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0篇文章
< 1 2 1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破解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的伦理困境:实践路径探索与优化
1
作者 冯香艳 苗乐乐 +3 位作者 吕清巧 李晓娥 杨智男 马玉卓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70-1274,共5页
医养结合模式通过在养老机构中设立医疗设施,或者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供综合性的医疗和养老服务。目前,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对数达到了8.7万对,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达7... 医养结合模式通过在养老机构中设立医疗设施,或者与周边医疗机构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提供综合性的医疗和养老服务。目前,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签约对数达到了8.7万对,具备医疗卫生机构资质并进行养老机构备案的医养结合机构达7800多家。这种模式不仅能满足老年人对健康照护的需求,还能提供生活护理、心理支持和社会活动,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然而,医养结合模式在实际操作中也面临诸多伦理困境。通过深入探究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工作中的伦理困境及对策优化,以促进服务质量的提升,全面保障老年人的权益,推动医养结合模式在实践中的健康发展。在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机构不仅承担着提供长期护理和生活服务的责任,还需与医疗机构合作,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和健康管理服务。通过探讨养老机构在破解医养结合模式伦理困境方面的实践路径,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以期增进老年人福祉和社会和谐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模式 养老机构工作 伦理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模式服务利用效能影响因素研究
2
作者 丁上真 李含伟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59-1269,共11页
目的医养结合是落实增强老年人健康与养老质量的实际步骤,深入探讨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利用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动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模式的高效服务利用,取得养老福祉的实质性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筛选... 目的医养结合是落实增强老年人健康与养老质量的实际步骤,深入探讨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利用影响因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推动机构养老医养结合模式的高效服务利用,取得养老福祉的实质性进展。方法采用文献回顾、问卷调查及专家访谈等方法,筛选并确定影响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利用的15个关键要素,通过TISM模型和MICMAC方法建立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分析影响因素之间的依赖性和驱动性。结果政府各部门间职能重叠,权责边界不清晰、医养结合政策完善程度低和执行度不高是影响机构医养结合服务利用的核心驱动因素。结论深入分析各影响因素间的相互作用,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建议,构建三维协同智治机制,塑造养老机构自身建设的新优势,为中国医养结合服务利用的优化提供策略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机构养老 服务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社区居家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
3
作者 祁琳 王新乐 +4 位作者 宋旭辉 柳建宇 杨蒙蒙 曹心怡 何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56-260,共5页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社区居家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苏州、广州、青岛、济南4个城市中接受医养结合服务的1376名社区居家老年人进行HRQoL调查,采用EQ-5D-3L量表评...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社区居家老年人健康相关生命质量(HRQoL)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苏州、广州、青岛、济南4个城市中接受医养结合服务的1376名社区居家老年人进行HRQoL调查,采用EQ-5D-3L量表评估并计算健康效用值。比较不同特征老年人的健康效用值,采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社区居家老年人HRQoL的影响因素。结果:1376名社区居家老年人的健康效用值为0.790(0.510,0.960)。饮酒频率1~2次/月(β=0.051,95%CI:0.005~0.097),睡眠时间<4 h/d(β=0.137,95%CI:0.065~0.209)、4~<6 h/d(β=0.131,95%CI:0.061~0.202)和6~<8 h/d(β=0.115,95%CI:0.040~0.190),有养老保险(β=0.057,95%CI:0.026~0.088)的社区居家老年人健康效用值较高。年龄≥90岁(β=-0.123,95%CI:-0.178~-0.069),以前吸烟、现已戒烟(β=-0.064,95%CI:-0.102~-0.026),外出频率为每月2次(β=-0.170,95%CI:-0.230~-0.110)和更长时间1次(β=-0.332,95%CI:-0.370~-0.294),患慢性病共病(β=-0.061,95%CI:-0.086~-0.035)的老年人健康效用值较低。结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社区居家老年人的HRQoL状况不佳,需要政府完善养老保险政策,社区开展社交活动、监测慢性病并给予相应的健康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相关生命质量 结合服务 社区居家 TOBIT模型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及老年人综合照护的实施现状、机遇与挑战 被引量:1
4
