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头孢吡肟治疗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44例临床观察 被引量:4
1
作者 周泽云 张巧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2008-2010,共3页
目的 观察头孢吡肟治疗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86例确诊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44例,采用头孢吡肟(2g静滴1次/12h);对照组42例,采用头孢噻肟(3g静滴1次/8h)... 目的 观察头孢吡肟治疗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将86例确诊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44例,采用头孢吡肟(2g静滴1次/12h);对照组42例,采用头孢噻肟(3g静滴1次/8h),两组疗程均为7~14d。结果头孢吡肟对G+球菌及G-杆菌感染均有良好的疗效,对部分耐第一、二、三代头孢菌素药物的菌株亦能起到较好的抗菌作用,头孢吡肟组治愈率86.4%,有效率93.2%,头孢噻肟组对部分耐药G+球菌及G-杆菌感染治疗效果差,治愈率64.3%,有效率76.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头孢吡肟体外抗菌活性强于头孢噻肟,是一种安全、广谱、有效的经验性治疗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抗生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 头孢吡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年龄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张康 杨浩 +4 位作者 荆惠 关胜男 张庆 谢凯 王海峰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58-564,共7页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1家三甲医院收治的住院S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 目的 探讨不同年龄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预后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多中心、前瞻性的研究方法,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10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11家三甲医院收治的住院SCAP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年龄分为老年组(≥65岁)和非老年组(18~64岁),分析SCAP临床特征。根据死亡与否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SCAP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70例SCAP患者被纳入研究,年龄20~93 (65.75±15.23)岁,其中老年SCAP比例为58.82%(100/170)。非老年SCAP住院病死率为24.3%(17/70),老年SCAP住院病死率为28%(28/100)。与非老年SCAP相比,老年SCAP入院时病情严重程度评分更高,合并症更多,但入院时发热、呼吸频率增快症状表现更不明显。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肺炎严重指数(PSI)评分(P=0.016,OR=1.022, 95%CI 1.004~1.041)和有创机械通气(P=0.037,OR=4.543, 95%CI 1.092~18.898)为非老年SCAP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序贯性脏器功能衰竭(SOFA)评分(P=0.006,OR=1.240, 95%CI 1.063~1.446)和合并冠心病(P=0.037,OR=2.834, 95%CI 1.066~7.534)为老年SCAP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SCAP患者住院病死率高,入院时PSI评分和有创机械通气为非老年SCAP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入院时SOFA评分和合并冠心病为老年SCAP住院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老年 病死率 危险因素 SOFA评分 PSI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解脲支原体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1例报道
3
作者 李志澎 林新锋 罗苑苑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855-858,共4页
解脲支原体是一种人类泌尿生殖道中常见的病原体,其引起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是极为罕见的。本文报道了1例疑似肺泡蛋白沉积症,实为重症解脲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并对SCAP诊断及治疗思路进行整理,以期为临床医生对... 解脲支原体是一种人类泌尿生殖道中常见的病原体,其引起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是极为罕见的。本文报道了1例疑似肺泡蛋白沉积症,实为重症解脲支原体肺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过,并对SCAP诊断及治疗思路进行整理,以期为临床医生对相关疾病的诊治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脲支原体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肺泡蛋白沉积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MIC-Ⅳ数据库的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长期预后模型的构建与评估
4
作者 邓南利 刘仁怀 +2 位作者 柴薪 张西京 苏斌虓 《解放军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00-408,共9页
目的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探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的中长期死亡危险因素,构建预后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08-2019年美国MIMIC-Ⅳ数据库中1943例SCAP患者,按7:3的比例... 目的基于美国重症监护医学信息数据库(MIMIC-Ⅳ)探究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的中长期死亡危险因素,构建预后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能。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纳入2008-2019年美国MIMIC-Ⅳ数据库中1943例SCAP患者,按7:3的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1363例)与验证集(580例)。主要研究终点为1年全因死亡,次要终点包括30 d及90 d全因死亡。通过LASSO回归结合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筛选独立预后因素,构建可视化列线图模型。采用一致性指数(C指数)、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评估模型效能,并与传统的CURB-65评分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验证风险分层能力。结果SCAP患者的30 d、90 d及1年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5.9%、34.5%、42.6%。