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5篇文章
< 1 2 4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隔代教养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刘志军 《人民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9-83,共5页
严格意义上的留守儿童大多处于隔代监护状态。无论为单亲教养还是隔代教养,留守儿童都面临某些方面的发展挑战,其中又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挑战最为突出。隔代教养下的留守儿童同时面对亲子隔离与隔代亲合的正负面影响,其发展结... 严格意义上的留守儿童大多处于隔代监护状态。无论为单亲教养还是隔代教养,留守儿童都面临某些方面的发展挑战,其中又以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挑战最为突出。隔代教养下的留守儿童同时面对亲子隔离与隔代亲合的正负面影响,其发展结果是多维和多样的,除了心理韧性、社会适应能力的相对欠缺外,也可能发展出更为独立的人格并减少心理抑郁风险。在传统家庭功能削弱、社会流动程度加深的背景下,宜充分挖掘和发挥儿童主任制度的功能,以儿童主任为枢纽,链接政府、社会及社区资源,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守儿童 隔代教养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 留守经历 祖辈监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体育活动参与度对社会适应力的影响——核心自我评价的中介效应
2
作者 王桂红 维克多·亨里科维奇·希尔科 +1 位作者 田英 王子贤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43-50,共8页
为探讨体育活动参与度对青少年社会适应力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辽宁省739名青少年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活动参与度、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适应... 为探讨体育活动参与度对青少年社会适应力的影响机制,本研究采用《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ARS-3)》《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社会适应能力诊断量表》对辽宁省739名青少年进行整群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体育活动参与度、核心自我评价与社会适应力之间均存在显著正相关,且核心自我评价在二者之间起中介作用。研究发现,体育活动通过提供成功体验与社交反馈,促进核心自我评价的迭代升级,进而增强社会适应力。研究建议:构建“体育课程嵌入-心理评价优化-家校社协同”的多维融合教育体系,开发纵深化的体育干预模块,运用大数据与人工智能技术搭建社会化实践平台,旨在为青少年社会适应力干预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体育活动参与度 核心自我评价 社会适应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负担与心理社会适应的联合网络分析
3
作者 董林培 刘婷 +3 位作者 方秀青 刘文静 杨梦洁 张梦繁 《护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74-78,共5页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负担与心理社会适应的联合网络,识别关键症状及其潜在影响机制,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6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使用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程度量表和心理社会适应问卷进行调查。通过网络分析构建... 目的探讨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负担与心理社会适应的联合网络,识别关键症状及其潜在影响机制,为开展针对性干预提供参考。方法便利选取263例炎症性肠病患者,使用炎症性肠病疾病负担程度量表和心理社会适应问卷进行调查。通过网络分析构建联合网络模型,识别核心节点和桥梁节点。结果网络分析显示,情绪(Str=1.222,Bet=60.000,Clo=0.007)、焦虑/抑郁(Str=1.213,Bet=38.000,Clo=0.006)、身体形象(Str=1.120,Bet=30.000,Clo=0.006)是联合网络的核心节点,情绪(Bridge Str=0.612)和睡眠障碍(Bridge Str=0.413)是关键桥梁症状。情绪和睡眠对心理社会适应的影响最大(EI=-0.613、-0.323)。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负担与心理社会适应之间存在复杂关系,情绪、焦虑/抑郁和身体形象、睡眠障碍是干预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症性肠病 疾病负担 心理社会适应 焦虑 抑郁 身体形象 睡眠障碍 网络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教师不公正对待和同伴欺凌对青少年早期学生社会适应行为的影响:学校归属感的中介作用
4
作者 胡文馨 郭俊俏 赵必华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57-265,共9页
本研究在芜湖市三所小学选取822名学生进行3次追踪调查,采用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结合调查的方法,考察T2学校归属感在T1同伴欺凌和T1教师不公正对待与T3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纵向中介效应及中介模型中存在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T2学校归... 本研究在芜湖市三所小学选取822名学生进行3次追踪调查,采用电子问卷和纸质问卷结合调查的方法,考察T2学校归属感在T1同伴欺凌和T1教师不公正对待与T3社会适应行为之间的纵向中介效应及中介模型中存在的性别差异。结果表明:(1)T2学校归属感在T1同伴欺凌和T1教师不公正对待与T3亲社会行为和T3退缩行为间存在中介效应,T2学校归属感在T1同伴欺凌和T1教师不公正对待与T3攻击行为间不存在中介效应;(2)T2学校归属感在T1教师不公正对待到T3退缩行为这一路径中存在性别差异。具体表现为,在女生群体中,T2学校归属感在T1教师不公正对待与T3退缩行为间存在中介效应,而在男生群体中不存在中介效应。研究结果对学校重视环境风险因素对青少年适应行为的持续影响,帮助学校采取有效措施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指导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欺凌 教师不公正对待 学校归属感 社会适应行为 纵向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社会适应在青年脑梗死患者孤独感与疲劳间的中介效应
