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突发事件社会风险放大的信息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黄仕靖 陈国华 袁勤俭 《图书与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54-66,共13页
突发事件所产生的社会风险经过社交网络的传播和放大可能会引发社会冲突甚至危及社会稳定,探究社会风险放大的信息作用机制对有效预测、识别和管控社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梳理了突发事件情境下影响个体风险感知放... 突发事件所产生的社会风险经过社交网络的传播和放大可能会引发社会冲突甚至危及社会稳定,探究社会风险放大的信息作用机制对有效预测、识别和管控社会风险具有重要意义。从社会层面和个体层面梳理了突发事件情境下影响个体风险感知放大的因素,构建了突发事件社会风险放大的信息作用机制理论模型和数学模型,基于multi-agent建模方法,构建了突发事件社会风险放大的动态演化模型,基于耦合网络模型探讨了官方媒体、非官方媒体对公众社会风险感知放大的信息作用机制,以及公众信任度的调节作用,从而对突发事件的社会风险放大机制有更深层次的探索。本文构造的模型从理论上可以洞察系统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影响关系,根据耦合网络模型所得实验结果可以更加准确地反映现实,为管理者及时应对突发事件社会风险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事件 社会风险放大 信息作用机制 耦合网络 风险感知 Multi-agent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民宿选址的最小抵抗与风险的社会放大——以上海地区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黄和平 裘亦书 +2 位作者 姜红 邴振华 赖庆晟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97-113,共17页
社区民宿在为住客带来新鲜体验、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打破了社区原有生态均衡,导致一系列基层治理困境与社会矛盾,在邻避与迎臂之间表现出经济欲望和民生权利的矛盾心理。文章通过建构社区民宿邻避冲突的评价体系,探究上海地区... 社区民宿在为住客带来新鲜体验、促进住宿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打破了社区原有生态均衡,导致一系列基层治理困境与社会矛盾,在邻避与迎臂之间表现出经济欲望和民生权利的矛盾心理。文章通过建构社区民宿邻避冲突的评价体系,探究上海地区社区民宿邻避冲突的双重衍生路径(最小抵抗原则与风险社会放大)、影响机制以及应对策略。结果表明:居民、物业、街道、社居委等社区利益相关群体整体呈现出“不在自家社区”的邻避态度。以利益相关群体对民宿经营接受水平作为社区民宿邻避冲突的测度指标,验证了社区民宿邻避效应的存在性,识别出社区民宿邻避冲突的显著影响因素。基于边际产出递减规律,文章主张将各变量回归(弹性)系数作为邻避治理策略的设计依据,在资源配置中优先考虑边际治理效率更高的指标变量。文章探索性揭示了社区民宿邻避冲突的潜在干预路径,可以为民用设施商业化运营的深层次研究提供思路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民宿 邻避冲突 双重路径 最小抵抗 风险社会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风险VS感知风险:传播过程与风险社会放大 被引量:51
3
作者 曾繁旭 戴佳 王宇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0-46,共7页
当下中国已经处于风险社会。在一些环境风险议题中,出现了民众的感知风险高于技术风险的现象。本研究以西方"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为理论出发点,以山东民众反对建设荣成石岛湾核电站和乳山红石顶核电站事件为案例,探讨在中国... 当下中国已经处于风险社会。在一些环境风险议题中,出现了民众的感知风险高于技术风险的现象。本研究以西方"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为理论出发点,以山东民众反对建设荣成石岛湾核电站和乳山红石顶核电站事件为案例,探讨在中国语境下环境风险放大过程中的公众认知与舆论特征。通过深度访谈和内容分析,发现环境风险主要经由信息过程、制度结构和个体反应等三重机制的影响而得到放大。具体而言,传统媒体、新媒体、以及专家和意见领袖的意见争夺决定了风险的信息过程。利益相关方的暗箱操作、信息控制和社会团体缺失等制度结构因素,导致民众对信息缺乏信任而进行"对抗性解读"。另外,民众接收信息时的愤怒情绪及对风险项目的 "污名化"过程,也促进了风险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 风险社会放大 信息争夺 对抗性解读 污名化标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强与衰减:风险的社会放大机制探析——以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为例 被引量:14
4
作者 张乐 童星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178-182,共5页
本文以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为例,阐述了社会性风险事件在新闻媒体、政府、企业等风险放大站的作用下被加强或者衰减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险放大效应所导致的新的经济与社会后果的过程,理解这一机制与过程对于风险治理具... 本文以2004年阜阳劣质奶粉事件为例,阐述了社会性风险事件在新闻媒体、政府、企业等风险放大站的作用下被加强或者衰减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风险放大效应所导致的新的经济与社会后果的过程,理解这一机制与过程对于风险治理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放大 风险事件 风险治理 社会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资本对风险的社会放大的阻抑作用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高山 李维民 凌双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47-153,共7页
