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规约性及呈现方式对理解会话中的间接回应的影响
1
作者 张秀平 杨晓虹 杨玉芳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69-176,共8页
间接回应是语言交流中很常见的形式。该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范式考察社会规约性及呈现方式对理解间接回应的影响。将社会规约性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分别对应直接回应、间接拒绝、间接评价三种回应方式,呈现方式采用整句呈现和逐词... 间接回应是语言交流中很常见的形式。该研究采用自定步速阅读范式考察社会规约性及呈现方式对理解间接回应的影响。将社会规约性分为高、中、低三个水平,分别对应直接回应、间接拒绝、间接评价三种回应方式,呈现方式采用整句呈现和逐词呈现两种方式。结果发现,在整句呈现时,三种回应方式的阅读时间随规约性高低呈梯度变化,即直接回应的阅读时间最短,间接拒绝次之,间接评价最长;而逐词呈现时,对间接拒绝和直接回应的阅读时间没有差异,都长于对间接评价的阅读时间。结果表明了社会规约性及呈现方式对间接回应的理解存在交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接回应 社会规约性 整句呈现 逐词呈现 自定步速阅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观视点”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姚双云 《汉语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24,95,共14页
本文讨论了"主观视点"理论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问题。该理论是邢福义先生(1991)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理论,其特点概括起来有三:系统性的观点、类型学的视野、多角度的解释。主观视点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和社会规约性等特征。&qu... 本文讨论了"主观视点"理论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应用问题。该理论是邢福义先生(1991)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理论,其特点概括起来有三:系统性的观点、类型学的视野、多角度的解释。主观视点具有主观性、动态性和社会规约性等特征。"主观视点的主导作用,不仅适用于复句,而且也适用于所有的语言现象,具有普遍的理论意义。"(李宇明2001:596)具体说来,可作用于词汇、句式、语篇、语体等多个语言层面。文章以"时地的交代"、"人物的称谓"、"词语的选择"、"句式的变换"等语法现象简要说明了"主观视点"理论与汉语语法研究的密切联系,并以"第二人称代词‘你'的非常规用法"与"被动句的定位功能"验证了"主观视点"理论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具体应用及其强大的解释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观视点”理论 汉语语法 主观 动态 社会规约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