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97篇文章
< 1 2 3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社会认知论的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舒永久 马婧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8-170,共3页
思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偏向理论硬性强化,因此,从社会认知论的应用融合路线进行相关研究具有显著的意义。首先,结合社会认知论在思政教育中的主要研究范畴,反映理论强化模式构建现状。然后,通过社会比较理论观点的应用、认知不协调理论... 思政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偏向理论硬性强化,因此,从社会认知论的应用融合路线进行相关研究具有显著的意义。首先,结合社会认知论在思政教育中的主要研究范畴,反映理论强化模式构建现状。然后,通过社会比较理论观点的应用、认知不协调理论的融合的分析,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中社会认知论的落实方向,为思政教育人才社会心理认知、思想意识的健康发展提供扎实的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政教育 人才培养模式 社会认知论 应用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二语习得社会认知论述评 被引量:2
2
作者 杨梅 谢洪 《山东外语教学》 2015年第5期40-46,共7页
Atkinson(2002,2010a,2014)以认知科学领域关于扩展认知和具身认知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结合当前二语习得研究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二语习得社会认知论。该理论强调心智、身体和世界共同作用并影响二语学习,主张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支持学习者... Atkinson(2002,2010a,2014)以认知科学领域关于扩展认知和具身认知的相关研究为基础,结合当前二语习得研究理论的发展,提出了二语习得社会认知论。该理论强调心智、身体和世界共同作用并影响二语学习,主张语言学习的目的在于支持学习者动态适应复杂的社会生态环境,学习者内部认知与外部环境的互动协同是二语学习的基本条件。本文介绍二语习得社会认知论的背景、主要观点、方法特色等,并讨论其理论价值和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习得 社会认知 协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环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社会认知论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尚云鹤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188-190,共3页
社会认知研究方法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一种新途径,是在社会和认知的基础上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主张将内在机制与外在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习得和研究第二语言。其基本原理是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一种社会需求关系系统,而语言是人在这关... 社会认知研究方法是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的一种新途径,是在社会和认知的基础上研究第二语言习得:主张将内在机制与外在的社会环境结合起来习得和研究第二语言。其基本原理是人作为一种社会存在,是一种社会需求关系系统,而语言是人在这关系系统中认知活动的结果和交际活动的工具。因此,外在的社会环境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们习得第二语言。文章从社会心理学和社会语言学范畴阐释外在的社会环境对二语习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语习得 语言习得 社会认知 社会环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反讽交际的社会-认知语用模型初探
4
作者 赵虹 《外语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9-54,共6页
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交叉融合,特别是情感转向的出现,为阐释反讽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本文基于社会-认知语用观和情感分析理念,构建反讽交际的社会-认知语用模型,以整合、动态和辩证的视角重点考察反讽的情感认知和社交共建... 语用学与认知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交叉融合,特别是情感转向的出现,为阐释反讽提供了新的研究范式。本文基于社会-认知语用观和情感分析理念,构建反讽交际的社会-认知语用模型,以整合、动态和辩证的视角重点考察反讽的情感认知和社交共建,进而揭示反讽话语实践的动态共建。反讽交际的社会-认知语用研究将个体因素和社会因素兼容对接,并顺应国际语用研究的情感转向和辩证路向,是推进言语反讽研究整体发展的有益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言语反讽 社会-认知语用学 情感认知 社交共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叶斯框架下社交焦虑的社会认知特性 被引量:1
5
作者 彭玉佳 王愉茜 +2 位作者 鞠芊芊 刘峰 徐佳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67-1274,共8页
