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二代测序技术在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
作者 张连霞 于世杰 +2 位作者 康千宽 赵慧霞 曹鄂洪 《中国实用医药》 2022年第12期91-93,共3页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对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4例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进行诊断。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检验结果、临床治疗方案和疗效。结果4例患者均为52~66岁的老... 目的探讨二代测序技术对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4例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经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进行诊断。分析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检验结果、临床治疗方案和疗效。结果4例患者均为52~66岁的老年家庭妇女,典型表现(高热、咳嗽)、衣原体抗体免疫球蛋白M(IgM)检测结果及痰培养均为阴性;胸部CT以单侧肺叶实变为主。4例患者可见鹦鹉热衣原体种属基因检出的序列数为1~61个,中位检出序列数为24个;二代测序技术阳性检出率为75.00%(3/4)。4例患者均经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结论二代测序技术诊断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其方法更快速、准确、全面,可作为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方法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鹦鹉热衣原体肺炎 二代测序技术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持续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延误诊治分析及文献复习
2
作者 贾卫红 杨雅菲 +5 位作者 孟晔 郝娜娜 王丽娜 卜丽娜 刘志燕 唐晶晶 《临床误诊误治》 2025年第1期7-11,共5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延误诊治原因。方法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例以持续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例特点、诊疗过程、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6例均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特点及延误诊治原因。方法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收治的6例以持续高热为主要临床表现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病例特点、诊疗过程、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结果6例均急性起病,主要表现为持续高热,体温最高42.0℃,有鸟类及家禽接触史3例,其余否认鸟类及家禽接触史。乏力、呼吸困难各5例,食欲减退、头晕各3例,咳嗽咳痰、恶心呕吐、头痛各2例,胸痛、咽干、多汗、腹泻、痰中带血各1例。4例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升高,2例降钙素原升高,2例丙氨酸转氨酶升高,2例肌酸激酶升高。6例影像学检查均有肺实变,表现为片状模糊渗出影,部分边缘不清,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征。6例均被误诊为普通社区获得性肺炎。误诊时间5~9 d。6例均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予以针对性抗感染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于急性起病,高热伴咳嗽、呼吸困难,影像学提示大片状实变渗出影,经过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无效患者,尤其有家禽或鸟类接触史者,需高度怀疑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必要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以早期确诊,减少误诊误治,尽早给予针对性治疗,能避免疾病向危重症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原体 肺炎 高热 误诊 社区获得性肺炎 支气管镜 肺泡灌洗液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1例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文弢 任长娟 张瑞侠 《安徽医学》 2022年第5期615-616,共2页
1 病历资料患者,男性,31岁,装修工人,因“发热伴咳嗽、气喘3天”于2021年1月11日就诊于淮南市朝阳医院。患者病程中伴有间断头晕、双耳听力明显下降、腹泻及双手干燥脱屑,门诊行头颅+胸部CT提示:头颅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左肺多发炎症,部... 1 病历资料患者,男性,31岁,装修工人,因“发热伴咳嗽、气喘3天”于2021年1月11日就诊于淮南市朝阳医院。患者病程中伴有间断头晕、双耳听力明显下降、腹泻及双手干燥脱屑,门诊行头颅+胸部CT提示:头颅平扫未见明显异常,左肺多发炎症,部分肺组织实变,左侧少量胸腔积液(图1)2021年1月12日门诊拟“肺部感染”收住呼吸科。患者既往体健,嗜酒5年,每天饮白酒250 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原体 社区获得性肺炎 胸腔积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代测序技术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8例
4
作者 郑文川 吴敏丹 +5 位作者 庄嘉 吴树瀚 周琪鹏 蔡俊福 郑泓斌 张淇钏 《罕少疾病杂志》 2024年第2期9-12,共4页
目的探索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经mNGS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男1例,女7例,年龄为33~81岁。4例有鸟类/家禽的... 目的探索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表现、治疗及随访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8月经mNGS确诊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8例患者中男1例,女7例,年龄为33~81岁。4例有鸟类/家禽的接触史。临床表现主要为高热(8/8)、咳嗽(8/8)、咳痰(4/8)、神经系统症状(3/8)。实验室检查提示白细胞升高(4/8)、中性粒细胞比例均升高(8/8)、淋巴细胞比例均降低(8/8);所有患者的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明显升高伴有低蛋白血症(8/8);谷丙转氨酶(8/8)、谷草转氨酶(8/8)、肌酸激酶(4/8)、乳酸脱氢酶(6/8)升高;胸部影像学多表现为斑片状渗出实变(7/8)、团块状实变(1/8),累及单侧居多(7/8)。所有患者均由肺泡灌洗液mNGS确诊,确诊后调整为多西环素(4/8)或奥玛环素(2/8)或莫西沙星(2/8),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临床诊断仍然困难。mNGS检测快、准确性高,有助于早期明确诊断、尽早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 鹦鹉热原体肺炎 临床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诊断和抗感染治疗分析
