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货币量剧增资金反而紧缺的分析
1
作者 张贵涤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1989年第4期41-43,共3页
1988年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极其矛盾的两种现象:一方面,货币大量投放,市场货币流通量急剧增加,至1988年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87年增长近50%,达2100亿元之余,出现了全国上下较明显的持续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全社会资金... 1988年我国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极其矛盾的两种现象:一方面,货币大量投放,市场货币流通量急剧增加,至1988年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比1987年增长近50%,达2100亿元之余,出现了全国上下较明显的持续的通货膨胀;另一方面,全社会资金供应却极度紧缺,一些地方出现了银行储蓄大幅度滑坡,货款收不回贷不出,异地汇款受阻,同城票据交换延压、占挤,联行结算资金相互拖欠,收购农副产品用“存单”、白条代替现金,出现了一场较为明显的金融危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极其尖锐而又矛盾的状况?笔者想通过对当时货币流通状况的分析来借以剖析这一经济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货币流通规律 信用流通 货币量 社会资金总量 生产要素 通量 资金存量 流动资金 国家专业银行 同城票据交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储蓄理论研究中的几个“究竟”
2
作者 郑先炳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1989年第1期32-38,共7页
一、我国的储蓄率究竟有多高?储蓄率是反映一国储蓄水平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论,储蓄依存于收入并与之同向变动,收入愈多,储蓄愈多,储蓄率也可能愈高。我国1978年以前的储蓄率很低,近年来随着人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储蓄率也很快上升。但... 一、我国的储蓄率究竟有多高?储蓄率是反映一国储蓄水平的主要指标。一般而论,储蓄依存于收入并与之同向变动,收入愈多,储蓄愈多,储蓄率也可能愈高。我国1978年以前的储蓄率很低,近年来随着人民收入的大幅度增长,储蓄率也很快上升。但究竟升到什么程度?有人说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世界高储蓄水平的国家之列,赶上甚至超过了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日本。依据是,世界银行出版的《1985年世界发展报告》中说,1983年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为31%,而同期日本的国民储蓄率为30%,并且从发展趋势看,中国的储蓄率因人民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蓄存款增长率 国民储蓄率 储蓄存量 储蓄理论 社会资金总量 数量限制 储蓄形式 居民消费水平 国内储蓄总额 货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江苏青年学人
3
《江海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34-237,共4页
封思贤封思贤,1973年生,江苏泰兴人,金融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管理通胀预期与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研究"(10CJY064)。通胀预期通常以基础商品价格的变动作为导火线,通过社会心... 封思贤封思贤,1973年生,江苏泰兴人,金融学博士,现为南京师范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目前正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我国管理通胀预期与灵活审慎的货币政策研究"(10CJY064)。通胀预期通常以基础商品价格的变动作为导火线,通过社会心理的交叉传导,引领膨胀的社会购买力(工资、社会资金总量等)短时间内作用于多种商品价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年学 江苏 南京师范大学 国家社科基金 社会资金总量 通胀预期 商品价格 社会购买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