社交焦虑是焦虑障碍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异常的社会认知密不可分。以往研究发现了社交焦虑群体中社会认知的特异性,如倾向于对情绪和意图进行负面的加工和消极的解释。然而,社会认知特异性现象背后的机制尚不明确,难以揭示社交焦虑... 社交焦虑是焦虑障碍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与异常的社会认知密不可分。以往研究发现了社交焦虑群体中社会认知的特异性,如倾向于对情绪和意图进行负面的加工和消极的解释。然而,社会认知特异性现象背后的机制尚不明确,难以揭示社交焦虑症状的底层成因并指导个性化干预。本研究旨在基于认知计算建模,回答社交焦虑社会认知特异性背后的认知神经机制。在贝叶斯框架下,本研究提出假设,社交焦虑的负向认知可能源于异常的先验预期。研究综合运用行为实验、脑电图(EEG)和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构建社交焦虑社会认知先验预期的认知神经计算模型,刻画先验预期的动态变化规律,并基于解码神经反馈对神经机制进行因果验证。本研究有望揭示社会认知特异性的成因和动态发展规律,在行为和大脑层面计算建模个体差异,推动以社交焦虑为代表的精神疾病的个性化干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 社交焦虑 认知计算 认知神经机制 脑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 被引量:3
6
作者 钱海闽 周培宇 梁昌勇 《华东经济管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10-118,共9页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中层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然而,目前针对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的研究比较匮乏,这与国有企业亟待提升中层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的需求不符。文章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融合组织环境与个体认知因素... 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提升中层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然而,目前针对国有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的研究比较匮乏,这与国有企业亟待提升中层管理人员岗位胜任力的需求不符。文章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融合组织环境与个体认知因素的多维影响模型,系统探讨感知上级信任、团队成员支持以及市场业务复杂度对自我效能感和岗位胜任力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上述因素能显著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的自我效能感和岗位胜任力,自我效能感在其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研究结论可以为国有企业优化中层人员培养策略和提升整体管理效能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中层管理人员 岗位胜任力 社会认知理论 感知上级信任 团队成员支持 市场业务复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不是物:社会认知的稽古维新 被引量:1
7
作者 董达 陈巍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73-189,共17页
当代社会认知的理论版图可分为经典概念工具箱与正在与之对抗的新概念工具两部分。经考证,理论论和模拟论等经典概念工具集中诞生于1980年代的美国认知科学界,可以被视为1956认知革命蔓延至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产物,而新概念工具可以被视... 当代社会认知的理论版图可分为经典概念工具箱与正在与之对抗的新概念工具两部分。经考证,理论论和模拟论等经典概念工具集中诞生于1980年代的美国认知科学界,可以被视为1956认知革命蔓延至社会心理学领域的产物,而新概念工具可以被视为与第二代认知革命相适合的替代理论。历史上,社会心理学接受了认知主义的“物”的抽象认知原理,也全盘接受了它带来的理论负荷,即对“人”的感知被还原为对“物”的感知,并且隶属于后者。然而,基于“物”的抽象认知原理始终无法与社会认知的以“人”为本的实践经验相结合,也未能实现该领域的自治。事实上,这一理论困难并非一直存在于“社会认知”的历史路径中,至少在以Heider为标志性人物的1950年代早期社会认知中便不是这样。Heider“人不是物”理论体系在个体层面上包括知觉实在论、事件归因和生命性−非生命性范畴区分三个部分,但是第三个理论部件彼时囿于作者主题侧重、证据不足、技术匮乏等多种原因未能完成。结合当代来自演化和比较的、行为和发展的以及神经通路假设的新证据,通过重新发掘并最终完整构建了“人不是物”论题,尝试为当代社会认知理论困难提供一个建设性意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 人的感知 认知革命 生命性 主体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的社会认知风险与应对 被引量:4
8
作者 马忠 高怡英 《浙江社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5-105,158,共12页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主要新形态,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知识生产的变革、认知结构的嵌入及社会认知的重塑。综观人类科技史,任何新技术的诞生在带来革命性进步的同时,由于技术本身对传统生产方式...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是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种主要新形态,作为一种新的语言形式,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知识生产的变革、认知结构的嵌入及社会认知的重塑。综观人类科技史,任何新技术的诞生在带来革命性进步的同时,由于技术本身对传统生产方式的颠覆性及实践层面的制度滞后性,必然会带来一定的技术风险。