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动态需求取向:小组工作介入社区矫正的探索性研究——以N市C区社区服刑人员角色认同小组为例 被引量:10
1
作者 杨彩云 高梅书 张昱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当前,与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监控型"矫正模式相比,汲取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矫正模式甚为缺乏。作为社会工作三大经典方法之一的小组工作在社区矫正领域中的作用值得探索。对N市C区社区服刑人员角色认同小组实践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前,与占主导地位的传统"监控型"矫正模式相比,汲取社会工作理念与方法的矫正模式甚为缺乏。作为社会工作三大经典方法之一的小组工作在社区矫正领域中的作用值得探索。对N市C区社区服刑人员角色认同小组实践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组活动的开展应当以社区服刑人员动态呈现的需求为焦点,结合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特点设计相应的小组活动形式和内容,在小组中注入接纳、经验的一般性、情绪宣泄、利他主义、社会化技巧的学习和赋能等治疗元素,通过消解认知障碍、情绪管理学习等间接治疗化解社区服刑人员的负面情绪,推动其自我认知的重新建构,进而提升社区矫正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组工作 社区服刑人员 角色认知偏差 动态需求 治疗元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系统调查研究——以上海为例 被引量:12
2
作者 章友德 李光勇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2期32-38,共7页
上海市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工作,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服务是其中重要一环。本研究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系统的分析发现:在社会层面,上海市形成了政府主导... 上海市按照"政府主导推动、社团自主运行、社会多方参与"的总体思路开展社区服刑人员矫正工作,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服务是其中重要一环。本研究通过对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系统的分析发现:在社会层面,上海市形成了政府主导下的多元化社会支持体系;在社区层面,社区非政府组织是社会支持服务体系的主体;在家庭层面,家庭是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服务的主体;在个人层面,专业社工是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服务的主体,社会帮教志愿者发挥辅助作用。在此多元化社会支持系统中,各主体都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社会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海 社区服刑人员 社会支持 实地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水平测量与构建——基于上海市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11
3
作者 庞荣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09-114,共6页
立足于上海市8条街道的调查数据,测量青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青年社区服刑人员主观支持维度的水平最高,其次为支持利用度维度,再次为客观支持维度。青年社区服刑人员因为婚姻、健康、职业等状况,主要生活来源、家... 立足于上海市8条街道的调查数据,测量青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水平。研究结果表明,青年社区服刑人员主观支持维度的水平最高,其次为支持利用度维度,再次为客观支持维度。青年社区服刑人员因为婚姻、健康、职业等状况,主要生活来源、家庭月收入、社会融合意愿、参加社区活动情况、参与团体活动情况的不同,其社会支持水平显著不同。最后,提出了构建青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系统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社区服刑人员 社会支持 测量 影响因素 构建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系统调查研究——以河北省某市为例 被引量:15
4
作者 李晓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47-151,共5页
依据对河北省某市166名社区服刑人员的抽样调查资料,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考察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系统的状况,结果表明:社区服刑人员的家人、司法所或街道办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是社区服刑人员最主要的社会支... 依据对河北省某市166名社区服刑人员的抽样调查资料,从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支持的利用度三个维度考察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系统的状况,结果表明:社区服刑人员的家人、司法所或街道办的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是社区服刑人员最主要的社会支持来源,来自朋友的支持程度一般,婚姻状况和有无服刑经历是影响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刑人员 社会支持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网络研究——基于上海的实地调查 被引量:9
5
作者 李光勇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13-116,共4页