5
作者 王心颖 王晓莉 +2 位作者 鲍双振 郑岳林 王勇朝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01-606,共6页
目的分析心理社会适应在青年脑梗死患者孤独感与疲劳程度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5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年龄18~45岁脑梗死患者186例。出院后3个月采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孤独量表(UCLA)、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PAIS-SR... 目的分析心理社会适应在青年脑梗死患者孤独感与疲劳程度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选取2023年2月至2024年5月衡水市人民医院年龄18~45岁脑梗死患者186例。出院后3个月采用疲劳严重度量表(FSS)、孤独量表(UCLA)、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PAIS-SR)进行调查。比较不同特征患者FSS评分,Pearson法分析FSS、UCLA和PAIS-SR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构方程模型分析PAIS-SR评分在UCLA评分与FSS评分间的中介效应。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183份。患者FSS评分为(36.78±7.23)分,UCLA评分为(42.26±9.18)分,PAIS-SR评分为(56.62±13.89)分;不同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Rankin修订量表评分、有无抑郁的青年脑梗死患者间,FSS评分有非常高度显著性差异(F>3.557,P<0.001);FSS评分与UCLA评分(r=0.740,P<0.001)、PAIS-SR评分(r=0.731,P<0.001)呈正相关,UCLA评分与PAIS-SR评分呈正相关(r=0.761,P<0.001);UCLA评分对FSS评分直接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348),PAIS-SR评分在UCLA评分与FSS评分间的中介效应显著(效应值为0.154)。结论心理社会适应在青年脑梗死患者孤独感与疲劳程度发挥部分中介效应。加强患者心理社会适应调控,有望减少孤独感对疲劳的负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青年 疲劳 心理社会适应 孤独感 中介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与生活空间的关系
6
作者 杨蒙蒙 柳建宇 +4 位作者 曹心怡 王新乐 祁琳 宋旭辉 何燕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2-555,共4页
目的:探讨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与其生活空间的关系。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黑龙江、山东与河南三省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利用生活空间评估量表、老年人社会适应现状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 目的:探讨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与其生活空间的关系。方法:采取多阶段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黑龙江、山东与河南三省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利用生活空间评估量表、老年人社会适应现状调查问卷收集相关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空间的关系。结果:共招募1955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其中生活空间受限者占53.09%。生活空间受限老年人的生活自理适应性、角色转换适应性、人际交往适应性和社会整体变化适应性能力均低于不受限者(P<0.001);社会整体变化适应性(OR=1.103,95%CI 1.072~1.134)、生活自理适应性(OR=1.351,95%CI 1.288~1.417)及角色转换适应性(OR=1.092,95%CI 1.030~1.158)越差的老年人其生活空间状况越差。结论:老年人社会适应能力影响其生活空间,拓展物理和社交空间可能是减少生活空间受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活空间 社会适应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适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基于湖北省J县的调查
7
作者 袁瑶 李凤兰 卢奕辰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80-193,共14页
“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根本目的,心理健康为实现乡村振兴和防止返贫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本基础。基于压力过程理论,采用2021年湖北省J县744份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微观调研数据,从生计发展适应、基本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情感... “全民健康”是健康中国战略的根本目的,心理健康为实现乡村振兴和防止返贫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本基础。基于压力过程理论,采用2021年湖北省J县744份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的微观调研数据,从生计发展适应、基本生活适应、人际交往适应、情感适应四个方面构建社会适应指标,重点分析移民社会适应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并实证检验搬迁前耕地面积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首先,易地扶贫搬迁移民心理健康风险是乡村全面振兴工作亟需干预的关键问题,生计发展适应是社会适应的突出短板;其次,社会适应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该影响效应存在群体差异,在老年群体、非城镇安置群体以及无非农工作经历群体中,社会适应的心理健康改善效应有限;再者,耕地是农民生计发展和情感寄托的关键要素,对于“以农为生”和“以农为业”的农民而言,搬迁会对他们造成离地冲击,这种影响随着搬迁前耕地面积扩大而放大,搬迁带来的离地冲击越大,搬迁后的社会适应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效应越明显。