作者 曹纳纳 王欣 孟亚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89-295,共7页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主要体现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紧密合作上,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照护服务,并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然而,该模式仍面临资源分配不均、服务标准不统一、人才匮乏等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深,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增... 中国医养结合模式主要体现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的紧密合作上,为老年人提供综合性的照护服务,并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然而,该模式仍面临资源分配不均、服务标准不统一、人才匮乏等挑战。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持续加深,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增长,政府颁布的相关政策和社会关注为该模式带来发展机遇。科技进步也将推动医养结合服务向智能化、个性化方向发展。期待政策、资本、技术等多方面的持续投入,推动服务标准化、专业化和普及化,以满足老年人养老需求,提升生活质量,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水平,以有效应对老龄化社会带来的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模式 老年人综合照护 管理 养老伦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的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设计策略研究
5
作者 胡鸿 唐煜霖 +2 位作者 高士明 石倬瑜 崔曼筠 《包装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23-130,153,共9页
目的通过对农村养老“医”“养”现状的分析,探讨提升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设计策略。方法以山西省临汾市北平镇农村养老服务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三阶段编码程序对案例进行分析,确定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定位,绘出以北平镇为例的... 目的通过对农村养老“医”“养”现状的分析,探讨提升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设计策略。方法以山西省临汾市北平镇农村养老服务为研究对象,采用扎根理论三阶段编码程序对案例进行分析,确定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定位,绘出以北平镇为例的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蓝图,提炼出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设计策略并进行用户评价。结论针对扎根理论总结的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五个主要范畴,提出在服务设计整合资源构建的服务系统基础上,以包容性设计扩展服务对象满足更多用户需求、以劝导性设计在服务过程中引导用户健康行为的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设计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设计策略 扎根理论 农村结合 养老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需求分析与测度 被引量:1
6
作者 于洋 李含伟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10-320,共11页
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在改善老年人亚健康状态、慢性病调理和医疗康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针对老年人对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的切实需要的研究比较匮乏。对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进行分析与测度,通过扎根理论构... 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在改善老年人亚健康状态、慢性病调理和医疗康复方面具有独特优势,但目前针对老年人对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的切实需要的研究比较匮乏。对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进行分析与测度,通过扎根理论构建了由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38个三级指标构成的社区居家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服务需求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网络层次分析法获得了各指标的权重。研究表明:中医服务项目需求呈现多样化特征,高专业性特色技术需求强烈;中医特色医养结合知识普及需求高涨,普及效果是重中之重;建立健全政监体系需求迫切,资源与管理是底层支持需求。结合需求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建议:研发推广中医医养结合项目,强化人才培养与学科融合;优化中医医养结合知识普及过程;建立健全政监体系,优化资源配置与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色 结合 社区居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合型长期照护体系下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对慢病管理效率的影响及驱动路径研究
7
作者 陈荣 赵君 +1 位作者 刘思琦 王芳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38-45,共8页
目的:探究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对老年慢性病管理效率的影响机制及驱动路径。方法:基于WHO整合照护框架和老年人综合照护框架,选取我国东、中、西部35个市(区/县)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估慢病管理效率,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 目的:探究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对老年慢性病管理效率的影响机制及驱动路径。方法:基于WHO整合照护框架和老年人综合照护框架,选取我国东、中、西部35个市(区/县)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EA)评估慢病管理效率,结合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解析慢病管理效率路径的条件组态。结果:DEA显示样本中6个地区(17.1%)达DEA强有效(θ=1;S-和S+=0)。fsQCA识别出3条高效路径与4条非高效路径。治理机制为所有高效路径的核心条件;非高效路径则普遍存在治理缺位、筹资单一与信息监测薄弱等缺陷。结论:整合型长期照护背景下,治理机制是提升慢病管理效率的基石,需通过跨部门协作强化制度整合;资源要素可通过动态适配弥补技术短板,而持续筹资与信息联通是突破区域发展失衡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家 结合 慢病管理 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定性比较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城市社区医养结合的创新实践与优化策略 被引量:4
8
