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单位社区适老化社区环境改造研究——以徐州市为例 被引量:16
1
作者 黄锦辉 顾贤光 +1 位作者 张一兵 李硕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2-18,共7页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通过对徐州市三个单位社区的社区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从各个社区内公共空间及设施的设置情况,主要干道上的夜间照度、道路状况进行分析。结含老年人特征对社区环境的需求...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受到关注。笔者通过对徐州市三个单位社区的社区环境进行调查研究,分别从各个社区内公共空间及设施的设置情况,主要干道上的夜间照度、道路状况进行分析。结含老年人特征对社区环境的需求,针对三个单位社区的社区环境提出相关的建议性改造策略。并主要从整备社区道路、改善铺面材质、加强夜间照度、增设公共空间、美化社区环境这五个方面进行落实完善,满足了老年人对社区良好环境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社区 社区环境 老年人特征 改造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社区改制进程中社区治理结构的变迁 被引量:24
2
作者 郭风英 陈伟东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4-48,共5页
单位体制下,社区管理单位化。国家凭借对权力和资源的垄断,使单位结构化于国家行政体系之内,形成社区管理空间单位化、管理组织科层化、单位功能全能化和管理主体单一化的管理体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制改革的逐层推进和社会结构的&qu... 单位体制下,社区管理单位化。国家凭借对权力和资源的垄断,使单位结构化于国家行政体系之内,形成社区管理空间单位化、管理组织科层化、单位功能全能化和管理主体单一化的管理体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体制改革的逐层推进和社会结构的"国家、市场、社会"三元分化,推动了单位社区改制。单位社区改制催生多元治理主体、型塑新的社区治理方式,社区治理逐步走出单一治理的困境,超越国家原有行政体制的框架,跨越"国家、市场、社会",这也是实现社区治理转型的一个必要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社区 社区改制 治理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身体健康状况、社区社会资本与单位制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 被引量:50
3
作者 詹婧 赵越 《人口与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67-80,共14页
聚焦于城市单位制社区中的老年人,选取北京市两个单位制社区进行调查,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身体健康状况、社区社会资本对单位制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失能项数对单位制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社... 聚焦于城市单位制社区中的老年人,选取北京市两个单位制社区进行调查,通过实证分析检验了身体健康状况、社区社会资本对单位制社区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显著影响。结果表明:失能项数对单位制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社区社会资本对单位制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在宜老社区的建设中,社区环境的改善和社区服务项数的增加调节了失能项数对主观幸福感的负向影响;社区社会资本则通过社区服务和社区参与对单位制社区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产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幸福感 单位社区 宜老社区建设 社区社会资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人”再组织化:城市社区重建的治理创新——以长春市C社区为例 被引量:16
4
作者 芦恒 蔡重阳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9-45,共7页
区别于以新建商品住房为主体的新型城市社区,单位社会转型造成的老旧单位社区的社会治理难在于其显性与隐性的公共性困境相互交织,难以仅从外部的房屋维修或社区拆迁改造得以根治。长春市C破产单位社区的"单位人再组织化"模... 区别于以新建商品住房为主体的新型城市社区,单位社会转型造成的老旧单位社区的社会治理难在于其显性与隐性的公共性困境相互交织,难以仅从外部的房屋维修或社区拆迁改造得以根治。长春市C破产单位社区的"单位人再组织化"模式为此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即将国企老职工和老党员视为社区动员的主体,重新挖掘单位内部的组织资源和人力资源,然后从"单位人动员"拓展到"非单位人动员",从而在公共服务体系、基层社区组织化建设、社会联结等方面发挥重要的社会治理功能。但同时应在规避行政化倾向和动员边界模糊等缺憾的基础上,重视构建新型中间组织、推进社会协同参与、重塑社区公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旧单位社区 单位 再组织化 社区公共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社区复兴改造规划模式与实践——以哈尔滨电气集团社区改造为例 被引量:8
5
作者 万婷 李立杨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15年第S1期90-93,共4页