上述结果在使用工具变量缓解内生性问题之后仍然成立。基于此,提出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落实乡村振兴与巩固易地扶贫搬迁成果的政策制定中,应从多维度增强移民社会适应,提高安置社区治理与服务水平,促进移民社会交往,增强移民社区认同;应加强社区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提高移民心理健康素养,做好心理帮扶;面对离地产生的生计和情感冲击,应将保障移民有效就业与收入稳定作为搬迁帮扶的基础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 心理健康 易地扶贫搬迁 耕地面积 生计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变化轨迹潜在类别及影响因素分析的纵向研究
8
作者 李玉梅 顾艳荭 +1 位作者 王洋 汪莉莉 《军事护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7-61,共5页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急性住院期至出院后6个月心理社会适应变化轨迹,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3年2-7月,便利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80例IS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心理社会...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chemic stroke,IS)患者急性住院期至出院后6个月心理社会适应变化轨迹,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3年2-7月,便利抽取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180例IS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在患者急性住院期间进行调查,并于出院后1、3、6个月追踪随访其心理社会适应。采用潜类别增长模型识别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变化轨迹潜在类别,通过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因素。结果共识别出IS患者4种心理社会适应变化轨迹类别,分别为持续高心理社会适应组(10.0%)、中心理社会适应-改善组(41.1%)、低心理社会适应-进展组(37.8%)和持续低心理社会适应组(11.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急性住院期生活自理能力、性格类型和社会支持是不同轨迹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IS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变化轨迹存在群体异质性,医护人员应关注性格内向、年龄大、急性住院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患者,给予及时心理社会适应评估与针对性干预措施,促进患者早日适应社会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心理社会适应 轨迹 影响因素 潜类别增长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年级差异、异质性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
9
作者 张阔 张意雯 李珮瑜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77-783,共7页
当前研究对7304名青少年的心理资本和社会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考察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年级差异,分析了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异质性分化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显示:(1)青少年的心理资本在初中阶段逐渐下降,在高中阶段又有所回升,总体上体... 当前研究对7304名青少年的心理资本和社会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考察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年级差异,分析了青少年心理资本的异质性分化及其与社会适应的关系。结果显示:(1)青少年的心理资本在初中阶段逐渐下降,在高中阶段又有所回升,总体上体现出明显的年级差异。(2)青少年的心理资本存在明显的异质性,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均分化为为积极型、良好型、普通型和风险型四个异质性亚组。(3)不同心理资本亚组的青少年在社会适应状况上两两之间差异显著,其中心理资本积极型和良好型青少年在情绪、人际、学业等方面的社会适应状况显著优于普通型和风险型青少年。研究深化了对中学阶段心理资本年级差异和分化模式的认识,对积极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评估和教育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心理资本 年级差异 异质性 社会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劳动工具属性的生成逻辑与社会适应 被引量:6
10