快速现代化的进程往往是社会风险集聚的过程,风险信息经由社会系统持续扩散转移,形成风险的社会放大效应。既有研究未关注到社会资本对风险的社会放大的作用,鲜有将社会资本与风险演化联系起来进行系统分析。引入成熟的社会资本理论,文... 快速现代化的进程往往是社会风险集聚的过程,风险信息经由社会系统持续扩散转移,形成风险的社会放大效应。既有研究未关注到社会资本对风险的社会放大的作用,鲜有将社会资本与风险演化联系起来进行系统分析。引入成熟的社会资本理论,文章从社会网络、社会制度和社会认知三个维度建构分析框架,阐释社会资本与风险的社会放大的逻辑联系,认为社会资本对风险的社会放大具有阻抑作用:关系性社会资本形成"网络阻抑";制度性社会资本形成"结构阻抑";文化性社会资本形成"认同阻抑"。三重阻抑的启示有助于理解社会资本对风险的社会放大全过程的理论检视,为未来研究打开实证分析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资本 风险社会放大 理论考察 阻抑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环境风险到群体性事件:一种“风险的社会放大”现象解析 被引量:14
6
作者 刘晓亮 张广利 《湖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20-23,共4页
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SARF)为中国的环境风险型群体性事件提供了分析的理论框架。厦门PX事件中风险放大的涟漪沿着三条路径扩散,导致放大和缩小两种效应。被放大的"环境风险污名化"和"群体性事件的威力",以及被缩小... 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SARF)为中国的环境风险型群体性事件提供了分析的理论框架。厦门PX事件中风险放大的涟漪沿着三条路径扩散,导致放大和缩小两种效应。被放大的"环境风险污名化"和"群体性事件的威力",以及被缩小的"政府治理风险"在整个社会层面又引发了风险放大的涟漪效应。今后应对此类事件,应该强化对环境风险型项目所涉风险信息的披露,引入政府与社会共同监管,同时避免简单化处理问题,坚持在科学调查的基础上依法严肃究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 群体性事件 风险社会放大 涟漪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社会放大框架理论的邻避舆情传播 被引量:24
7
作者 辛方坤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6-121,181,共7页
[目的/意义]邻避事件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各种放大机制,造成了远超事件影响的涟漪效应,因此研究其舆情传播的特征及表现有助于弱化邻避风险。[方法/过程]基于风险社会放大框架(SARF),构建了舆情传播的4阶段模型,剖析了每一个阶段舆情的特... [目的/意义]邻避事件在传播过程中经过各种放大机制,造成了远超事件影响的涟漪效应,因此研究其舆情传播的特征及表现有助于弱化邻避风险。[方法/过程]基于风险社会放大框架(SARF),构建了舆情传播的4阶段模型,剖析了每一个阶段舆情的特征及对民众抗争行为的建构意义。[结果/结论]邻避危机中舆情的传播与演化是信息不对称、回应机制失灵、政府干预失当、政策妥协等多重因素叠加的结果,处置不当则演变为群体性事件。邻避舆情危机的应对需构建在风险弱化的框架内,建议从风险信息批露、去污名化、热议期的舆情应急三个方面弱化风险,引控舆情的合理传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舆情传播 邻避危机 风险社会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与经验研究及启示 被引量:45
8
作者 卜玉梅 《学习与实践》 2009年第2期120-125,共6页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风险研究出现分离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学者应用这一框架在各种文化环境中进行了经验检验,认为这一概念对将不同的风险研究范式和理论整合到同一框架中做出了贡献,并且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整理...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是在20世纪80年代西方风险研究出现分离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学者应用这一框架在各种文化环境中进行了经验检验,认为这一概念对将不同的风险研究范式和理论整合到同一框架中做出了贡献,并且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在整理分析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风险社会放大框架在中国的风险文化中应用的必要性,及其对风险沟通决策的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放大 经验研究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区灾害风险管理中的风险沟通与风险的社会放大——基于兰州市住宅社区的实证调查 被引量:7
9
作者 程赛琰 牛春华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48-160,共13页