作者 马福云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52-57,共6页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社区医养结合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创新,正在城市社区层面展开多样化的实践探索。当前形成的居家医养结合、机构医养结合与社区医养支持等实践模式,呈现出注重居家社区服务整合、强化“互联网+居家医养... 面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社区医养结合作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创新,正在城市社区层面展开多样化的实践探索。当前形成的居家医养结合、机构医养结合与社区医养支持等实践模式,呈现出注重居家社区服务整合、强化“互联网+居家医养”智慧服务、构建市县乡村“四级联动”体系、突出社区就近便捷优势等特征。同时,现有服务模式在认知、政策、服务及人才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需通过提升医养结合认知、强化医养结合政策跨部门协同、充实医养结合服务内容、强化社区医养结合人才培养等,全面提升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可及性和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社区结合 养老服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异质性下城市社区医养结合的适配逻辑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李立清 彭德顺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6-38,共13页
推动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同社区资源禀赋异质性程度的不断加深,客观上要求采用适宜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来适配资源异质性的社区场域,提高社区资源配置效率... 推动发展社区医养结合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的重要举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不同社区资源禀赋异质性程度的不断加深,客观上要求采用适宜的医养结合服务模式来适配资源异质性的社区场域,提高社区资源配置效率,满足老年人全方位、多层次的养老需求。本文基于重庆市社区医养结合的典型案例,以社区资源禀赋为视角,通过对不同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实践的调查,探究资源异质性下社区医养结合的适配逻辑。研究发现,社区医养结合服务的行为和效果取决于社区所采用的医养结合运行模式,且不同模式在治理主体、治理方式及资源配置场景上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最终呈现出不同的服务效果。此外,由于社区资源的异质性,不同类型的社区医养结合运行模式也具有差异性的关系结构与运作逻辑。社区医养结合运行模式与社区场域的良性互动需要遵循一定的适配逻辑,由多元主体探索形成的医养结合模式需要与社区资源禀赋构成的支持网络相适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社区养老 养老服务 疗卫生服务 养老金融 资源异质性 人口老龄化 银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性治理视域下社区医养结合治理的碎片化困境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4
10
作者 唐健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1-69,201,共10页
社区医养结合治理不仅是学术界的重要课题,也是党和政府亟须解决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当前,社区医养结合治理面临着严重的碎片化问题,表现为目标价值差异化、政策内容分散化、组织结构壁垒化和治理过程失范化。供给主体利益差异化、顶层... 社区医养结合治理不仅是学术界的重要课题,也是党和政府亟须解决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当前,社区医养结合治理面临着严重的碎片化问题,表现为目标价值差异化、政策内容分散化、组织结构壁垒化和治理过程失范化。供给主体利益差异化、顶层设计尚未建立、科层组织管理结构壁垒化和运行机制不健全是社区医养结合治理碎片化问题的内在根源。实现社区医养结合碎片化问题的整体性治理,需要关注老年人目标需求,完善顶层设计,加强组织协作,优化运行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结合 整体性治理 碎片化困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效率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燕 柳建宇 杨光媚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63-267,共5页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效率,从而为促进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聚类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筛选投入和产出指标;使用Stata14.0软件构建DEA-Tobit回归模型,对供给服务效率进行比较并对...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效率,从而为促进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发展提供参考。方法:运用聚类分析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的方法,筛选投入和产出指标;使用Stata14.0软件构建DEA-Tobit回归模型,对供给服务效率进行比较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选取2个投入指标(机构保健科室数量、服务项目数),2个产出指标(签约老年人数和医养协同服务平均送达时间)。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效率平均值为0.664,仅有25%的机构实现了产出最大化。Tobit回归模型发现,工作人员数、上门服务送达时间和安全设施数是影响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效率的影响因素(P<0.05)。改善上述三个方面可以有效提高机构的服务效率。结论: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效率较低;工作人员数、上门服务送达时间和安全设施数是影响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效率的影响因素。关注工作人员数量、服务的结果以及建设的设施等现实问题,对于发展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家 结合机构 服务效率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理论视角下农村社区“医养结合”多元供给碎片化治理困境与破解路径
12
作者 唐健 陈燕华 +2 位作者 高维明 马涵雨 戴叶花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10-915,924,共7页
在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农村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是破解农村深度老龄化的重要任务和主要抓手。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医养结合”多元供给主体碎片化治理呈现出目标理念碎片化、组织内部结构失衡、运行机制碎片化和管理... 在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建设农村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是破解农村深度老龄化的重要任务和主要抓手。目前我国农村社区“医养结合”多元供给主体碎片化治理呈现出目标理念碎片化、组织内部结构失衡、运行机制碎片化和管理体制分散性等问题。在协同理论的视角下,农村社区“医养结合”多元供给碎片化治理的破解路径包括:树立协同目标理念,构建农村社区“医养结合”协同治理体系;科学划分供给主体权责,明确农村社区多元供给主体角色定位;促进供给主体利益均衡共识,优化农村社区医养结合运行机制;推进制度整合统一,为推动农村社区医养结合可持续发展保驾护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社区结合 多元供给主体 碎片化 协同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情感治理视域下城市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发展策略研究
13
