善。由于对疫... 从地方志“祥异”“灾祲”“灾祥”“灾异”等目记载来看,明代疫病频发。疫病大规模流行引起朝廷的重视,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局部传染也必然引起官府重视,尽可能地实行自救。因为疫病频发,以医治为重点救助制度逐渐完善。由于对疫病的危害认识不足,往往忽略预防,更由于官办医疗机构大多废弃,医疗技术的落后,民间巫觋有很大的活动空间,再加上朝廷疫病祈禳制度,地方官府与民间大规模驱疫活动频繁,使疫病防治难见成效。朝廷与官府虽然重视民间力量的参与,对乐善好施者予以旌表,但也难免摊派,更由于缺少医药知识,民间力量难以发挥作用。明代疫病防治制度化过程漫长,其利弊得失值得研究与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 疫病防治 申报灾伤 惠民药局 祈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民俗艺术作品的界定及影响作品生成的主要思维
5
作者 韩波 《艺术百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17-222,216,共7页
"民俗艺术"系指传承性的民间艺术,或是指民间艺术中融入了传统风俗的部分。那么,民俗艺术作品就应该是契合我国传统风俗和生活习惯,由劳动人民经过生活体验和艺术构思,借助于一定的艺术创作技巧和载体创作出的艺术产品。深入... "民俗艺术"系指传承性的民间艺术,或是指民间艺术中融入了传统风俗的部分。那么,民俗艺术作品就应该是契合我国传统风俗和生活习惯,由劳动人民经过生活体验和艺术构思,借助于一定的艺术创作技巧和载体创作出的艺术产品。深入研究民俗艺术,我们不难发现影响作品生成的主要思维。这些思维体现在使用乡土材料、祈禳意识主导,母题范式衍化、依循风俗变迁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俗艺术 艺术作品 内在思维 材料 祈禳意识 母题 文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梯玛与梯玛歌 被引量:8
6
作者 彭荣德 《鄂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89年第1期65-70,共6页
一、梯玛 “梯玛”是土家巫师在他们用本族语言作祭祀之歌时的自称——“thi<sup>55</sup>ma<sup>21</sup>”的音译。他们用汉语方言吟、唱时,则自称“老司”。民间俗称为“土老司”。 近几十年来,“梯玛”(... 一、梯玛 “梯玛”是土家巫师在他们用本族语言作祭祀之歌时的自称——“thi<sup>55</sup>ma<sup>21</sup>”的音译。他们用汉语方言吟、唱时,则自称“老司”。民间俗称为“土老司”。 近几十年来,“梯玛”(巫师)在土家族研究中,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对于“梯玛”一词的本义解释,几乎无人问津。一般在“梯玛即土家巫师”的表面概念上就止步了。其本义,笔者以为可释解为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梯玛歌》 摆手歌 “梯玛” “舍巴日” 土家族研究 祈禳 扫堂 竹枝词 本义 巴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