同样,生成式大语言模型在新技术深度赋能新发展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产生诸如数据平等、数字孤立、数字鸿沟、算法控制等新问题,在社会认知领域则有可能带来认知倾向的技术操控、社会认知的虚假状态、数字帝国主义的加深等风险。这些风险的产生原因在于技术差异、黑箱逻辑和数据选择所导致的算力不平等、算法不透明和数据局限性。为此要从技术、制度和应用等多个层面入手,通过多元共享打破话语垄断,以制度框架防范潜在风险,提升全民素养以弥合数字鸿沟,确保技术、社会和责任之间的平衡,使人工智能更好服务人类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成式大语言模型 社会认知 风险 人工智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下的大学生职业期望——基于一项追踪调查的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陈凌 袁玉芝 许智文 《江苏高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5-71,共7页
大学生职业期望对求职行为有明确的引导作用,并影响其职业获得。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构建大学生职业期望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OLS多元回归、Shapley值分解,探讨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职业期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2020-2022年,... 大学生职业期望对求职行为有明确的引导作用,并影响其职业获得。基于社会认知职业理论,构建大学生职业期望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OLS多元回归、Shapley值分解,探讨个人因素与环境因素对大学生职业期望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2020-2022年,大学生就业意愿增强,公务员偏好高涨,职业期望整体水平下降;大学生职业期望是个人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个人因素是影响大学生职业期望的核心解释要素,未来时间洞察力和未来职业认知清晰度、同伴效应是解释大学生职业期望水平差异的主要指标。因此建议:个人应加强人力资本及心理资本积累,树立合理职业期望;高校需重视环境因素影响,多渠道帮助在校生形成多元、开放的职业观念;国家应将职业生涯教育提前到高中或更早的教育阶段;促进社会职业价值观的多样化,避免单一职业价值取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职业期望 社会认知职业理论 未来时间洞察力 同伴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公众医学科普参与行为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卢泽锋 张茜 +6 位作者 刘甜 叶曼纯 高傲寒 谢帆 陈榆 叶斯阳 王双苗 《中国健康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目的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分析全国公众医学科普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2年10—11月,按照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口40:26:27:7的比例,招募调查对象8272人。依据社会认知理论,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基本人口学特征、医学科普参与的行为... 目的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分析全国公众医学科普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方法于2022年10—11月,按照我国东中西部和东北地区人口40:26:27:7的比例,招募调查对象8272人。依据社会认知理论,采用调查问卷收集基本人口学特征、医学科普参与的行为经历、态度、意愿、社会规范、自我效能、行为益处、行为障碍7个维度得分等信息。分析调查对象参与医学科普现状,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公众医学科普参与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本次有效样本共计7212人,其中18~28岁年龄组2118人(29.4%),男性3591人(49.8%),东部地区2891人(40.1%)。结构方程模型大部分假设得到验证,意愿、社会规范、自我效能对行为经历有正向的直接作用(γ=0.346,γ=0.499,γ=0.381),均发挥了中介作用,态度通过调节自我效能和意愿间接影响行为经历(γ=0.412,γ=0.680),行为益处通过调节社会规范和意愿间接影响行为经历(γ=0.412,γ=0.680),行为障碍通过调节社会规范和态度间接影响行为经历(γ=-0.910,γ=-0.914),以上P均<0.001。结论提升公众参与医学科普的态度、意愿、社会规范、自我效能、行为益处、行为障碍,是促进公众参与医学科普,提升健康素养的关键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医学科普 参与行为 公众 结构方程模型 社会认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阶段性护理干预对创伤性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自我管理及自我效能的影响
11
作者 汪珍 汪小凤 +1 位作者 游龙飞 张春芹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4920-4925,共6页