作者 张心如 朱亚 《中国医学伦理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02-309,共8页
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是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实现服务供需两侧的均衡发展、提升服务整体治理效能是老龄社会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以N市J区的XJ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为例,采用个案研究法和深度访谈法发现城市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 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是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发展方向,实现服务供需两侧的均衡发展、提升服务整体治理效能是老龄社会治理的题中应有之义。以N市J区的XJ综合性养老服务中心为例,采用个案研究法和深度访谈法发现城市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供需矛盾形成的主要原因包括:服务社会认知不充分,政策科学化程度不高;服务需方信任度低,自主付费意愿不足;服务供方能动性不足,行政化治理特征突出。经情感治理理论演绎,认为应在政府和社会各界高度协同、形成合力的共识下,通过心灵治理、情感治理和情感劳动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增强多元参与主体之间的情感互动,构建高效的社区居家医养结合服务情感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结合 情感治理 社会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养结合服务是否改善了老年人多维健康绩效?——基于两种模式的考察分析
14
作者 张园 胡亚琼 刘义奇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32-147,共16页
当前,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难以深度融合,导致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老年个体健康水平改善效果不明显。为了考察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模式的健康产出效果,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认知健康社会功能”四维度构建老年人多维健康绩效指标体系,并采用“... 当前,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难以深度融合,导致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下老年个体健康水平改善效果不明显。为了考察医养结合机构服务模式的健康产出效果,从“生理健康心理健康认知健康社会功能”四维度构建老年人多维健康绩效指标体系,并采用“久期分析”构建“多维健康绩效指数”并进行指数因素分解。基于两种典型医养结合模式,运用湖北省多地的动态追踪调查数据测度老年人健康绩效水平及组群差异发现:入住医养结合机构后,第一,老年人生理健康和认知健康总体上有小幅改善,但心理健康改善不显著,社会功能呈现一定程度负向变化。其中,医内设养模式下,老年人生理健康维度维持相对稳定、社会功能维度降幅较明显,养内置医模式下老年人生理健康和认知功能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第二,老年人健康状态稳定性有所增强,医内设养模式在健康状况维持率方面较为突出,养内置医模式在健康深度、规模变化方面也有较好表现。第三,心理健康对多维健康绩效指数贡献度最高,生理健康的贡献度最低,养内置医模式下各维度贡献率变化相对而言较小。第四,不同医养结合模式下,多维健康绩效指数具有组群差异和异质性。对此,从精准提升医养结合服务内容供需适配性、建立多方位心理慰藉和社会功能修复体系、建立多主体利益共享和激励机制、提供细分群体的靶向式医养结合服务等方面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服务 内设模式 内置模式 多维健康绩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村医养结合服务的实践模式、现实困境与提升路径——基于服务链理论的多案例分析
15
作者 李立清 喻明 《西南金融》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52-62,共11页
随着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医养结合服务被广泛认为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服务链理论,构建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传输—需求”多层分析框架,借助多个典型案例呈现农村医养结合服务的五... 随着中国农村养老问题日益突出,农村医养结合服务被广泛认为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服务链理论,构建医养结合服务的“供给—传输—需求”多层分析框架,借助多个典型案例呈现农村医养结合服务的五种实践模式,归纳农村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供给侧、传输侧与需求侧的现存问题,进而探寻服务链下农村医养结合服务的提升路径:供给侧需加快医养共管部门设计,明晰主体职责边界,凝聚医养结合资源;传输侧需形成“多元、均等、多样、灵活”的服务传输理念,打破信息壁垒;需求侧需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筑牢身心健康屏障,积极反馈医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长期照护 养老服务 居家养老 服务链 人口老龄化 健康中国 银发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县域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及性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安德森模型的实证研究
16
作者 王家合 曾维亮 赵艳蕊 《社会保障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7-30,共14页
提高县域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及性对完善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增强老年人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Y市19家医养机构的497份有效样本数据,依托安德森模型构建理论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倾向特征、使能资源、需要因素对县域医... 提高县域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及性对完善乡村养老服务体系、增强老年人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湖北省Y市19家医养机构的497份有效样本数据,依托安德森模型构建理论框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倾向特征、使能资源、需要因素对县域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及性的影响路径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县域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及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基本契合农村老年人对医养结合服务的心理预期;农村老年人的倾向特征、使能资源和需要因素对县域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及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并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增加老年人的服务利用行为提升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可及性。基于此,建议通过引导健康养老信念、优化使能资源供给、精准对接需求、激活服务利用,来提升县域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可及性,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养老服务 服务可及性 安德森模型 结构方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养结合背景下社区照护服务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17