社区灾害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居民的风险感知与专家风险评估不一致的现象,即风险的社会放大,不利于灾害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以风险的社会放大为视角,选取兰州市的四个住宅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深度访谈... 社区灾害风险管理实践中存在居民的风险感知与专家风险评估不一致的现象,即风险的社会放大,不利于灾害风险管理的顺利实施。以风险的社会放大为视角,选取兰州市的四个住宅社区为研究对象,采用实证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深度访谈法收集数据,构建了风险沟通、社区灾害风险的社会放大、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满意度三者之间关系的概念模型。利用回归分析得出:风险的社会放大并不会直接影响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满意度;风险沟通有利于提高公众对社区灾害风险管理的满意度;风险的社会放大会削弱风险沟通对风险管理满意度的积极作用;相较于风险沟通的内容,合适的风险沟通方式对于提升社区灾害风险管理满意度更有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区灾害风险管理 风险社会放大 风险沟通 风险管理满意度 风险感知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逻辑进路与趋向研判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宋宪萍 曹宇驰 《甘肃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30-139,共10页
在对风险社会的因素刻画与治理探寻中,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SARF)是现有的最具综合性研究工具。以理论为导向的风险放大研究强调风险解释的社会建构,不再局限于风险的技术定义,基于制度与文化驱动下的内在机理以及微观样本下的新型场域... 在对风险社会的因素刻画与治理探寻中,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SARF)是现有的最具综合性研究工具。以理论为导向的风险放大研究强调风险解释的社会建构,不再局限于风险的技术定义,基于制度与文化驱动下的内在机理以及微观样本下的新型场域而展开深入分析,逐渐形成以政府为主导、以媒介为主体、以社区为单元的风险社会放大的复合治理体系。具体到中国情境,则着眼于从哲学基础及深化、实证检验及本土化治理等方面实现多角度挖掘,形成从“国家中心治理”向“多维复合治理”转变、从“风险滞后性处置”向“风险先验性预警”转变、从“社会建构视角”向“人本逻辑视角”转变的风险治理体系。尽管现有研究对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提供了广域而多元的启发,但也存在内涵约束、视角约束、层次约束、背景约束等不足,未来需要进一步丰富研究内涵,增加案例本土化应用或从本土经验现象实现理论重构的可能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放大 社会建构 驱动机制 复合治理 中国情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庆安事件传播与风险的社会放大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全燕 李薇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5-38,共4页
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经常造成风险的社会放大现象。文章从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理论出发,对庆安枪击事件如何遭受风险的社会放大进行了分析,指出突发事件的报道应该充分考虑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涉及的四个方面,即信息过程、制度结构、社... 媒体对突发事件的报道经常造成风险的社会放大现象。文章从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理论出发,对庆安枪击事件如何遭受风险的社会放大进行了分析,指出突发事件的报道应该充分考虑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涉及的四个方面,即信息过程、制度结构、社会团体行为和个体反应,并应从促进风险沟通的角度出发进行科学传播与引导,防止风险的社会放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安枪击事件 风险社会放大 风险沟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研究“互联网+”背景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风险 被引量:8
12
作者 吕卉 李珞畅 冯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4期4301-4305,共5页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逐步开始了相关的尝试。利用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进行综合观察后发现,互联网作为新技术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融合后将会在产生新风险的同时继续放大传统风险,在此过程中,互联网技术本体的风险...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我国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也逐步开始了相关的尝试。利用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进行综合观察后发现,互联网作为新技术与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融合后将会在产生新风险的同时继续放大传统风险,在此过程中,互联网技术本体的风险、人机交互的风险和线上服务的风险被不断放大并导致道德风险、污名化等涟漪反应。基于此,本文提出加强信息共享、介入风险放大关键节点和减低风险次级效应等对策来规避这些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医生签约服务 互联网+ 风险社会放大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留守儿童多维风险评估与干预——基于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框架 被引量:6