为了深入了解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缺失状况以及上海市在重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网络方面的举措,笔者运用深度访谈与观察法对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网络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 为了深入了解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缺失状况以及上海市在重构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网络方面的举措,笔者运用深度访谈与观察法对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网络进行了调查。研究发现,上海市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支持网络缺失表现为经济条件下滑、心理压力剧增、学业或工作中断、家庭环境不良与社会处境恶化。上海市为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提供了实际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以及陪伴支持,并且开展了家庭辅导与社区关爱活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 社会支持网络 缺失 上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社区服刑人员就业歧视现状、原因与对策——基于D市三个区的调查 被引量:8
6
作者 李光勇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19,90,共6页
欧美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就业歧视问题研究并发现:社区服刑人员能否就业是其能否回归社会的重要条件,但是社区服刑人员由于其罪犯身份遭到歧视常常成为他们顺利就业的阻碍。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深度访谈为辅,对D市三个区的青年社区服刑... 欧美开展社区服刑人员就业歧视问题研究并发现:社区服刑人员能否就业是其能否回归社会的重要条件,但是社区服刑人员由于其罪犯身份遭到歧视常常成为他们顺利就业的阻碍。本研究以问卷调查为主,深度访谈为辅,对D市三个区的青年社区服刑人员展开调查,分析了他们遭遇就业歧视的现状和原因,并提出了消除青年社区服刑人员就业歧视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社区服刑人员 就业歧视 问卷调查 消除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类实践及完善建议 被引量:2
7
作者 张学超 王宏玉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6-31,共6页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类是针对不同的服刑人员实施个性化管理和矫正措施的必要前提。科学合理的分类对服刑人员的矫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目前我国社区服刑人员分类依据多样化。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在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类管理及矫正方... 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类是针对不同的服刑人员实施个性化管理和矫正措施的必要前提。科学合理的分类对服刑人员的矫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目前我国社区服刑人员分类依据多样化。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在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类管理及矫正方面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北京的分类以调查评估为基本前提,以分类管理为关键环节,以调整重估为必要补充。上海的分类以风险评估为测评标准,按照刑罚方法、案由等标准进行分类,并施以分类分阶段矫正。江苏的分类特点在于通过建章立制,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及矫正机制。目前我国在社区服刑人员分类方面还存在着不足之处,建议进一步建立健全社区服刑人员的分类分级制度、危险性评估制度及需要评估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刑人员 分类方法 各地实践 完善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服刑人员的社会融入与精神健康:基于上海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杨彩云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4年第4期10-20,共11页
十多年来,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获得了快速发展。学界对这一制度的运作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精神健康问题关注不足。本文基于对上海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数据来剖析这一群体的精神健康状况。研究发现,女性和判处缓刑的... 十多年来,社区矫正制度在中国获得了快速发展。学界对这一制度的运作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精神健康问题关注不足。本文基于对上海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调查数据来剖析这一群体的精神健康状况。研究发现,女性和判处缓刑的社区服刑人员精神健康状况更差。社会融入压力对精神健康既存在直接影响,也通过社会支持、矫正态度等不同路径产生间接影响。这对矫正社会工作的启示在于,不仅要从外部因素入手建构相应的社会支持系统,更要充分发挥社区服刑人员的主体作用,使之形成积极、主动的矫正态度,这是改变他们的精神健康状况、提高他们复归社会的效率、实现社区矫正目标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刑人员 社会融入 精神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服刑人员抗逆力的结构、机制与培育 被引量:7
9
作者 杨彩云 《理论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8-91,共4页
