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社会自我批判的三条进路 被引量:1
1
作者 吕敬美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2-70,共9页
社会自我批判是一种普遍的现代性社会现象。现代性社会具有社会个人化、社会国家化这两种相反相成的倾向,其基本主题是现实个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正是围绕着这一关系问题,社会自我批判得以深入展开,其大致有以下三条具... 社会自我批判是一种普遍的现代性社会现象。现代性社会具有社会个人化、社会国家化这两种相反相成的倾向,其基本主题是现实个人、市民社会与政治国家的关系问题。正是围绕着这一关系问题,社会自我批判得以深入展开,其大致有以下三条具体进路:其一,建基于原子个人及其个人理性的个人主义进路;其二,建基于民族国家及其国家理性的国家主义进路;其三,建基于社会关系中的现实个人及其公共理性的社会主义进路。历史唯物主义视野中的社会自我批判遵循着最后一条进路,批判社会个人化和社会国家化,主张把个人拉回社会、把国家还给社会,从而达成了对前两条进路的批判和超越。这条进路对于当代中国社会自我批判即中国式现代化无疑具有重要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自我批判 现代性 个人主义进路 国家主义进路 社会主义进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社会自我批判角度理解“四个全面”及其人民主体意识 被引量:2
2
作者 陈新汉 赵小丹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1,共11页
社会自我批判是处于非崩溃时期的社会对自身的"人体解剖";需要特定条件,在历史上很少出现;对理解社会有特殊的深刻性。当今中国的社会自我批判源自"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反思,由此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社会... 社会自我批判是处于非崩溃时期的社会对自身的"人体解剖";需要特定条件,在历史上很少出现;对理解社会有特殊的深刻性。当今中国的社会自我批判源自"什么是社会主义"的反思,由此确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社会转型所积累的深层次问题不断显露,"四个全面"是社会自我批判深化的自觉体现,需要有深刻的忧患意识。当前社会,自身机制与体制的更新进入临界,社会贫富差距拉大、非正常利益滋生、利益冲突博弈呈高发态势;"仇富、仇官、仇不公"情绪弥漫,致使以"主人翁"心理呈现的人民主体意识缺失。在"四个全面"实施中,必须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激化角度来理解人民主体利益和由此引起的人民主体地位问题。民主与公正是人民主体意识体现的逻辑必然。把两者贯彻于在"四个全面"的实施中,是社会自我批判的题中应有之义。要明确民主的"人民主体性"、"民生相关性"、"价值相关性"、法治是民主的逻辑;必须从人民权利及其平等的维度来理解社会公正,要确认公正是制度安排的基本依据、公正有利于形成良性互动的社会结构、公正内在于民主。要认识到民主、公正在当代社会所遇到的困境。从人民主体角度理解,民主和公正既是手段,更是目标。要把人民当家做主落实到实处;要"让人民有更多获得感";在人民主体意识和能力的提升中促进宪法意识和法制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自我批判 四个全面 人民主体意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评价论视域中的社会自我批判论纲 被引量:4
3
作者 陈新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马克思"人体解剖"文字中所体现出的社会自我批判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相联系,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自我评价对于主体的自我肯定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权威评价和社会民众评价是社会自我评价活动的两种现实形式。在自... 马克思"人体解剖"文字中所体现出的社会自我批判思想,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践相联系,能够得到更好的理解。自我评价对于主体的自我肯定具有重要意义。国家权威评价和社会民众评价是社会自我评价活动的两种现实形式。在自我批判中,主体揭示作为客体的主体对于主体所具有的否定意义并予以反思,从而在忧患意识中体现为一种进取精神。社会自我批判与社会自我评价相比较,具有更强烈的深刻性和实践意识。人民的社会主体作用体现在社会自我批判的"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及其相互作用中。由此,人民主体意识就成为"至尊的神"。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在本质上是社会自我批判,由此决定了其基本特点:先是"自上而下",然后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相互作用。把社会转型理解为跨越"卡夫丁峡谷"所经历的从自然经济社会形态向商品经济社会形态的转型,这是我国社会自我批判的一个重大成果。在确立人民主体意识中深化社会自我批判,就需要把人民主体意识不仅体现在"自上而下"的社会自我批判中;而且体现"自下而上"的社会自我批判中,后者对于数字化时代尤其如此。我国所处的社会转型决定了社会自我批判的深化,既需要在摆脱"对人的依赖关系"中促进个体自我觉醒;又需要在摆脱"对物的依赖关系"中"使人的世界"回归人自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 评价 社会自我批判 人民主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概念及其评价论意蕴——基于社会自我批判的思考 被引量:1