研究确定了7项独立危险因素:年龄(HR=1.037)、心率(HR=1.007)、红细胞分布宽度(RDW,HR=1.092)、急性生理学评分Ⅲ(APS-Ⅲ,HR=1.013)、脑血管疾病(HR=1.453)、肝脏疾病(HR=1.272)和恶性肿瘤(HR=2.007)。据此构建Cox回归模型并绘制列线图,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的C指数分别为0.710和0.688,ROC曲线下面积(AUC)显示其预测效能(1年AUC:训练集0.768,验证集0.738)优于CURB-65评分(1年AUC:训练集0.648,验证集0.616)。Kaplan-Meier分析显示高风险组生存率明显低于低风险组(P<0.0001)。结论年龄、心率、RDW、APS-Ⅲ评分、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恶性肿瘤是SCAP患者中长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这些因素构建的预后模型具备较高的预测效能,可为临床诊疗提供有效的重要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MIMIC-Ⅳ数据库 预后模型 LASSO回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浆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水平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ICU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
5
作者 张立涛 徐鑫 +2 位作者 李令令 郝清卿 李素彦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719-723,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ICU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住院的74例SCAP患者。患者于入院后12小时内检测血中性粒细...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点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水平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患者ICU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河北省人民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住院的74例SCAP患者。患者于入院后12小时内检测血中性粒细胞计数、血肌酐(Scr)、白蛋白(Alb)、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于患者入院后第1天[NSE(day1)]和第4天[NSE(day4)]早晨采集NSE血样进行检验。并根据患者ICU内是否死亡分为生存组(n=57)和死亡组(n=17)。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上述参数的预测效果。结果死亡组患者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II评分(APACHE II score)、IL-6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NSE(day1)和NSE(day4)水平高于生存组(P<0.05),氧合指数(PaO_(2)/FiO_(2))明显低于生存组(P<0.05)。APACHE IIscore、IL-6水平、中性粒细胞计数、NSE(day1)和NSE(day4)水平与SCAP患者ICU死亡呈弱的正相关(P<0.05),PaO_(2)/FiO_(2)与患者ICU死亡呈弱的负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 IIscore和NSE(day4)与SCAP患者ICU死亡相关(P<0.05)。APACHE II score和NSE(day4)预测SCAP患者ICU死亡的AUC分别为0.729(95%CI 0.613~0.826)和0.787(95%CI0.676~0.874),两者的AU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61)。NSE(day4)预测患者ICU死亡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57.89%和88.24%(临界值为14.83μg/L)。结论NSE(day4)是SCAP患者ICU死亡的独立预测指标,是评估SCAP患者预后的一个很好的替代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反应蛋白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7
6
作者 胡志德 韩志君 +4 位作者 孙懿 秦琴 黄元兰 陈孙孝 邓安梅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01-505,共5页
目的评价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就诊时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其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202例因重症CAP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评价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患者就诊时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对其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9月至2010年9月期间202例因重症CAP住院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提取出患者就诊时的血清CRP浓度以及肌酐、红细胞沉降率、白细胞计数等数据。根据治疗效果将患者分为住院期间死亡组(死于CAP并发症)和存活组,分别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法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研究CRP与患者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的关系。结果死亡组和存活组患者血清CRP中位水平(四分位间距)分别为327.00(246.25,411.50)mg/L和167.00(132.50,208.50)mg/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7.481,P<0.001)。ROC分析表明:血清CRP对预测患者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具有较高的预测效力,其曲线下面积(AUC)达到了0.85[95%可信区间(0.78,0.91)];以230.50 mg/L为界点时,其预测患者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的敏感性为0.83[95%可信区间(0.76,0.89)],特异性为0.79[95%可信区间(0.65,0.89)]。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在校正了年龄、肌酐、红细胞沉降率后,CRP仍然与重症CAP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死亡事件相关(OR=13.42,P<0.01)。结论血清CRP水平对重症CAP患者发生住院期间死亡事件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反应蛋白质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住院期间死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人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治进展 被引量:27
7
