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32篇文章
< 1 2 4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偷税悖论——由社会调查所引发的思考
1
作者 杨森平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4年第4期62-64,共3页
对偷税行为的研究很少有从纳税人的角度来进行。通过对纳税人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后发现,广大纳税者都认为税负不重,而且都明白偷税漏税是违法行为,但不少人都承认有过偷税行为。这种悖论之后,暴露出目前财税工作从立法、执法、监督和宣... 对偷税行为的研究很少有从纳税人的角度来进行。通过对纳税人进行广泛的社会调查后发现,广大纳税者都认为税负不重,而且都明白偷税漏税是违法行为,但不少人都承认有过偷税行为。这种悖论之后,暴露出目前财税工作从立法、执法、监督和宣传上的诸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从政策、制度、工作方式和方法等等方面着手,不断完善我国税收制度和税收执法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偷税悖论 社会调查 税收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 2022):追踪、实施与数据描述
2
作者 何雪松 刘畅 +1 位作者 连彬 王天齐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4-43,共20页
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是由华东理工大学整合各方资源发起的全国第一个以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动态为主题的大型连续性抽样调查。2019年是项目的首轮基线调查,2022—2023年是项目的首轮追踪调查。本轮追踪调查秉持规范化、匹配性与数... 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CSWLS)是由华东理工大学整合各方资源发起的全国第一个以社会工作行业发展动态为主题的大型连续性抽样调查。2019年是项目的首轮基线调查,2022—2023年是项目的首轮追踪调查。本轮追踪调查秉持规范化、匹配性与数字化的理念对样本进行追踪。为保障追踪调查数据收集的质量,项目组制定了分层抽样追踪、匹配新增的追踪策略,有效降低了大型调查的追踪损耗。为了让研究者更好了解本项目,本文介绍了项目的追踪理念与策略、抽样与实施方法,比照上一轮的数据进行了初步的数据比较描述,并对项目的持续开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 社会工作者 社会工作机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GIL模型的研学现状分析及优化研究--以大运河研学项目的社会调查为例
3
作者 郑雯静 谢煜鹏 +2 位作者 付天祎 李玮一 朱雪梅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7-61,共5页
中国大运河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研学旅行的兴起和发展为传承利用大运河优秀资源提供了新思路。为研究大运河遗产的研学功能发挥情况,团队对大运河扬州段的研学现状展开多元化调查,并运用帕森斯的AGIL模型分析调研结果。研究发现大... 中国大运河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研学旅行的兴起和发展为传承利用大运河优秀资源提供了新思路。为研究大运河遗产的研学功能发挥情况,团队对大运河扬州段的研学现状展开多元化调查,并运用帕森斯的AGIL模型分析调研结果。研究发现大运河研学存在政策落实不足、活动形式趋同、管理审核繁复和评价体系不健全等多方面的问题。据此,研究提出强化顶层设计、突出优势特色、加强师资培训和构建多元评价的可持续发展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GIL模型 大运河研学 社会调查 功能障碍 优化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让数据贴近事实:解析大型社会调查数据的应用问题
4
作者 吴肃然 张春泥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02-112,159,160,共13页
过去二十年是中国大型社会调查快速发展的时期,调查项目的数据积累和数据公开显著推动了中国社会科学量化实证研究的发展,成为越来越多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数据来源。然而一些数据误用问题也相应地产生,主要表现在数据背景、数据结构... 过去二十年是中国大型社会调查快速发展的时期,调查项目的数据积累和数据公开显著推动了中国社会科学量化实证研究的发展,成为越来越多期刊论文和学位论文的数据来源。然而一些数据误用问题也相应地产生,主要表现在数据背景、数据结构和数据意义等方面,其根源在于研究者对实证研究方法论的简单化理解。研究者应当把大型社会调查视为一种提供信息的手段,对数据的神圣性予以祛魅,将其视为一种常规的信息输入方式并理性考察其适用性,这样才能让数据更好地贴近于事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社会调查 数据误用 研究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社会调查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与实践
5
作者 贺亚亚 《智慧农业导刊》 2025年第14期193-196,共4页
