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0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民谣的社会评价论思考 被引量:4
1
作者 陈新汉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118-122,共5页
关于民谣的社会评价论思考陈新汉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民谣是民间的天籁,因此人们往往从民间艺术的角度研究之;民谣更是群众社会评价活动的形式,因此更需要从社会评价论的角度研究它。一、谣和民谣在中国语言上,"谣"有两个方面的含义... 关于民谣的社会评价论思考陈新汉上海财经大学教授民谣是民间的天籁,因此人们往往从民间艺术的角度研究之;民谣更是群众社会评价活动的形式,因此更需要从社会评价论的角度研究它。一、谣和民谣在中国语言上,"谣"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民间流行的歌,如童谣、歌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评价活动 社会评价论 社会舆论 社会群体 人民群众 艺术性 社会现象 新民谣 《法哲学原理》 社会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评价论问题讨论综述 被引量:4
2
作者 张理海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998年第3期64-68,共5页
社会评价论问题在社会认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社会评价问题是进一步深化社会认识论研究、追寻社会认识科学化途径的一个必要环节。为此,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生围绕社会评价中的主要问... 社会评价论问题在社会认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研究社会评价问题是进一步深化社会认识论研究、追寻社会认识科学化途径的一个必要环节。为此,武汉大学哲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专业博士生指导小组成员和博士生围绕社会评价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两次研讨,现将研讨中的主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评价 社会评价论 社会评价的客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良心的社会评价论机制 被引量:1
3
作者 陈新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1996年第3期72-75,共4页
关键词 社会评价活动 社会评价论 自我评价 个体主体 心理积淀 社会群体 心理机制 价值关系 社会主体 逻辑的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价值论研究的新成果──评介《社会评价论》
4
作者 王步贵 《人文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1997年第6期131-131,共1页
关键词 社会评价论 价值论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 社会评价标准 新成果 社会群体 评价活动 认识主体 群己之辩 认识活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社会谣言的社会评价论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陈新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1996年第3期33-36,共4页
社会谣言,是关于社会的某个公共事务即社会现象所产生的谣言。由于社会谣言针对着的是某个公共事务,因而涉及的群众面广,对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比较大。社会谣言是最常见的社会现象之一。应该从群众的社会评价活动来理解社会谣言的本... 社会谣言,是关于社会的某个公共事务即社会现象所产生的谣言。由于社会谣言针对着的是某个公共事务,因而涉及的群众面广,对于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也就比较大。社会谣言是最常见的社会现象之一。应该从群众的社会评价活动来理解社会谣言的本质,我们可以从社会谣言的产生和流传等方面来分析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评价活动 社会评价论 社会群体 社会舆论 流传过程 社会现象 评价意见 遗言 公共事务 否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评价论研究的进程、问题与进路--近年来国内哲学界社会评价论研究述评 被引量:1
6
作者 何海兵 秦宏毅 《社会科学家》 CSSCI 2008年第4期132-134,共3页
文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哲学界社会评价论研究的历程,述评社会评价论研究的主要论题:社会评价论研究的理论定位、社会评价的表现形式、社会评价的标准和社会评价的合理性。深化社会评价论研究的进路在于以唯物史观为指针,进... 文章在文献回顾的基础上梳理了国内哲学界社会评价论研究的历程,述评社会评价论研究的主要论题:社会评价论研究的理论定位、社会评价的表现形式、社会评价的标准和社会评价的合理性。深化社会评价论研究的进路在于以唯物史观为指针,进一步提升问题意识,关注社会转型,关切和谐社会构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评价 唯物史观 问题意识 和谐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时代青年社会评价体系的重构——以网络方言流行语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田丰 郝艺卓 《中国青年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04-110,39,共8页
