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OVID-19疫情防控需要社区监测及接触者追踪并重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子鸣 勾文沙 +1 位作者 高晓惠 陈清华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EI CSCD 2020年第4期1-8,共8页
证据表明,COVID-19疫情中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者,这是医学研究者的新问题,也对非医学防控干预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具有周期性边界的SEIR空间传播模型,该研究通过多主体模型来模拟病原体在网络上的传播及不同干预措施后的发展演变。模拟... 证据表明,COVID-19疫情中存在大量无症状感染者,这是医学研究者的新问题,也对非医学防控干预提出了新的挑战。基于具有周期性边界的SEIR空间传播模型,该研究通过多主体模型来模拟病原体在网络上的传播及不同干预措施后的发展演变。模拟表明,当存在一定程度的无症状感染者时,单独的社区监测或接触者追踪均不能取得好的效果。只有两种措施配合实施,才能最终遏制病毒蔓延,此结果对于当前世界各国的疫情防控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感染者 社区监测 接触者追踪 疫情防控 多主体系统 SEIR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血压改善的效果评价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国栋 颜少华 +8 位作者 张秋霞 雷力 张新禄 梁鸿彬 卢俊颜 肖敏 罗玮 卜军 修建成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797-804,共8页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血压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体检至少2次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 目的·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血压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7月在广州市增城区新塘镇参与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年度体检至少2次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按照是否接受“互联网+”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将其分为常规治疗组(n=2987)和“协防共管”模式组(n=2876)。常规治疗组接受常规模式管理,即每年1次的常规体检;“协防共管”模式组除常规治疗外,还需接受“互联网+”健康教育,其所在村落被投放可穿戴心电监测设备。对2组受试者的基线水平(干预前)进行比较,观察2组受试者于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差值情况。采用协方差分析不同干预措施对血压的影响是否受其基线血压水平的影响,并运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探讨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与血压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控制情况的相关性。结果·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的基线收缩压、舒张压均较高(均P=0.000)。在中位干预时间227 d后,“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在干预前后的变化分别为−0.28 mmHg(95%CI−0.94~0.37,P=0.398)、−0.68 mmHg(95%CI−1.09~−0.27,P=0.001);常规治疗组受试者的变化分别为2.92 mmHg(95%CI 2.29~3.54,P=0.000)、−0.12 mmHg(95%CI−0.51~0.28,P=0.554);干预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变化差值的2组间差异分别为3.20 mmHg(95%CI 2.29~4.11,P=0.000)、0.56 mmHg(95%CI−0.01~1.13,P=0.055)。协方差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干预前的收缩压后,与常规治疗组相比,“协防共管”模式组受试者干预后的收缩压降低了2.06 mmHg(P=0.000)。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中,校正混杂因素后,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与收缩压下降相关(P=0.000)。结论·基于“互联网+”的心脑血管疾病“协防共管”健康管理模式有助于改善社区重点监测人群的收缩压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脑血管疾病 互联网+ 协防共管 社区重点监测人群 血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现状调查 被引量:19
3
作者 杨雪松 侯文娟 +6 位作者 杨威 吴华 王少利 袁晓宁 张文丽 刘民 张拓红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72-575,共4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现状,为建立社区发热和腹泻症状监测与预警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从北京市城八区抽取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调查所有在职社区医生和管理者。结果:被调查社区卫生机...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传染病防控工作的现状,为建立社区发热和腹泻症状监测与预警系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从北京市城八区抽取4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调查所有在职社区医生和管理者。结果:被调查社区卫生机构中,分别有55.8%和51.2%设有发热和肠道门诊;有80%以上的社区医生认为目前诊断发热、腹泻症状为重症或疑似传染病的能力不足,90%以上认为缺乏实验室和影像学的诊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传染病防控 社区发热腹泻症状监测与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