在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下培育社区服刑人员的抗逆力,不仅有利于增强其社会适应力,提升社区矫正效果,更有利于消除社会歧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社区服刑人员的抗逆力作为其成功应对社会融入困境的一种能力、过程及其结果,在本质上是来自... 在社会工作的优势视角下培育社区服刑人员的抗逆力,不仅有利于增强其社会适应力,提升社区矫正效果,更有利于消除社会歧视,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社区服刑人员的抗逆力作为其成功应对社会融入困境的一种能力、过程及其结果,在本质上是来自于内外各类保护性因素尤其是个体特质、家庭支持以及社会资源等三方面的合力,并通过个体与环境良性互动的综合机制而发挥作用,形成了由压力情境、自我信念系统、行动选择、社会影响构成的抗逆力综合模型。因此,理念上,应从优势视角出发培育和提升社区服刑人员的抗逆力;方法上,综合运用社会工作方法挖掘和激发他们的内外各类保护性因素;策略上,基于社区服刑人员群体内部的差异性特点,形成多样化的抗逆力培育路径,以促进这一群体的社会融合,推动社区矫正理论和实务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势视角 社区服刑人员 抗逆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融合测量与影响因素检验——基于上海市六个区的问卷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李光勇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62-67,共6页
本研究根据上海市六个区的调查数据,测量青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融合程度与检验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青年社区服刑人员群体社会融合程度较高,融合程度较低与非常低者仅占调查样本的4.2%。青年社区服刑人员婚姻状况、1... 本研究根据上海市六个区的调查数据,测量青年社区服刑人员社会融合程度与检验社会融合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总体上,青年社区服刑人员群体社会融合程度较高,融合程度较低与非常低者仅占调查样本的4.2%。青年社区服刑人员婚姻状况、18周岁后犯罪次数、是否接受判决、是否愿意参加社区服务、是否满意社区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有无收入、是否胜任工作、是否因犯罪前科难以就业、与配偶关系是否融洽、与父母关系是否融洽、工作满意度、是否认同正确金钱观、是否有回归社会的信心显著影响其社会融合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社区服刑人员 社会融合 测量 影响因素 上海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制度约束下社区服刑人员的“守法逻辑”及社会工作介入 被引量:6
11
作者 杨彩云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6年第4期33-40,共8页
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具有显著的二重性,他们既是"服刑人员"也是社区成员。这使得他们的社会融入既要在日常生活领域实现再社会化,也要有效回应社区矫正制度的规范和约束。社区矫正制度具有惩罚性和福利性的双重属性,由此产生... 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具有显著的二重性,他们既是"服刑人员"也是社区成员。这使得他们的社会融入既要在日常生活领域实现再社会化,也要有效回应社区矫正制度的规范和约束。社区矫正制度具有惩罚性和福利性的双重属性,由此产生的规制效应使得社区服刑人员发展出三种"守法逻辑":遵从性守法逻辑、畏惧性守法逻辑和抗争性守法逻辑,从而在国家规制空间中呈现出差异化融入状态。这三种"守法逻辑"的形成,既反映出社区矫正制度运作中的资源限制及合理性冲突,也反映了这一群体的认知偏差及其作为非自愿性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为此,应当从制度完善和认知重构两方面入手,探索社会工作的介入路径,以化解社区矫正制度与社区服刑人员之间的内在张力,使其形成真正的守法逻辑,从而顺利回归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刑人员 制度适应 守法逻辑 社会工作介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服刑人员的异质性及其分类矫正路径研究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西臣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5-140,共6页
分类矫正是将具有不同的心理结构特征、策略集合、行为模式、决策结果的服刑人员进行类型化区分,针对不同的类型施以不同的反馈机制,运用类型化"一揽子"矫正方案和措施配合个性化辅导,在服刑人员、监管者、社区参与者多方良... 分类矫正是将具有不同的心理结构特征、策略集合、行为模式、决策结果的服刑人员进行类型化区分,针对不同的类型施以不同的反馈机制,运用类型化"一揽子"矫正方案和措施配合个性化辅导,在服刑人员、监管者、社区参与者多方良性合作博弈的过程中,实现社区服刑人员心理矫正、行为矫正基础上的"再社会化"。少数民族地区分类矫正是社区矫正工作提高矫正质量和效率、科学矫正的必然选择,然而少数民族地区社区服刑人员具有异质性,分类矫正就转换成为一个多层次多目标选择的激励共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地区 社区服刑人员异质性 分类矫正 激励共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中社区服刑人员的身份建构机制 被引量:8
13
作者 洪佩 费梅苹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8-113,共6页
