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创新社会管理中的社会自治能力增强问题 被引量:17
1
作者 吴玉敏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9-114,共6页
现代社会管理创新有这样几点非常关键:一是参与主体的多元性,而不是政府一家包打天下;二是政府的管理方式要与自己的服务型政府的定位相契合,体现干预、协调的特质;三是与第一点相关联,要尽快使社会的力量充分释放出来,以其自治功能的... 现代社会管理创新有这样几点非常关键:一是参与主体的多元性,而不是政府一家包打天下;二是政府的管理方式要与自己的服务型政府的定位相契合,体现干预、协调的特质;三是与第一点相关联,要尽快使社会的力量充分释放出来,以其自治功能的增强进而实现现实公民社会的成长建立。当下中国社会管理创新的重点之一,是要在看待并有效提升社会的自治能力与水平上有提高、有突破,需要达成共识并加以具体实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管理 社会自治 服务型政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现代国家建构、农村民主与社会自治——以农村社会组织建构为基点的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赖晨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2-85,共4页
我国农村民主制度是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逻辑的产物,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阶段及其要求是推动和制约农村民主发展的核心机制。然而,在国家推动下建立的农村民主制度,面临着缺乏相应的民主社会基础的难题。本文认为,我国的现代国家建构... 我国农村民主制度是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逻辑的产物,中国现代国家建构的历史阶段及其要求是推动和制约农村民主发展的核心机制。然而,在国家推动下建立的农村民主制度,面临着缺乏相应的民主社会基础的难题。本文认为,我国的现代国家建构已经进入一个新阶段,它要求农村社会在国家赋权的基础上形成社会组织的网络,发展社会自治能力,从而与至上而下的国家的直接统治相结合,创造横向的社会认同一体化,从而将农村社会纳入可治理的市民社会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国家建构 农村民主 社会组织 社会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12抗震救灾中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的反思 被引量:1
3
作者 罗中枢 王卓 《理论视野》 CSSCI 2008年第7期39-43,共5页
本文以5·12地震对中国政府和社会的巨大影响为背景,从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治两个方面分析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探究中国特色公民社会建设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 政府治理 社会自治 地震 公民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设“功能性接点”——应对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两难困境的中国经验 被引量:2
4
作者 安建增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89-96,共8页
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关系的良性调处,是国家治理的基本维度。针对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收—放”互斥两难困境,我国构建了一种新结构性场域。即跳出政府与社会个体单层关系的限囿,立足于政府与社会个体、政府与社会自治主体“双层”关系... 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关系的良性调处,是国家治理的基本维度。针对政府治理与社会自治“收—放”互斥两难困境,我国构建了一种新结构性场域。即跳出政府与社会个体单层关系的限囿,立足于政府与社会个体、政府与社会自治主体“双层”关系的划分,创设了第二类中介——协调政府与社会自治主体关系的功能性接点。驻村干部和社会组织孵化机构等都属于功能性接点。它们的组织形态各异,但在国家治理结构中所处位置和治理属性相同:双向赋能的行动中介、有为政府的策略选择、政社互动的弹性空间。以人民中心理念为政治引领,为功能性接点提供了行动指引;强有力的国家行动体系,为功能性接点提供了组织保证;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为功能性接点提供了制度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接点 政府治理 社会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治理模式视角下的社会自治演变 被引量:2
5
作者 夏金凤 王洪凯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12年第11期57-60,79,共5页
