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儒家社会生态美学思想与道家自然生态美学思想比较 被引量:11
1
作者 陈伟 种海燕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45-50,共6页
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作为贯穿中国美学史的两条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平衡发展。儒家美学侧重强调社会生态的平衡和稳定;道家美学侧重强调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健康,它们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的... 儒家美学与道家美学作为贯穿中国美学史的两条主线,从不同的角度共同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自身的平衡发展。儒家美学侧重强调社会生态的平衡和稳定;道家美学侧重强调自然生态的平衡和健康,它们对于今天建设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在很多方面都有着积极可行的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生态美学 自然生态美学 儒家美学 道家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布尔迪厄的音乐社会学美学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王文卓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2-147,168,共7页
在整体观察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研究基础上,文章梳理出他的音乐社会学美学部分。在布尔迪厄看来,音乐审美趣味能明显地表征出社会阶层的差异性。他对统治阶级、中产阶级和大众阶级的音乐审美趣味的差异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解析布尔迪厄的... 在整体观察布尔迪厄的社会学研究基础上,文章梳理出他的音乐社会学美学部分。在布尔迪厄看来,音乐审美趣味能明显地表征出社会阶层的差异性。他对统治阶级、中产阶级和大众阶级的音乐审美趣味的差异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解析布尔迪厄的这部分思想时,我们应充分重视他提出的实践“公式”的理论指导意义。只有对习性、资本、场、审美配置等概念进行考察与解读,我们才能明确看到其音乐社会学美学思想的内核及特征。布尔迪厄不专门从事美学研究,因此我们在分析其思想局限的同时,更应该看到他的理论贡献及对国内音乐社会学美学研究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埃尔·布尔迪厄 区分 社会美学 音乐审美趣味 反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姓鲁的”的“人物谈”与社会主义美学理想——重评钱谷融先生的“文学—人学”思想/艺术内涵 被引量:1
3
作者 张屏瑾 《现代中文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4-58,共5页
钱谷融先生《〈雷雨〉人物谈》中的后4篇人物谈,集中于"姓鲁的"一家人,在谈法上与早先的4篇既有延续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不但从"个性"转移到"共性",而且从性格的具体走向人物社会属性的具体,并对曹禺剧... 钱谷融先生《〈雷雨〉人物谈》中的后4篇人物谈,集中于"姓鲁的"一家人,在谈法上与早先的4篇既有延续之处,又有很大的不同,不但从"个性"转移到"共性",而且从性格的具体走向人物社会属性的具体,并对曹禺剧作的现实主义意蕴做了更深切的强调。本文通过这4篇"人物谈",返观钱谷融在《论"文学是人学"》一文中所探讨的重要历史主题,认为他的"文学—人学"思想内涵不仅仅落实于人道主义讨论,更重要的是探索社会主义的美学理想在文学中的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钱谷融 《〈雷雨〉人物谈》 “姓鲁的” 文学是人学 社会主义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影美学中的想象力消费:动机、生产和目的 被引量:16
4
作者 袁一民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8-56,共9页
在中国电影美学中,想象力被认为是一种由艺术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性经验;这种理性经验在后工业和消费主义时代语境下,通过同经济实践行为的融合而进一步构成了商业和美学的实践行动,这被称为想象力消费。想象力消费研究具有积极... 在中国电影美学中,想象力被认为是一种由艺术和社会实践相结合而产生的理性经验;这种理性经验在后工业和消费主义时代语境下,通过同经济实践行为的融合而进一步构成了商业和美学的实践行动,这被称为想象力消费。想象力消费研究具有积极和开拓性的审美批评靶向和综合的、跨学科的社会结构诠释视野。对这一概念的诠释聚焦于电影艺术中真实社会的边界拓展,以及如何通过电影商品的经济交易行为实现其审美和商业的有效转换,最终实现电影美学中商业价值和审美价值的交互统一。以想象力消费作为中层理论观照,通过消除大众文化的底层惯习区隔,将社会结构整体图景的追求设置为大众社会审美下公共领域探索的主题,实现电影受众的主观生活经验和客观社会认知联结下的审美互动。想象力消费已经成为大众消费文化背景下电影美学的重要实践手段和理论拓展方向,并且必将在新时代和新技术的社会发展背景下,持续绽放其独特的、多学科的、贯通研究的学术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影美学 电影生产 想象力消费 消费文化 社会实践 社会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探析苴却砚的设计美学特征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碧茹 《包装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4期157-159,166,共4页
通过对苴却砚的历史由来展开阐述,对设计美学概念的引入,结合评价砚石之美的基本特性,提出了苴却砚在材料美学,形式美学,技术美学,社会美学等方面的设计美学元素,进而对苴却砚进行了详尽的四大美学特征分析,得出苴却砚在设计美学中辩证... 通过对苴却砚的历史由来展开阐述,对设计美学概念的引入,结合评价砚石之美的基本特性,提出了苴却砚在材料美学,形式美学,技术美学,社会美学等方面的设计美学元素,进而对苴却砚进行了详尽的四大美学特征分析,得出苴却砚在设计美学中辩证统一的美学特征,为人们认识苴却砚的基本规律和美学评价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苴却砚 材料美学 形式美学 技术美学 社会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研究与美学复兴——20世纪西方美学的“文化研究转向”与美学研究的前景 被引量:3
6
作者 金惠敏 《艺术百家》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55-57,共3页
