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二战后德国的合法移民及社会融合政策 被引量:7
1
作者 宋全成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4-121,共8页
以种族认同感为基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意识、德意志民族意识,德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以及冷战和后冷战的国际大格局的变化,共同构成了战后德国合法移民的三重背景。战后德国的合法移民可分为三大类:公民,即属于德意志民族的被驱逐者和德... 以种族认同感为基础的德意志民族国家意识、德意志民族意识,德国福利国家制度的发展,以及冷战和后冷战的国际大格局的变化,共同构成了战后德国合法移民的三重背景。战后德国的合法移民可分为三大类:公民,即属于德意志民族的被驱逐者和德裔;国家劳务市场之于所谓的"客籍工人";符合德国庇护法的外国难民。德国政府对德国难民、被驱逐者和德裔移民,采取了促进全面融合的福利国家政策;对劳工移民及其家庭成员,采取了部分的社会融合政策;对寻求政治避难(庇护)者,则采取防止社会融合的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德国 合法移民 福利国家 社会融合政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农民工社会融合政策的公共性问题研究
2
作者 汪超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87-188,M0008,共3页
农民工社会融合政策之所以获得公共性源自其对农民工的幸福实现使命的承载,但其未发挥出应有的公共性优势,呈现出一副公共性“形”与“实”的分裂状况。如何阐明农民工社会融合政策公共性问题的成因?又该通过何种路径化解公共性问题,实... 农民工社会融合政策之所以获得公共性源自其对农民工的幸福实现使命的承载,但其未发挥出应有的公共性优势,呈现出一副公共性“形”与“实”的分裂状况。如何阐明农民工社会融合政策公共性问题的成因?又该通过何种路径化解公共性问题,实现公共性的形实融合共生?是本研究准备回答的问题。查尔斯·福克斯(Charles J.Fox)和休·米勒(Hugh T.Miller)运用后现代解构主义方法全面质疑与解构了传统官僚制及其代替模式,在此基础上建构了一个没有价值预设与判断标准的公共能量场,建立起关注公共性的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能量场 后现代公共行政话语理论 传统官僚制 公共性问题 社会融合政策 价值预设 农民工 判断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融合性政策环境下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发展 被引量:3
3
作者 张敏 周勇 马金平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30-132,共3页
实施社会融合性政策,为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以及全新挑战。在社会融合性政策环境下,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创新性发展应基于教育体系的健全化、心理支撑的完善化、环境氛围的宽松化以及物质支持的积极化,从而实现高等院校创... 实施社会融合性政策,为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以及全新挑战。在社会融合性政策环境下,高等院校创业教育创新性发展应基于教育体系的健全化、心理支撑的完善化、环境氛围的宽松化以及物质支持的积极化,从而实现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社会资本、创业身份以及创业文化的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融合政策 高等院校创业教育 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