近年来青年群体中流行的网络方言流行语屡见不鲜,这一现象反映出数字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大众对待方言的态度,其背后是社会评价体系的深刻变革。本文从评价生态、评价媒介、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取向和评价态度六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国... 近年来青年群体中流行的网络方言流行语屡见不鲜,这一现象反映出数字时代的到来改变了大众对待方言的态度,其背后是社会评价体系的深刻变革。本文从评价生态、评价媒介、评价主体、评价标准、评价取向和评价态度六个方面,对近年来中国网络方言流行语“热”度持续上升的现象进行了结构性的阐释。研究发现,从方言歧视到网络方言流行语的盛行反映了数字时代下青年群体主导的社会评价体系的重构,方言逐渐摆脱了传统的刻板印象,成为表达个性和群体认同的重要符号。而社会评价体系的深刻变革,也预示着中国青年会以更加包容和平等的态度来构建多元化的社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时代 方言 流行语 社会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作为社会过程的教育评价:基于欧美“评价社会学”的教育评价研究范式扩展
8
作者 刘铖 余秀兰 《外国教育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1-79,共19页
教育评价发挥着教育活动的“指挥棒”作用,教育评价研究是教育研究的关键。我国既有的教育评价研究主要遵循功能主义立场,具有三种取向:政策取向、技术取向和理念取向,而长期忽视第四种取向——社会学取向。受启发于由米歇尔·拉蒙... 教育评价发挥着教育活动的“指挥棒”作用,教育评价研究是教育研究的关键。我国既有的教育评价研究主要遵循功能主义立场,具有三种取向:政策取向、技术取向和理念取向,而长期忽视第四种取向——社会学取向。受启发于由米歇尔·拉蒙提出并在欧美盛行的“评价社会学”,教育评价研究的社会学取向则持有建构主义或批判主义立场,强调一个核心命题:教育评价乃是一个社会过程,教育评价的社会运作过程才是教育评价真正的合法性基础。和传统取向不同,社会学取向研究的重点不是单纯的教育评价政策、评价技术/工具和评价理念,而是通过介入式、非介入式或实验模拟等方法,研究教育评价实践的整体运作过程,并捕捉教育评价与社会过程/结构之间的关系。杜威实用主义价值哲学、布迪厄的文化社会学、拉蒙的“象征边界”能够为该取向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评价 评价社会 教育不平等 布迪厄 米歇尔·拉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智能时代基于规律演变与技术赋能的社会科学科研评价优化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彦林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6-26,共11页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给当前科研评价体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新时期社会科学在研究范式、组织形式、科研生态三个层面的演变,对社会科学科研评价基于新的科研规律优化评价标准与方法,加强跨学科及团队成果评价,引... 生成式人工智能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广泛应用给当前科研评价体系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新时期社会科学在研究范式、组织形式、科研生态三个层面的演变,对社会科学科研评价基于新的科研规律优化评价标准与方法,加强跨学科及团队成果评价,引导研究增强人的主体性与现实关怀提出了新要求。人工智能的发展为社会科学科研评价理念与时俱进、评价方法提质增效提供了可能,但在意识形态、价值判断、人文关怀等方面应注意人工智能的应用限度,并有效防范模型局限、偏见引入、数据安全等风险。因此,应协同推进人工智能科研评价大模型建设,提高科研评价人员知识素养、人工智能应用能力和责任意识,加强模型开发规范和不当使用追责法律体系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人工智能 社会科学科研评价 评价理念 评价方法 风险防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个月婴儿社会评价的个体差异初探
10
作者 吴楣 梁熙 +1 位作者 时嘉惠 王争艳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59-572,共14页
2007年Hamlin等人在《自然》上发表的研究表明6个月婴儿具备社会评价能力,对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帮助”和“阻碍”行为产生不同反应,并对帮助者表现出偏好。此后,不断有学者对此结果的可复制性提出质疑。本研究采用Hamlin等人(2007)经... 2007年Hamlin等人在《自然》上发表的研究表明6个月婴儿具备社会评价能力,对个体在社会互动中的“帮助”和“阻碍”行为产生不同反应,并对帮助者表现出偏好。此后,不断有学者对此结果的可复制性提出质疑。本研究采用Hamlin等人(2007)经典的“帮助者—阻碍者”选择范式和预期违背范式,考察了我国婴儿(月龄6.32±0.34;共179名,其中女孩86名)在社会评价任务中的选择偏好和注视时长,及其与婴儿气质的关系。本研究结果显示,在预期违背任务中,当第三方接近“阻碍者”时婴儿的注视时长显著高于当第三方接近“帮助者”时的注视时长;但在行为选择任务中,婴儿并未表现出Hamlin等人报告的帮助者偏好。然而,在气质的外向性维度上得分更高的婴儿越有可能在手动选择任务中选择“帮助者”。上述结果说明,6个月婴儿可能已经具备社会评价能力,能够理解行为并推断他人评价,但是这种能力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婴儿的气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婴儿 社会评价 个体差异 气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学如何评价教师的科研社会影响力——基于3所国外大学的案例研究
11
作者 董彦邦 刘莉 《高教发展与评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3-23,I0002,I0003,共13页
