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WSR理论视域下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提升路径——基于16个社区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1
作者
吕维霞
刘丰玮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5,共12页
从理论上研究提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有效路径是基层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WSR理论,结合fsQCA方法,以北京市16个社区为案例样本,从组态视角探讨资源、制度、居民参与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资源、制度、居...
从理论上研究提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有效路径是基层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WSR理论,结合fsQCA方法,以北京市16个社区为案例样本,从组态视角探讨资源、制度、居民参与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资源、制度、居民参与并不单独构成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提升的必要条件,而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对生活垃圾分类效果产生影响。目前提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路径分别是激励动员路径和自主驱动路径。在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进过程中,资源、制度、居民参与通过相互作用以提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资源供给于民,为居民分类提供支持;制度完善稳定,保障垃圾分类的资源供给;之后制度逐渐内化于心,最终实现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提升。在实践方面,这两条路径符合现实发展趋势,即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经历早期行政推动到后期自觉行为的发展过程,各地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时应关注社区的发展阶段和条件,通过发挥因素间的互动作用来找到适合自身的推进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生活垃圾
分类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WSR
资源
制度
居民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基于生命周期法的社区生活垃圾碳排放核算
2
作者
任晓灵
王晓燕
+5 位作者
尹朋建
李剑颖
赖金丽
任一
王晰
王成君
《低碳化学与化工》
2025年第9期27-35,共9页
对垃圾分类背景下的生活垃圾管理全流程开展碳排放核算,分析碳排放关键环节,可为碳减排提供数据支撑。以北京市某典型社区为研究对象,对该社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全流程进行了物质流分析,基于生命周期法(LCA)绘制了...
对垃圾分类背景下的生活垃圾管理全流程开展碳排放核算,分析碳排放关键环节,可为碳减排提供数据支撑。以北京市某典型社区为研究对象,对该社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全流程进行了物质流分析,基于生命周期法(LCA)绘制了碳排放核算边界图,建立了碳排放核算方法。通过碳排放核算及分析,发现该社区生活垃圾管理全流程中碳排放关键环节为其他垃圾中化石碳焚烧,产生的直接碳排放为612.70 kg/d,其中塑料和纸类焚烧是造成直接碳排放高的主要因素。厨余垃圾管理全流程净碳排放为3.36 kg/d,各环节碳排放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厌氧消化系统(7.95 kg/d)、沼液处理(6.55 kg/d)、垃圾收运(2.38 kg/d)、预处理(1.25 kg/d)和固渣焚烧(0.65 kg/d)。垃圾焚烧产生了大量CO_(2),未来CO_(2)捕集与利用技术或将成为垃圾焚烧主要的降碳路径。可以通过源头限塑或塑料回收减少垃圾量,从而降低生活垃圾管理全流程的碳排放;也可以通过厨余垃圾精细化分类降低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负荷及固渣产出量,从而降低碳排放。厨余垃圾管理全流程碳减排还可以通过产出物高值化利用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生活垃圾
垃圾
分类
碳排放
生命周期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WSR理论视域下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提升路径——基于16个社区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1
作者
吕维霞
刘丰玮
机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出处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04-115,共12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模式优选和扩散机制研究”(21BGL031)。
文摘
从理论上研究提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有效路径是基层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基于WSR理论,结合fsQCA方法,以北京市16个社区为案例样本,从组态视角探讨资源、制度、居民参与对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资源、制度、居民参与并不单独构成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提升的必要条件,而是通过相互作用共同对生活垃圾分类效果产生影响。目前提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路径分别是激励动员路径和自主驱动路径。在生活垃圾分类的推进过程中,资源、制度、居民参与通过相互作用以提升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资源供给于民,为居民分类提供支持;制度完善稳定,保障垃圾分类的资源供给;之后制度逐渐内化于心,最终实现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的提升。在实践方面,这两条路径符合现实发展趋势,即社区生活垃圾分类经历早期行政推动到后期自觉行为的发展过程,各地在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时应关注社区的发展阶段和条件,通过发挥因素间的互动作用来找到适合自身的推进路径。
关键词
社区生活垃圾
分类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
WSR
资源
制度
居民参与
Keywords
Community household waste classification
Fuzzy-set qualitative comparative analysis(fsQCA)
WSR
Resource
Institution
Resident participation
分类号
X799.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基于生命周期法的社区生活垃圾碳排放核算
2
作者
任晓灵
王晓燕
尹朋建
李剑颖
赖金丽
任一
王晰
王成君
机构
北京市城市管理研究院生活垃圾检测分析与评价北京市重点实验室
出处
《低碳化学与化工》
2025年第9期27-35,共9页
文摘
对垃圾分类背景下的生活垃圾管理全流程开展碳排放核算,分析碳排放关键环节,可为碳减排提供数据支撑。以北京市某典型社区为研究对象,对该社区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收集、运输和处理全流程进行了物质流分析,基于生命周期法(LCA)绘制了碳排放核算边界图,建立了碳排放核算方法。通过碳排放核算及分析,发现该社区生活垃圾管理全流程中碳排放关键环节为其他垃圾中化石碳焚烧,产生的直接碳排放为612.70 kg/d,其中塑料和纸类焚烧是造成直接碳排放高的主要因素。厨余垃圾管理全流程净碳排放为3.36 kg/d,各环节碳排放贡献从大到小依次为:厌氧消化系统(7.95 kg/d)、沼液处理(6.55 kg/d)、垃圾收运(2.38 kg/d)、预处理(1.25 kg/d)和固渣焚烧(0.65 kg/d)。垃圾焚烧产生了大量CO_(2),未来CO_(2)捕集与利用技术或将成为垃圾焚烧主要的降碳路径。可以通过源头限塑或塑料回收减少垃圾量,从而降低生活垃圾管理全流程的碳排放;也可以通过厨余垃圾精细化分类降低厨余垃圾处理设施负荷及固渣产出量,从而降低碳排放。厨余垃圾管理全流程碳减排还可以通过产出物高值化利用来实现。
关键词
社区生活垃圾
垃圾
分类
碳排放
生命周期法
Keywords
community municipal solid waste
waste classification
carbon emissions
life cycle assessment
分类号
TU993 [建筑科学]
X705 [建筑科学—市政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WSR理论视域下社区生活垃圾分类效果提升路径——基于16个社区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
吕维霞
刘丰玮
《理论探讨》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基于生命周期法的社区生活垃圾碳排放核算
任晓灵
王晓燕
尹朋建
李剑颖
赖金丽
任一
王晰
王成君
《低碳化学与化工》
20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