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再分析与发展路径探讨——兼论社区调解制度的完善 被引量:17
1
作者 瞿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32-136,共5页
以调解为代表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应纳入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完善社区调解制度。社区调解制是社区调解员采取说理的方式,运用情、理、法化解居民之间纠纷的制度,是促进人际... 以调解为代表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价值,应纳入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发展中国特色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的一个重要路径,就是完善社区调解制度。社区调解制是社区调解员采取说理的方式,运用情、理、法化解居民之间纠纷的制度,是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与社会秩序稳定的“第一道防线”。上海市社区调解在全国占领先地位,但是上海市社区调解制度尚有待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 社区调解制度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自组织视野下的社区调解能力提升 被引量:9
2
作者 邓玮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2-39,共8页
当前社区调解制度面临着诸多困境,现有的制度改进思路未充分意识到原有解决机制衰弱的深层原因,在具体措施上必然流于泛泛,不但不能提高调解的能力与效率,反而使调解失去非正式、灵活机动的民间特征。社区调解制度能力的提升有赖于社区... 当前社区调解制度面临着诸多困境,现有的制度改进思路未充分意识到原有解决机制衰弱的深层原因,在具体措施上必然流于泛泛,不但不能提高调解的能力与效率,反而使调解失去非正式、灵活机动的民间特征。社区调解制度能力的提升有赖于社区自组织机制的实现,应在社区自组织的理论视野下进行基础性的制度创新。首先,应大力加强社区自组织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比如调整现有的社区发展思路,通过政策来引导社区自组织能力的培养;从法律上确保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以形成自组织的结构体系;加强社区居民的互动、交流与协商,以培养社区居民的共同体意识以及减少社区居民间的关系距离,积极发挥小区作为集居地的作用,引导创建新的"城市村落"。其次,完善调解的立法,尊重社区的自我组织、自我教育与自我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承认社区的自治力。应该考虑制定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调解法》,系统规定有关调解的事项,并承认社区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尽快建立社区调解与诉讼调解的协调机制,同时立法将社区调解协议与法院强制执行结合起来,使社区调解得到国家公权的有力支撑。最后,要真正落实社区的自组织机制,大力实现社区公开、平等、民主的选举,让居委会及社区调解委员会真正成为一个有群众性、有代表性的自治组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调解 社区自组织 社区发展 自治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区调解场域及其信任机制的构建法则 被引量:5
3
作者 瞿琨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26-138,共13页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提供的理论框架是结构与人的关系,该理论力求在结构与人的行动之间寻求可以互通的中介,通过场域、惯习连同各种资本来探索社会实践的奥秘。本文采用场域理论作为理论工具分析当代城市社区调解制度,首先对... 布迪厄的"场域理论"提供的理论框架是结构与人的关系,该理论力求在结构与人的行动之间寻求可以互通的中介,通过场域、惯习连同各种资本来探索社会实践的奥秘。本文采用场域理论作为理论工具分析当代城市社区调解制度,首先对该理论进行"社区调解学改造":把社区调解人行动的社区空间视为一个场域,即调解场域;把社区调解人的素质看作调解场域的惯习,即调解惯习。指出在社区调解制度的运作过程中,调解场域与社区调解制度的核心机制——信任机制之间是互动的,信任机制是完成调解主体之间互动、简化社区纠纷解决过程的重要因素,它受到社会宏观结构和社区中观结构的影响,这种影响通过社区调解人在调解场域中的调解行动发生作用。信任机制的构建受到社区调解人的调解惯习的影响;同时信任主体,即社区调解人与被调解人的互动也对信任机制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被调解人对调解人的信任导致调解过程中的合作,合作又进一步增强信任。本文认为,通过对上述一系列关系、互动的行动过程进行分析,可以提炼出社区调解信任机制的构建法则,即可以从社区调解人的选拔、该制度的本体建构及其与法院诉讼的衔接机制、社区信任环境的营造等方面进行构建,进一步发展社区调解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解场域 社区调解 信任机制 构建法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情理在社区调解制度中的运用 被引量:3
4
作者 瞿琨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3期86-91,共6页