科研社会影响力评价旨在引导教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成为未来大学科研评价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采用“具体指标-赋值标准-证明材料-有效期限”的分析框架,对3所国外大学的指标体系特征进行凝练,结果发现:格罗宁根... 科研社会影响力评价旨在引导教师主动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正在成为未来大学科研评价改革的主要方向之一。采用“具体指标-赋值标准-证明材料-有效期限”的分析框架,对3所国外大学的指标体系特征进行凝练,结果发现:格罗宁根大学、爱丁堡大学和墨尔本大学分别依据教师职业生涯发展阶段差异、教师作用机制和证明材料来源差异、教师参与方式和参与广度差异分类构建指标体系;案例大学的指标体系均呈现多维性特征,主要表现为具体指标上兼顾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指标赋值标准上融入教师发展阶段差异和参与机制差异、指标证明材料上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借鉴案例大学经验,建议我国大学设立明确的科研社会影响力评价指标,并根据学科差异和职业发展阶段差异进行分类评价,弹性设置定量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教师 大学科研 科研评价 科研社会影响力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影响力评价:高校有组织科研评价的新方向 被引量:7
12
作者 耿旭 欧阳光华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0-48,59,共10页
相对于学术影响力评价而言,社会影响力评价的本质是以科研成果的创新质量与社会贡献为核心,对促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导向性、交叉性和协同性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基于社会影响力的科研评价体系应坚持社会逻辑的评价理念、强调评价内容的跨... 相对于学术影响力评价而言,社会影响力评价的本质是以科研成果的创新质量与社会贡献为核心,对促进高校有组织科研的导向性、交叉性和协同性具有重要意义。构建基于社会影响力的科研评价体系应坚持社会逻辑的评价理念、强调评价内容的跨界整合、促进多元主体协同创新和指向评价方法的综合集成。社会影响力评价带来高校有组织科研评价理念引领度、社会贡献度、主体参与度、方法集成度等评价要素的多重创新。对此,高校有组织科研社会影响力评价应秉持系统科学思想,迈向复杂科学评价范式;立足质量创新导向,完善科研评价体制机制;引入循证科研评价,创新数据信息采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影响力评价 有组织科研 科研评价 评价范式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期刊社会功能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以我国卓越计划资助英文期刊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付国乐 张志强 《出版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4-33,共10页
从学术期刊基本学术功能出发,厘清从学术功能衍生到社会功能的路径,构建学术期刊社会功能评价体系。社会功能评价体系强调期刊的社会性规制,含政治引导、伦理规范、经济影响与社会影响评价维度,具有“中国特色”。社会功能评价对于中国... 从学术期刊基本学术功能出发,厘清从学术功能衍生到社会功能的路径,构建学术期刊社会功能评价体系。社会功能评价体系强调期刊的社会性规制,含政治引导、伦理规范、经济影响与社会影响评价维度,具有“中国特色”。社会功能评价对于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具有产业迫切性。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国际化发展出现的出版诚信、“地图”等问题,需以社会功能评价为指导进行评价。选取10本受中国卓越计划资助的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应用社会功能评价体系进行评价,提出中国英文科技期刊在冲击“世界一流”的国际化办刊中,既要遵守社会功能评价的政治引导和伦理规范;又要重视市场化程度和公共领域参与度,把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纳入考核体系中。社会功能评价体系可以解决国内中英文期刊评价的唯SCI“至上”问题,引导学术期刊回归办刊初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社会功能评价 评价体系 中国特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精英文化如何影响公民信任?官民互动经验与社会舆论评价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童佩珊 朱春奎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24,共10页
政府的公民信任是民主政治的保证,也是我党“群众路线”的要求与核心。本研究以上海市公务员的调查数据为样本,分析精英文化对公民信任的影响,并检验官民互动经验与社会舆论评价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精英文化对公民信任、情感信任与能... 政府的公民信任是民主政治的保证,也是我党“群众路线”的要求与核心。本研究以上海市公务员的调查数据为样本,分析精英文化对公民信任的影响,并检验官民互动经验与社会舆论评价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精英文化对公民信任、情感信任与能力信任有显著负向影响,对公民情感信任的负向影响强于对能力信任的负向影响;社会舆论评价与官民互动经验缓解了精英文化对公民情感信任与能力信任的负向作用,提高了官民互信水平。这一结果说明,培育政府公务员的服务意识与大众情怀仍至关重要,只有当公务员认可和信赖群众时,在理解和满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基础上,才有助于塑造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并努力促成政府与民众互信的良性循环。在理论上深入探讨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任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深化对官民信任的认识,也能为未来提高官民信任、重塑社会互信的实践提供经验层面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英文化 公民信任 官民互动经验 社会舆论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公园设立社会影响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践应用 被引量:3
15
作者 宗路平 赵文飞 +2 位作者 王梦君 张天星 尹志坚 《国家公园(中英文)》 2024年第3期185-197,共13页