随着住房体制的改革,单位社区已沦落为城市中的"灰色区",传统单位社区原有的邻里关系和社区活力逐渐消失,进行单位社区复兴改造迫在眉睫。文章以哈尔滨电气集团社区为例,基于邻里交往理论,提出了单位社区复兴改造的"N+1&... 随着住房体制的改革,单位社区已沦落为城市中的"灰色区",传统单位社区原有的邻里关系和社区活力逐渐消失,进行单位社区复兴改造迫在眉睫。文章以哈尔滨电气集团社区为例,基于邻里交往理论,提出了单位社区复兴改造的"N+1"共享模式,并进一步演绎出功能集中式、功能互补式、绿化纽带式和活动关联式4种模式,为不同现状的社区提供复兴改造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社区 邻里交往 复兴改造 “N+1”共享模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格局下单位制社区的走向 被引量:23
6
作者 王美琴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9,共4页
体制改革前,中国社会特有的单位体制塑造了以单位为基础的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随着社会的转型,特别是住房商品化体制的确立,原有的"单位化"城市居住结构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中国城市居住空间被重塑为以阶层为导向的分异结构。... 体制改革前,中国社会特有的单位体制塑造了以单位为基础的城市居住空间的分异,随着社会的转型,特别是住房商品化体制的确立,原有的"单位化"城市居住结构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中国城市居住空间被重塑为以阶层为导向的分异结构。本研究通过对一家具有典型意义的国有企业单位社区的田野考察发现,在中国城市空间结构的重构与再生产过程中,许多类似的传统单位制社区已从"单位化"城市居住空间中的基本单元逐渐演变为住房商品化体制下城市居住空间阶层化分异格局中的底层聚集区。如何实现这类社区的重建与新生,将是城市发展与治理中必须考虑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单位社区 居住空间分异 住房体制改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社区精英的“资本”构成及其运作研究——以C市H社区为例 被引量:15
7
作者 田毅鹏 康雯嘉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36-44,共9页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国企改革、单位制消解和社区建设勃兴为背景,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区——"单位社区"从单位组织中分化出来的部分单位管理者转入社区,成为新时期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单位社区"精英因其掌握...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国企改革、单位制消解和社区建设勃兴为背景,形成了一种特殊的社区——"单位社区"从单位组织中分化出来的部分单位管理者转入社区,成为新时期城市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单位社区"精英因其掌握单位居住区"熟人社会"的关系资源,谙熟单位组织结构和动员模式,形成了其颇具特色的"资本"构成和资本运作模式。"单位社区"精英凭借对"熟人社会"资本的巧妙利用与支配,有效地实现了与居民、企业、政府三者间的跨界沟通;并利用资本的流动性对存在于不同社会网络之间的社会资本进行选择与重构,从而实现有效的资本转换。同时,在此过程中实现了自身资本升级,成就了典型的"卡里斯玛"拥有者,其个人领导魅力在基层社会"在地性"治理中得到充分突显,扮演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角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社区 精英 资本构成 资本运作 熟人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单位社区到城市社区 被引量:13
8
作者 邓晓梅 《规划师》 2002年第8期9-12,共4页
社区是城市生活的基础结构,人们可以让它变得更好或者更坏,却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夺走它。在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独特背景下,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单位社区在城市中的兴起,以及在改革开放年代又重新向城市社区转型这样一个曲折的历程... 社区是城市生活的基础结构,人们可以让它变得更好或者更坏,却没有任何力量可以夺走它。在中国城市化道路的独特背景下,中国城市社区的发展历程经历了单位社区在城市中的兴起,以及在改革开放年代又重新向城市社区转型这样一个曲折的历程。然而,在市场经济环境下城市社区存在着自发分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如果任其发展将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城市管理者和规划者需对此趋势实施必要干预,以将其控制在良性的、可接受的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 单位社区 社区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单位时代传统单位制社区重建问题新解--基于山东济南某国有企业单位社区的考察 被引量:20
9
