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析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干预脑卒中后居家患者的康复效果
1
作者 黄雪兰 《中国医药科学》 2018年第8期179-181,共3页
目的分析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干预脑卒中后居家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45)和参照组(n=45),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干预组实施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干预,对比分... 目的分析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干预脑卒中后居家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9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干预组(n=45)和参照组(n=45),参照组实施常规康复干预,干预组实施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FAM评分、SS-QOL评分和FIM评分。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FAM评分和FI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干预6个月和12个月后,干预组FAM评分和FIM评分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患者在家庭、工作、思维、语言、情绪等SS-QOL评分中均显著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干预脑卒中后居家患者的康复效果较好,临床实践中可广泛推广和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干预 脑卒中 居家患者 康复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2
作者 刘博 慧甜 《口岸卫生控制》 2018年第6期39-41,共3页
目的探究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择84例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则采用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 目的探究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择84例2016年2月至2017年10月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表分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模式;观察组则采用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干预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护理前后康复效能PSP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存质量评定量表LQOL评分。结果观察组患者精神分裂症康复效果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精神分裂症疾病知识认知、用药依从性评分比对照组好,P<0.05;两组护理之前康复效能PSP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存质量评定量表LQOL评分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后康复效能PSP评分、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生存质量评定量表LQOL评分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康复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用药依从性及生存质量均有提升作用,是一种理想的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复医院-社区-家庭 无缝对接护理干预模式 精神分裂症患者 用药依从性 生存质量 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对脑卒中后居家患者干预效果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亚瑾 张凤 +2 位作者 张怡 王国勇 赵纯红 《中国社区医师》 2016年第12期176-177,共2页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干预脑卒中后居家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后居家患者4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社区家庭康复模式,比较干预后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 目的:探讨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干预脑卒中后居家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收治脑卒中后居家患者40例,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护理,干预组给予社区家庭康复模式,比较干预后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两组康复效果。结果:干预前,两组STREAM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干预组STREAM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FIM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个月、9个月和12个月,干预组FIM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可提高脑卒中后居家患者康复效果,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居家患者 社区家庭康复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模式和常规社区管理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优劣差异 被引量:5
4
作者 黄惠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9年第13期181-182,共2页
目的对比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模式和常规社区管理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优劣差异。方法 80例居家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常规社区管理模式,实验组患者给予... 目的对比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模式和常规社区管理模式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中的优劣差异。方法 80例居家精神障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常规社区管理模式,实验组患者给予药物治疗+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模式,对比两组患者干预前后阳性和阴性综合征量表(PANSS)评分、社会表现量表(PSP)评分、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SDSS)评分及干预期间入院治疗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PANSS各量表评分及总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PANSS各量表评分及总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ANSS各量表评分及总分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ANSS各量表评分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PSP评分和SDS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PSP评分和SD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SP评分和SDSS评分与干预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PSP评分(10.23±3.72)分和SDSS评分(11.23±2.0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01±4.79)、(15.93±2.1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实验组住院治疗患者0例,对照组入院治疗患者4例,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模式在促进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方面明显优于常规社区管理模式,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症状,促进患者社会功能的改善,减少复发及降低住院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健康教育多元家庭治疗模式 常规社区管理模式 精神障碍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干预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的价值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惠平 《中国卫生产业》 2019年第32期11-12,15,共3页
目的探析对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干预的价值。方法从2016年1月—2019年1月第四人医院公共卫生服务科抽取100例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 目的探析对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干预的价值。方法从2016年1月—2019年1月第四人医院公共卫生服务科抽取100例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50例患者行以常规护理,研究组50例患者行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干预,对照分析两组干预效果。结果经对照分析,从干预总有效率上来看,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均提高,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研究组存在吸烟饮酒、不良饮食、缺乏锻炼三项危险因素的患者占比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干预的效果确切,可以提高慢性病高危人群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避免危险因素的影响,干预价值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干预 社区慢性病 高危人群 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6
作者 冯莉 李润 程霖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23年第2期249-252,共4页
目的 探究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 目的 探究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4月至2021年4月于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就诊的120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干预,试验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干预。对比两组干预3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Barthel指数和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HOQOL-100)分别评定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和生存质量。结果 出院后3个月,试验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WHOQOL-100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医院-社区-家庭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有助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和运动能力的增强,可以改善患者的ADL和生存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 一体化康复护理模式 脑卒中 生存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效果 被引量:14