作者 杨述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69,共7页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类一切关系归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切活动归源于劳动创造。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具体化为人通过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对立统一、迭代演化,演绎出人类社会...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人类一切关系归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一切活动归源于劳动创造。人与自然的互动关系,具体化为人通过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对立统一、迭代演化,演绎出人类社会不同的历史形态,劳动工具于其中凝练为“劳动力发展的测量器”和“劳动借以进行的社会关系的指示器”。生产工具本质上是人的外化功能体,是吸收人的功能从而成为社会人的“生产器官”。这一“生产器官”随着科学技术进步与社会生产方式的不断变革,其基本功能形态由“使能技术”转变为“替人技术”,并演化为“类人技术”。人工智能是当今时代的新型劳动工具。人类历史上已经出现“使能技术”的农业社会、“替人技术”的工业社会和正在出现“类人技术”的智能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劳动工具 工业革命 社会生产方式 社会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种心理社会适应量表在化疗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比较 被引量:34
11
作者 沈傲梅 强万敏 沈怡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4期90-92,96,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心理社会适应量表在化疗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化疗期乳腺癌患者743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问卷(PAIS-SR)、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问卷测量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以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 目的比较两种心理社会适应量表在化疗期乳腺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化疗期乳腺癌患者743例为研究对象,分别采用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问卷(PAIS-SR)、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问卷测量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以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量表(FACT-B)为效标,比较两种心理社会适应量表的相关性及效度。结果化疗期乳腺癌患者PAIS-SR得分46.77±15.89,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问卷得分169.65±25.52,FACT-B量表得分97.47±17.92;PAIS-SR总分及各维度与心理社会适应问卷总分具有显著相关性(r值为-0.245^-0.668,均P<0.01);乳腺癌患者心理社会适应问卷总分、PAIS-SR总分与FACT-B得分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730、-0.780(均P<0.01)。结论两种问卷所测患者心理社会适应度均处于中等水平,两种问卷的相关性及与效标量表的相关性较强,均可用于化疗期乳腺癌患者的心理社会适应状况的测量。PAIS-SR量表测量的维度更全面,心理社会适应问卷更偏重于患者心理状况的测量,临床应用中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量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 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 心理社会适应问卷 乳腺癌患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 心理社会适应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期创伤后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影响:HPA轴系统多基因的调节 被引量:2
12
作者 曾子豪 刘双金 +8 位作者 杨琴 王宏才 刘承珍 赵纤 孟莉 何震 刘秀茹 黄宁 胡义秋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091-1109,I0004-I0012,共28页
童年期的不良经历似乎增加了个体对压力刺激的敏感性,从而可能影响其终身的社会适应。许多研究表明,HPA轴系统基因可能在调节环境因素与社会适应之间发挥作用。然而,过去单个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存在争议。本研究针对青... 童年期的不良经历似乎增加了个体对压力刺激的敏感性,从而可能影响其终身的社会适应。许多研究表明,HPA轴系统基因可能在调节环境因素与社会适应之间发挥作用。然而,过去单个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对社会适应的影响存在争议。本研究针对青少年样本(14.15±0.63岁;N=700),采用多位点遗传谱评分(multilocus genetic profile scores,MGPS)计算HPA轴系统多基因得分,利用纵向数据探究其与童年期创伤和亲子关系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预测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包括抑郁症状、亲社会行为和自伤行为)。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的社会适应(包括抑郁症状和亲社会行为)是遗传(HPA轴系统MGPS)、远端环境(童年期创伤)和近端环境(亲子关系)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随着遗传风险评分的增加,童年期创伤和亲子关系之间的交互作用也增加,这意味着遭受过童年期创伤的个体,亲子关系对社会适应的影响会更加显著,符合差别易感性模型。行为学实验进一步揭示了遗传和环境因素对青少年社会适应的潜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社会适应 亲子关系 童年期创伤 多基因 HPA 轴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足球运动对小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自尊的中介效应与DRD2基因多态性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旭龙 陈洪鑫 唐东辉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58-365,共8页