作者 王美琴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开始了从单位制向社区制的转型,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工程便是"社区建设"。这一工程的实施是建立在传统单位制社区业已解体且不具备城市社会职能的理论预设之上的。但实际上,部分单位制社区并没... 体制改革以来,我国城市社区发展开始了从单位制向社区制的转型,推动这一进程的重要工程便是"社区建设"。这一工程的实施是建立在传统单位制社区业已解体且不具备城市社会职能的理论预设之上的。但实际上,部分单位制社区并没有随单位体制的瓦解而骤然消解,而是在发生了结构性变化之后仍然继续作为城市微观生活组织的社会空间基本单位,因此,单位制社区不应被简单地排除在社区建设的规划之外,而是应从其发展的现实和社区居民的生活需求出发,实现对这一社区的改造和重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 单位社区 社区重建 社区意识 居民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社区解体与老年群体空间意义的变迁 被引量:8
10
作者 江立华 王寓凡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99-105,共7页
基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本文研究了单位社区解体所致的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变迁,以及在其影响下老年群体空间意义的变迁和困扰。空间意义包含主体的空间情感体验和空间主观认知两个层面,单位制解体后,单位社区物理空间由封闭集中转变为... 基于空间社会学的视角,本文研究了单位社区解体所致的物理空间与社会空间的变迁,以及在其影响下老年群体空间意义的变迁和困扰。空间意义包含主体的空间情感体验和空间主观认知两个层面,单位制解体后,单位社区物理空间由封闭集中转变为开放分散,随之导致老年群体空间情感体验由舒适、稳定、依赖和便捷转变为不适、变动、不便和拒斥;单位社区社会空间由熟悉认同转变为陌生疏离,致使老年群体的空间主观认知由强归属、高认同转变为弱归属、低认同。老年群体空间意义的变化最终致使其出现了空间依恋和社会区隔的空间意义困扰,给老年群体的社区生活和精神情感带来了消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社区 老年群体 空间意义 物理空间 社会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治理视野下的单位制社区建设:路径模式与制度框架 被引量:4
11
作者 杨江华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04-110,共7页
单位制社区是研究中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转型的一个关键对象。本文基于西安市红旗社区建设模式的经验研究,提出破解当前我国单位制社区治理困境的出路在于建立一个由基层党委、驻地单位、社会组织与物业公司等基于功能匹配与互利合作原... 单位制社区是研究中国城市基层治理体制转型的一个关键对象。本文基于西安市红旗社区建设模式的经验研究,提出破解当前我国单位制社区治理困境的出路在于建立一个由基层党委、驻地单位、社会组织与物业公司等基于功能匹配与互利合作原则而形成的多元主体协同治理框架。这一框架通过基层党建机制吸纳社区精英,借助各类文化社团激活再造社区凝聚力,从而改变社区集体动员难的问题;同时整合利用社区内外有利资源,适度引入市场机制,解决社区公共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最终实现以民生质量提升为导向的社区建设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社区 协同治理 路径模式 制度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社区的嬗变与公民社会发育 被引量:9
12
作者 张敏杰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31-134,共4页
当前,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中国的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带来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可以说,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发... 当前,中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中国的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带来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可以说,新世纪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社区作为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平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前沿阵地。通过社区建设促进社区发展进而促进社会发展,是国际上的通行做法。在中国当前社会大变革时期,社区作为社会转型所引发的各种矛盾、问题的交汇之所,社区建设理受到了执政党和政府及社会方方面面的高度关注及重视。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作出了"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的重大战略部署。正是基于社区建设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特殊作用的认识,我们特别组织了这个专题讨论,约请五位在中国社会学、社会工作等学术领域有一定造诣的知名学者或后起之秀撰文从不同视角对中国大变革时代的城乡社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建设与社区发展问题进行全面、深入的探讨,视角比较新颖,所提出观点和思路富有启发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社区 社会发育 公民 嬗变 80年代 居民区 城市社区 工作人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治理视角下我国单位制社区治理的问题及其解决路径 被引量:3
13