5
作者 汤骏杰 周童 《抗感染药学》 2024年第12期1205-1208,1225,共5页
目的:分析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诊断和抗感染治疗过程,为临床此类非典型病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发热、咳嗽8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明显异常,胸... 目的:分析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诊断和抗感染治疗过程,为临床此类非典型病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与结果:患者因发热、咳嗽8 d,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等感染指标明显异常,胸部CT提示两肺炎症而被收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入院后经验性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钠+莫西沙星;入院后,患者肺泡灌洗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提示为鹦鹉热衣原体,考虑患者有鸽子接触史,认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成立,又因为患者使用莫西沙星疗效不佳,遂将原抗感染方案调整为奥马环素;1周后,患者症状和各指标基本恢复正常,康复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作为非典型病原体,不易被常规病原学检测方法检查出来,此时可考虑宏基因组二代测序等新型检测技术;而在治疗上,临床应根据药物的实际疗效来调整治疗方案,以保证患者获得有效的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原体 肺炎 抗感染治疗 奥马环素 药学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诊断及治疗
6
作者 罗干 黄志文 《山东医药》 CAS 2024年第33期71-73,共3页
目的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女,56岁,因“发热伴下腹痛9天”入院,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右肺感染、实变,初步考虑为右肺感染,多为社区获得性肺... 目的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女,56岁,因“发热伴下腹痛9天”入院,胸部CT检查结果提示右肺感染、实变,初步考虑为右肺感染,多为社区获得性肺炎。经验性给予环丙沙星和头孢他啶抗感染治疗后,仍有间断发热,并出现肝功能损伤。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行支气管镜检查并取样本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mNGS检出鹦鹉热衣原体。结合患者临床表现,明确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立即停用激素,调整使用头孢他啶联合阿奇霉素抗感染治疗,患者症状好转后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表现和影像学检查结果无特异性,mNGS可及时明确诊断,阿奇霉素治疗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体 鹦鹉热原体 肺炎 原体肺炎 鹦鹉热原体肺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阿奇霉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例妊娠期鹦鹉热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报告 被引量:3
7
作者 李元广 丘韶校 赵宇 《罕少疾病杂志》 2021年第6期8-10,共3页
妊娠期鹦鹉热是一种较罕见疾病,可导致母体和胎儿高死亡率。本文报道1例孕妇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导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否认禽类接触,临床表现为快速进展的气促、呼吸衰竭,给予有创通气及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肺泡灌洗液送检华大基因... 妊娠期鹦鹉热是一种较罕见疾病,可导致母体和胎儿高死亡率。本文报道1例孕妇感染鹦鹉热衣原体导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否认禽类接触,临床表现为快速进展的气促、呼吸衰竭,给予有创通气及体外膜肺氧合治疗。肺泡灌洗液送检华大基因行病原体二代测序,检出鹦鹉热衣原体。依据检测结果调整治疗方案,给予阿奇霉素联合莫西沙星抗感染等治疗后病情改善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妊娠期鹦鹉热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灌洗液tNGS确诊鹦鹉热衣原体肺炎2例并文献复习
8
作者 杨亚如 宫亚娅 孙洪岩 《淮海医药》 CAS 2024年第5期542-546,共5页
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细胞内病原体,宿主范围广泛,具有人畜共患效应,特别是由于宠物鸟、家禽和牲畜的感染,传播给人类会导致严重的疾病^([1])。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衣原体肺炎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往很难诊断,随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 鹦鹉热衣原体是一种细胞内病原体,宿主范围广泛,具有人畜共患效应,特别是由于宠物鸟、家禽和牲畜的感染,传播给人类会导致严重的疾病^([1])。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是衣原体肺炎的一种,其临床表现不典型,以往很难诊断,随着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 on sequencing,m NGS)的广泛应用,近年报道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病例数逐年增加。目前靶向二代测序(targeted 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tNGS)技术逐步扩大应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原体 肺炎 肺泡灌洗液 靶向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淮安地区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感染病原体分析 被引量:10
9
作者 宋应健 王立新 +1 位作者 洪永青 施毅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2010年第12期1279-1281,共3页
目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病原谱各地区有差异,了解淮安地区成人CAP病原谱、病原体耐药状况,为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患者痰液、血液或胸水行细菌培养,应用ELISA法对所有入选的CAP患者行肺炎支原体和... 目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病原谱各地区有差异,了解淮安地区成人CAP病原谱、病原体耐药状况,为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取患者痰液、血液或胸水行细菌培养,应用ELISA法对所有入选的CAP患者行肺炎支原体和衣原体IgM抗体检测、PCR法监测军团菌-DNA。结果非典型病原体和肺炎链球菌比例分别占CAP病原体第1位和第2位,肺炎链球菌对青霉素耐药率高,老年人革兰阴性菌感染常见。结论淮安地区成人CAP肺炎链球菌耐药率高,非典型病原体占重要地位,选择药物应对细菌和非典型病原体均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非典型病原体 肺炎链球菌 耐药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NGS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10