20世纪西方美学在其研究对象上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变化,即由黑格尔所界定的"美的艺术"转向文化研究做了概念更新的"文化",是可称为美学研究的"文化研究转向"。本文清理了这一转折的理论历史,并由此而提出,... 20世纪西方美学在其研究对象上发生了一场重大的变化,即由黑格尔所界定的"美的艺术"转向文化研究做了概念更新的"文化",是可称为美学研究的"文化研究转向"。本文清理了这一转折的理论历史,并由此而提出,当代的"美学复兴"将取决于它是否能够积极回应文化研究的理论及其所指涉的新的文化现实。简言之,美学的前途在"社会美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研究 转向 美学复兴 西方美学 社会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子的自然美学价值观 被引量:1
7
作者 葛辉 《江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65-170,共6页
老子美学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然,自然也是老子美学思想的最高法则。这种自然美学价值观立论于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社会价值观基础上,它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以"道"为核心价值的宇宙美学观;二、以"无私"为核... 老子美学思想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然,自然也是老子美学思想的最高法则。这种自然美学价值观立论于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的文明社会价值观基础上,它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以"道"为核心价值的宇宙美学观;二、以"无私"为核心价值的自然社会美学观;三、以"无为"为核心价值的自然精神美学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子自然美学 价值观 宇宙美学 自然社会美学 自然精神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中西美学交流与对话的思考 被引量:1
8
作者 曾繁仁 《文史哲》 CSSCI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40-43,共4页
关于中西美学交流与对话的思考曾繁仁中西美学的交流与对话已经是一个经常被人们所议论的话题了。我认为,就交流论交流似乎过于平板,还应该有一个出发点或切入点。这样的讨论才能深入,才会有新意。这个出发点或切入点就是在21世纪... 关于中西美学交流与对话的思考曾繁仁中西美学的交流与对话已经是一个经常被人们所议论的话题了。我认为,就交流论交流似乎过于平板,还应该有一个出发点或切入点。这样的讨论才能深入,才会有新意。这个出发点或切入点就是在21世纪即将来到之际,在现代化的步伐越来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美学 西方美学 审美教育 新时期 社会主义美学 美学范畴 中国美学 现代马克思主义美学 民族特性 美学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李安宅的美学思想 被引量:4
9
作者 苏宁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47-56,共10页
李安宅作为一个卓有成就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也研究美学,并写出专著系统阐发他的美学理论。他将时代使命、社会责任、美学研究与对战争现实问题的思考融合起来,用人类学学者独特的目光,结合社会学的广阔视角谈美,形成了具有语义学与... 李安宅作为一个卓有成就的社会学家、人类学家,也研究美学,并写出专著系统阐发他的美学理论。他将时代使命、社会责任、美学研究与对战争现实问题的思考融合起来,用人类学学者独特的目光,结合社会学的广阔视角谈美,形成了具有语义学与新兴人文主义双重特征的美学思想。本文从"美学与社会动力"、"美的境界"、"审美发生论与美的内在价值"等三个层面考察了李安宅的美学思想,研究了李安宅怎样将审美的意义话语与政治话语、人性话语渗透在一起,把美学发展变化的原因概括为个人、环境和时代三种力量作用的结果,分析李安宅怎样从精神结构方面研究美学与社会生活之间的复杂联系;同时也考察了李安宅如何将艺术作为揭示社会现象规律的一种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安宅美学 语意学 社会美学 战争与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齐美尔的审美文化思想 被引量:1
10
作者 樊宝英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6-11,共6页
作为哲学家和作为社会学家的齐美尔,对美学和艺术十分关注,并把这种关注融合到他的哲学文本和社会学文本之中,从而呈现出诗化形态、社会审美和艺术之维的美学片断。齐美尔的这种审美文化思想折射出"美学社会化"的趋向。
关键词 齐美尔 诗化 社会美学 艺术之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共图书馆馆员形象设计 被引量:9
11
作者 姚淑慧 胡艳玲 《现代情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115-116,114,共3页
馆员的形象塑造是学习型社会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和意义在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提升图书馆的品牌价值,提高办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良好的馆员形象是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完美和谐的统一,需要从完善人格、心理维护、... 馆员的形象塑造是学习型社会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其目的和意义在于为广大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提升图书馆的品牌价值,提高办馆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良好的馆员形象是内在形象与外在形象完美和谐的统一,需要从完善人格、心理维护、人际礼仪、仪态、仪表、语言、服务技巧等方面精心设计。馆员形象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图书馆员——职业道德 美学——社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包浩斯的岁月
12
作者 FRANCOIS LE TARGAT KENNETH LYONS 苏为 《艺苑(美术版)》 1992年第3期33-37,共5页
差不多是紧接着日尔曼帝国的衰落,1919年春,刚成立的共和国委任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斯在魏玛建立包浩斯学院,又叫国立建筑大楼,意思是要将建筑,艺术与工艺的教学揉合在一起。在这学院里康定斯基找到了一个差不多是为他而设的位置,... 差不多是紧接着日尔曼帝国的衰落,1919年春,刚成立的共和国委任建筑师瓦尔特·格罗皮斯在魏玛建立包浩斯学院,又叫国立建筑大楼,意思是要将建筑,艺术与工艺的教学揉合在一起。在这学院里康定斯基找到了一个差不多是为他而设的位置,因为教学是基于综合造型艺术对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要求之上的。这一主张并不是新的,但在此之前许多同样的尝试都失败了。在十九世纪下半叶,这些运动受了社会美学的激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包浩斯 康定斯基 皮斯 社会美学 瓦尔特 日尔曼 格罗 理论与实践 克利 野兽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