以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培养学生振兴乡村的责任担当,提升强农强国的专业技能为目的,该探索在农村社会调查的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理念,确立“国家需求”“专业素养”“乡村发展”3个维度的课程思政目标,重构新农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内... 以激发学生的乡土情怀,培养学生振兴乡村的责任担当,提升强农强国的专业技能为目的,该探索在农村社会调查的课程教学中引入课程思政理念,确立“国家需求”“专业素养”“乡村发展”3个维度的课程思政目标,重构新农科背景下的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深挖该课程思政元素,构建思政元素素材库,结合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对农村社会调查进行思政教学改革,并完善思政教学反馈机制及课程思政评价指标体系,该实践在帮助学生明确“国家需求”,了解“乡村发展”及提升“专业素养”上取得显著成效,促进专业知识教学与思政教育的同步并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农林经济管理 课程思政 农村社会调查 实践探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李景汉社会调查思想与实践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阎明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5,共13页
中国早期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实地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对于认识中国社会及其问题、提出社会改革方案,以及社会学学科的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聚焦于中国早期社会学家中注重实地调查的代表性人物——李景汉,展现他面对厚重的... 中国早期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注重实地社会调查。社会调查对于认识中国社会及其问题、提出社会改革方案,以及社会学学科的发展,都起着基础性的作用。聚焦于中国早期社会学家中注重实地调查的代表性人物——李景汉,展现他面对厚重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政治经济动荡,试图以社会调查这个“新工具”,为中国的社会改造和现代化“开路”的激情与决心,为社会调查本土化所付出的艰辛努力和取得的成绩;分析李景汉对于调查技术背后的人文环境、调查与社会改造以及救国救民之间的关系等问题的思考;对其工作的贡献、意义,以及在调查技术和伦理方面的某些局限性进行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学史 李景汉 社会调查 定县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支撑中国自主知识生产,服务国家重大战略——中国老龄社会科学研究数据体系的本土构建和完善进路
7
作者 张文娟 陈露 《人口与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15,共15页
老龄研究是一簇以综合性视角研究老龄化现象的应用型研究集群,长期以来,人口研究和定量社会学研究构成了中国老龄社会科学的主要阵地和学科底色。学科交叉与传统阵地之间的张力,成为老龄学科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素... 老龄研究是一簇以综合性视角研究老龄化现象的应用型研究集群,长期以来,人口研究和定量社会学研究构成了中国老龄社会科学的主要阵地和学科底色。学科交叉与传统阵地之间的张力,成为老龄学科发展进程中的关键议题。作为科学研究的基础素材,数据对老龄研究的质量、范式及知识生产方式发挥着基础性作用。近年来,国内外老龄社会科学研究数据来源呈现多元化与交叉化的趋势,但结构化问卷调查数据依然是国际学术对话的核心素材。中国的大型老龄专项问卷调查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日趋完善,并逐步形成了本土特色,是回应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关键议题的现实依据,也是打造“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与“中国故事”的数据基础。然而,当前老龄专项问卷调查在追踪质量、资金保障、内容设计等方面存在提升空间,依赖既有调查数据的数据驱动型研究模式,也在日渐饱和的学术空间中面临瓶颈。为此,中国老龄社会科学研究亟须突破路径依赖,推动跨部门、跨学科、多形式的多源老龄数据的共享与协作,通过提升数据质量、拓展数据矩阵、开展数据素养教育、优化科研管理、强化社会影响等措施,构建规范、创新、适应中国国情的老龄研究数据体系,以助力中国老龄社会科学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龄社会科学 研究数据 社会调查 学科交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调查 被引量:1
8
作者 赵祝涛 高正礼 《北京档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7-62,共6页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早在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寻求改造社会和拯国救民道路,已经开始重视并深入开展了大量社会调查。他们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理论检验,通过社会调查揭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劳动和生活状况、各界劳动组...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早在五四时期,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寻求改造社会和拯国救民道路,已经开始重视并深入开展了大量社会调查。他们坚持问题导向,立足理论检验,通过社会调查揭示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劳动和生活状况、各界劳动组织和工人运动情况,揭露了工人阶级在资本主义制度下惨遭剥削和压迫的悲惨情境。五四时期先进知识分子的社会调查不仅为深入认识和改造社会提供了条件依据,而且开启了中国共产党注重调查研究的光荣传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四时期 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社会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体检社会满意度调查的理论逻辑与优化路径——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