社会自治经历了一个从城市自治到城市国家的社会自治,最后到民族国家的社会自治的过程。社会自治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国家公共权力的分配关系,其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逐渐走向合作治理。随着身份平等取代等级制度,国家统治... 社会自治经历了一个从城市自治到城市国家的社会自治,最后到民族国家的社会自治的过程。社会自治本质上体现的是一种国家公共权力的分配关系,其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治理模式的转变,逐渐走向合作治理。随着身份平等取代等级制度,国家统治走向合作治理,社会自治的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合作治理模式进一步催生和推动了社会自治的发展。为此,我们应从思想观念、自治内容、法治环境、政府转型和市民社会五个方面充实和完善社会自治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国家 民族国家 身份 合作治理 社会自治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社会组织 促进社会自治 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 被引量:5
6
作者 吴勇俐 王扬 《社团管理研究》 2011年第10期7-9,共3页
社会组织是协同政府提升社会自治能力、完善社会管理的最佳载体。通过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引导和强化社会自治,无疑是一种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治本之策。发展和善用社会组织,对改善社会管理有着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双重意义;应将强化自律... 社会组织是协同政府提升社会自治能力、完善社会管理的最佳载体。通过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引导和强化社会自治,无疑是一种加强和改善社会管理的治本之策。发展和善用社会组织,对改善社会管理有着组织上和思想上的双重意义;应将强化自律自治能力作为培育社会组织的指导方针,将人事和财务管理作为监管社会组织的重要手段,利用政策资金和资源的配置加以引导和扶持,使社会组织得到充分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 社会自治 社会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变革与建构:社会自治模式下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
7
作者 梁宵 《河南科技》 2014年第8期214-215,共2页
近年来,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公共服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政府与社会组织是购买公共服务过程中的两个重要主体,合理架构两者之间的策略性关系,建构社会自治模式下的公共服务购买机制,对于新时期转变政府职能、推进政社互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社会组织 公共服务购买 社会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良序更多依靠社会自治与自律
8
作者 俞可平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18,共1页
如果说过去30年我国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那么未来30年改革的重心将逐渐从经济领域转向社会政治领域,社会管理和社会建设的任务将变得更加突出,受到更多的重视。
关键词 社会自治 自律 良序 社会管理 经济体制 政治领域 经济领域 社会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村民自治与基层社会自治的概念不能混淆
9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20-21,共2页
建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能局限于村民自治的范畴来讨论和设计。对基层社会治理现代转型来说,迫切需要梳理清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重新审视和检讨村民自治的含义、范畴和功能作用。在法理上,村民自治是一个与集体土地产权相关联的... 建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不能局限于村民自治的范畴来讨论和设计。对基层社会治理现代转型来说,迫切需要梳理清楚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是,重新审视和检讨村民自治的含义、范畴和功能作用。在法理上,村民自治是一个与集体土地产权相关联的行政村“成员身份自治”,即便它是一个身份自治组织,也只是基层社会自治结构体系中的自治组织之一。反过来讲,村民自治无法整合或代替基层社会自治组织体系的功能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村民自治 社会自治 概念 社会治理体系 基层社会治理 集体土地产权 自治组织 现代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宋代的社会自治
10
作者 吴钩 《中国社会组织》 2014年第7期52-54,共3页
当历史发展到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大转型:唐代,世家大族犹在,门阀社会的余绪尚存.唐太宗时,大臣高士廉等奉命修《氏族志》,将山东崔氏列为士族第一等,李世民对此大为不满,要求按“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的... 当历史发展到唐宋之际,中国社会出现了一个大转型:唐代,世家大族犹在,门阀社会的余绪尚存.唐太宗时,大臣高士廉等奉命修《氏族志》,将山东崔氏列为士族第一等,李世民对此大为不满,要求按“不须论数世以前,止取今日官爵高下作等级”的原则重新修谱,第二次修订的结果是,皇族李姓为士族第一等,外戚为第二等,崔氏降为第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自治 宋代 唐宋之际 中国社会 世家大族 唐太宗 李世民 士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管理创新应强化群众主体地位和社会自治
11
作者 王韶华 《新经济》 2013年第17期15-16,共2页
