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祁连山中东段地区非弹性衰减系数、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研究 被引量:16
1
作者 郭晓 张元生 +1 位作者 莘海亮 张辉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19-325,共7页
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记录,基于遗传算法,首先用Atkinson方法计算非弹性衰减系数,在此基础上用Moya方法同时反演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反演结果表明,祁连山中东段地区非弹性衰减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687.9f^0.460;除... 利用甘肃数字地震台网的波形记录,基于遗传算法,首先用Atkinson方法计算非弹性衰减系数,在此基础上用Moya方法同时反演震源参数和场地响应。反演结果表明,祁连山中东段地区非弹性衰减Q值与频率的关系为:Q(f)=687.9f^0.460;除了湟源台(HYQ)外,其余台站的场地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放大效应;研究区地震的应力降范围为2~40 bar,优势分布在2~20bar;震源参数拐角频率与地震矩、地震矩与震级之间存在依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中东段 非弹性衰减Q值 场地响应 震源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中东段强震复发概率模型及未来强震地点预测 被引量:7
2
作者 郑文俊 袁道阳 何文贵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28-233,254,共7页
本文主要从祁连山中东段主要活动断裂带全新世以来古地震活动以及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的复发间隔入手,通过对强震复发间隔与平均复发间隔的比值(T/Ta)的数学处理,建立了区域强震复发所遵循的概率模型,并对未来强震的复发可能性和强震发... 本文主要从祁连山中东段主要活动断裂带全新世以来古地震活动以及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的复发间隔入手,通过对强震复发间隔与平均复发间隔的比值(T/Ta)的数学处理,建立了区域强震复发所遵循的概率模型,并对未来强震的复发可能性和强震发生地点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本地区未来最有可能的强震发生地点是老虎山—毛毛山断裂带的毛毛山—金强河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中东段 强震 复发概率 发震地点 T/Ta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中东段中强地震发生的天文气象条件
3
作者 周民都 郭增建 +1 位作者 许中秋 范兵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55-157,165,共4页
对近20年来发生在祁连山中东段的7个中强地震发震时间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祁连山中东段中强地震基本上发生在节气附近,且多在一个月的上旬或下旬;地震发生前后天气比较冷;地震均发生在太阳活动的峰年或谷年附近.
关键词 祁连山中东段 中强地震 节气 天气 太阳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中东段地区断层构造和构造变形特征研究
4
作者 周琳 李长军 +1 位作者 李君 庄文泉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65-568,583,共5页
基于中小地震重新定位结果和震源区应力场等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祁连山中东段地区断层构造和构造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祁连山中东段地区震源深度主要分布于2~20 km。龙首山断裂震源深度分布呈上宽下窄的倒三角形;门源6.4级地震的余震震... 基于中小地震重新定位结果和震源区应力场等地球物理资料,分析祁连山中东段地区断层构造和构造变形特征。结果表明:1)祁连山中东段地区震源深度主要分布于2~20 km。龙首山断裂震源深度分布呈上宽下窄的倒三角形;门源6.4级地震的余震震源深度为5~15 km,倾向SW;金强河断裂东段地震活动性强,倾向NE,倾角较高;老虎山断裂东段地震活动性强,倾向NE,深部呈近垂直产状。祁连山中东段地区震源深度自西向东递增,推测祁连山东段地区更深部可能已发生构造活动。2)研究区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向。3)沿祁连山中东段地区一系列走滑断裂与前缘逆冲断裂的组合破裂是青藏高原北东向挤出的一种重要的构造变形调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重定位 构造应力场 震源机制解 祁连山中东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断层土壤气氡浓度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地震危险性分析
5
作者 万悦 苏鹤军 +1 位作者 李晨桦 周慧玲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91-500,共10页
基于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9个观测点2016—2021年的土壤气体氡浓度观测数据,深入分析其浓度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历史大震背景、现今地震活动与断裂带滑动速率的对比分析,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对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进行地震危险区段判... 基于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9个观测点2016—2021年的土壤气体氡浓度观测数据,深入分析其浓度强度时空分布特征。同时结合历史大震背景、现今地震活动与断裂带滑动速率的对比分析,从地球化学的角度对祁连山断裂带中东段进行地震危险区段判定。研究表明:祁连山断裂中东段土壤气体氡浓度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为东强西弱,其时间序列变化特征总体呈下降趋势;断层土壤气氡浓度强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历史及现今地震活动和断裂滑动速率具有较好的耦合性。研究结论可以提供研究区深部地下流体活动的证据,对进一步研究追踪未来可能发生地震的断层和活动段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断裂带中东 土壤气氡 时空演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 velocity structure in the central-eastern part of Qilianshan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元生 周民都 +2 位作者 荣代潞 张立光 许中秋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247-255,共9页
The 3-D velocity tomography image of the central-eastern part of Qilianshan is obtained by the joint inversion of 3-D velocity structure and focal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S-P data of micro-earthquakes recorded by the ... The 3-D velocity tomography image of the central-eastern part of Qilianshan is obtained by the joint inversion of 3-D velocity structure and focal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S-P data of micro-earthquakes recorded by the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set up for a Sino-French cooperation program since 1996. The inversed velocity structure does primarily reflect some important features of the deep structure in the region and provide the scientific background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active tectonic structure and the calculation of earthquake parameter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祁连山中东段 微震观测 三维速度结构 震源参数 联合反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中强地震前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变化的一种方法 被引量:8
7
作者 荣代潞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86-291,共6页
定义了“P轴分布集中度”用以研究中强地震前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变化。利用祁连山中东段地区布设的中法微震数字监测台网多年的监测资料和甘肃数字监测台网的资料,使用P波和S波初动和振幅比联合反演方法反演了两次中等地震前震源区附近... 定义了“P轴分布集中度”用以研究中强地震前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变化。利用祁连山中东段地区布设的中法微震数字监测台网多年的监测资料和甘肃数字监测台网的资料,使用P波和S波初动和振幅比联合反演方法反演了两次中等地震前震源区附近地区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和发震应力场;利用“P轴分布集中度”这一参数分析研究了这两次中等地震前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和发震应力场的时间变化。结果表明,震前1~2年中小地震震源机制解P轴开始集中,在震前集中到大约与主震震源机制的发震应力场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轴分布集中度 震源机制解 祁连山中东段地区 发震应力场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