9
作者 赵海娟 王国恩 +2 位作者 李颖 连欣蕾 李瑞 《规划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102-108,共7页
作为公众参与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社会满意度调查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主观判断和感知评价人居环境各种要素的平台,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价值导向。基于社会满意度调查的相关理论与研究基础,提出城市体检社会满意度调查的技术框架,通... 作为公众参与空间治理的重要手段,社会满意度调查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主观判断和感知评价人居环境各种要素的平台,体现了“人民城市人民建”的价值导向。基于社会满意度调查的相关理论与研究基础,提出城市体检社会满意度调查的技术框架,通过深入识别主客观感知差异、指标优化与分析融合等方法提升社会满意度调查在城市体检中的应用价值,并以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从价值认同、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方面探讨人本视角下社会满意度调查的优化路径,从而完善人民城市治理主体与客体的沟通反馈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满意度调查 城市体检 公众感知差异 人民城市 武汉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魁阁与文庙——论西南联大社会学中两大研究传统
10
作者 周大鸣 杨小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3-30,共8页
“魁阁”和“文庙”是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的传统代表。回顾其研究缘起、比较其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梳理其发展历程,对“魁阁”与“文庙”的当代传承具有其历史意义。“魁阁”关注农村社会、基层治理、少数民族等多领域社会转型问题,采用... “魁阁”和“文庙”是西南联大学术研究的传统代表。回顾其研究缘起、比较其研究问题与研究方法、梳理其发展历程,对“魁阁”与“文庙”的当代传承具有其历史意义。“魁阁”关注农村社会、基层治理、少数民族等多领域社会转型问题,采用社区研究法;“文庙”聚焦人口普查实验等,以实地调查和科学统计为主要方法。尽管“魁阁”与“文庙”是两个不同的学术机构,在研究的具体问题和操作方法上有所差异,但其具有共同的研究旨趣与现实关怀,充满了对中国乡土与现实的关照,以实地的社会调查为前提认识社会是这两所机构的共同底色,对长期以来的中国人文社科研究方法影响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联大 魁阁 文庙 社会调查 研究传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化转型如何影响社会组织的运营能力?--基于CSWLS 2022的实证分析
11
作者 万思齐 陈思艺 +1 位作者 曹泽源 谈子敏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4-62,90,共20页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赋能社会组织的巨大潜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许多社会组织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但是,数字化转型究竟对社会组织内部能力建设产生何种影响,又是通过何种机制产生影响,既有文献尚未达成一致结论,相关实证... 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具有赋能社会组织的巨大潜力,数字化转型已成为许多社会组织追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但是,数字化转型究竟对社会组织内部能力建设产生何种影响,又是通过何种机制产生影响,既有文献尚未达成一致结论,相关实证研究非常匮乏。本文借助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2022)数据,分析数字化转型及不同数字应用场景对社会工作机构运营能力的影响,进一步探讨组织韧性在其中的中介机制和组织规模的调节效应。实证研究发现:第一,数字化转型能够显著增强社会组织的运营能力,转型强度越大则组织运营能力越强;第二,构建服务对象信息管理系统对于提升社会组织运营能力的效果最为明显;第三,组织韧性在上述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组织规模发挥调节作用,规模越小的社会组织越能够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获益。本文丰富了数字化赋能社会组织发展的有关理论,总结组织数字化转型的“本土化”经验,并为更好地发挥组织数字化转型作用提供了有益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化转型 社会组织 组织韧性 运营能力 中国社会工作动态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唐山地震26年后幸存脊髓损伤患者的社会调查 被引量:20
12
作者 李建军 周红俊 +9 位作者 刘根林 刘松怀 赵超男 宓忠祥 崔志茹 郑樱 郝春霞 熊宗胜 马洪路 周天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05年第2期110-112,共3页