构建起覆盖社会管理各个方面的、全方位、多角度的社会管理体系,是一个更为重大的社会课题,需要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各界力量共同、不懈的努力。笔者认为,在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创新社会管理,应强化社会自治。
关键词 社会管理 群众主体地位 社会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民至上理念的“强政府-强社会”协同路径升级与中国经验总结 被引量:1
12
作者 邱杨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18-123,共6页
面对国家治理过程中表现出的工具属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自治空间与权限范围有限压缩,“强政府—强社会”良性局面构筑的核心要点即在于实现不同治理构件间的协调统一和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最优治理效能,使有为政府下的管控与约束不仅不... 面对国家治理过程中表现出的工具属性以及由此导致的社会自治空间与权限范围有限压缩,“强政府—强社会”良性局面构筑的核心要点即在于实现不同治理构件间的协调统一和深度融合,从而实现最优治理效能,使有为政府下的管控与约束不仅不阻碍社会主体自治效能的科学发挥,而且可以减少无谓试错和风险误差。社会自治的实施则应成为科学动态响应国家意志、完成国家目标的有效助力。这就要求“强政府—强社会”中介连接点的设置体现一种致广大而又聚精微的治理智慧:在贴近人民的基本理念下,确保政府治理优化深入群众,完善自下而上的沟通交流机制,确保“强社会”可正确实现,同时又以扎根基层的做法优化自上而下的政策传达与灵活运用机制,构建更具人民性、共享性、包容性和系统性的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民至上理念 “强政府—强社会 政府治理 社会自治 国家权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法治社会建设及其地方性含蕴
13
作者 陈梁 《领导科学论坛》 2024年第5期103-106,共4页
法治社会的地方性来源于“社会与地方”“法治社会与地方性”两对关系,它们分别揭示了法治社会建设的地方性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的内容。对于法治社会建设而言,必须明确其地方性的本质,即以保障社会自治为核心、以法治有限干预为基础、以... 法治社会的地方性来源于“社会与地方”“法治社会与地方性”两对关系,它们分别揭示了法治社会建设的地方性的理论与具体实践的内容。对于法治社会建设而言,必须明确其地方性的本质,即以保障社会自治为核心、以法治有限干预为基础、以德治为重要补充。法治社会建设的地方性的特征表现为坚持以相对独立的地方社会为基础单位、以自下而上的制度回应为实践路径、以多元的规范治理体系为主要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法治社会 地方性 社会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和社会的相互赋权:移民新村的治理之道 被引量:2
14
作者 程熙 郑寰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Z期12-15,共4页
面对基层治理的诸多问题,地方政府是应该把农村基层社会管制起来还是放手让村民进行自我管理成为决策者和学界关注的焦点。虽然水库移民村治理难度较大,但是河南省移民新村却成功地实现了有效治理。本文通过建构国家和社会的相互赋权理... 面对基层治理的诸多问题,地方政府是应该把农村基层社会管制起来还是放手让村民进行自我管理成为决策者和学界关注的焦点。虽然水库移民村治理难度较大,但是河南省移民新村却成功地实现了有效治理。本文通过建构国家和社会的相互赋权理论,以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11个移民试点村为调查对象,分析了河南省移民部门的移民村社会管理工作,重点研究"两委"和"三会"制度运行的基本逻辑和实际效果。本文认为,要使农村基层民主运转起来,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着力增强移民群众参与管理的动力,实现党的领导和基层自治的有机统一,以及协商民主和选举民主的有机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赋权 社会管理创新“ 两委”“ 三会” 社会自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城市社区组织的变迁——从居民委员会到社区自治委员会 被引量:1
15
作者 郭星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7年第12X期139-139,324,共2页
中国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组织建设正在经历着由传统的以行政为主导的居民委员会向以社区居民自治为主导的新的社区组织的转变。适应这种转变的根本所在是构建现代城市社区自治组织。而进行社区组织体系改造与创新、构建现代社会组织的... 中国社会转型期,城市社区组织建设正在经历着由传统的以行政为主导的居民委员会向以社区居民自治为主导的新的社区组织的转变。适应这种转变的根本所在是构建现代城市社区自治组织。而进行社区组织体系改造与创新、构建现代社会组织的网络结构是构建现代城市社区自治组织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社区组织 居民委员会 社会自治委员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特色社会组织发展之路的基本内涵 被引量:2
16
作者 石国亮 《中国社会组织》 2016年第17期29-30,共2页