社区调解制度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以社区"调解工作室"为标志的调解制度的新形式,它在化解大量的社区基础性纠纷方面卓有成效。本文认为,社区调解制度成功运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调解主体——社区调解人将情理作为化解... 社区调解制度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的以社区"调解工作室"为标志的调解制度的新形式,它在化解大量的社区基础性纠纷方面卓有成效。本文认为,社区调解制度成功运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调解主体——社区调解人将情理作为化解社区纠纷的一个重要调解规则,并深入分析了情理在社区调解制度运用时所具有的本质、特点以及功能,以期进一步促进社区调解制度的发展与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理 社区调解制度 运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区调解制度与人文精神的关系 被引量:1
5
作者 瞿琨 田始凤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87-92,共6页
本文认为社区调解制度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文化范式,其成立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对我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发展,几千年调解制度的发展造就了特有的调解文化,而社区调解文化体现了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向度,社区调解制度的人文精神... 本文认为社区调解制度是解决纠纷的一种文化范式,其成立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对我国传统"和合文化"的发展,几千年调解制度的发展造就了特有的调解文化,而社区调解文化体现了以人文精神为核心的人文向度,社区调解制度的人文精神包括对人的终极关怀与现实关怀。本文提出社区调解制度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与法治的发展规律类似,这种内涵于社区调解制度的人文精神也集普遍价值与民族特色于一体,要进一步发展社区调解制度就应当创设一个社区调解制度与人文精神协调发展的新境界,这个新境界就是通过建设一支优秀的社区调解人队伍,来表达社区调解制度的人文关怀,将人文精神落实在社区调解人所进行的生动具体的调解实践中,以培养人们对社区调解人的信任,树立社区调解的制度权威,使这种柔性的东方法律制度在世界法治模式中占有一席之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调解制度 文化范式 人文精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调解制度的法社会学思考——从社区调解人行动入手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瞿琨 《政治与法律》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33-37,共5页
社区调解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法社会学的角度,从社区调解人的行动入手,并尝试将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社区调解人的行动进行展开分析,认为社区调解人行动的社区是调解场域,社区调解人的素质是调解惯习。这种... 社区调解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法社会学的角度,从社区调解人的行动入手,并尝试将布迪厄的场域理论作为分析工具对社区调解人的行动进行展开分析,认为社区调解人行动的社区是调解场域,社区调解人的素质是调解惯习。这种特有的信任机制是社区调解人行动所以可能的关键,从制度层面创设有利于社区调解人行动的条件,以建构社区调解的信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场域理论 社区调解人的行动 信任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内城市社区冲突研究十五年:回顾与反思 被引量:13
7
作者 吴晓林 刘泽金 邓聪慧 《天津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90-99,共10页
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和社区利益分化引发城市社区冲突多层面发生。通过采用文献统计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辅之以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城市社区冲突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学界引入矛盾分析、多元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公民权... 快速推进的城市化和社区利益分化引发城市社区冲突多层面发生。通过采用文献统计和文本分析的方法,辅之以Citespace软件,对国内城市社区冲突研究进行了全面梳理。经过十五年的发展,学界引入矛盾分析、多元治理、国家与社会关系、公民权利等多元视角,初步形成了一个以定性分析为主、社区冲突"双重变量属性"为核心的研究脉络。社区冲突研究也经历了三个转变:从初期就事论事的"本体论"走向"方法论",从将社区冲突默认为"不稳定因素"的片面认识转向发掘社区冲突的双重建构功能,从初期静态的理论思辨转向动态的具体环节的研究。但是,社区冲突研究与现实需求尚有较大差距,应当在做好对策研究的同时,重视理论研究,特别是加强综合性、系统性和差异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冲突 社会转型 社区调解 建构性功能 双重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事调解在欧洲的复兴与发展 被引量:7