作者 施雪华 蔡义和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0-54,共5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与推进,尤其是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背景下,单位制社区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亟需进行变革。L单位制社区的治理经验体现了当前我国单位制社区的治理思路:以互利合作和资源共享、功能匹配为原则,实现基层党... 随着市场经济的引入与推进,尤其是在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时代背景下,单位制社区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亟需进行变革。L单位制社区的治理经验体现了当前我国单位制社区的治理思路:以互利合作和资源共享、功能匹配为原则,实现基层党委、单位、社会组织、物业公司等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通过基层党建吸纳单位制社区的精英,借助各类民间社团增强社区凝聚力,改变现阶段单位制社区动员困难的局面;适当引入市场机制,整合利用社区外的有力资源,以居民需求为基础对单位制社区进行改造,解决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以提升民生质量为导向的单位制社区治理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社区 协同治理 解决思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位社区再组织化的网络建构逻辑——对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杨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36,共8页
社会发展需要基本的组织载体和平台,但因社会转型而导致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组织方式的改变,使得现阶段我国单位社区出现一定程度的“去组织化”。如何打破单位社区的封闭性,实现单位社区与社区外其他组织单元结合实现再组织化,以解决... 社会发展需要基本的组织载体和平台,但因社会转型而导致的社会组织结构和社会组织方式的改变,使得现阶段我国单位社区出现一定程度的“去组织化”。如何打破单位社区的封闭性,实现单位社区与社区外其他组织单元结合实现再组织化,以解决基层社会治理中的成员动员、统筹协调和资源整合等问题,是当前我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重要问题。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街道通过区域化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创新,建构了一个由党组织引领、统筹的基层治理组织间网络,其单位社区的再组织化过程就是一个基层治理网络重构的过程。借助网络分析框架,考察学院路街道的基层治理创新实践,尝试揭示转型社会中单位社区再组织化的动态过程,以丰富学界对基层治理网络及其建构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社区 再组织化 基层社会治理 区域化党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区人力资产的后单位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研究--以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心湾社区为例 被引量:9
15
作者 黄瓴 吉悦 《上海城市规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3-31,共9页
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社区人力资源资本化发展是适应城市更新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作为承载计划经济时期历史记忆和空间格局的一类过渡型社区--后单位社区,虽然存在转型需求与资源供给不匹配的突出矛盾,但同时又具有“人力富裕、空间冗余... 高质量发展阶段,推动社区人力资源资本化发展是适应城市更新新形势的必然要求。作为承载计划经济时期历史记忆和空间格局的一类过渡型社区--后单位社区,虽然存在转型需求与资源供给不匹配的突出矛盾,但同时又具有“人力富裕、空间冗余”的典型在地性特征和基础性优势。社区人力资产具有能动性与创造力强的特点,是应对后单位社区更新困境的重要潜力与抓手。以转型成功的后单位社区--重庆市沙坪坝区中心湾社区为例,通过梳理人力资产在社区公共空间更新各阶段中的构成与作用,提炼基于人力资产的后单位社区公共空间更新思路:优先整合人力资产、建立动态资产评估机制、推动“人-空间-服务”整体发展,明确指出政府在更新中应重视人力价值挖潜、智慧机制建设和起步经济支持,以期为同类型后单位社区的转型发展与风险预防提供在地化更新路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人力资产 单位社区 社区公共空间 社区更新 在地途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转型下的单位社区适老性景观更新策略研究:以重棉厂社区为例 被引量:12
16
作者 毛华松 宋尧佳 陈曦 《风景园林》 2019年第4期95-99,共5页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社区养老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的主要养老模式,单位社区老龄化问题较其他新兴社区更为典型,是社区养老建设的重要阵地。因其制度转型导致原有功能和结构破碎,使得该类社区普遍存在适老性缺失问题,突显出单位社区适老性景... 老龄化社会背景下,社区养老发展成为中国城市的主要养老模式,单位社区老龄化问题较其他新兴社区更为典型,是社区养老建设的重要阵地。因其制度转型导致原有功能和结构破碎,使得该类社区普遍存在适老性缺失问题,突显出单位社区适老性景观更新研究的迫切性。以重庆土湾重棉厂社区为例,通过社会调查量表和半开放式访谈等方式,调查老年人日常行为路径、社会网络特征和文化记忆感知,发现了社区服务体系分离、社会网络分化和集体记忆缺失三大既存问题,由此构建出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增加多元交往空间、延续单位集体记忆的适老性景观干预途径,从而为单位社区适老性景观建设提供理论探寻和实践样本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单位社区 适老性景观 社区更新 社区养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单位混合社区农民工与市民的融合困境 被引量:7
