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0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社会行动理论视角下人工智能参与社会实践的规则冲突——以人工智能辅助驾驶中的行动困境为例
1
作者 陈氚 《学习与探索》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83-92,共10页
人工智能参与社会实践这一现象,引发了与人工智能参与传统生产活动时不同的制度问题。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制度合法性逻辑与真实实践逻辑分离的现象,导致人工智能独立行动的能力并不仅取决于技术能力进步,而是受到规则冲突的内在制约。在... 人工智能参与社会实践这一现象,引发了与人工智能参与传统生产活动时不同的制度问题。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制度合法性逻辑与真实实践逻辑分离的现象,导致人工智能独立行动的能力并不仅取决于技术能力进步,而是受到规则冲突的内在制约。在人工智能辅助驾驶案例中,完美遵守交通规则的人工智能行动者,难以在与不完全遵守规则的人类行动者博弈中保证效率上的实用性;而机器学习路线下的人工智能行动者,通过学习人类行动者的驾驶行为,却有可能通过违反规则获得效率上的实用性。人类行动者的实践逻辑和完美遵守制度的理性之间的差别,使得人工智能在参与更广泛的现实社会实践时,将面临严格遵循合法性制度和学习模拟人类真实运作制度之间的行动困境,但另一方面也有可能推动社会既定规则的变革,以规则校准适应新的数字社会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社会博弈 “老实人”模型 “潘多拉”模型 规则校准 社会行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卫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的关键要素与实践路径——基于社会行动理论的视角
2
作者 燕凌 孙璞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73-284,共12页
青少年健康促进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关乎国家的未来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仍面临多重健康风险与挑战,反映了现行健康治理模式在治理机制、资源配置、行为引导等方面的不足。以社会行动理论为分析框架,聚焦体卫融合在青... 青少年健康促进是重要的国家战略,关乎国家的未来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青少年群体仍面临多重健康风险与挑战,反映了现行健康治理模式在治理机制、资源配置、行为引导等方面的不足。以社会行动理论为分析框架,聚焦体卫融合在青少年健康促进方面的功能逻辑与实践机制,明确其关键要素及相互关系。针对体卫融合实践中存在的跨部门协作机制不健全、健康目标不清晰、资源与服务供需错配、健康文化建设不足等现实问题,要推动体卫融合从理念倡导走向实践探索,完善多元主体协同的行动秩序,提升系统整合效能;建立渐进性健康目标体系,确保目标引导的连续性与层次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服务供给质量,增强供需适配性;加快健康知识传播与加强健康文化建设,提升青少年的健康认知水平与健康行为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卫融合 青少年健康 社会行动理论 健康中国战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行动理论下农村养老秩序的形塑机制与路径选择 被引量:2
3
作者 王增文 张文雅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4-113,共10页
当前,农村养老秩序在实践中不断被重塑和调整。根据社会行动理论的核心要义,构建结构-行动-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以系统考察中国语境下农村养老秩序的形塑机制,可以发现,农村养老秩序为一个系统,社会变迁、制度权威、农村社会生态和家庭... 当前,农村养老秩序在实践中不断被重塑和调整。根据社会行动理论的核心要义,构建结构-行动-系统的理论分析框架以系统考察中国语境下农村养老秩序的形塑机制,可以发现,农村养老秩序为一个系统,社会变迁、制度权威、农村社会生态和家庭场域的结构限制导致农村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和老年人在获得养老资源方面有限;家庭行动者会在生产再生产和互动过程中做出符合既定资源条件且能满足家庭整体偏好的适应性行为,以进行养老资源的灵活有效配置;农村养老情境中的某些限制要素在家庭成员的能动作用和社会互动过程中不断得到调整和修正,使得养老秩序得以再生产出来。进一步提出构建“社会养老-互助养老-家庭养老”的综合支持体系,从而重构农村养老秩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养老秩序 社会行动理论 结构-行动-系统 形塑机制 路径选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数字人的传播风险与社会行动者治理 被引量:3
4
作者 郭栋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6-143,共8页
虚拟数字人日益嵌入社会结构当中,加剧当下社会的媒介化程度,在其迅速应用于内容生产领域的同时,还出现了内容失当和传播伦理等问题。虚拟数字人是非人之物(non-human),但该场景中的社会行动者——中之人既是自然人,又为内容把关模式的... 虚拟数字人日益嵌入社会结构当中,加剧当下社会的媒介化程度,在其迅速应用于内容生产领域的同时,还出现了内容失当和传播伦理等问题。虚拟数字人是非人之物(non-human),但该场景中的社会行动者——中之人既是自然人,又为内容把关模式的创新提供一个可行的视角。中之人被视为法律责任的主体之一,作为新型把关主体,其隐匿于后台,把关的创新体现在主体、对象、策略和价值引导等方面,呈现出中介化和弥散化的特点,相关主体性的建构还需与主流文化同频共振,以求把关主体的价值观和“善治”有机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数字人 传播风险 智能传播 社会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规则的分辨率:一个社会行动的分析框架 被引量:1