13
作者 戴建兵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31-138,146,共9页
建立留守儿童风险评估与干预机制有助于加强留守儿童风险管理,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和保护工作。通过构建多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贵州和安徽3省7县(市)14所中小学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运用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分析框架,... 建立留守儿童风险评估与干预机制有助于加强留守儿童风险管理,推进留守儿童关爱和保护工作。通过构建多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对湖南、贵州和安徽3省7县(市)14所中小学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并运用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分析框架,从信息机制和反应机制两方面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社会风险的放大和弱化原理。研究结果表明,留守儿童多维风险中发生频率最高的是教育失效、交往不足、环境不良、心理亚健康及身体亚健康等风险。危害最大的是意外事故和安全风险、双向犯罪及行为失范风险;最大的影响因素是父母亲监护的缺位。因此,建立留守儿童替代监护模式;构筑县乡村-家庭、学校-家庭、社会组织-家庭三条"风险预警带";逐步减弱多维风险,推进留守儿童风险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留守儿童 多维风险 风险社会放大理论 风险评估 风险干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突发型环境风险到社会风险的转化及治理对策 被引量:5
14
作者 朱德米 李兵华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10-115,共6页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亦进入环境高风险期。突发型环境风险不仅给社会带来重大灾难,随着风险的转化,灾难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引发社会风险。文章通过案例与理论分析,对突发型环境危险到社会风险的转化方...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我国亦进入环境高风险期。突发型环境风险不仅给社会带来重大灾难,随着风险的转化,灾难所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进一步引发社会风险。文章通过案例与理论分析,对突发型环境危险到社会风险的转化方式与形态、传导机制进行探讨,阐明媒体传播、政府干预、民众受体要素在传导中的作用,以期为防范突发型环境风险进一步转化为社会风险的治理对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突发型环境风险 社会风险 社会风险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新媒体时代的舆情风险特征——以雾霾天气的社会涟漪效应为例 被引量:36
15
作者 邓滢 汪明 《中国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61-69,共9页
基于风险社会放大理论框架,分析以PM2.5为焦点的环境风险的社会放大过程,总结其中的二维三级推进机制,阐述风险放大的内在和外在原因。网络新媒体作为新型的重要放大站,对新时期的风险管理和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但同时,其内在... 基于风险社会放大理论框架,分析以PM2.5为焦点的环境风险的社会放大过程,总结其中的二维三级推进机制,阐述风险放大的内在和外在原因。网络新媒体作为新型的重要放大站,对新时期的风险管理和社会治理具有积极的正面意义,但同时,其内在特性缺乏本质的社会驱动力,其形成的社会放大效果和积极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可持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放大 网络新媒体 PM2 5 雾霾 风险管理 案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放大与社会回应:两类突发事件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8
16
作者 张乐 童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61-66,共6页
以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框架对比性的考察自然灾害风险和群体性事件风险的信息传播和社会回应机制,可见群体性事件和自然灾害事件虽然同为突发事件,但它们在具体放大机制上依然存在显著差异。风险管理机构应善于召集冲突各方就解争端突进... 以风险的社会放大理论框架对比性的考察自然灾害风险和群体性事件风险的信息传播和社会回应机制,可见群体性事件和自然灾害事件虽然同为突发事件,但它们在具体放大机制上依然存在显著差异。风险管理机构应善于召集冲突各方就解争端突进行协商,通过制度化、法制化手段将风险分散到可控的范围内,应进行更多的社会利益分配和社会管理方面的制度建设,并将突发风险带来的社会成本降到最低限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险社会放大 突发事件 风险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大与衰减:环境风险的路径丕变及其内在机理——以两类环境风险事件的比较为例 被引量:9
17
作者 王刚 宋锴业 《新视野》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7-83,共7页