社区服刑人员既是"服刑人员"也是"社区成员",他们的身份具有明显的二重性。社区矫正的初衷在于恢复社区服刑人员的"社区成员"身份,并协助其完成再社会化的任务,从而达到预防重新犯罪的目的。针对此,我国... 社区服刑人员既是"服刑人员"也是"社区成员",他们的身份具有明显的二重性。社区矫正的初衷在于恢复社区服刑人员的"社区成员"身份,并协助其完成再社会化的任务,从而达到预防重新犯罪的目的。针对此,我国本土社区矫正社会工作实践形成了特定的身份建构机制:首先,社会工作者通过践行专业价值理念,协助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持续的关怀与陪伴等方式所传递的身份信息,实现社区服刑人员"社区成员"身份的赋予;其次,社区服刑人员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实践情境与社区矫正制度情境、日常生活情境之间的区别,进行了"社区成员"身份的积极体验;最后,社区服刑人员经过对同伴和对社工的情感承诺,得以完成其"社区成员"身份的再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刑人员 身份建构 他者承认 情境比较 情感承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再社会化研究——以社会控制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徐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10-114,共5页
社会控制理论是研究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理论,也是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再社会化的重要依据。从社会控制理论的角度来看,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再社会化效果取决于家庭、同伴、学校、社会环境及其自我心理认知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合理配置机构... 社会控制理论是研究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理论,也是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再社会化的重要依据。从社会控制理论的角度来看,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再社会化效果取决于家庭、同伴、学校、社会环境及其自我心理认知等因素的影响。本文从合理配置机构资源、重建与恢复社会联系、注重能力建设等三个方面为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再社会化提供路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 再社会化 社会控制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矫正风险评估机制的分析与思考 被引量:17
15
作者 金碧华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28-133,共6页
社区矫正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而其中风险评估机制则是开展社区矫正的基础性工作。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降低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上海市率先开展社区矫正风险... 社区矫正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而其中风险评估机制则是开展社区矫正的基础性工作。对社区服刑人员进行风险评估可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降低服刑人员重新犯罪率,实现社区矫正工作的科学化和社会化。上海市率先开展社区矫正风险评估制度的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内容设置和具体执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初次测评的情境介入、测评人员素质、测评表制定等。为此,需要对风险评估机制进行深入论证,在专业培训、测评表完善、测评部门协调、评估督导制度以及专业机构协助等方面下功夫,进而为实践部门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矫正 风险评估机制 社区服刑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未成年犯社区矫正的困境摆脱 被引量:9
16
作者 肖乾利 侯习敏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5年第8期40-50,共11页
在对Q市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调研的基础上,对Q市未成年犯矫正的实施效果、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进而找寻了改进对策。认为Q市未成年犯社区矫正工作中应通过实施有针对性的矫正项目、推行政府购买服务、恢复工读学校等举措来缓解当前困境。
关键词 未成年犯 社区服刑人员 心理矫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专业社会工作与完善特殊人群服务管理 被引量:2
17
作者 朱耀垠 《行政管理改革》 2012年第1期44-47,共4页
特殊人群主要指社区服刑人员、五年内刑释解教人员、社会闲散人员、"三失"(失学、失业、失管)青少年和问题青少年以及精神病人、艾滋病人、吸毒人员、流浪乞讨人员等。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成效如何,对社会和谐稳定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 专业社会工作 特殊人群 服务管理 问题青少年 社区服刑人员 刑释解教人员 流浪乞讨人员 社会和谐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音
18
《中国蜂业》 2020年第3期13-13,共1页
平塘县掌布司法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蜜蜂养殖技术培训为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刑人员就业技能,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提高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平塘县司法局掌布司法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掌布镇新坪村打锡河蜜蜂养殖点开展蜜蜂养殖... 平塘县掌布司法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开展蜜蜂养殖技术培训为进一步提高社区服刑人员就业技能,帮助他们掌握一定的职业技术,提高自身就业竞争能力,平塘县司法局掌布司法所组织社区服刑人员,到掌布镇新坪村打锡河蜜蜂养殖点开展蜜蜂养殖技术培训,并邀请蜜蜂养殖技术人员杨广华进行授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服刑人员 养蜂业 阿里巴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