作者 梁颖 习昕 刘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2008年第11期1005-1007,1013,共4页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的病死率和病原体的耐药率目前仍很高,也是困扰医生的难题,并且在SCAP的诊断和治疗上还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就SCAP的诊断标准、病原学检查、发病机制、病情评估和危险分层、治疗等方面做一综述。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成年人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社区与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特征与预后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刘晓 王彤 +1 位作者 蒋怡芳 黄敏捷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63-170,共8页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与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收集SCAP患者70例,SHAP患者110例。SHAP组1个月内手术史、放/... 目的探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CAP)与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SHAP)的临床特征与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症肺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预后相关因素。结果收集SCAP患者70例,SHAP患者110例。SHAP组1个月内手术史、放/化疗史、查尔森合并症指数、恶性肿瘤的构成比均高于SCAP组(P分别为<0.001、0.006、0.001、<0.001);器官衰竭个数、B型尿钠肽(BNP)_(max)、心力衰竭构成比低于SCAP组(P=0.048、0.003、0.037)。SHAP组总住院天数[33.0(25.0,43.3)d对14.0(5.8,28.3)d,P<0.001]与180 d病死率(44.6%对27.5%,P=0.047)高于SCAP组,两组随访期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09,P=0.045)。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APACHEⅡ)评分、恶性肿瘤、D-二聚体_(max)、肾替代治疗为SCAP的预后危险因素(P=0.002、0.039、0.008、0.003,OR=20.449、6.183、13.841、19.456);器官衰竭>2个、呼吸机相关肺炎、肾替代治疗为SHAP的预后危险因素(P=0.028、0.005、0.002,OR=6.308、4.491、11.456)。结论 SCAP与SHAP住院病死率、30 d病死率无显著差异,然而SHAP 180 d病死率高于SC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重症医院获得性肺炎 临床特征 预后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厄他培南经验性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评估 被引量:9
9
作者 倪军 胡国萍 孙嵘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24-427,共4页
目的观察厄他培南初始经验性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4月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住院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厄他培南组和头孢唑肟组。分别采用厄他培南联合阿奇霉素以及头... 目的观察厄他培南初始经验性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08年1月—2011年4月上海市闸北区中心医院住院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随机分厄他培南组和头孢唑肟组。分别采用厄他培南联合阿奇霉素以及头孢唑肟钠联合阿奇霉素的经验性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共83例患者入选,厄他培南组41例,头孢唑肟组42例。临床疗效比较:前者有效率85.4%,后者有效率6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厄他培南组治疗显效快,总住院天数短,住院费用减少。两组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均少见而轻微。结论厄他培南联合阿奇霉素治疗老年重症CAP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治疗老年重症CAP恰当的初始经验性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厄他培南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老年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毛莉娜 罗光伟 +4 位作者 万军 黄燕玲 杨硕 毛先明 黄小龙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10期2075-2078,共4页
目的 :从临床疗效、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方面对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本研究选取198例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住院部住院治疗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 目的 :从临床疗效、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等方面对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 :本研究选取198例于2012年1月-2012年12月间在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内科住院部住院治疗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另选取179例于2013年1月-2013年12月间同在该院住院治疗的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按照中医临床路径拟定的方案实施治疗。采用回顾性分析比较两者临床疗效、住院天数、医疗费用的差别。结果: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方案可在保证临床疗效的前提下缩短住院天数,减少患者医疗费用。结论 :规范化的中医临床路径对于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治疗有着积极的影响。因此,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医临床路径的制定和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温肺热病(非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中医临床路径 实施效果 回顾性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触发的噬血细胞综合征17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辛琪 孙婷婷 徐刚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62-67,共6页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触发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重症CAP触发的HLH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结果 17例患者年龄1.2~12.1岁,男6例,女11例;均有发热,以皮疹(47... 目的 探讨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CAP)触发的噬血细胞综合征(HLH)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重症CAP触发的HLH临床资料,总结临床特征,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不良因素。结果 17例患者年龄1.2~12.1岁,男6例,女11例;均有发热,以皮疹(47.1%)、脾大(70.6%)、低氧血症(82.4%)和呼吸衰竭(41.2%)为主要表现,肺内外并发症多见。混合病原感染13例(76.5%),病毒感染12例(70.6%)。1例发生STXBP2杂合突变,考虑为重症CAP触发的原发性HLH。治疗后随访存活组12例(70.6%),死亡组5例(29.4%),对比分析2组实验室指标发现,血小板计数<80×109/L是影响重症CAP触发HLH预后的不良因素(P=0.009)。结论 重症CAP触发的HLH病情危重,死亡率高,常见于以病毒感染为主的混合感染,应注意筛查是否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可能与不良预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噬血细胞综合征 预后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宏基因二代测序技术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6