创伤性脑出血(traumatic brain hemorrhage,TBH)患者常遗留认知与行为功能障碍,传统康复模式对自我效能及环境交互的干预不足。基于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SCT)的阶段性护理可整合认知重塑、行为强化与环境支持,但其在TB... 创伤性脑出血(traumatic brain hemorrhage,TBH)患者常遗留认知与行为功能障碍,传统康复模式对自我效能及环境交互的干预不足。基于社会认知理论(social cognitive theory,SCT)的阶段性护理可整合认知重塑、行为强化与环境支持,但其在TBH中的应用效果尚未明确。为研究基于SCT的阶段性护理干预对TBH患者认知功能、自我管理、自我效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将105例创伤性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干预组53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基于SCT阶段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变化。使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basic,MoCA-Basic)评估认知功能,自我管理行为量表(appraisal of self-care agency scale-revised,ASAS-R-C)评估自我管理能力,自我效能量表(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GSES)、Barthel指数评分评估自我效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表明:通过基于SCT阶段性护理干预后,干预组患者在MoCA-Basic、ASAS-R-C、GSES、Barthel指数的评分上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项指标均显示出显著改善。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阶段性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创伤性脑出血患者的认知功能、自我管理、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能力,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伤性脑出血 社会认知理论 认知功能 自我管理 自我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媒介接触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机制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实证研究
12
作者 王湘平 钟仁耀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2-71,共10页
老年人心理健康是推动健康老龄化,加快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柱。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三期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媒介接触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及其机... 老年人心理健康是推动健康老龄化,加快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支柱。基于社会认知理论,利用中国老年社会追踪调查的三期数据,综合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倾向得分匹配和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新媒介接触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结果表明:一是新媒介接触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抑郁水平,通过Hausman检验及倾向得分匹配控制选择性偏差后,实证结果保持稳健;二是新媒介接触主要通过提高老年人的自评健康来降低其抑郁水平;三是社区支持可正向调节新媒介接触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且对自评健康的中介效应也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为健康老龄化提供了数字化干预路径与社区协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媒介接触 老年人抑郁 社会认知理论 双向固定效应模型 倾向得分匹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隐社会认知的干预方法 被引量:1
13
作者 郭小丽 常骏垚 +1 位作者 沙吗阿杰 杨紫嫣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30-1646,共17页
自1995年内隐社会认知概念提出以来,该领域吸引了大量研究,涵盖内隐态度、内隐刻板印象和内隐自尊等多个方面。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及其影响。研究表明负面的内隐社会认知(如内隐偏见、内隐刻板印象、低内隐自尊)对人... 自1995年内隐社会认知概念提出以来,该领域吸引了大量研究,涵盖内隐态度、内隐刻板印象和内隐自尊等多个方面。早期研究主要集中于内隐社会认知的测量及其影响。研究表明负面的内隐社会认知(如内隐偏见、内隐刻板印象、低内隐自尊)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具有一系列消极影响。近年来,研究焦点逐步转向如何有效干预负面的内隐社会认知,以期减少其不良后果。目前常用的有效干预方法包括评价性条件反射、接近-回避训练、群际接触、接触反刻板印象案例、内隐偏见培训、实施意图、靶向记忆再激活、诱导情绪和正念冥想9种策略。本文对上述干预方法及其效果进行了系统介绍,并对每种方法的效应量进行了元分析。结果表明,这些方法表现出小到中等程度的效应量,其中接近-回避训练、内隐偏见培训和情绪诱导干预较为有效。上述干预方法在短期内表现出一定的有效性,但缺乏长久的时效性。后续研究可以采用多方法结合提高干预效果及时效性。此外,未来的内隐社会认知干预可以在人工智能技术的支持下更加高效和便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隐社会认知 内隐联系测验 内隐偏见 内隐刻板印象 干预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云共同体新手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认知、情感、社会连接互动关系自我叙事研究