17
作者 谷玉良 福鹏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3年第6期29-34,共6页
在城市,社区是农民工融人城市的起点。混合居住模式逐渐在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领域得到重视。然而,从实践看,即便是混合居住,农民工与市民的融合也遭遇了困境。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对襄阳南漳新华书店单位混合社区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 在城市,社区是农民工融人城市的起点。混合居住模式逐渐在农民工城市融入研究领域得到重视。然而,从实践看,即便是混合居住,农民工与市民的融合也遭遇了困境。通过实地观察和深度访谈对襄阳南漳新华书店单位混合社区进行了调研,研究发现,农民工与市民的融合表现出双重不情愿与双重勉强感的特征。要解决这种融合困难,明确管理主体和责任、强化社区服务和管理、扩大社区交往是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位混合社区 农民工 融合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医疗单位参与搭桥术后患者健康管理的探讨
18
作者 高文根 胡大一 +2 位作者 汤楚中 马文林 谭蕾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60-62,共3页
探讨"大医院医生—社区医疗单位—患者"点对点管理中,社区医疗单位参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健康管理的实施与效果。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5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健康管理组进行随访研究,阐述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特点、... 探讨"大医院医生—社区医疗单位—患者"点对点管理中,社区医疗单位参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健康管理的实施与效果。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50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健康管理组进行随访研究,阐述了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患者的特点、社区医疗单位的概念、健康管理流程再造与效果、社区医疗单位的管理内容等,与传统的随诊模式比较,认为在大医院主管医生的参与下,社区医疗单位完全可以最有效地承担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健康管理和干预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医疗单位 健康管理 冠状动脉搭桥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驻单位社区居委会的困境及其对策——以大学校园内的社区为例
19
作者 李文星 尹鹏程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0-123,共4页
基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对社区进行了新的分类——根据社区与单位的关系把社区分为驻单位社区和非驻单位社区,分析了驻单位社区居委会所处的困境——法律定位、人事权归属、经费来源、考核机制,并提出了驻单位社区居委会走出困境的... 基于中国社会转型的特殊性,对社区进行了新的分类——根据社区与单位的关系把社区分为驻单位社区和非驻单位社区,分析了驻单位社区居委会所处的困境——法律定位、人事权归属、经费来源、考核机制,并提出了驻单位社区居委会走出困境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 单位 单位社区 居委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公民权利的城市社区治理建构——对深圳市南山区“单位制式”治理的制度分析 被引量:16
20
作者 周庆智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2-62,2,共12页
过去,城市社区是"单位制社会",政府通过单位来管理社区,社会成员隶属于一定的单位,单位组织是社区管理结构的基本单元,资源所有权在政府,社会成员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从属和依存关系。当前,随着分配机制多元化和资源替代... 过去,城市社区是"单位制社会",政府通过单位来管理社区,社会成员隶属于一定的单位,单位组织是社区管理结构的基本单元,资源所有权在政府,社会成员与政府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从属和依存关系。当前,随着分配机制多元化和资源替代性发展,单位对社会成员而言不再是生存、发展所系的不可替代的依靠,这就要求社区治理从"单位制式"管理向现代社区治理转型。但当前社区治理关注的是制度而不是人,城市基层政府的社区治理中还在用"单位制式"管理的思维和方式来回应社区的变化,这是当今社区治理现代化转型所面对的根本问题。从以单位为管理主体转变为以公民为治理主体,把社区治理建基于公民权利的社会自治的法治保障之上,这才是中国城市社区治理建设的基本要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治理 单位制式”社区治理 公民权利 治理现代化 深圳市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