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资源依赖下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微治理的自主性何以生成?——以上海市Y组织为例 被引量:7
1
作者 汪庆华 白蕾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35-149,共15页
我国社会组织对其他主体尤其是政府主体存在资源依赖,这对其自主性有所限制。已有研究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的理解和操作化集中于社会组织的财务、人事、组织发展规划等方面,但对其业务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讨论较少且与其他方面自主性的区分... 我国社会组织对其他主体尤其是政府主体存在资源依赖,这对其自主性有所限制。已有研究对社会组织自主性的理解和操作化集中于社会组织的财务、人事、组织发展规划等方面,但对其业务活动过程中的自主性讨论较少且与其他方面自主性的区分不够。聚焦Y组织在参与社区微治理过程中的自主性进行研究,发现在面向不同主体时,社会组织谋求自主性的主导逻辑有所不同:因对街道的资源依赖程度较深,Y组织采取“有底线地遵从”策略以管理对街道的资源依赖,并以专业逻辑为主导获得自主性;面对社区相关利益主体时,Y组织采取“操纵式地满足”策略,并以合法性逻辑为主导,拓展其在社区中的自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依赖 社会组织 社区微治理 自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社区微治理的多维赋权机制研究 被引量:74
2
作者 尹浩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0-106,共7页
居民自治需要改变目前权力和资源的配给方式,而当下城市社区"微治理"是实现这一需要的新探索。在城市社区微治理中,以项目为载体的制度赋权为社区公益社团的成长提供了合法性环境,改变了社区无权状态;以社区公益组织为载体的... 居民自治需要改变目前权力和资源的配给方式,而当下城市社区"微治理"是实现这一需要的新探索。在城市社区微治理中,以项目为载体的制度赋权为社区公益社团的成长提供了合法性环境,改变了社区无权状态;以社区公益组织为载体的社区赋权,培养了社区公共精神,提升了社区能力;增能技术是使社区赋权与制度赋权具有相应全面可操作性的催化剂,使居民的参与更加有效。在社区微治理道路上,它们共同致力通过微小结构生态的变化撬动社区治理结构的优化,探索行政权力有限介入下的基层社会自主性意识萌发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度赋权 社区赋权 技术赋权 社区微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微治理的基层逻辑与社区福利建构 被引量:16
3
作者 武中哲 《理论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53-160,共8页
社区治理是在国家与社会的交融和互动过程中推进的,其模式也必然与这个过程的特点和需要有关。社区治理的目标诉求在实践中得以更新,从早期的维持社会生活秩序、进行社会管理逐步过渡到当下的为社区居民创造多元化的福利。微治理是社会... 社区治理是在国家与社会的交融和互动过程中推进的,其模式也必然与这个过程的特点和需要有关。社区治理的目标诉求在实践中得以更新,从早期的维持社会生活秩序、进行社会管理逐步过渡到当下的为社区居民创造多元化的福利。微治理是社会治理优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其体现的是纵横网络的贯通。实践中社区微治理分别从需求侧和供给侧两个逻辑方向展开,通过自下而上的居民自组织与自上而下的国家事务催生社区微组织,建构社区福利。社区党组织的建设是突破各种行政壁垒、激发社区微组织活力的关键所在,有利于促进实现以党建为引领的组织的多元整合和横向联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微治理 社区组织 社区福利 社区党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区微治理研究基本问题论纲 被引量:19
4
作者 包先康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7-77,共11页
农村社区微治理是一个崭新的研究命题。它立足村庄的视角研究农村社区治理问题,力图建构以"微治理"为核心的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为此,在对农村社区微治理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重点从知识资源、框架、内容三个方面探讨农村社区... 农村社区微治理是一个崭新的研究命题。它立足村庄的视角研究农村社区治理问题,力图建构以"微治理"为核心的概念体系和分析框架。为此,在对农村社区微治理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重点从知识资源、框架、内容三个方面探讨农村社区微治理研究范式的建构。最后提出了该研究在理论方面和实践方面的预期,并提出了农村社区微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础部分,宏观治理只有通过微治理才能落到实处、造福民众的观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理 治理 农村社区微治理 论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社区“微治理”中“软权力”的生成与运作逻辑 被引量:12
5
作者 包先康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1-18,154,共9页
农村社区"微治理"是一个新的学术命题,它主要关注农村社区日常生活中的良序和良好福利如何可能的问题,而其可能性是建立在农村社区日常生活中"微事件"的有效处理之上。农村社区及其日常生活的特征决定了"微事... 农村社区"微治理"是一个新的学术命题,它主要关注农村社区日常生活中的良序和良好福利如何可能的问题,而其可能性是建立在农村社区日常生活中"微事件"的有效处理之上。农村社区及其日常生活的特征决定了"微事件"的有效处理多数情况下不能依赖"硬权力",而需要借助于"软权力"。因此,讨论约瑟夫·奈所提出的"软权力"理论与运用,以及农村社区"微治理"中"软权力"是如何生成的,又是如何运作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基于个案分析,可以发现农村社区"微治理"中"软权力"的生成遵循着"微事件解决或处理—期望满足—威望或威信生成"的逻辑,而"软权力"的运作遵循着"威望或威信的运用—微事件解决或处理—期望满足"的逻辑。在某种意义上,农村社区"微治理"的目标正是在"软权力"生产与运作中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微治理 软权力 逻辑 生产与运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工作介入农村社区“微治理”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包先康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51-59,共9页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治理术,一方面与农村社区“微治理”在价值、方法和目标上存在着天然的洽合;另一方面凭借其独特优势,为介入农村社区“微治理”提供了合法性。这种合法性主要体现在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介入农村社区“微问题”的解决、“...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治理术,一方面与农村社区“微治理”在价值、方法和目标上存在着天然的洽合;另一方面凭借其独特优势,为介入农村社区“微治理”提供了合法性。这种合法性主要体现在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介入农村社区“微问题”的解决、“微事情”的处理和“微心愿”的满足,促进农村社区“微治理”。在介入路径上,社会工作可以通过主体介入、理念介入和方法介入,克服农村社区“无主体境”的“微治理”困境,激发农村社区居民自主参与农村社区“微治理”的内生动力,提升农村社区居民的心智能力和农村社区的治理能力,重建社区日常生活,实现社区日常生活的健康化。但是,现有的社会工作理论大多来源于西方的社会实践,我国的社会工作“下乡”则需要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本土化。社会工作“下乡”并介入农村社区“微治理”,有助于社会工作扎根日常生活,推动社会工作范式的转变。对于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理论体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工作 农村社区治理 洽合性、合法性 介入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