4
作者 吕敬美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19,共7页
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社会有机体乃是一个核心概念。资产阶级社会是社会有机体的典型形态。通过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具体剖析,马克思发现社会有机体是可以自我批判、自我调节、进而自我超越的。基于此,他提出了"资产阶级社会... 在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历史观中,社会有机体乃是一个核心概念。资产阶级社会是社会有机体的典型形态。通过对资产阶级社会的具体剖析,马克思发现社会有机体是可以自我批判、自我调节、进而自我超越的。基于此,他提出了"资产阶级社会的自我批判"这一命题。该命题内蕴涵着社会有机体的自我批判,它是对社会有机体概念的深化。社会自我批判不仅是一般意义上的社会自我评价,而且是社会自我评价的特殊化。在特定条件下,社会自我批判处在作为权威评价的有机方式与作为民众评价的无机方式的张力之中。毋庸置疑,深入阐释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概念及其评价论意蕴,对把握和推进当代社会的自我批判不无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有机体 社会自我批判 评价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自我意识的自觉--马克思社会自我批判思想的思考 被引量:1
5
作者 黄全利 《理论与改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6-19,共4页
自我意识包括个体自我意识和社会自我意识。社会自我批判是社会自我评价的否定形式,是社会自我意识自觉中强调客体否定意义的方面。社会自我意识达到自觉的状态方为社会的理想状态,也即意谓着社会自我批判应该成为社会的常态。
关键词 社会自我意识 社会自我评价 自觉 社会自我批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社会自我批判中的忧患意识
6
作者 陈新汉 《江汉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12,共8页
忧患意识在我国源远流长。忧患意识源于社会自我批判又使社会自我批判浸润其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激化使社会上层和下层都感到"不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生活,于是关于社会发展"吉败凶成"的警示以及化"败&q... 忧患意识在我国源远流长。忧患意识源于社会自我批判又使社会自我批判浸润其中。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激化使社会上层和下层都感到"不能照旧不变地维持"自己的生活,于是关于社会发展"吉败凶成"的警示以及化"败"为"吉"、化"凶"为"成"的责任感就转化为要突破困难而尚未突破时的忧愁心理状态。社会忧患意识以集体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的形式弥漫于社会,从动员、聚焦和担当等方面对社会自我批判发生作用。社会忧患思潮的"潮头"和"潮流"相与呼应汹涌。"潮头"所体现的观点和理论来自上层和下层的思想家,"潮流"所体现的社会心理来自"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群众。社会忧患思潮在与各种社会思潮冲撞、交流和整合中潮涨潮落,由此在反映社会自我批判的跌宕起伏中推动其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自我批判 忧患意识 社会忧患思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体解剖”命题的意蕴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陈新汉 黄文丽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8-168,共11页
对于马克思提出的"人体解剖"命题,中外学者予以不同的解读。"人体解剖"所体现的社会自我批判是社会自我评价的特殊形态,需要特殊条件,具有特殊的深刻性。不能把社会自我批判的特殊条件理解为"通畅自由地对所... 对于马克思提出的"人体解剖"命题,中外学者予以不同的解读。"人体解剖"所体现的社会自我批判是社会自我评价的特殊形态,需要特殊条件,具有特殊的深刻性。不能把社会自我批判的特殊条件理解为"通畅自由地对所处时代和社会"进行批判,也不能把社会自我批判理解为"应该成为社会的常态"。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当今中国的社会自我批判。快速发展所积累的矛盾和体制、机制更新所出现的深层问题,表明必须"全面深化改革"。既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又要限制由物化社会关系而产生的消极作用,这是当今社会自我批判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体解剖 社会自我批判 全面深化改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