目的 了解唐山地震26年后幸存脊髓损伤(SCI)患者的生活状况。方法 从 14 个疗养院中随机选取 4 个疗养院,并随机抽取1个城市社区(城市组)和1个农村乡镇(农村组),调查其中的唐山地震 SCI患者。向被调查者发放问卷,内容包括居住环境、收... 目的 了解唐山地震26年后幸存脊髓损伤(SCI)患者的生活状况。方法 从 14 个疗养院中随机选取 4 个疗养院,并随机抽取1个城市社区(城市组)和1个农村乡镇(农村组),调查其中的唐山地震 SCI患者。向被调查者发放问卷,内容包括居住环境、收入、精神状态等41项;将调查结果与1988年的调查相比较。结果 对比两次调查结果,唐山地震 SCI患者的生活状况已有了显著改善,主要表现在居住环境(100%的患者现居住在经过特殊改造的房屋)和医疗服务(轮椅使用率从 38.1%上升到 100%),大多数患者心理处于适应期,收入增加(21.1%的患者从事各种职业),业余生活丰富,SCI常见并发症减少,虽然尿毒症仍为第一位的死因,但比例已明显下降,而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在比例较高(占死因的第二位)。结论 唐山地震 SCI患者生活状况的改善反映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解决,如就业率低、生活保障和医疗康复条件需进一步改善、性康复和生育问题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损伤 社会调查 康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医院服务失误及服务补救现状的社会调查 被引量:11
13
作者 魏培德 陈玉强 +2 位作者 徐阳华 林志扬 姜新莉 《中国医院管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20,共3页
以在校大学生及公司职员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当前社会对医院服务失误的感知以及当遭遇服务失误所采取的态度,并对医院的服务补救措施作出评价。旨在对医院控制服务失误、提高服务补救水平提供参考意见。
关键词 服务失误 服务补救 社会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元假设”:社会调查问卷的灵魂 被引量:10
14
作者 潘绥铭 黄盈盈 王东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85-92,共8页
"元假设"是一切问卷设计的基础与灵魂,也是目前社会调查方法论中最缺乏论述、在问卷设计中最容易失误的方面。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其实都是"光谱式地"存在着,而我们所设计出来的任何一个问卷,都是在使用我们所创造... "元假设"是一切问卷设计的基础与灵魂,也是目前社会调查方法论中最缺乏论述、在问卷设计中最容易失误的方面。人类社会的一切现象其实都是"光谱式地"存在着,而我们所设计出来的任何一个问卷,都是在使用我们所创造的各种"界定"来裁剪社会。因此我们必须首先确定社会现象的"两极",斟酌我们客观存在的"排除",避免出现调查内容上的误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调查 问卷设计 社会学研究 假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互联网的地震预警问题的社会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0
15
作者 杨马陵 沈繁銮 +1 位作者 陈大庆 曾春梅 《灾害学》 CSCD 2009年第3期33-38,共6页
通过互联网对地震预警问题进行了社会调查,统计和分析问卷10 349份。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接受通过地震预警来减轻地震灾害的方式,认同地震预警的主要目标是减少人员伤亡,表示在信息公开及掌握应对措施的情况下,在地震预警时不... 通过互联网对地震预警问题进行了社会调查,统计和分析问卷10 349份。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被调查者接受通过地震预警来减轻地震灾害的方式,认同地震预警的主要目标是减少人员伤亡,表示在信息公开及掌握应对措施的情况下,在地震预警时不会产生恐慌。同时,51.2%的被调查者认为,由地震部门发布预警更合适,而政府的责任是根据预警做好应急准备。72.1%的人表示对地震科普知识了解较少的现实表明,我国的地震知识普及率仍然很低。而公众能否理性地接受地震预警的实践,与地震知识普及程度关系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 社会调查 互联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科技信任、管理信任及其对公众水灾风险认知的影响——基于长江中下游的社会调查 被引量:10
16
作者 沈鸿 孙雪萍 苏筠 《灾害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7-93,共7页
信任和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两者通过认知行为决策及行为后果这一环节构建互馈关系。探索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其对灾害风险认知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揭示灾害风险的潜在因素,调适风险认知与避灾行为,从而降低灾害风险。选取水... 信任和风险在一定程度上互为因果,两者通过认知行为决策及行为后果这一环节构建互馈关系。探索公众对社会减灾能力的信任及其对灾害风险认知的影响机制,有助于揭示灾害风险的潜在因素,调适风险认知与避灾行为,从而降低灾害风险。选取水灾发生频繁、强度大、防洪措施多样的长江中下游地区为研究区,运用随机抽样调查和入户访谈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资料,研究公众的水灾科技信任和管理信任的水平、影响机制、动机-效应差异。主要结论有:①公众科技信任水平普遍高于管理信任。信任水平受到公众性别、年龄、灾害经历、城乡差异等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信任具有区域共构的特点;②科技信任改变了公众水灾风险认知,加强了其灾害应对信心,降低了其对受灾风险的估测,对其避灾行为倾向影响显著,而管理信任对公众水灾风险认知及防灾备灾行为倾向的影响均不大;③信任的产生动机以认可减灾措施有用性为前提,科技减灾和管理减灾由于具有不同的减灾原理及作用时段,导致了公众的不同信任动机及其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信任 管理信任 信任动机 水灾风险认知 社会调查 长江中下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社会声学调查方法研究居住区噪声烦恼阈值 被引量:8