8
作者 吕清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04-112,共9页
随着国家的出现以及近现代国家司法权的逐步加强和统一,刑事审判在刑事案件的处理方式中几乎占据了垄断性地位。但是近几十年来,刑事调解正在世界范围内复兴。尤其在欧洲,刑事调解发展非常迅速。英国、法国和德国、挪威的刑事调解是欧... 随着国家的出现以及近现代国家司法权的逐步加强和统一,刑事审判在刑事案件的处理方式中几乎占据了垄断性地位。但是近几十年来,刑事调解正在世界范围内复兴。尤其在欧洲,刑事调解发展非常迅速。英国、法国和德国、挪威的刑事调解是欧洲刑事调节的三种典型模式。支持欧洲刑事调解发展的理论主要有被害人学理论、非犯罪化理论、恢复性司法理论等。正是对这些不同的理论和价值观的选择及组合形成了欧洲刑事调解多样化发展的特征。而欧洲理事会和欧盟正致力于欧洲的刑事调解的规范化,这将是欧洲刑事调解未来发展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事调解 VOM社区调解 刑事司法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转轨下劳动争议社区治理的制度创新——以中山市为例 被引量:5
9
作者 李永杰 王鸣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31,共7页
当代中国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一定时期内,由于契约不完全以及法治的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上出现政府监督无效等治理盲点,需寻求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治理方式以作补充。社区治理通过第三部门的参与... 当代中国正处在复杂而深刻的制度变迁过程中,在经济转轨和社会转型的一定时期内,由于契约不完全以及法治的不完善,劳动力市场上出现政府监督无效等治理盲点,需寻求政府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治理方式以作补充。社区治理通过第三部门的参与平衡了劳动争议各方的利益,是一种能自我维系的有效制度。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是社区治理的一种具体形式,它解决了原有制度效率低下、交易费用高等问题,中山市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的有效运行就是该制度创新成功的一例。社区劳动争议调解制度还需在发挥第三部门的角色优势、设计事业共同体的激励约束机制、构建新紧密群体、传播制度创新知识等方面加以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转轨 社区治理 社区劳动争议调解 制度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地流转中维护农民利益的第三方力量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长健 罗洁 《东南学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2-27,共6页
在农地流转的利益平衡中,农民普遍处于弱势地位。而第三方力量在农地流转中维护农民利益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对农地流转中第三方力量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对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作用,对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和维护... 在农地流转的利益平衡中,农民普遍处于弱势地位。而第三方力量在农地流转中维护农民利益方面所起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对农地流转中第三方力量的功能定位及发展状况进行研究,分析其对维护农民利益的重要作用,对完善农地流转制度和维护农民利益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以维护农民利益为原则,从农地信托、农地交易信息平台、农地流转舆论监督、流转纠纷援助等制度方面探索完善农地流转第三方力量制度体系的具体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地流转 农民利益 第三方力量 农地信托 农地社区调解中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赡养义务应酌情而定
11
《农家致富》 2020年第24期53-53,共1页
【案例】王某与妻子田某育有女儿田甲、儿子王乙。后二人离婚,尚未成年的子女跟随母亲生活,与王某很少来往。多年后,年近九旬的王某因赡养费问题与子女发生纠纷。经社区调解,双方达成和解,约定田甲、王乙每月各补贴王某500元。后王某向... 【案例】王某与妻子田某育有女儿田甲、儿子王乙。后二人离婚,尚未成年的子女跟随母亲生活,与王某很少来往。多年后,年近九旬的王某因赡养费问题与子女发生纠纷。经社区调解,双方达成和解,约定田甲、王乙每月各补贴王某500元。后王某向法院起诉,要求两名子女每人每月增加支付250元。法院经综合考虑判决每人每月增加支付赡养费50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赡养义务 王乙 社区调解 赡养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