5
作者 吴肃然 《浙江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8-96,236,共10页
有关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在过去20年经历了抗争政治和治理现代化两个研究阶段,与这两种理论视角不同,本研究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一个城市小区的业主大会选举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则的分辨率”这一分析框架。此框架一方面更... 有关城市社区治理的研究在过去20年经历了抗争政治和治理现代化两个研究阶段,与这两种理论视角不同,本研究从知识社会学的角度考察了一个城市小区的业主大会选举过程,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规则的分辨率”这一分析框架。此框架一方面更细致地展现了城市社区治理事务中的社会行动的逻辑,另一方面在经验研究层次上响应了社会学理论在规则/制度的客观性、清晰性和有效性等问题上的立场。本文认为,社会学家应积极开展这类理论化尝试,以此提升社会学解释的概括力和拓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治理 知识社会 社会行动 社会规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校长问责制的社会行动伦理——基于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之思考 被引量:2
6
作者 夏心军 《教育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5期21-26,共6页
校长问责制是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不可忽缺的重要治理机制。校长问责制的社会行动伦理机理主要包括教育解释伦理、追究机制伦理、治理监督伦理、教育改进伦理和教育领导伦理等。当前中小学校长问责存在校长治理角色冲突、校长治理理... 校长问责制是我国中小学校长专业发展不可忽缺的重要治理机制。校长问责制的社会行动伦理机理主要包括教育解释伦理、追究机制伦理、治理监督伦理、教育改进伦理和教育领导伦理等。当前中小学校长问责存在校长治理角色冲突、校长治理理念冲突、治理事件利益冲突、学校治理权力冲突和学校治理制度冲突带来的伦理困境,需要从公众伦理、关怀伦理、批判伦理和专业伦理等向度着手改进校长治校行为,具体措施包括:建构超越信念与责任两种伦理的校长问责制伦理,重构基于问责伦理的学校治理关系,建立校长问责制的公共领域,将确立的教育价值观念转化为可行性治理策略设计,并且要审慎看待施行校长问责制的代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校长问责制 社会行动伦理 中小学校长问责 伦理自觉 学校治理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社会长期稳定的三重逻辑 被引量:2
7
作者 戴康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26,共13页
后发国家政治发展的经验显示,现代化往往会带来不稳定。相形之下,中国式现代化却成功地缔造出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明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社会长期稳定的成因要综合政党、国家和社会三重逻辑。立足于此,本研究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韧... 后发国家政治发展的经验显示,现代化往往会带来不稳定。相形之下,中国式现代化却成功地缔造出社会长期稳定的奇迹。明晰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社会长期稳定的成因要综合政党、国家和社会三重逻辑。立足于此,本研究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韧性治理、与时俱进的国家能力和社会行动者促进治理现代化三个层面,对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社会长期稳定的形成机理进行多棱阐释。通过系统梳理其中的学术脉络,可以丰富学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经验认知和理论思索,同时,也为拓展发展中国家现代化模式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式现代化 社会稳定 韧性治理 国家能力 社会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整体的“社会事实”与个体的“社会行动”——关于迪尔凯姆与韦伯社会学方法论的逻辑基点比较 被引量:13
8
作者 刘中起 风笑天 《社会科学辑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46-50,共5页
迪尔凯姆主张从社会结构方面来解释社会现象 ,坚持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的原则 ;韦伯始终认为个人才是社会行动的真正主体 ,只有通过把握人的行动动机才能“理解”社会现象的“主观意义”。两位大师由各自的逻辑基点出发... 迪尔凯姆主张从社会结构方面来解释社会现象 ,坚持用一种社会事实去解释另一种社会事实的原则 ;韦伯始终认为个人才是社会行动的真正主体 ,只有通过把握人的行动动机才能“理解”社会现象的“主观意义”。两位大师由各自的逻辑基点出发构建了各自的社会学理论体系 ,形成了社会学研究传统中整体主义的、实证的传统和个体主义的、人文的传统的分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方法论 社会事实 社会行动 比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元嵌套结构下的情理行动--中国人社会行动模式研究 被引量:28