作者 洪振家 吴成卓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5-380,共6页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未来较长时间内的基本国情,推进“医养结合”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而社区照护服务作为“医养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医养结合社区照护服务...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未来较长时间内的基本国情,推进“医养结合”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而社区照护服务作为“医养结合”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医养结合社区照护服务对老年人的影响机制以及存在的问题,本文基于CLHLS 2018年的数据,运用多元有序回归模型,分析了社区照护服务的有无以及数量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社区照护服务在老年人生理与心理层面上,均展现出显著的促进与提升作用,照护服务每提升一个单位,老年人生理和心理健康有0.093和0.309个单位的提升,照护服务数量每增加一个单位,老年生理和心理健康有0.033和0.181个单位提升。同时,社区照顾服务数量对有无共同居住的配偶以及医疗保险的有无有着明显的异质性。为此,应该大力发展社区嵌入式照护服务,提升老年健康水平,重视老年生理健康的同时也要强调老年精神慰藉,建立完善老年人照料服务体系,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社区照护服务 老年人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发展策略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 被引量:26
18
作者 王凯 黄健元 《卫生经济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5-29,共5页
目的:分析我国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方法: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我国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政策“碎片化”且部门权责重叠、筹资机制不... 目的:分析我国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在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方法:基于生态系统理论,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进行探讨分析。结果:我国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存在政策“碎片化”且部门权责重叠、筹资机制不健全、养老观念陈旧、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供给不充足、养老服务人才资源匮乏、服务设施落后、宣传力度不足等问题。结论:完善法规体系,优化合作机制,加强财政支持,鼓励社会参与,完善人才培养、激励和保障机制,搭建智慧养老信息服务平台,创新养老产品和服务模式,营造良好风气,促进社区居家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社区 养老服务 生态系统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商业保险参与医养结合的比较优势、特殊价值与实现机制 被引量:1
19
作者 申曙光 孙静瑶 梁上聪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107,共9页
老龄化时代,医养结合既是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的重要突破口。当前,责任主体协同困难、服务供需错配、支付保障能力薄弱及专业人才短缺等困境造成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掣肘。而商业保险机构凭借其长期资本... 老龄化时代,医养结合既是推动老龄事业发展的关键举措,也是激活银发经济新动能的重要突破口。当前,责任主体协同困难、服务供需错配、支付保障能力薄弱及专业人才短缺等困境造成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掣肘。而商业保险机构凭借其长期资本优势、资源整合能力、风险管理专长与高度的业务关联性,成为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市场主体。商业保险机构的深度参与,既能通过资金端融通、服务端创新与消费端保障三维路径赋能医养结合发展,又能助力自身主业转型升级、业务边界拓展及社会价值提升,实现双向增益。本文建议通过“投资参与型”“服务合作型”“产品提供型”三大机制,实现商业保险比较优势向医养服务供给效能转化,推动形成多层次、高质量、可持续的医养结合新生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商业保险 银发经济 老龄化 养老金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行动者网络视角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机制研究以河北省巨鹿县为例 被引量:7
20
作者 刘炜 王灿友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69-473,共5页
目的:分析典型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推进过程中多主体参与和协同过程及其内在逻辑机制,为我国养老模式的优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方法:以河北省巨鹿县作为典型案例地,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了解该地区医养结合服务... 目的:分析典型地区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推进过程中多主体参与和协同过程及其内在逻辑机制,为我国养老模式的优化发展提供理论借鉴和实践参考。方法:以河北省巨鹿县作为典型案例地,通过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和深度访谈了解该地区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的发展状况,运用行动者网络理论分析其行动者网络构成和转译过程,探究其医养结合模式机制。结果:巨鹿县医养结合行动者网络的构建涉及多元主体和异质利益,是一个动态的协同过程;关键行动者通过问题呈现、利益赋予、征召和动员初步构建行动者网络,并通过政策优化和社会力量的补充推动行动者网络的转型,最终实现了从传统养老服务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再向医养险结合服务模式的转变。结论:基于行动者网络视角,建议通过加强政府政策支持、重构异质行动者网络、扩大医养人员引进、改善传统养老观念等方式实现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机制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合 养老模式 行动者网络理论 异质行动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