14
作者 杨岑 全洁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54-65,共12页
本文以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云共同体中的一位新手教师为对象进行为期四年的跟踪研究,探究其在专业发展理论内化期、应用期、创新期的认知、情感、社会连接互动样态,研究显示:情感连接是单一型社会连接形成、... 本文以产出导向法(production-oriented approach,POA)云共同体中的一位新手教师为对象进行为期四年的跟踪研究,探究其在专业发展理论内化期、应用期、创新期的认知、情感、社会连接互动样态,研究显示:情感连接是单一型社会连接形成、认知连接发展的起点,促进教师内化理论;差异化的社会连接为情感和认知连接的深度互动提供场域,促进教师应用理论;强化后的认知连接是构建多样化社会连接的基础,并在此场域中反哺情感连接,进而巩固多样化的社会连接,促进教师创新理论。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本文提出:在教师理论内化期,建立情感趋同的单一型团队,培育认知落地生根的土壤;在教师理论应用期,提供拓宽社会连接的契机,加速认知与情感的互动;在教师理论创新期,构建多样化的社会连接,实现认知与情感的升华。以上建议对打造互学共进、互促共研、互利共赢的云共同体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共同体 新手教师 专业发展 认知、情感、社会连接 互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残障的社会认知建构的历史演变
15
作者 章景然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7-11,共5页
残障的认知建构经历了四个阶段,早期社会通常以道德视角来解释残障,随着启蒙运动和科学的发展,医学逐渐成为主导解释框架,推动了康复治疗认知的形成,以及相关社会制度和技术的革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强调“障碍状态”是个人与社会环... 残障的认知建构经历了四个阶段,早期社会通常以道德视角来解释残障,随着启蒙运动和科学的发展,医学逐渐成为主导解释框架,推动了康复治疗认知的形成,以及相关社会制度和技术的革新。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强调“障碍状态”是个人与社会环境互动结果的社会认知逐渐成为主流。残障认知受到经济进步、医学突破、社会态度转变和文化变革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基于社会建构理论,通过阐释社会文化的变迁如何塑造并影响残障的认知,旨在为理解和支持残障群体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历史洞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障 社会认知 社会建构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育赛事网络直播价值共创影响因素——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SEM与fsQCA分析
16
作者 黄颖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87-98,共12页
文章立足于社会认知理论,深入探讨了体育赛事网络直播间观众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剖析了比赛质量、服务质量、自我效能感、结果期望以及体育知识等关键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推动... 文章立足于社会认知理论,深入探讨了体育赛事网络直播间观众价值共创的影响因素。通过结构方程模型(SEM)和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剖析了比赛质量、服务质量、自我效能感、结果期望以及体育知识等关键要素如何相互作用,共同推动价值共创的进程。SEM分析验证了比赛质量、服务质量、自我效能感和结果期望对价值共创的积极作用,同时揭示了体育知识和结果期望之间的交互效应。而fsQCA的组态分析则识别出7种不同的影响路径,其中突出了服务质量和自我效能感的核心地位。研究的发现能加深对价值共创内在机制的理解,同时有望为体育赛事网络直播间的策略制定和实践优化提供实证基础,为体育赛事直播行业的持续发展和创新贡献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赛事网络直播 价值共创 社会认知理论 结构方程模型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认知理论下环保视觉商业包装设计的实现路径 被引量:3
17
作者 孙明海 夏官星 《包装工程》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8期275-282,共8页
目的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诸多机制,探究环保视觉在商业包装设计中的实现路径,为其在商业中的应用提供设计范式。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市场调研和理论验证等方法,对社会认知理论和商业包装设计进行分析。其次,运用“三元交互模型”... 目的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中的诸多机制,探究环保视觉在商业包装设计中的实现路径,为其在商业中的应用提供设计范式。方法首先,通过文献研究、市场调研和理论验证等方法,对社会认知理论和商业包装设计进行分析。其次,运用“三元交互模型”、社会规范、社会责任感与行动激励、社会参与和社会认同的理论原理指导设计实践,明晰应用思路。最后,结合具体设计实践,厘清社会认知理论与环保视觉商业包装设计之间的应用融合方式。结果经过研究提炼与应用验证,从社会学和设计学的角度,初步构建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论模型,并完成了环保视觉包装设计实践。结论社会认知理论与环保视觉商业包装设计有共融性特点,二者的交互丰富了商业包装设计的附加价值。在商业包装设计中,环保视觉元素可以被视为一种社会信号,通过塑造消费者的认知和态度来引导其行为选择。以社会认知理论为驱动,将环保视觉与商业包装设计进行融合与拓展,不仅能为商业包装设计创新路径提供新思路,还可以帮助商业品牌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使得商业包装与社会认知共生共促,从而获得更多的环保视觉类商业包装设计的社会认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理论 环保视觉 包装设计 可持续设计 设计方法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研究社会认知能力的新方法:爱丁堡社会认知测试(ESCoT)