9
作者 王思斌 《学海》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54-61,共8页
本文在对以往关于中国人社会行动(行为)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结构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人"与"事"是分析中国人社会行动模式的主要变量,并从基本关系、问题性质、责任结构、共事经验四个角度... 本文在对以往关于中国人社会行动(行为)模式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从结构的角度对该问题进行研究,认为"人"与"事"是分析中国人社会行动模式的主要变量,并从基本关系、问题性质、责任结构、共事经验四个角度分析中国人的社会行动模式。本文将时间视角引入对问题的分析,指出上述四个角度都具有时间的性质,从而提出"多元嵌套结构"的概念,并以此来解释中国人的社会行动模式,最后形成关系—问题—责任—经验四位一体的影响中国人社会行动模式的理论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人社会行动模式 多元嵌套结构 情理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络行动的规定与特征——网络社会学的分析起点 被引量:42
10
作者 冯鹏志 《学术界》 2001年第2期74-84,共11页
互联网络的出现与扩展 ,既是一种信息技术创新形式与过程 ,也表现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由此即决定了其必然要被纳入社会学分析的视野之中。然而 ,网络社会学或者说“网络的社会研究”应从哪里开始呢 ?在笔者看来 ,网络行动... 互联网络的出现与扩展 ,既是一种信息技术创新形式与过程 ,也表现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 ,由此即决定了其必然要被纳入社会学分析的视野之中。然而 ,网络社会学或者说“网络的社会研究”应从哪里开始呢 ?在笔者看来 ,网络行动即人们在网络空间中有目的的社会行动 ,不仅是网络社会得以建构的历史起点 ,也构成了网络社会学研究的逻辑起点。立足于这一理论前提 ,本文阐述了网络与社会行动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学分析 网络社会 信息技术创新 特征 建构 逻辑起点 社会行动 社会研究 社会现象 决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组织问题表征及功能实现——基于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 被引量:7
11
作者 刘晶 程红艳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6-43,共8页
培训评价组织功能的实现直接影响着1+X证书制度的运行效果,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为分析培训评价组织问题表征及功能实现提供了研究视角。调研发现,培训评价组织参与1+X证书制度存在如下问题:行动者——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冲突,行动目标—... 培训评价组织功能的实现直接影响着1+X证书制度的运行效果,帕森斯的社会行动理论为分析培训评价组织问题表征及功能实现提供了研究视角。调研发现,培训评价组织参与1+X证书制度存在如下问题:行动者——公益性与营利性的冲突,行动目标——愿景与资历的差序,行动情境——条件与手段的匮乏,行动规范——强合法性与弱合法性的缺位。因此,若要更好地实现培训评价组织的功能,需协调公益性与营利性以实现组织有机系统的适应功能,完善社会职能属性以实现组织人格系统的目标功能,耦合情境资源以实现组织社会系统的整合功能,获得合法性以实现组织文化系统的维持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X证书制度 培训评价组织 社会行动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转型加速期社会行动模式及其转变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雪萍 徐娜 《学习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90-97,共8页
纵观学者们关于社会行动的研究,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是研究社会行动时绕不开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其二者为视角可将社会行动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在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行动模式不断趋于复杂和理性。原有传统社会乡土逻辑下的... 纵观学者们关于社会行动的研究,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是研究社会行动时绕不开的重要影响因素,以其二者为视角可将社会行动模式划分为四种类型。在社会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社会行动模式不断趋于复杂和理性。原有传统社会乡土逻辑下的社会行动模式式微,社会行动模式普遍总体呈现为强显性规范型普遍主义社会行动和弱隐性规范型特殊主义社会行动。转型加速期社会行动所遵循的行动逻辑是复杂和多元的,政策和法律等显性规范以及深入人们生活的价值理性等隐性规范,都为社会集体行动提供了强大的依据和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转型 社会关系 社会规范 社会行动 转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结构-行动”的视角 被引量:27
13
作者 何雪松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1-46,共6页
