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师不公正对待和同伴欺凌对青少年早期学生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
1
作者 胡文馨 郭俊俏 赵必华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5,共9页
本研究在芜湖市三所小学选取822名学生进行3次追踪调查,采用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结合调查的方法,考察T2学校归属感在T1同伴欺凌和T1教师不公正对待与T3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纵向中介效应及中介模型中存在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T2学校归... 本研究在芜湖市三所小学选取822名学生进行3次追踪调查,采用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结合调查的方法,考察T2学校归属感在T1同伴欺凌和T1教师不公正对待与T3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纵向中介效应及中介模型中存在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T2学校归属感在T1同伴欺凌和T1教师不公正对待与T3亲社会行为和T3退缩行为间存在中介效应,T2学校归属感在T1同伴欺凌和T1教师不公正对待与T3攻击行为间不存在中介效应;(2)T2学校归属感在T1教师不公正对待到T3退缩行为这一路径中存在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女生群体中,T2学校归属感在T1教师不公正对待与T3退缩行为间存在中介效应,而在男生群体中不存在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学校重视环境风险因素对青少年适应行为的持续影响,帮助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欺凌 教师不公正对待 学校归属感 社会适应行为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 被引量:72
2
作者 聂衍刚 林崇德 +2 位作者 彭以松 丁莉 甘秀英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13-1020,共8页
本研究应用自编的《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以广州市6所中学的1566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在普通中学就读的青少年,总体上社会适应行为发展较好,但是发展情况也不太理想,良好社会适应行... 本研究应用自编的《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以广州市6所中学的1566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在普通中学就读的青少年,总体上社会适应行为发展较好,但是发展情况也不太理想,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商数(Adaptive Behavior Quality,ABQ)和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商数(Maladaptive Behavior Quality,MABQ)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都与理论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其社会适应良好优秀的比例低于理论分布,而实际中下和低下的比例高于理论分布。(2)在青少年良好社会适应行为的总分上,年级与性别、年级与城乡来源和城乡来源与性别三组交互作用都显著;在不良适应行为的总分上,年级与性别、年级与城乡来源两组交互作用都显著。(3)青少年在良好适应行为上年级差异显著,表现为初一社会适应水平最高,而高一社会适应行为水平最低。在不良适应行为上年级差异显著,表现为初一学生不良适应行为最少。(4)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性别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具体维度上,男生自我定向、社会生活、学习适应和社交适应都显著高于女生,而在社会认知与性维度上则相反。(5)城市户口的青少年良好社会适应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在城市中学就读的农村户口学生,在不良社会适应行为方面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良好社会适应行为 社会适应不良行为 发展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适应行为的结构与理论模型 被引量:27
3
作者 聂衍刚 郑雪 +1 位作者 万华 丁莉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8-124,共7页
社会适应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在其内涵、结构,以及理论上依然存在争议。通过对社会适应行为的结构和理论研究进行回顾,根据不同研究者对其内在机制和特点的理解,归结出三大理论模式:人格研究理论模式、智力研究理论模式,以及自我应对... 社会适应行为的研究由来已久,但在其内涵、结构,以及理论上依然存在争议。通过对社会适应行为的结构和理论研究进行回顾,根据不同研究者对其内在机制和特点的理解,归结出三大理论模式:人格研究理论模式、智力研究理论模式,以及自我应对研究理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行为 结构 理论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43
4
作者 李冬梅 雷雳 邹泓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50-156,共7页
社会适应行为是社会适应的重要内容,其特征包括并发性、差异性、发展性和期望性。社会适应不良行为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碍其未来的发展,而且对他人和社会都有不良影响。目前对适应行为的测量工具较多,主要以适应不良行为为主... 社会适应行为是社会适应的重要内容,其特征包括并发性、差异性、发展性和期望性。社会适应不良行为不仅不利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有碍其未来的发展,而且对他人和社会都有不良影响。目前对适应行为的测量工具较多,主要以适应不良行为为主,对适应良好行为的关注较少。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主要分为危险性因素和保护性因素两大类。未来的研究应包括对适应良好行为的研究、整合纵向的研究、干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行为 青少年 危险性因素 保护性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现状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张红艳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22-223,共2页