12
作者 张硕 孙培培 向平超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CSCD 2023年第8期48-55,共8页
目的分析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行宏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 目的分析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行宏基因高通量测序技术(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在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入住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呼吸监护室且进行BALFm NGS检测的45例首诊考虑SCAP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免疫状态分为免疫正常组及免疫受损组,评估m NGS对两组患者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情况、对治疗的指导价值,并将m NGS与普通病原微生物检测进行比较。结果共有45例SCAP患者纳入研究。其中免疫正常患者25例,免疫受损患者20例。m NGS检测阳性率为86.7%,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阳性率为26.7%,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相比,m NGS在检测非典型病原微生物和机会性感染病原微生物方面具有明显优势。m NGS在诊断混合感染方面要优于常规微生物检测。根据临床表现及m NGS检测结果,82.1%的患者需要调整抗生素治疗。结论对比常规微生物检测方法,m NGS检测方法敏感度高、覆盖范围广,能够为SCAP患者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并指导抗生素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宏基因二代测序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测序在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5
13
作者 姚仲伟 李美锦 +3 位作者 王桃 聂川 吴晓武 郑亦男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1203-1206,共4页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BALF)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因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需肺泡灌洗治疗的患儿,所得BALF同时进行传统病原学检测与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 目的探讨肺泡灌洗液(BALF)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期间因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需肺泡灌洗治疗的患儿,所得BALF同时进行传统病原学检测与宏基因组测序(metagenomics 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m NGS)病原检测,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对重症获得性肺炎病原学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 29例患儿的BALF同时进行传统病原检测和m NGS检测,细菌检出率m NGS明显高于传统检测方法(58.6%vs. 20.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3)。病原菌阳性率与2种以上病原体感染上,m NGS明显高于传统检测方法(93.1%vs. 72.4%,34.5%vs.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m NGS检测与传统检测结果一致性上,在不一致的病原体、细菌与真菌中,培养阴性多于m NGS阴性结果。在复合感染中,m NGS明显高于传统检测方法(58.6%vs. 2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7)。结论在儿童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BALF m NGS对病原菌的检出率高于传统检测方法,尤其是对细菌与复合感染时诊断价值更高,能早期对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提供诊治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泡灌洗液 宏基因组测序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雾化吸入阿米卡星对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13
14
作者 付黎明 朱平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28-432,共5页
目的通过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探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 目的通过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severe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SCAP),探讨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mergency intensive care unit,EICU)收治的老年SCAP患者106例分为雾化组和对照组各53例,两组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病原学构成及对阿米卡星的敏感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雾化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行阿米卡星雾化吸入,对两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天数、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肺部感染评分(Clinical Pulmonary Infection Score,CPIS)、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cute Physical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细菌清除率、治疗总有效率、28 d病死率及不良反应进行分析。结果雾化组机械通气时间、住ICU天数、住院天数、抗生素使用时间分别为(7.98±2.36)d、(9.81±1.90)d、(12.68±1.65)d、(11.21±1.40)d,短于对照组的(9.62±2.70)d、(12.34±2.72)d、(14.94±2.73)d、(13.77±2.2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组第7 d CPIS评分及APACHEⅡ评分较对照组及入院时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组细菌清除率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6%、81.13%,均高于对照组的56.52%、62.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雾化组28 d病死率略低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两组28 d病死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雾化吸入阿米卡星治疗老年SCAP患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化吸入 阿米卡星 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老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重症肺炎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病原学观察 被引量:6