40年来改革开放推动的社会转型为社会工作的兴起提供了社会、政治、行政和管理层面的发展空间。在这个特定的结构转型时期,社会工作者为了推动社会政策的改变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而开展的积极的、集体性的、建构性的专业实践,可以称之... 40年来改革开放推动的社会转型为社会工作的兴起提供了社会、政治、行政和管理层面的发展空间。在这个特定的结构转型时期,社会工作者为了推动社会政策的改变和社会服务体系的建设而开展的积极的、集体性的、建构性的专业实践,可以称之为"社会工作行动"。尽管这样的行动是有限度的,但中国社会工作的发展需要确立一个结构目标——建立有力的社会,社会有力意味着活力、平衡和团结。这是在改革开放40年的时代背景下理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结构-行动"视角,其理论意义超越了"嵌入"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革开放40年 社会工作行动 “结构-行动”视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社会行动理论的全民健身运动行动偏差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郭玲玲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25-31,共7页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以社会行动理论为研究视角,构建了全民健身运动的社会行动模型,即人民群众、政府、其他力量等对全民健身行动的适应;目标思想和目标内容对全民健身行动的引导;制度控制与情感激...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数理统计和逻辑推理等研究方法,以社会行动理论为研究视角,构建了全民健身运动的社会行动模型,即人民群众、政府、其他力量等对全民健身行动的适应;目标思想和目标内容对全民健身行动的引导;制度控制与情感激励对全民健身行动的整合;社会组织机构对全民健身行动的维持,并根据模型要素厘析了全民健身运动行动偏差的现象反映和提出了相应的规避诉求,为推动我国全民健身运动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体育 群众体育 全民健身 社会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知识行动”到“社会行动”——基于结构化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被引量:5
15
作者 汪斌锋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2-81,共10页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试图打破先在结构的知识陷阱,殊不知将知识引入行动的反身性建构逻辑也同样潜藏了“知识危机”。知识时代尤其如此,知识介入行动不仅呈现了知识滞后、知识弱化、知识隔离等知行困境,还呈现出知识—行动错配的情形。... 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试图打破先在结构的知识陷阱,殊不知将知识引入行动的反身性建构逻辑也同样潜藏了“知识危机”。知识时代尤其如此,知识介入行动不仅呈现了知识滞后、知识弱化、知识隔离等知行困境,还呈现出知识—行动错配的情形。探究问题之源,需要对知识—行动—结构的类型进行回溯分析。作为理想化的拯救方案,知识—行动的双向奠基和行动—结构的知识搀扶都呈现了实践性展开的特征。因此,知识行动需要转向社会行动。这不是从吉登斯的结构化理论回归到帕森斯的结构论,而是相反,是让知识从特定的孤立化、凝固化、抽象化、形式化、绝对化的困境中“跳脱”出来,走向一种“社会中的行动”,即:让知识行动回归社会行动,让知识行动者回到社会行动中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识行动 结构化理论 先在结构 知识危机 社会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略论中国公共领域中的社会行动者 被引量:1
16
作者 沈瑞英 王敏捷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57-69,共13页
公共领域作为国家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中间地带,需以公共权力与社会行动者的良性互动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在传统文化遗存、共产党执政、多党合作协商的政治形态与历史背景下,社会行动者作为一种具有复杂... 公共领域作为国家和社会共同参与的中间地带,需以公共权力与社会行动者的良性互动来实现社会和谐发展。目前,中国正处于急剧的社会转型期,在传统文化遗存、共产党执政、多党合作协商的政治形态与历史背景下,社会行动者作为一种具有复杂、被动变量的社会构成,其成熟对中国公共领域的构建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多元社会形态下,利益多样化所形成的社会行动者主要包括精英阶层、中产阶层及弱势群体等,他们在公共领域参与中存在诸多问题,如:人性私欲性在无法实现利益"帕累托最优"状况下导致公共领域"公共性"畸变与"搭便车"参与;社会民众政治人格在转型期形成的迷茫与偏差造成公共领域参与的失范、失效与政治冷漠;传统家国二元思维、"臣民文化"、权威人格等思维模式使社会行动者陷入公共意识缺乏、主动性丧失以及权威崇拜与追逐之危险中。基于此,社会行动者的成熟需形成以公民道德建设、现代政治人格塑造、公民文化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构建体系,以文化和制度的内外双重作用为中国公共领域构建提供独立自主、理性积极的参与主体,即真正意义上的公民。而以执政党为核心的公共权力将是最终决定中国公共领域构建实效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领域 社会行动 政治人格 政治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越“计算机为社会行动者”范式:智媒时代人机传播理论创新的突破点 被引量:8
17
作者 徐琦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60-168,共9页