目的:分析足球运动对小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及自尊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和DRD2基因多态性的调节效应。方法:对341名3~4年级小学生(实验组174人,对照组167人)进行自尊和社会适应的量表测量,并进一步对其中165人(实验组106人,对照组59人... 目的:分析足球运动对小学生社会适应的影响,及自尊在这一过程中的中介效应和DRD2基因多态性的调节效应。方法:对341名3~4年级小学生(实验组174人,对照组167人)进行自尊和社会适应的量表测量,并进一步对其中165人(实验组106人,对照组59人)采用Sanger法进行DRD2基因多态性检测。实验组进行两学期的足球运动干预,对照组只参加以身体素质锻炼为主的常规体育活动。使用方差分析,检验实验过程中各研究指标的变化情况,使用AMOS和PROCESS程序进行自尊的中介效应及DRD2基因多态性的调节效应分析。结果:(1)在自尊与社会适应上,组别×时间交互效应非常显著,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尊与社会适应水平均显著提升,但实验组的提升幅度更大;(2)同常规体育活动相比,自尊在足球运动与社会适应之间发挥更大的部分中介效应;(3)同DRD2 CC基因型相比,对于携带T等位基因的儿童,自尊的中介效应量提升了0.134。结论:同常规体育活动相比,足球运动在促进小学生自尊和社会适应发展上的效果更好;足球运动能更多地通过自尊这一路径对小学生的社会适应产生积极影响;携带DRD2 T等位基因的儿童能在足球运动中获得更多的自尊提升,进而更好地促进社会适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足球运动 社会适应 自尊 基因多态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4~9年级学生社会适应问卷的信效度检验:基于大样本调查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郭鑫 刘文 +3 位作者 张嘉琪 夏凌翔 吴捷 王依宁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95-401,共7页
为进一步检验4~9年级学生社会适应初始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基于大样本数据,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最终形成31个题项六个维度的4~9年级学生社会适应问卷,并采用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问卷... 为进一步检验4~9年级学生社会适应初始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本研究基于大样本数据,通过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信度和效度检验,最终形成31个题项六个维度的4~9年级学生社会适应问卷,并采用多组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问卷的测量不变性。结果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和测量结构的等值性。该问卷满足心理测量学要求,可以作为测量4~9年级学生社会适应的有效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适应 信效度 测量等值性 留守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走不下“高台”:大学生就业社会适应困境的社会空间理论分析 被引量:12
15
作者 杨克 王玉香 《中国青年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0,共7页
本文基于社会空间理论,探讨大学生就业时的精神空间、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并通过“空间-行动者-秩序”的分析框架解析当前青年学子就业时的社会适应困境。长期实行的统包统分制度形成了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高期待,将学历、身份和工作、... 本文基于社会空间理论,探讨大学生就业时的精神空间、物质空间、社会空间,并通过“空间-行动者-秩序”的分析框架解析当前青年学子就业时的社会适应困境。长期实行的统包统分制度形成了社会对大学生就业的高期待,将学历、身份和工作、前途简单等同起来;现有的教育制度、人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错位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二者的交汇产生了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对社会环境的不适应,继而认为学历是自己“下不来的高台”。大学生就业的社会适应困境需要从社会关系和社会结构的角度进行调整,增强大学生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在理想和现实的张力中找到自己的合适位置。厘清现阶段大学生就业的社会适应困境,有助于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实践和政策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 社会适应 孔乙己文学 社会空间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心理社会适应的潜在剖面分析 被引量:4
16
作者 李玉梅 顾艳荭 +1 位作者 谢传桃 汪莉莉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045-3051,共7页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心理社会适应的潜在类别及特征差异,分析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上海市某三级医院治疗的306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脑卒中症状... 目的:探究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心理社会适应的潜在类别及特征差异,分析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在上海市某三级医院治疗的306例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疾病心理社会适应量表、脑卒中症状体验量表和医学应对方式问卷进行调查。识别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心理社会适应的潜在类别,通过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心理社会适应可分为3个潜在类别:心理社会适应良好⁃家庭关系与情绪和谐组(25.5%)、心理社会适应中等偏下组(43.5%)、心理社会适应低下⁃工作与社交受限组(31.0%)。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业状态、症状负担和医学应对方式是不同潜在类别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病人心理社会适应具有明显的类别特征,医护人员应重点关注心理社会适应低下⁃工作与社交受限组病人,减轻病人症状负担,引导其回避、屈服的应对方式向积极面对转化,以提高病人心理社会适应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性脑卒中 恢复期 心理社会适应 潜在剖面分析 影响因素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 被引量:72