17
作者 贾丽 卢向明 +2 位作者 翟国庆 朱艺婷 张邦俊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955-960,共6页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区声环境频率特征有所改变的状况,选取杭州市10个社区,对其声环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居住区环境噪声呈现较明显的低频特性.同时用社会声学调查方法,获得居住区居民对环境噪声的烦恼度数据并使用模糊数学方法... 针对目前我国城市居住区声环境频率特征有所改变的状况,选取杭州市10个社区,对其声环境进行监测.结果表明,居住区环境噪声呈现较明显的低频特性.同时用社会声学调查方法,获得居住区居民对环境噪声的烦恼度数据并使用模糊数学方法处理这些数据,计算居住区噪声烦恼阈值.结果表明,1类声功能区烦恼阈值与现行标准较为接近,而2、3、4类声功能区的噪声烦恼阈值要比现行噪声标准限值偏低3-7dB。说明低频噪声的影响要比估计的严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声学调查 居住区环境噪声 频率特征 烦恼阈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肃民勤盆地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反作用研究——民勤盆地社会调查结果分析(英文) 被引量:2
18
作者 杨永春 Jacquie Burgess +5 位作者 陈发虎 Kevin Collins 李丁 常跟应 李忆春 韩艳梅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87-94,共8页
主要根据民勤盆地的社会调查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盆地近5 0年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反作用 ,并着重分析了当地人对当地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与认识 .认为民勤盆地存在环境... 主要根据民勤盆地的社会调查资料分析了甘肃省河西地区石羊河流域下游民勤盆地近5 0年来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的反作用 ,并着重分析了当地人对当地生态环境变化及其原因的理解与认识 .认为民勤盆地存在环境恶化趋势 .该地区地下水位迅速下降 ,沙漠化、土壤盐渍化、植被衰退过程加快 ,这些生态环境变化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了重大而深刻的影响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肃 人类活动 社会调查 民勤盆地 生态环境 反作用 环境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如何在社会调查中更好地测量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被引量:12
19
作者 张春泥 卢云峰 《社会》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26-157,共32页
由于西方社会排他性强的聚会性宗教占主导地位,而中国排他性弱的混合宗教更为兴盛,故中国的社会调查运用宗派本位的西方宗教测量工具会遇到遗漏或错分信仰群体等问题。对此,本文从信仰归属、宗教实践、宗教组织成员资格三个维度及这三... 由于西方社会排他性强的聚会性宗教占主导地位,而中国排他性弱的混合宗教更为兴盛,故中国的社会调查运用宗派本位的西方宗教测量工具会遇到遗漏或错分信仰群体等问题。对此,本文从信仰归属、宗教实践、宗教组织成员资格三个维度及这三个维度之间的逻辑关系上提出中西宗教之差别对问卷调查的影响。通过在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中尝试神灵本位的信仰测量方案,以及将其分别与该调查前后两轮追踪调查的问卷设计和数据相比较,本文检验及展现了既有测量工具在采集中国人宗教信仰数据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宗教信仰社会测量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调查 宗教信仰 宗教性测量 中国家庭追踪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震预警系统应用的社会影响调查与分析 被引量:13
20
作者 郭凯 温瑞智 卢大伟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08-115,共8页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是降低地震灾害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地震预警系统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应用中存在一定风险。设计了若干个关于地震预警系统应用的社会调查问卷,以通过调查结果定性地评估地震预警系统产... 地震预警系统建设是降低地震灾害的一个重要途径,可以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但地震预警系统目前还处于发展阶段,应用中存在一定风险。设计了若干个关于地震预警系统应用的社会调查问卷,以通过调查结果定性地评估地震预警系统产生的社会影响,统计公众对预警系统的认识和需求,分析预警信息发布对公众的影响和公众对地震漏报、误报等风险的接受程度,以及地震预警系统相关的法律问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对地震预警系统的期望程度及有效性评价均很高,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对地震预警相关知识了解较少,对紧急事件应变能力较差,对预警盲区和漏报等风险接受程度较低等。最后,结合国外地震预警系统的研究成果和应用现状,提出了相关建议及应对措施,希望能对我国预警系统的建设提供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预警系统 社会调查 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