近年来,环境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公众安全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本文在"风险社会放大框架"的简化模型下,以两类典型环境风险事件为切入点,立足于此类事件的演化路径开展研究。在指出环境风险演变经历了生成与... 近年来,环境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对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和公众安全造成诸多负面影响。本文在"风险社会放大框架"的简化模型下,以两类典型环境风险事件为切入点,立足于此类事件的演化路径开展研究。在指出环境风险演变经历了生成与外化、放大与衰减、波及与消亡三个阶段后归纳出:社会、心理等人为因素引发的环境风险客观上呈现出一种风险放大的趋势;与之相反,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风险往往呈现出一种风险衰减的趋势。而系统参与和政府信任是促使环境风险演化呈现路径丕变的核心机制,两种机制弥合形成了"积极—信任"型、"偏离—信任"型、"积极—疏离"型、"缺位—疏离"型四种弥合机制,其中"积极—信任"型的弥合机制更有利于环境风险的衰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风险 风险社会放大 政府信任 系统参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科技社会我国风险沟通重塑——一个全球本地化新分析框架 被引量:9
18
作者 吴长剑 刘晓苏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7期125-130,共6页
高科技社会衍生"人为风险",西方发达高科技国家倡导新型风险沟通,而后发场域由于系统落差,呈现出迟滞型风险沟通。通过构建全球化高科技风险社会、全球本地化风险沟通的新分析框架,发现高科技社会我国风险沟通面临着风险的社... 高科技社会衍生"人为风险",西方发达高科技国家倡导新型风险沟通,而后发场域由于系统落差,呈现出迟滞型风险沟通。通过构建全球化高科技风险社会、全球本地化风险沟通的新分析框架,发现高科技社会我国风险沟通面临着风险的社会放大、气泡结构、路径互动阙如、手段叠加、目标战略缺失、过程碎片化等迟滞困境。通过创新理念、吸纳型风险沟通、复合式路径、平衡化手段、连续统、政府学习和政府职能的"七位一体"再造,可有效重塑高科技社会我国风险沟通,推进国家风险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科技社会 人为风险 风险沟通 全球本地化 风险社会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ARF理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风险控制策略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吕卉 冯磊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477-480,共4页
目的:更加深入动态地探析“互联网+护理服务”过程中风险的产生及放大,以期更有效的防范和规避“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风险。方法:以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SARF)为理论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梳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现有服务过程以及过程... 目的:更加深入动态地探析“互联网+护理服务”过程中风险的产生及放大,以期更有效的防范和规避“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风险。方法:以风险的社会放大框架(SARF)为理论框架,采用内容分析法梳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现有服务过程以及过程中风险的产生、放大过程。结果:在预约评估、上门服务、服务评价和服务效应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流程中,可能产生数据泄露、“匿名陌生人”、医疗设备缺失、监管欠缺和虚假评价等风险,并经由服务过程放大,也由此导致服务的公益性忧虑和污名化效应。结论:应当从信息传递和反应机制两个节点入手,通过完善安全体系、强化护理服务管理和减低风险次级效应等对策来防范和治理“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互联网+护理服务 风险社会放大框架 节点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地方高校校园安全治理中大学生参与机制 被引量:1
20
作者 吴长剑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6-42,共7页
随着校园安全治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加,亟须从风险沟通面向加强大学生参与机制的整体融入。通过构建大学生参与机制的六维风险沟通新分析框架,发现我国地方高校校园安全治理中大学生参与机制存在理念薄弱性、主体碎片化、路径科层化... 随着校园安全治理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的增加,亟须从风险沟通面向加强大学生参与机制的整体融入。通过构建大学生参与机制的六维风险沟通新分析框架,发现我国地方高校校园安全治理中大学生参与机制存在理念薄弱性、主体碎片化、路径科层化、内容有限性、手段单一化、效果应急化等困境。上述困境的生成机制涉及理念错位、主体利益桎梏、官僚制路径依赖、维稳隐性驱动、手段“内卷化”、配套制度不充分。为此,可通过预防性参与理念、整体型参与主体、网络化参与路径、充分型参与内容、复合式参与手段、制度性参与效果的“六位一体”再造,实现对大学生参与机制困境的风险沟通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高校 校园安全治理 大学生参与机制 风险沟通 风险社会放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