作者 马晶 杨舒婷 +2 位作者 杨敏 黄国虹 王昌敏 《临床检验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486-489,共4页
目的检测并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17例,对其临床病理参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17例... 目的检测并分析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病理参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方法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8月经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技术(mNGS)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17例,对其临床病理参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及总结。结果17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白细胞计数正常或升高,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乳酸脱氢酶、B型钠尿肽等升高,淋巴细胞百分比及清蛋白降低。结论mNGS检测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及防治缩短了诊疗时间,可使患者得到及时、精准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原体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肺炎 临床病理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2
11
作者 赵华 张弦 +2 位作者 汤伟 顾宇峰 张彬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36期62-64,共3页
目的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同时接触活鸽,先后2 d发病,均有高热等毒血症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C反应蛋白、血沉明显升高,低钾... 目的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例患者同时接触活鸽,先后2 d发病,均有高热等毒血症状,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降低,C反应蛋白、血沉明显升高,低钾血症,肝功能轻度异常。胸部CT表现为单侧下肺炎症,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检测肺泡灌洗液发现鹦鹉热衣原体,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2例均经米诺环素联合莫西沙星治疗,后病情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除有肺炎表现外,常有电解质紊乱、肝功能异常等肺外脏器受损表现;常规检测方法难以确诊,通过肺泡灌洗液的mNGS检查,可以为诊断提供帮助;并据此调整抗菌药物,以四环素类药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原体肺炎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 米诺环素 莫西沙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辅助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一例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阳 王登本 +4 位作者 魏永梅 马俊彦 刘茜 曹钰洁 李建英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23年第3期209-210,共2页
鹦鹉热衣原体作为一种革兰氏阴性、胞内寄生的病原体,通常在鹦鹉及鸽子中被发现。由于鹦鹉热的低发病率及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其发生易被忽视。而且目前所存在的传统检测方法检出鹦鹉热衣原体病原体较为困难,然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 鹦鹉热衣原体作为一种革兰氏阴性、胞内寄生的病原体,通常在鹦鹉及鸽子中被发现。由于鹦鹉热的低发病率及无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其发生易被忽视。而且目前所存在的传统检测方法检出鹦鹉热衣原体病原体较为困难,然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etagenomic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NGS)作为一种新型宏基因组二代测序方法,具有快速、准确、全面检测的优势。本文报道1例宏基因组二代测序辅助诊断鹦鹉热衣原体肺炎,加深对mNGS检测方法及鹦鹉热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鹦鹉热原体 肺炎 宏基因组二代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和mNGS检测对社区获得性肺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
13
作者 黄小欢 何小珊 +1 位作者 江玉婷 温雅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4年第18期53-58,共6页
目的探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mNGS)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81例CAP/HAP患者,收集BALF,均行微生物培养、mNGS检测,统计BAL... 目的探究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培养、宏基因组学二代测序(mNGS)检测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中的诊断价值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10月至2024年4月收治的81例CAP/HAP患者,收集BALF,均行微生物培养、mNGS检测,统计BALF微生物培养、mNGS病原体检测结果,比较BALF微生物培养、mNGS检测对不同病原体的检出率,比较BALF微生物培养、mNGS检测对CAP/HAP类型的检出率。结果mNGS检测阳性检出率[86.42%(70/81)]高于BALF微生物培养[22.22%(18/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ALF微生物培养阳性18例检出病原体26株,mNGS检测阳性70例检出病原体148株。BALF微生物培养、mNGS对不同病原体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NGS检测对单一型、混合型CAP/HAP的检出率均高于BALF微生物培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0例mNGS检测阳性样本序列数为(1293.51±394.86)bp,高丰度占比84.29%(59/70),中丰度占比14.29%(10/70),低丰度占比1.43%(1/70)。mNGS检测病原体结果可信度较高。70例mNGS检测阳性CAP/HAP患者检出148株病原体,主要为细菌感染56.76%(84/148),其中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结论mNGS检测诊断CAP/HAP的价值明显优于BALF微生物培养,能提高不同病原体种类、不同CAP/HAP类型的检出率,从而指导临床针对性进行抗微生物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医院获得性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微生物培养 宏基因组学 原体 革兰阴性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肿瘤坏死因子-α与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 被引量:3