“计算机为社会行动者”范式源自“媒体等同”,是人机传播领域的经典理论,至今仍保持着较高的理论解释力。该范式提出后约30年间,媒介技术的拟人化水平、个体媒体使用经验、人机交互方式与媒介社交可供性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修正和拓展该... “计算机为社会行动者”范式源自“媒体等同”,是人机传播领域的经典理论,至今仍保持着较高的理论解释力。该范式提出后约30年间,媒介技术的拟人化水平、个体媒体使用经验、人机交互方式与媒介社交可供性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修正和拓展该理论范式势在必行。超越“计算机为社会行动者”范式是推进人机传播理论创新的突破点和可行起点,研究者未来可围绕效果实证、社交线索、社交脚本与解释机制等重点深化研究。具体可从第一,纠偏人类中心倾向,深挖人机传播理论特异性;第二,开拓研究视野与议题,构建完整理论框架;第三,克服心理实验法局限,引入多元研究方法等方向推动理论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为社会行动 媒介为社会行动 人机传播 媒体等同 智能传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的结构二重性和社会行动者--以吉登斯结构化理论为视角 被引量:14
18
作者 吴予敏 《学术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44-50,共7页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民众自主参与的社会行动所共同建构的,既不是单一的科层制管控架构,也不是纯粹顶层设计的政策产物,而是基于不断成长的社会文化需求的社会行动过程。公共文化服务行动主体和主题的多元化,是这一体系... 城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民众自主参与的社会行动所共同建构的,既不是单一的科层制管控架构,也不是纯粹顶层设计的政策产物,而是基于不断成长的社会文化需求的社会行动过程。公共文化服务行动主体和主题的多元化,是这一体系的结构化动因。当前,政府仍作为首要行动者,管控权威性资源和配置性资源,策动广泛的社会参与;而社会行动者也在不同程度上依附于体制来获取行动资源。自主性和依附性形成动态的辩证关系。在公共文化服务的互动情境中,社会行动者的自主性和自觉性获得了明显提升,不仅促进原有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还由此培育出具有共享性和创造性特质的城市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文化服务 社会行动 结构化理论 城市文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行动理论视角下农民超生行为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牛喜霞 谢建社 《学习与实践》 CSSCI 2010年第12期115-120,共6页
影响人口生育行为的因素是多维的,包括个体的生育意愿、家庭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我们从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视角出发,认为农民超生是在一个特定系统下进行的,即农民是否选择超生,选择用何种方式规避计... 影响人口生育行为的因素是多维的,包括个体的生育意愿、家庭条件、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文化传统以及国家政策等方面。我们从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视角出发,认为农民超生是在一个特定系统下进行的,即农民是否选择超生,选择用何种方式规避计划生育制度,都取决于行动环境的状况和农村特有的生活场景。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的弹性、农村计划生育"乡为主"的管理方式、独生子女家庭风险意识、传种接代习俗、农民对生育政策的规避等诸多综合因素共同影响着农民的生育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森斯 社会行动 农民超生 假手段 社会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制度、行动的三维整合与当前中国社会和谐问题刍议 被引量:3
20
作者 陈光金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3-123,共11页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复杂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关于如何建构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恰当地理解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准确地判断一个阶段的社会和谐...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出现了一些新的复杂的阶段性特征和社会问题,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与未来发展具有关键性的影响。关于如何建构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是恰当地理解社会和谐的基础条件,准确地判断一个阶段的社会和谐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本文认为,社会和谐的本质是社会整合以及在整合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秩序,社会结构、社会制度和社会行动(者)三个维度的整合则是社会整合与秩序的前提。目前,中国社会和谐的结构、制度和行动整合在取得一定进展的同时还存在重大缺陷,面临重大挑战,社会和谐的实现还是一个很长的建设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和谐 社会结构 社会制度 社会行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