7
作者 林慧卿 钟义春 +4 位作者 刘艳丽 陈晓正 李珍梅 何健敏 彭桂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第4期168-171,共4页
目的将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运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127例住院且在同一社区居住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简单抽样将其分为干预组(66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则... 目的将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运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并对其效果进行分析评价。方法 127例住院且在同一社区居住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利用简单抽样将其分为干预组(66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组则施以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观察其血糖控制及达标率、用药依从性、糖化血红蛋白(HbAlc)控制情况。结果干预组干预前空腹血糖为(12.11±1.03)mmol/L,干预后空腹血糖为(7.08±1.32)mmol/L,达标率为83.3%,干预前餐后2 h血糖为(14.15±0.98)mmol/L,干预后餐后2 h血糖为(9.85±2.32)mmol/L,达标率为87.9%;对照组干预前空腹血糖为(11.88±1.56)mmol/L,干预后空腹血糖为(10.78±2.01)mmol/L,达标率为59.0%,干预前餐后2 h血糖为(12.28±1.99)mmol/L,干预后餐后2 h血糖为(11.67±2.88)mmol/L,达标率为65.6%;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及其达标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6个月后,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后两组患者HbAlc控制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以及患者对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护理干预模式 2型糖尿病 护理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琳 岳培 张泳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9年第5期913-915,共3页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1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接收常规护理,观察组... 目的探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对脑梗死偏瘫患者遵医行为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脑梗死偏瘫患者116例,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接收常规护理,观察组于常规护理基础上接收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护理,均持续护理6个月。比较两组护理6个月后遵医行为率及护理前、护理6个月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BI)。结果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遵医行为率(94.83%)高于对照组(74.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护理前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6个月后BI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以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施行护理可改善患者遵医行为,增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偏瘫 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护理模式 遵医行为 日常生活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契约服务模式对社区血脂异常干预评价 被引量:3
9
作者 陶碧峰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第24期271-272,共2页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饮食改变,体力活动减少,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成年人或儿童,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2]。血脂异常已经成为社区常见慢性病之一,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是我区高血压、糖尿病主要管... 随着社会发展,人民的生活方式、饮食改变,体力活动减少,无论在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的成年人或儿童,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都在以惊人的速度增长[1,2]。血脂异常已经成为社区常见慢性病之一,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是我区高血压、糖尿病主要管理方法,为了更好的管理与干预血脂异常患者,本中心于2012年2月~2013年2月对辖区内常住户籍的血脂异常患者进行了家庭医生契约式服务干预,现汇报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脂异常 干预评价 服务模式 家庭医生 社区 发展中国家 生活方式 体力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脑卒中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康复护理干预效果评价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慧兰 《浙江临床医学》 2014年第12期2017-2018,共2页
社会老龄化导致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而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超过80%[1]。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大多是在家庭或社区中进行的[2]。因此,通过加强城市社区家庭康复护理,以达到改善心理状况,降低致残率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对脑... 社会老龄化导致脑卒中发病率逐年上升,而脑卒中患者的致残率超过80%[1]。脑卒中患者的康复大多是在家庭或社区中进行的[2]。因此,通过加强城市社区家庭康复护理,以达到改善心理状况,降低致残率和提高生活自理能力的效果,对脑卒中患者具有重大意义。作者拟通过对脑卒中患者实施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康复护理,已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家庭康复护理 脑卒中患者 协作网 干预效果 城市 生活自理能力 社会老龄化 心理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中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1
作者 郝莉 《中国社区医师》 2019年第15期173-174,共2页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抽取某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中的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健康知...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中的干预效果。方法:抽取某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中的患者100 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0 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危险因素、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及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危险因素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掌握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有效率为94.0%,高于对照组的7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在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中的干预效果显著,既可对患者危险因素加以有效控制,还能提升其健康知识掌握度,值得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慢性病 高危人群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护理模式干预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
12
作者 刘桂芳 莫结霞 +1 位作者 黄素枰 梁少琼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第30期157-158,共2页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护理模式干预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社区糖尿病高危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护理模... 