15
作者 郭振辉 邓青南 +3 位作者 孙杰 苏磊 唐柚青 麦悦强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0期1988-1991,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并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后再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原学及其变化。方法对34例老年重症社区肺炎入院时和及其VAP发生后,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行定量培养... 目的探讨老年重症肺炎并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MV)后再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病原学及其变化。方法对34例老年重症社区肺炎入院时和及其VAP发生后,获取下呼吸道分泌物行定量培养、药物敏感性与ESBLs检测。结果①病原:人院时以G-杆菌为主;VAP发生时,G-杆菌由75%增加到87%,其中,非发酵类细菌病原检出率也由24%上升至37%。ESBLs检出率由32%上升至47%;混合感染和“二重感染”分别由12%、9%上升至59%和35%。②对常用抗生素的药物敏感性试验:人院时G^-杆菌菌株,除对亚胺培南无耐药外,含酶抑制剂抗生素、头孢他啶,阿米卡星、拉氧头孢耐药率在20%~30%;对其余三代头孢和哌拉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为40%~50%;而VAP时G-杆菌菌株,则出现了对亚胺培南耐药菌株,耐药率的高低与入院菌株趋势大致相似,但增加12%~20%;产ESBLs菌株除亚胺培南、含酶抑制剂抗生素、拉氧头孢外,比非产ESBLs菌株耐药率高30%~50%。③病死率53%。结论出境老年重症CAP及其VAP病原均以G-杆菌为主和较高的ESBLs检出率,VAP时非发酵类细菌病原、白色念珠菌比例和ESBLs检出率均大幅增加,老年重症CAP及其VAP在抗感染治疗及抗生素选用时应充分考虑病原学的以上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病原 药物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美国《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2024年第6期有关人兽共患病论文摘译
16
作者 李宗清(译)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F0003-F0004,共2页
P1088 2010-2019年,韩国首尔市某三级医院人副流感病毒引起的社区和医院获得性成人重症肺炎//Joung Ha Park,Sang-Bum Hong,Jin Won Huh,等人副流感病毒(HPIV)相关成人重症肺炎的特征尚未得到充分的评估。我们调查了2010-2019年期间143... P1088 2010-2019年,韩国首尔市某三级医院人副流感病毒引起的社区和医院获得性成人重症肺炎//Joung Ha Park,Sang-Bum Hong,Jin Won Huh,等人副流感病毒(HPIV)相关成人重症肺炎的特征尚未得到充分的评估。我们调查了2010-2019年期间143例HPIV相关重症肺炎患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HPIV是与病毒相关的医院获得性重症肺炎的最常见病因(25.2%),也是与病毒相关的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的第3大常见病因(15.7%),见图1。血液系统恶性肿瘤(35.0%)、糖尿病(23.8%)和结构性肺病(21.0%)是该研究人群中常见的基础性疾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系统恶性肿瘤 常见病因 医院获得性 人副流感病毒 成人重症肺炎 三级医院 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 基础性疾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腺法新对老年SCAP患者血清免疫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及疗效分析 被引量:13
17
作者 戴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353-355,359,共4页
目的:探讨注射用胸腺法新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SCAP)的疗效以及对患者体内血清免疫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2例老年SCAP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胸腺法新治疗组,每组各7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感... 目的:探讨注射用胸腺法新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SCAP)的疗效以及对患者体内血清免疫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42例老年SCAP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和胸腺法新治疗组,每组各71例。常规治疗组给予抗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同时经口气管插管接呼吸机辅助通气;胸腺法新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皮下注射胸腺法新,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免疫蛋白及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比较两组生存情况。结果:治疗后1周胸腺法新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1.97%,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47.89%,χ2=7.15,P=0.026),治疗后30d内累积生存率为57.9%,显著高于常规治疗(33.2%,χ2=10.86,P=0.013);治疗1周后胸腺法新治疗组CD4+水平和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水平,而CD8+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常规治疗组治疗后水平(P<0.05);两组组治疗1周后IgA、IgG、IgM及补体C3、C4免疫球蛋白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胸腺法新能显著提高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患者累积生存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胸腺法新促进胸腺内的骨髓干细胞刺激CD4+淋巴细胞产生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免疫蛋白 胸腺法新 T淋巴细胞亚群 社区获得性重症肺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