14
作者 冯日昇 郭燕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1年第34期6371-6374,共4页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CARDS TX)、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儿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90例RMPP患儿作... 目的研究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CARDS TX)、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在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患儿中的表达情况,分析其与患儿血液高凝状态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河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收治的90例RMPP患儿作为研究对象(RMPP组),另选择同期于河南省儿童医院呼吸科进行体检的9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CARDS TX、TNF-α水平,分析CARDS TX、TNF-α与RMPP患儿Fib、APTT、PT水平的关系。根据所测CARDS TX相对表达量及TNF-α中位数值,将RMPP患儿分为CARDS TX高水平组和CARDS TX低水平组、TNF-α高水平组和TNF-α低水平组,对比其肺内外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RMPP组Fib、D-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APTT短于对照组(P<0.05),P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MPP组CARDS TX、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RMPP患儿CARDS TX、TNF-α水平与Fib、D-D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APTT呈负相关(P<0.05),与PT无相关性(P>0.05)。CARDS TX高水平组胸腔积液、肺不张和肝功能异常发生率高于CARDS TX低水平组(P<0.05),肺实变、心肌损害、心包积液和皮疹发生率与CARDS TX低水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高水平组胸腔积液、肺不张、皮疹发生率高于TNF-α低水平组(P<0.05),肝功能异常、肺实变、心肌损害和心包积液发生率与TNF-α低水平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ARDS TX、TNF-α水平与RMPP患儿血液高凝状态及肺内外并发症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肺炎原体肺炎 社区获得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毒素 肿瘤坏死因子-Α 血液高凝状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分布及检测方法
15
作者 温和 《安徽医学》 2007年第6期542-543,共2页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原体分布 PNEUMONIA 检测 原体感染 人类健康 潜伏期 肺间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呼吸道标本靶向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分析
16
作者 蒋艳纯 吕峻峰 李倩倩 《中国社区医师》 2024年第31期74-76,共3页
目的:分析基于呼吸道标本靶向宏基因组测序技术(tNGS)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23年6—7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15例作为研究对象,留取痰液、肺泡灌洗液或咽拭子标本行tNGS分析,... 目的:分析基于呼吸道标本靶向宏基因组测序技术(tNGS)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病原学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23年6—7月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收治的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115例作为研究对象,留取痰液、肺泡灌洗液或咽拭子标本行tNGS分析,记录标本情况、病原体检出情况,并比较不同年龄患儿病原体检出情况。结果:115例患儿共检测tNGS标本123份,其中8例患儿送检肺泡灌洗液和痰液2种标本,单独痰液标本83份,单独肺泡灌洗液标本5份,咽拭子19份。123份标本中,病原体总检出率为98.37%(121/123),共检出病原体205株,其中以肺炎支原体最多,占比40.00%(82/205)。单一病原体感染检出58份,检出率为47.15%(58/123),其中以肺炎支原体多见,占比75.86%(44/58)。混合病原体感染检出63份,检出率为51.22%(63/123),其中以2种病原体混合感染多见,占比76.19%(48/63)。不同年龄段患儿肺炎链球菌、人呼吸道合胞病毒、博卡病毒、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检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肺炎链球菌以1~<3岁检出率较高,人呼吸道合胞病毒以<1岁、1~<3岁检出率较高,博卡病毒、副流感病毒以1~<3岁检出率较高,肺炎支原体检出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儿tNGS病原体检出率较高,其中混合感染占比较高,不同年龄段患儿原体感染有所差异,需根据儿童感染特点积极开展早期病原学检测,为临床诊疗提高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炎原体 合胞病毒 呼吸道标本靶向宏基因组测序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诊断及治疗(附5例报告) 被引量:9
17
作者 段建民 蒋萍 +1 位作者 刘莉 吴钰 《山东医药》 CAS 2021年第21期81-83,共3页