17
作者 聂衍刚 林崇德 +2 位作者 彭以松 丁莉 甘秀英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013-1020,共8页
本研究应用自编的《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以广州市6所中学的1566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在普通中学就读的青少年,总体上社会适应行为发展较好,但是发展情况也不太理想,良好社会适应行... 本研究应用自编的《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量表》,以广州市6所中学的1566名学生为被试,探讨了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发展特点。研究结果表明:(1)在普通中学就读的青少年,总体上社会适应行为发展较好,但是发展情况也不太理想,良好社会适应行为商数(Adaptive Behavior Quality,ABQ)和不良社会适应行为商数(Maladaptive Behavior Quality,MABQ)各分数段的人数分布,都与理论分布存在显著的差异,其社会适应良好优秀的比例低于理论分布,而实际中下和低下的比例高于理论分布。(2)在青少年良好社会适应行为的总分上,年级与性别、年级与城乡来源和城乡来源与性别三组交互作用都显著;在不良适应行为的总分上,年级与性别、年级与城乡来源两组交互作用都显著。(3)青少年在良好适应行为上年级差异显著,表现为初一社会适应水平最高,而高一社会适应行为水平最低。在不良适应行为上年级差异显著,表现为初一学生不良适应行为最少。(4)青少年社会适应行为的性别总体上差异不显著,但在具体维度上,男生自我定向、社会生活、学习适应和社交适应都显著高于女生,而在社会认知与性维度上则相反。(5)城市户口的青少年良好社会适应行为总分显著高于在城市中学就读的农村户口学生,在不良社会适应行为方面则相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良好社会适应行为 社会适应不良行为 发展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适应性研究综述 被引量:9
18
作者 赵翔 张向东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4期8664-8666,共3页
在界定新生代农民工概念的基础上,述评了社会适应性的内涵,从新生代农民工权益、社会保障、户籍问题、劳动就业、继续教育、道德失范等方面对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进行探讨,以期能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社会适应的内涵 社会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学研究刍议 被引量:18
19
作者 张大均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9-85,182,共7页
社会适应是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最为重要的方面,受到多种心理变量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社会与大学生相互作用的视角出发,遵循人在社会的基本理念,探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与行为,揭示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 社会适应是大学生社会性发展最为重要的方面,受到多种心理变量的影响,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社会与大学生相互作用的视角出发,遵循人在社会的基本理念,探讨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与行为,揭示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既有助于对大学生社会行为的理解、预测和调控,又有助于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健康社会心理素质的提升、积极社会态度的形成和良好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本文着重就大学生社会适应心理学研究的价值取向、基本思路、主要内容和方法论原则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该领域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社会适应 心理学研究 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能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互联网使用对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的影响
20
作者 曹于彬 朱丽凝 周景行 《中南农业科技》 2024年第11期137-140,共4页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有效提升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性,并且对低龄、受教育程度较高和有养老金的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性提升效果更明显...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使用对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性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表明,互联网使用能有效提升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性,并且对低龄、受教育程度较高和有养老金的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性提升效果更明显,这为有效推进中国农村互联网适老化改造以提高农村老年人社会适应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老年人 老龄化 互联网使用 社会适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