18
作者 吴杨 刘希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21-127,共7页
社会认知能力是用于处理和解释社会信息以成功地与他人互动的高级认知过程。考察社会认知能力的测量方法包括奇怪故事测试、尴尬时刻测试、社会认知电影评估等,但这些社会认知测试由于评估内容的长度、复杂性或不确定性,不适合临床使用... 社会认知能力是用于处理和解释社会信息以成功地与他人互动的高级认知过程。考察社会认知能力的测量方法包括奇怪故事测试、尴尬时刻测试、社会认知电影评估等,但这些社会认知测试由于评估内容的长度、复杂性或不确定性,不适合临床使用。为了提高测量方法的生态效度以及临床使用的质量,R.Asaad Baksh与他的团队在2008年设计了爱丁堡社会认知测试(the Edinburgh Social Cognition Test)。征求了Baksh团队的意见,对ESCoT的提出、构成、使用和优势进行介绍,并通过与S. McDonald等人设计的社会意识推理测试(The Awareness of Social Inference Test)比较分析了ESCoT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提出研究者应将人工智能仿真技术、虚拟现实技术以及人类神经科学工具运用到社会认知测量方法的研发过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认知能力 爱丁堡社会认知测试 社会意识推理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对老年人健康素养的影响研究——基于社会认知理论 被引量:13
19
作者 沈彦琪 宋小康 朱庆华 《现代情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15-125,共11页
[目的/意义]替代搜寻成为信息弱势群体弥补数字鸿沟的重要方式,从被替代者的视角出发,研究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对老年人健康素养的影响对于进一步理解替代搜寻的行为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方法/过程]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在线健康... [目的/意义]替代搜寻成为信息弱势群体弥补数字鸿沟的重要方式,从被替代者的视角出发,研究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对老年人健康素养的影响对于进一步理解替代搜寻的行为效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方法/过程]基于社会认知理论构建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对老年人健康素养的影响模型,共提出5个假设,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了238份有效老年人样本数据,使用SPSS和SmartPLS软件进行后续的数据分析和假设检验。[结果/结论]社会互动、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和健康意识均正向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其中老年人自身的健康意识是影响其健康素养最重要的因素。通过调节效应分析发现,健康意识能够正向调节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对老年人健康素养的影响,社会互动负向调节在线健康信息替代搜寻对老年人健康素养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健康信息 替代搜寻 健康素养 社会认知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反馈式教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康复的影响 被引量:15
20
作者 王子豪 李昕华 +2 位作者 郭赛男 梁秋曼 史婷奇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1,共5页
目的 探讨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反馈式教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院患者短期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社会认知理论指导下设计基于反馈式教育的康复方案... 目的 探讨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反馈式教育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院患者短期康复的效果。方法 将100例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干预,观察组在社会认知理论指导下设计基于反馈式教育的康复方案并进行干预。比较两组出院前及出院4周的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康复锻炼依从性、膝关节评分、膝关节活动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出院后第4周,观察组康复锻炼自我效能,康复锻炼依从性,膝关节评分,膝关节屈曲角度、伸展角度及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基于社会认知理论的反馈式教育可提高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锻炼依从性及自我效能,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膝关节置换术 反馈式教育 移动医疗 社会认知理论 自我效能 康复锻炼依从性 生活质量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