目的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急性起病,发热,其中3例伴有干咳少痰、2例出现胸闷、2例出现肌肉酸痛、1例出现腹泻伴精神恍惚。... 目的总结鹦鹉热衣原体肺炎的有效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例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及治疗方法作回顾性分析。结果5例患者均急性起病,发热,其中3例伴有干咳少痰、2例出现胸闷、2例出现肌肉酸痛、1例出现腹泻伴精神恍惚。2例有鸽子接触史,1例养鸟,1例有家禽接触史。实验室检查可见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降低、低钠、转氨酶水平升高、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胸部薄层CT检查显示5例患者均为单侧肺叶的磨玻璃影和实变影,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分类以中性粒细胞增高为主。5例患者均收集BALF进行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检出鹦鹉热衣原体序列(7~447条),明确诊断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mNGS结果回报后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抗菌药物,2例调整为多西环素口服、2例调整为替加环素静脉滴注、1例调整为莫西沙星静脉滴注,治疗后患者体温正常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起病急骤,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临床症状及常规检查缺乏特异性,禽、鸟类接触史是重要诊断线索,对患者BALF进行mNGS能快速明确诊断,多西环素、莫西沙星、替加环素等抗菌药物治疗鹦鹉热衣原体肺炎效果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鹦鹉热原体 鹦鹉热原体肺炎 支气管肺泡灌洗 鹦鹉热原体序列 多西环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应用研究
18
作者 冯远军 黄静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24期120-121,共2页
目的:研究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体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6例,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病原体并对比实验室培养结果,分析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86例患者灵... 目的:研究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病原体的应用效果。方法:2017年1月-2018年12月收治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86例,应用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病原体并对比实验室培养结果,分析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结果:86例患者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67.2%,阳性预测值为81.5%,阴性预测值为97.0%。检测率较高的病原体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茜、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和鲍曼不动杆菌。结论: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进行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可确定病原体,具有较高的检查准确率,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肺炎 原体 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误诊分析及文献复习 被引量:3
19
作者 贾卫红 杨栋才 +5 位作者 祝阿妮 路晨阳 马倩 卜丽娜 刘志燕 李楠 《临床误诊误治》 CAS 2022年第11期5-9,13,共6页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误诊患者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020年12月—2022年4月收治的曾误诊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例分别以发热和乏力7 d,间断头晕20余天,发热和咳嗽、... 目的探讨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误诊患者临床特征、诊治方法及误诊原因、防范措施。方法对2020年12月—2022年4月收治的曾误诊的鹦鹉热衣原体肺炎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例分别以发热和乏力7 d,间断头晕20余天,发热和咳嗽、气短1 d及发热伴咳嗽、咳痰6 d入院,均出现高热,伴乏力、食欲不振及轻微咳嗽、肌肉酸痛等症状,皆出现中性粒细胞和C反应蛋白升高;2例转氨酶升高;2例血钠下降。胸部CT检查主要表现为单叶肺实变伴支气管充气征。3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示支气管黏膜充血和肿胀。就诊初期均误诊为细菌性肺炎,误诊时间5~10 d,给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后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宏基因二代测序(mNGS)等检查并追问病史发现鹦鹉和禽类接触史,确诊鹦鹉热衣原体肺炎。4例确诊后均给予莫西沙星治疗病情好转出院。结论鹦鹉热衣原体肺炎临床常表现为高热和乏力,影像学检查以肺部斑片实变影为主,易出现胸腔积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mNGS检测能快速准确诊断,早期给予多西环素和(或)莫西沙星治疗效果明显。提高对该病认识、详细病史询问及认真、细致诊断和鉴别诊断可减少或避免鹦鹉热衣原体肺炎误诊误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炎 鹦鹉热原体 误诊 细菌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6例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体的构成及其耐药性分析
20
作者 尤鑫 《抗感染药学》 2021年第8期1155-1157,共3页
目的:分析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感染病原体的构成及其耐药特点。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新生儿科收治的CAP患儿186例病历资料,统计其患儿入院后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感染病原体的构成及其耐药特点。方法:选取医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新生儿科收治的CAP患儿186例病历资料,统计其患儿入院后呼吸道分泌物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分析不同感染患儿中主要病原体的分布(包括常见细菌、病毒等)及主要革兰阴性菌、革兰阳性菌的耐药特点。结果:186例新生儿中,其中细菌感染143例(分离出病原菌143株)和病毒感染43例(分离出病毒38株);143例细菌感染的CAP患儿中,感染病原菌TOP 3的主要是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46.85%、25.17%和10.49%;检出的38株病毒中,其中B型流感病毒和A型流感病毒感染较为常见(分别为44.74%和21.05%);药敏检测结果发现,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钠的耐药率为25.37%,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为38.89%,流感嗜血杆菌对头孢曲松的耐药率为15.38%,肺炎链球菌对克林霉素、红霉素的耐药率为85.71%;金黄色葡萄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86.67%、86.67%和80.00%。结论:细菌是新生儿CAP的常见病原体,且对头孢菌素类、克林霉素、红霉素等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治疗,确保其治疗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 社区获得性肺炎 原体 耐药性 抗菌药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