国家公园建设属于自然保护类公益性生态建设项目,是典型的多元参与主体和激励相容,关键在于协调各相关利益群体充分达成一致共识。基于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特征,从社会影响评价视角,以滇藏两省(区)共建的高黎贡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实例,... 国家公园建设属于自然保护类公益性生态建设项目,是典型的多元参与主体和激励相容,关键在于协调各相关利益群体充分达成一致共识。基于我国国家公园体制建设特征,从社会影响评价视角,以滇藏两省(区)共建的高黎贡山国家公园为研究实例,对国家公园建设产生的社会效益、社会效果预先做出评估,客观分析可能产生的正、负面影响和利益相关者态度、社会影响程度,以及识别潜在的社会风险。探讨符合国家公园设立的社会影响评价内容和指标体系,以期从社会影响层面为后续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科学理论方法与案例借鉴。通过对高黎贡山国家公园设立的社会影响、社会互适性、社会风险、可持续性等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1)与利益相关者在中等程度上相互促进;(2)有利于区域生态、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与可持续发展;(3)与当地社会环境具有较强的相互适应性;(4)整体风险等级不高,存在一般、较小社会风险因素,通过采取针对性的规避和防范措施,可有效化解;(5)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社会管理方案,可增强国家公园建设与社会效果的可持续性。因此,高黎贡山国家公园的设立社会影响正向,社会风险可控,利益相关者支持,利大于弊,项目能顺利实施。研究提出的国家公园设立社会影响评价体系符合我国国家公园建设实际,具有较强的理论指引和实践推广。在实施过程中要注重考虑评价目标的多样性、多层次性和社会因素的差异性,并着重强调利益相关者分析和社会风险评价。同时,应基于确立的社会影响评价基础上,开展多层次的保护管理政策调整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公园 社会影响评价 指标体系 利益相关者 社会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交媒体数据的长株潭绿心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以石燕湖风景区为例
16
作者 李嘉宁 姚磊 《农业与技术》 2024年第21期116-121,共6页
生态系统服务是城市绿心的重要服务功能,对城市绿心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的准确评估,可以有效促进管理者和使用者正确认识和保护自然资产,本文以长株潭绿心石燕湖风景区为例,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的文本数据进行评价并提出积极的优化... 生态系统服务是城市绿心的重要服务功能,对城市绿心地区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的准确评估,可以有效促进管理者和使用者正确认识和保护自然资产,本文以长株潭绿心石燕湖风景区为例,通过分析社交媒体上的文本数据进行评价并提出积极的优化策略,结果表明:“玻璃桥”“体验”“风景”“好玩”“刺激”等为核心高频词,游客对石燕湖的生命维持和精神价值给予高度评价,为93.5%和92.9%;负面评价主要集中在固有价值;通过IPA模型,社会价值被划分为4个象限:优秀区(美学价值、精神价值)、补充区(休闲娱乐、经济价值、固有价值)、不足区(文化价值、教育价值、生物多样性)和潜力区(健康疗养、生命维持),对其分别提出优化策略。本研究不仅为石燕湖风景区的管理和优化提供了科学依据,也为其他城市绿心区的生态系统服务社会价值的评估和优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 社会价值评价 社交媒体数据 长株潭绿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人社会支持评价量表简化版的研制
17
作者 杨建 王婷仙 林艳伟 《中国卫生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23-829,共7页
目的研制并评价老年人社会支持评价量表简化版(the social support appraisals scale,SSA)。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东莞市选取113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一对一访问调查,随机抽取其中565名被试对象作为训练样本,用经典测量理... 目的研制并评价老年人社会支持评价量表简化版(the social support appraisals scale,SSA)。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在东莞市选取113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老年人进行一对一访问调查,随机抽取其中565名被试对象作为训练样本,用经典测量理论和项目反应理论的方法对训练样本进行条目筛选;剩下565名被试对象作为考核样本,用于评价简化版量表的信效度。结果每个维度保留了4个较优条目(朋友维度保留了5个条目),形成了13个条目的简化版量表SSA-13。SSA-13 Cronbach′sα系数为0.903,各维度的Cronbach′sα系数介于0.755~0.866之间。验证性因子分析拟合度指标为:卡方自由度比值(χ^(2)/df)为4.93,比较适配优度指数(CFI)为0.94,增值适配指数(IFI)为0.94,比较适配度指数(GFI)为0.92,非标准适配指数(TLI)为0.92,渐进残差均方和平方根为0.08,残差均方和平方根(RMR)为0.02,各项拟合度指标均达到理想指标。项目反应理论分析结果显示,各条目的区分度介于2.34~3.10之间,除条目SS-A18难度参数(-5.56~1.23)外,其他条目难度参数介于在-3.76~2.25,平均信息量在0.764~1.311。与原量表相比,总量表的平均信息量减少了16.06%。结论SSA-13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老年人社会支持评价研究中简单易行、可靠有效的测量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评价量表 项目反应理论 简化版 条目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民犯罪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评价的法治化路径研究
18