社会组织是社会自治力量的重要方面,不应该依附权力建立和发展起来。这就迫切要求理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改革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创新激发社会组织的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促进社会组织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 社会组织是社会自治力量的重要方面,不应该依附权力建立和发展起来。这就迫切要求理顺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改革制约社会组织发展的体制机制,以创新激发社会组织的内在活力和发展动力,促进社会组织真正成为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促进和谐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发展 社会组织管理 社会自治 中国特色 国务院办公厅 党的建设 内在活力 社会组织建设 民族复兴 行业协会商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善治视野下的社会组织建设
17
作者 蔺丰奇 李莹莹 李利利 《社团管理研究》 2008年第2期31-35,共5页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相适应,政府治理变革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开始转向"善治"。在此背景下,社会组织从组织建设到管理模式也应从坚持善治出发,谋求自身独立...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社会组织在社会管理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与此相适应,政府治理变革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开始转向"善治"。在此背景下,社会组织从组织建设到管理模式也应从坚持善治出发,谋求自身独立能力和协调管理的发展,真正明确其职能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组织建设 治理变革 社会管理 社会组织管理 价值取向 双重管理体制 业务主管单位 公共管理活动 社会自治功能 社会中介组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组织的发展:问题与措施
18
作者 来永宝 《社团管理研究》 2008年第4期21-23,共3页
由于法律、政策、体制、文化和经济等因素,社会组织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研究这些问题,理性地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解决这些问题,是我们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应有的态度。
关键词 登记管理机关 业务主管单位 双重管理体制 民政部门 社会自治功能 公益慈善事业 社会组织管理 民办教育促进法 社会 行政层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社会协同治理理论研究现状与评价 被引量:7
19
作者 胡钊源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03Z期18-21,共4页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从社会管理创新到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反映了党对社会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坚持系统治理,加强党委领导,发挥政府主导作用,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从社会管理创新到改进社会治理方式,反映了党对社会建设的高度重视和与时俱进。近十年来,如何理解社会协同概念、社会协同的路径选择与现实困境等方面的问题引发了学者们的热议。如何开展社会协同治理,已然成为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努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议题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协同治理 社会协同 社会治理方式 居民自治 理论研究现状 社会自治功能 核心议题 社会 社会组织管理 全球治理委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治理重心下移须克服传统思维束缚 被引量:2
20
作者 容志 《领导科学》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7期20-20,共1页
第一,从国家治理来看,要通过重心下移弥补“单位制”消解后的地方治理空白,特别是自主性治理架构的缺失。有学者提出“双向建构”框架,认为基层社会治理既是国家建设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自治的组成部分。因此,新时代基层社会的“... 第一,从国家治理来看,要通过重心下移弥补“单位制”消解后的地方治理空白,特别是自主性治理架构的缺失。有学者提出“双向建构”框架,认为基层社会治理既是国家建设的组成部分,又是社会自治的组成部分。因此,新时代基层社会的“再组织化”过程必须兼具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构建以及现代社会自治体系构建两个维度。第二,从政府管理来看,要通过重心下移弥补“条块分割”造成的管理缝隙,克服管理“碎片化”倾向,提高管理绩效。近年来,一些城市基层体制改革基本上都遵循了“行政的归行政,社会的归社会”的思路。但从实践来看,这种做法容易产生基层治理“碎片化”问题。治理重心下移必须弥补这种体制和管理缝隙,在基层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将各种队伍和资源拧成一股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社会治理 重心 传统思维 “碎片化” 政府管理 社会自治 体制改革 整合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