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糖尿病的生物社会性 被引量:10
1
作者 余成普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0-16,共7页
在医学人类学领域,有关人类健康的讨论常常围绕生物社会理论展开。在承认疾病生物基础的同时,力图分析社会文化变迁、社会结构与主体性之影响。已有研究从生物学、涵化和社会苦难的角度探讨了糖尿病的起源,其解释力局限在比较单一的生... 在医学人类学领域,有关人类健康的讨论常常围绕生物社会理论展开。在承认疾病生物基础的同时,力图分析社会文化变迁、社会结构与主体性之影响。已有研究从生物学、涵化和社会苦难的角度探讨了糖尿病的起源,其解释力局限在比较单一的生物范畴和社会制度范畴之内。相比之下,通过患者叙述升华的患病经历视角,可以同时审视糖尿病的生物性、社会性和个体的主体性,因而可以将生物、社会及个体的互动作为辩证关系剖析。对糖尿病的生物性、社会性及患者的主体性逐层剥离又互相纠缠的分析路径,较好地呈现了糖尿病的发生机制和解释模式,也说明了医学人类学生物、社会、主体之三位一体整体路径的研究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因 涵化 社会苦难 患病经历 2型糖尿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道德体验到关怀照料:医学人文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18
2
作者 程瑜 谢操 《中国医学伦理学》 2017年第6期676-681,共6页
当下医学人文教育大多集中于道德层面的呼吁,缺少落实到医学场域和日常生活实践的具体指导理论和可行方式。通过凯博文(Arthur Kleinman)提出的"照料"概念回溯社会科学的发展轨迹,指出社会科学的终极目标是回应社会苦难,为社... 当下医学人文教育大多集中于道德层面的呼吁,缺少落实到医学场域和日常生活实践的具体指导理论和可行方式。通过凯博文(Arthur Kleinman)提出的"照料"概念回溯社会科学的发展轨迹,指出社会科学的终极目标是回应社会苦难,为社会苦难提供照料,而此种对社会苦难的道德体验的强调不仅为当下的医学人文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同时"照料作为一种对社会苦难的道德体验"和"照料作为一种互惠"也为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指明了方向,也符合当前国家和政府提出"大健康"理念的发展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苦难 道德体验 互惠 照料 医学人文教育 大健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