作者 张宇航 《征信》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30-39,共10页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使得犯罪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评价成为新趋势。目前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立法层级过低,犯罪信息范围界定模糊,惩戒措施与犯罪行为缺乏关联,信用主体权益保护不足,救济机制缺失等。为完善犯罪信息纳入社会信... 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深入推进使得犯罪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评价成为新趋势。目前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立法层级过低,犯罪信息范围界定模糊,惩戒措施与犯罪行为缺乏关联,信用主体权益保护不足,救济机制缺失等。为完善犯罪信息纳入社会信用评价的法治化路径,应当提升立法层级,统一规范标准;区分犯罪类型与情节,合理界定纳入范围;增强惩戒措施与犯罪行为的关联性;健全信用主体权益保护机制;引入社会自治组织。以此在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与保障个人权益之间寻求平衡,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犯罪信息 社会信用评价 失信惩戒 个人权益保护 法治化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哲学社会科学之“中国特色”:基本内涵、发展历程与未来展望
19
作者 杜宏巍 《湖北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5-15,共11页
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是一个极具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议题,研究其内涵及发展历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向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之“中国特色”,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为根本标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遵循,以人民... 哲学社会科学的“中国特色”是一个极具时代意义和学术价值的研究议题,研究其内涵及发展历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的双重价值向度。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之“中国特色”,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为根本标志,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核心遵循,以人民为中心为内在要义,以继承性与民族性为生发根基,以原创性与时代性为本质特征,以系统性与专业性为重要支柱。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经历步入新局面阶段、补课与探索阶段、拓展和提升阶段,以及凸显中国特色阶段,实现了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学习借鉴到自主创新的深刻变革。但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事业也面临着系统性的多重挑战,需要从多维度、多方法、多路径综合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哲学社会科学 “中国特色” 基本内涵 发展历程 未来展望 哲学社会科学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人文社科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国际政治专家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中国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十周年”座谈会成功举办
20
《国际安全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F0002-F0002,共1页
2025年1月11—13日,由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国际政治专家委员会、国际关系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联合主办,《南亚东南亚研究》编辑部和《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共同承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 2025年1月11—13日,由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国际政治专家委员会、国际关系学院、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中国(昆明)南亚东南亚研究院联合主办,《南亚东南亚研究》编辑部和《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共同承办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国际政治专家委员会2024年年会暨“中国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十周年”座谈会在云南省昆明市举行,来自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近80位专家学者与会。云南省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杨正权,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院长荆林波,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康艳梅,中国人文社科期刊评价专家委员会国际政治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所长杨伯江在开幕式上致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关系学院 院党组书记 评价专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 科研机构 社会科学评价 杨正权 高等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