目的:探讨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护理模式干预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收治社区糖尿病高危患者2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护理模式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血糖控制情况较好的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两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及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护理前,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将家庭医生式服务的社区护理模式干预应用于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中能有效地帮助患者控制血糖,同时改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式服务 社区护理模式干预 社区糖尿病 高危人群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对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尹荷芳 《中国卫生产业》 2018年第15期15-17,共3页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实施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社区门诊接诊的慢性病高危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诊疗模式干预后,观察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 目的研究分析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采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实施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8月该社区门诊接诊的慢性病高危患者126例的临床资料,分成两组,对照组开展常规诊疗模式干预后,观察组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以及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评分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得到95.24%(60/63)的有效率,较对照组82.54%(52/63)的干预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评分掌握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进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能够有效提高患者对健康的重视,相关知识水平亦掌握相应的提高,日常生活中更加注意,疾病也得到有效的缓解,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 社区慢性病高危人群 干预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究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干预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 被引量:3
14
作者 黄兴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27期177-178,共2页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干预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社区接受居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护理干预;试验组接受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 目的:分析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干预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本社区接受居家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社区护理干预;试验组接受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干预模式。比较两组干预效果。结果:试验组空腹血糖及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糖尿病管理相关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干预模式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的影响较好,合理控制了患者血糖水平,并提高了其生活质量,值得将其在临床优先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糖尿病 社区护理干预模式 家庭医生服务团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护理有效性研究 被引量:28
15
作者 李新萍 汪莉 +2 位作者 张千 黄文迪 赖桂凤 《护士进修杂志》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73-776,共4页
目的对城市脑卒中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康复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将出院到社区的80名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由社区护士、卒中护士、社区医生、神经内科医生、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组成的协作网按"小... 目的对城市脑卒中社区家庭康复协作网康复护理干预的有效性进行分析。方法将出院到社区的80名脑卒中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由社区护士、卒中护士、社区医生、神经内科医生、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组成的协作网按"小组教育加康复训练加文体疗法"方案实施干预,3个月时评价。结果干预组患者运动功能部分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显著增强,负性情绪明显减少,不良生活方式有所改变,家庭康复环境得到改造,病人自理能力和家属照顾能力均提高,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医疗费用明显下降。结论脑卒中社区家庭康复护理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遗症期病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康复协作网 社区家庭护理干预 康复指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社区+家庭”闭环模式在精神疾病康复中的应用
16
作者 林东耳 陈铧樱 +4 位作者 王智斌 郑伟钦 黄登笑 颜瑜章 黄金娃 《中国卫生产业》 2020年第29期94-97,共4页
通过对“医院+社区+家庭”闭环模式在实际综合应用过程中相关环节的建立、推进、协调,简介推进的具体模式与效果。通过采用归纳法,对相关工作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出相关环节有效结果。从组织上、平台建设上、制度制订、流程规范、活动开... 通过对“医院+社区+家庭”闭环模式在实际综合应用过程中相关环节的建立、推进、协调,简介推进的具体模式与效果。通过采用归纳法,对相关工作进行汇总分析,总结出相关环节有效结果。从组织上、平台建设上、制度制订、流程规范、活动开展各方面均取得良好效果。“医院+社区+家庭”闭环模式是众多模式中一项,是否有效,不能死搬硬套,应该有创新的改良,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院+社区+家庭 闭环模式 精神疾病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干预 被引量:4
17
作者 舒瑜 李黎 《临床心身疾病杂志》 CAS 2012年第2期175-176,共2页
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重要阶段,是从患者罹患精神病到重新步入社会、成为一个正常人不可或缺的治疗阶段[1].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重点是促进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通过多种形式各种渠道帮助患者适应并发展其自身的能力,以达到最大可能... 精神病患者的康复治疗是一个重要阶段,是从患者罹患精神病到重新步入社会、成为一个正常人不可或缺的治疗阶段[1].社区精神卫生服务的重点是促进精神病患者的康复,通过多种形式各种渠道帮助患者适应并发展其自身的能力,以达到最大可能的社会功能水平.社区康复干预是改善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心理环境,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重新回归社会的重要康复措施[2].目前医院也倾向于在患者核心症状控制后,自知力有所恢复时,让患者从门诊治疗逐渐过渡到社区干预.但是,由于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或自知力有不同程度的缺失,很难坚持遵医嘱服药,加之社会和家庭支持力度不足,患者难以达到回归社会的目标.作者对我院有关社区精神病患者康复干预状况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社区有效康复干预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病 社区管理 康复干预 社会支持 家庭支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聋儿社区家庭康复中的早期教育策略 被引量:4
18
作者 梁巍 《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 2004年第2期55-59,共5页
 随着“防聋走进社区”工作的开展,聋儿社区家庭的康复工作即将面临一个新的挑战。聋儿家长是开展社区康复的决定力量。目前,困扰着这股力量效能发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帮助更多的聋儿家长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这就需要一个全方...  随着“防聋走进社区”工作的开展,聋儿社区家庭的康复工作即将面临一个新的挑战。聋儿家长是开展社区康复的决定力量。目前,困扰着这股力量效能发挥的关键问题是如何帮助更多的聋儿家长知道“教什么”和“怎么教”。这就需要一个全方位的(包括教育观念、教育模式、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育方法、教养方式和康复技能等等)、系统的早期干预策略的提供与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聋儿 社区家庭康复 早期教育 教育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联合家庭干预对稳定期COPD患者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21
19
作者 周胜兰 严喜枝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1期84-86,共3页
目的探讨社区联合家庭干预对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4例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在护士指导和监管下行康复护理联合家庭干预治疗,对照组由护士告知呼吸训练方法并在家自行训练。干预前... 目的探讨社区联合家庭干预对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的效果。方法将64例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患者在护士指导和监管下行康复护理联合家庭干预治疗,对照组由护士告知呼吸训练方法并在家自行训练。干预前及干预12个月比较两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6min步行距离、COPD评估测试评分。结果 12个月后,观察组肺功能、动脉血气分析、6min步行距离、COPD评估测试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康复护理联合家庭干预可改善社区稳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及血气分析指标、增加氧合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康复护理 社区护理 肺功能 家庭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髋部骨折术后社区康复干预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亚娟 卢文梅 《中国社区医师》 2008年第20期53-53,55,共2页
评估①身体状况评估。如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史,了解患者患病原因及治疗经过。②心理状况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是极其复杂的,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愈后。③社会文化背景评估。如职... 评估①身体状况评估。如既往健康状况、家族史,了解患者患病原因及治疗经过。②心理状况评估。患者的心理反应是极其复杂的,焦虑和抑郁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这些心理障碍直接影响着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愈后。③社会文化背景评估。如职业、文化程度、生活保障、家庭居住环境等。④患者对康复需求评估。如患者对疾病的愈后及康复知识的了解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康复干预 骨折术后 心理状况评估 髋部 老年 既往健康状况 社会文化背景 家庭居住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