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力资本与社会连带对创新行为的影响:团队心理安全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顾颖婷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年第4期133-137,共5页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我国科研人员的人力资本与个体社会连带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科研人员人力资本(教育程度、工作经验)以及个体社会连带两维度(工具连带和情感连带)对创新行为产生了积极、显著的影响;团队心理安全对教育... 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探讨了我国科研人员的人力资本与个体社会连带对创新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科研人员人力资本(教育程度、工作经验)以及个体社会连带两维度(工具连带和情感连带)对创新行为产生了积极、显著的影响;团队心理安全对教育程度创新行为有完全中介作用;对其他变量有部分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社会连带 团队心理安全 创新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京政府时期慈善观念向社会救济观念的转变 被引量:2
2
作者 蔡勤禹 《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 2017年第2期1-5,共5页
中国历史上常把社会救济称为慈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官方将其分为官办慈善、公办慈善和私办慈善。随着中国与西方交流的深化,人权观念、政府责任观念和社会连带责任观念的传播,在南京政府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将官办慈善与民办慈善区别开来... 中国历史上常把社会救济称为慈善,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官方将其分为官办慈善、公办慈善和私办慈善。随着中国与西方交流的深化,人权观念、政府责任观念和社会连带责任观念的传播,在南京政府时期开始有意识地将官办慈善与民办慈善区别开来,并逐步以"社会救济"一词来取代"慈善"表述,将社会救济作为一项国家政策并制度化。到20世纪40年代,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保险一起,纳入国民政府的民生政策范畴,推进了民国社会保障体系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政府 慈善观念 社会救济观念 政府责任 社会连带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刑法中紧急避险制度的法哲学根基
3
作者 申敏 《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35-37,共3页
关于刑法中紧急避险制度的法哲学根基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优先的紧急价值请求权;二是社会有益性;三是社会连带性。究其根源,无非是功利主义与社会连带思想衍生的产物。从保障个人权益的立场出发,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社会有益性理论更... 关于刑法中紧急避险制度的法哲学根基主要存在三种观点:一是优先的紧急价值请求权;二是社会有益性;三是社会连带性。究其根源,无非是功利主义与社会连带思想衍生的产物。从保障个人权益的立场出发,以功利主义为基础的社会有益性理论更能体现紧急避险制度的法哲学根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紧急避险 功利主义 社会连带 社会有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边境跨国企业应对不稳定制度环境的非对称突破机制——事件路径分析方法
4
作者 陈其齐 杜义飞 +1 位作者 史轩亚 寇亮亮 《研究与发展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8-183,共16页
在深耕周边东道国市场过程中,边境跨国企业面临常态化的不稳定制度环境,亟须捕获有效的应对机制和过程。本文基于网络动态视角,选取云南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长期深耕与突破缅甸市场的典型事件,开展关键事件路径分析,探索应对不稳定制度... 在深耕周边东道国市场过程中,边境跨国企业面临常态化的不稳定制度环境,亟须捕获有效的应对机制和过程。本文基于网络动态视角,选取云南机械设备进出口公司长期深耕与突破缅甸市场的典型事件,开展关键事件路径分析,探索应对不稳定制度环境的机制与过程规律。研究发现:边境跨国企业通过跨国别的经济与社会连带联动,实现“非对称突破”,克服不稳定制度环境危机;“非对称突破”促进边境跨国企业的具有嵌入性的网络连带形成,以获取长期的外部支持进而承载危机;“非对称突破”促进边境跨国企业不断更新网络连带的联动模式,将环境的冲击转化为发展动能;凝练了边境跨国企业通过跨国别的经济、社会连带联动的“非对称突破”机制,与“克服—承载—转化”不稳定制度环境影响的过程。研究结论推动了不稳定制度环境应对过程的研究,拓展了网络连带联动的应用范围,对中国企业在制度不稳定地区的国际化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稳定制度环境 周边东道国 经济连带 社会连带 非对称突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德规范的确定性与非确定性──谈“道德建设法律化” 被引量:2
5
作者 潘佳铭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3期4-7,共4页
关键词 道德建设 道德规范 法律化 法律规范 非确定性 法制建设 规范法 社会规范 社会连带关系 规范性法律文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