为探讨学前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现状,研究者从商丘市农村地区选取184名学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留守儿童除在自理能力上优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方式、言语发展以及社会交往领域均落后于非留守儿童,且差异显著。通过进一步的相关... 为探讨学前留守儿童社会适应行为现状,研究者从商丘市农村地区选取184名学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留守儿童除在自理能力上优于非留守儿童,在学习方式、言语发展以及社会交往领域均落后于非留守儿童,且差异显著。通过进一步的相关分析得知:儿童社会适应行为与文化资本和社会资本高度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 留守儿童 社会适应行为 现状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交通安全游戏中看幼儿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
6
作者 陈建敏 《学前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51-51,共1页
谓社会适应行为,是指相对于个人年龄与文化背景条件,对其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的期待。儿童要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必须学习和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动作协调,社会交往及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这里我仅就交通安全游... 谓社会适应行为,是指相对于个人年龄与文化背景条件,对其独立处理日常生活与承担社会责任的期待。儿童要较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必须学习和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和动作协调,社会交往及自我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这里我仅就交通安全游戏对于促进幼儿的生活自理、动作、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社会适应行为 幼儿 游戏 社会交往 自我管理能力 协调发展 生活自理能力 心理活动 日常生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幼儿的情绪认知与适应行为发展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5
7
作者 展宁宁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31-34,共4页
研究对50名3~5岁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和适应行为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查,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但与适应能力发展的不同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关系模式:情绪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 研究对50名3~5岁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和适应行为的发展水平进行了测查,并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幼儿的情绪认知能力和适应能力的发展存在显著正相关;但与适应能力发展的不同方面存在着不同的关系模式:情绪认知能力和生活自理能力、交往能力、社会化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运动能力和作业能力则相关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情绪认知 社会适应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干预对独生子女健全人格发展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7
8
作者 贾军朴 郑毅 +1 位作者 刘寰忠 叶勇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233-236,共4页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儿童心身健康的全面发展和培养独生子女健全人格的影响。方法 :采用由国内专家创建的独生子女健全人格培养方案对 0~ 6岁独生子女进行干预指导 ,通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幼儿性格发展趋向量表评定幼儿心理卫... 目的 :探讨早期干预对儿童心身健康的全面发展和培养独生子女健全人格的影响。方法 :采用由国内专家创建的独生子女健全人格培养方案对 0~ 6岁独生子女进行干预指导 ,通过Achenbach儿童行为量表及幼儿性格发展趋向量表评定幼儿心理卫生状况、儿童社会适应行为量表测定社会适应能力、儿童气质量表评定气质类型、中国比奈测定智商 ,并设 3 7例对照组。结果 :研究组行为问题检出率为 6 67% ,低于对照组的13 5 %和全国流调的 14 3 % ;研究组智商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 (t =3 75 2 ,P <0 0 0 1) ;社会适应能力气质评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显著性 (P均 >0 0 5 )。但V9维度 (反应阈 )研究组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 ,提示研究组趋于易养。结果 :经对幼儿培养的早期干预 ,其健全人格指标优于非干预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照组 早期干预 量表评定 对照研究 儿童行为量表 社会适应行为 心身健康 健全人格 独生子女 社会适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员工悖论困境”破解:双元领导动态协同过程及化解路径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胡文安 罗瑾琏 +1 位作者 易明 钟竞 《南开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51-61,I0010,I0011,共13页
本文以创新型企业中17位组织领导者和配对的21位入职在一年以内的新员工为研究对象,应用事件系统理论(EST)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GT)识别出“新员工悖论困境”包括的五类关键典型特征:意义构建偏差、任务—关系冲突、创意沉浸偏差、情绪... 本文以创新型企业中17位组织领导者和配对的21位入职在一年以内的新员工为研究对象,应用事件系统理论(EST)和扎根理论分析方法(GT)识别出“新员工悖论困境”包括的五类关键典型特征:意义构建偏差、任务—关系冲突、创意沉浸偏差、情绪把控失调及角色认知矛盾,构建了一个涵盖37个子范畴和18个核心范畴的双元领导对新员工社会化适应与创新行为的内隐和整合协同过程模型。新员工在社会化适应过程中面临工作意义构建和任务—关系冲突协调的双重压力,双元领导通过认知传导路径和能力塑造路径,以内隐协同的方式推动新员工社会化;新员工在创新过程中面临创意沉浸偏差和情绪把控失调的双重压力,双元领导通过认知传导路径和情绪传导路径,以内隐协同的方式激发新员工创新行为;新员工在社会化适应与创新的整合过程中面临角色认知矛盾压力,双元领导通过角色整合路径以整合协同的方式,加快新员工对角色清晰认知和角色宽度自我效能感之间矛盾和张力的感知。同时,针对不同路径分析了双元领导对开放行为和闭合行为的动态协同过程,解构了双元领导如何进行协同增效的内部机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员工 社会适应行为 创新行为 协同过程 双元领导 开放行为 闭合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