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基于主动健康理念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OM-B)模型,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混合方法系统评价设计,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目的基于主动健康理念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OM-B)模型,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混合方法系统评价设计,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筛选建库至2025年2月关于脑卒中患者主动健康行为的相关研究,对纳入文献采用基于数据的聚敛整合法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整合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主动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能力因素(脑卒中知识与技能、认知能力、身体功能、自我管理能力)、机会因素(社会支持与资源、环境与文化、医疗配置与经济资源、工作与职业)和动机因素(自我效能、健康信念与态度、风险意识与规划、心理状态)。结论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健康行为是一个涉及患者自我管理与外部支持系统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医护人员应从多角度出发,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与康复技能培训提升患者的能力,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提升健康信念与自我效能感等,进而提高主动健康行为水平。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对立违抗性障碍(OD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二者共病儿童的冲动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以152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以157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目的:探讨对立违抗性障碍(OD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二者共病儿童的冲动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以152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以157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的ODD、ADHD、ODD合并ADHD,且Barratt冲动量表平均量表分≥正常组均值1.5个标准差的儿童为病例组,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功能评定(FAD)、3~7岁儿童气质问卷(BSQ)、8~12岁儿童气质问卷(MCTQ)、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自尊调查量表(SEI)及Conners教师问卷(TRS)进行测查。结果:病例组EMBU父母情感温暖及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惩罚及严厉、拒绝及否认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FAD的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功能分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气质问卷的活动水平、节律性、反应强度、心境特征、持久性、注意分散维度分值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气质类型为麻烦型及中间近麻烦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SEI总分低于对照组,Conners教师问卷的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集中-被动及多动指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夫妻关系差(OR=4.69)、父亲对儿童缺乏情感温暖及理解的养育方式(OR=1.06)、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OR=2.60)、对新刺激的反应阈值低(OR=2.75)及注意不集中(OR=3.60)可能是儿童发生冲动行为的危险因素;母亲的否认及拒绝少(OR=0.90)、运动冲动性弱(OR=0.83)、活动水平低(OR=0.19)、反应强度弱(OR=0.38)、多动指数低(OR=0.15)、问题解决好(OR=0.38)和情感介入少(OR=0.20)可能是儿童冲动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研究提示有冲动行为的ODD、ADHD儿童可能存在自尊程度较低、父母养育方式不良及家庭功能紊乱等社会心理因素。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基于主动健康理念与能力-机会-动机-行为(COM-B)模型,系统评价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混合方法系统评价设计,计算机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SinoMed、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网,筛选建库至2025年2月关于脑卒中患者主动健康行为的相关研究,对纳入文献采用基于数据的聚敛整合法进行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文献。整合结果显示:脑卒中患者主动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包括能力因素(脑卒中知识与技能、认知能力、身体功能、自我管理能力)、机会因素(社会支持与资源、环境与文化、医疗配置与经济资源、工作与职业)和动机因素(自我效能、健康信念与态度、风险意识与规划、心理状态)。结论脑卒中患者的主动健康行为是一个涉及患者自我管理与外部支持系统共同作用的复杂过程,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医护人员应从多角度出发,提供必要的健康教育与康复技能培训提升患者的能力,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帮助患者调整心理状态、提升健康信念与自我效能感等,进而提高主动健康行为水平。
文摘目的:探讨对立违抗性障碍(ODD)、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及二者共病儿童的冲动行为与心理社会因素的关系。方法:以152例正常儿童为对照组,以157例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Fourth Edition(DSM-IV)的ODD、ADHD、ODD合并ADHD,且Barratt冲动量表平均量表分≥正常组均值1.5个标准差的儿童为病例组,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家庭功能评定(FAD)、3~7岁儿童气质问卷(BSQ)、8~12岁儿童气质问卷(MCTQ)、儿童自我意识量表(PHCSS)、自尊调查量表(SEI)及Conners教师问卷(TRS)进行测查。结果:病例组EMBU父母情感温暖及理解得分低于对照组,惩罚及严厉、拒绝及否认得分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FAD的情感介入、行为控制和总功能分值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气质问卷的活动水平、节律性、反应强度、心境特征、持久性、注意分散维度分值高于对照组,病例组气质类型为麻烦型及中间近麻烦型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均P<0.05)。病例组SEI总分低于对照组,Conners教师问卷的品行问题、多动、注意不集中-被动及多动指数高于对照组(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夫妻关系差(OR=4.69)、父亲对儿童缺乏情感温暖及理解的养育方式(OR=1.06)、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OR=2.60)、对新刺激的反应阈值低(OR=2.75)及注意不集中(OR=3.60)可能是儿童发生冲动行为的危险因素;母亲的否认及拒绝少(OR=0.90)、运动冲动性弱(OR=0.83)、活动水平低(OR=0.19)、反应强度弱(OR=0.38)、多动指数低(OR=0.15)、问题解决好(OR=0.38)和情感介入少(OR=0.20)可能是儿童冲动行为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研究提示有冲动行为的ODD、ADHD儿童可能存在自尊程度较低、父母养育方式不良及家庭功能紊乱等社会心理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