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型糖尿病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一项为期4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
1
作者 党亮君 赵奕 +7 位作者 高玲 魏珊 陈晨 冯俊龙 王瑾 霍康 屈秋民 商苏杭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749-754,共6页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西安市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群认知障碍队列。该队列纳入西安市鄠邑区某村40岁及以上人群,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完成基线调查,以基线认知正常人...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与认知功能减退的关系。方法数据来源于西安市农村地区中老年人群认知障碍队列。该队列纳入西安市鄠邑区某村40岁及以上人群,于2014年10月—2015年3月完成基线调查,以基线认知正常人群为研究对象,于2016年和2018年进行2次随访。收集一般资料、生活方式和既往病史等资料,完成体格检查及血液生化检查。根据T2DM病史和空腹血糖值将研究对象分为无T2DM组、基线T2DM组和新发T2DM组。采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估整体认知功能,随访4年MMSE评分较基线下降≥2分者判定为认知功能减退。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与认知功能减退发生风险的关系。结果共有1350名研究对象完成随访,其中1096人(81.2%)无T2DM,158人(11.7%)基线已患T2DM,96人(7.1%)随访期间新发T2DM。随访4年出现认知功能减退者230人(17.0%),其中新发T2DM组4年认知功能减退的发病率最高(无T2DM组vs.基线T2DM组vs.新发T2DM组:15.7%vs.20.9%vs.26.0%,P=0.014),且显著高于无T2DM组(P=0.00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发T2DM组4年内认知功能减退风险高于T2DM组(OR=1.726,95%CI:1.029~2.896,P=0.039),而基线T2DM组4年内认知功能减退风险与无T2DM组未见显著差异(OR=1.402,95%CI:0.890~2.210,P=0.145)。结论通过对西安市农村地区40岁及以上认知正常人群的4年随访发现,新发T2DM患者的认知功能减退风险显著增高,提示T2DM早期即可出现认知功能减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功能减退 危险因素 2型糖尿病(T2DM) 社区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BABRI脑健康社区临床队列研究及应用》简介
2
作者 张占军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10-410,共1页
北京老年脑健康社区临床队列研究计划(Beijing Aging Brain Rejuvenation Initiative,BABRI)于2008年启动,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建成基于社区老年人群的脑老化与认知老化数据库,建立了中国人群的认知老化常模,揭示了轻度认知障碍... 北京老年脑健康社区临床队列研究计划(Beijing Aging Brain Rejuvenation Initiative,BABRI)于2008年启动,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初步建成基于社区老年人群的脑老化与认知老化数据库,建立了中国人群的认知老化常模,揭示了轻度认知障碍的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并系统阐释了轻度认知障碍及其高危因素脑损伤的不同特征。同时开发的电子化记忆门诊和痴呆风险筛查体系,采用自主研发的智能技术和便携式的应用载体,集合了丰富的测评工具集,通过定制优化的科学测评方案和提供分级的筛查测评,成为实现痴呆、认知障碍、抑郁等神经精神疾病的早期预警和防控,以及心血管、内分泌等慢病引起的脑功能损伤评估及干预的一体化平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健康 社区临床队列研究计划 脑老化 认知老化 早期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 被引量:44
3
作者 杨海蕾 陈晨 屈秋民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16-921,共6页
目的在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2012年西安市雁塔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发现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4年后进行电话随访。χ^2 检验、方差分析、多因素COX回归... 目的在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2012年西安市雁塔区“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发现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4年后进行电话随访。χ^2 检验、方差分析、多因素COX回归模型等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774例脑卒中高危人群, 4年后随访到735人,排除拒绝调查17人,行颈动脉支架成形术4人,发生脑出血4人,纳入统计分析710人,年龄 45-98岁(平均59.75岁±9.58岁),男性282人(39.7%)。随访期间发生缺血性脑卒中50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于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13.1% vs.5.2%,P<0.001)。K-M生存分析显示,非颈动脉粥样硬化组的生存时间较颈动脉粥样硬化组长。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既往脑卒中病史、冠心病家族史、糖尿病家族史、服用降糖药物、服用降脂药物、高密度脂蛋白异常和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发生明显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影响缺血性脑卒中的独立因素( HR =2.529,95% CI : 1.150~5.563,P=0.029)。结论社区脑卒中高危人群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时,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颈动脉粥样硬化 危险因素 社区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